如題
我支持被所有被不合理資方撥削的勞方起義罷工,雖然現實生活中 私人企業的員工要罷工是難上加難,但看到有人膽敢賭自己的前途也要挑戰捍衛自己的權益總是覺得很爽。
不過這次華航機師的罷工,我卻很難認同,看看他們的薪資休假和各種福利,對照他們的訴求,真心覺得 這麼爽的工作如果還覺得被不合理對待,那其他廣大勞工真的情何以堪
華航2018年度組員平均休假日及特休假天數統計︰
機隊年度平均休假天數年度可用特休假天數合計
A330146.25 天27.75 天174天
A350150.98 天28.15 天179天
B738141.02 天27.28 天168天
B744129.20 天28.01 天157天
B777143.00 天28.15 天171天
註一:組員於外站休息時間及特休假均未納入休假天數計算。 註二:一般勞工平均休假日116天
華航各機隊組員2018年每月平均飛時︰
機隊平均月飛時一般勞工月工時
A33051.6小時176 小時
A35066.2小時
B73857.2小時
B74464小時
B77774小時
註:全球民航法法規範,每月飛行上限100小時,每年飛行上限1000小時,本公司每月平時飛時遠低於法規限制.
華航前艙組員勞動條件︰
職務月平均薪資年平均薪資
正駕駛約39.5萬約474萬
(加零費超過500萬)
巡航駕駛約26萬約312萬
副駕駛約23.1萬約277.2萬
旅費津貼:平均每月約USD 1,100
每年約USD 13,200(約新台幣41萬)
也就是說,不分機隊 平均每年休假170天,不包含在外站休息的時間,譬如說飛一個美國五天班,裡面除了去跟回兩天有上班,其他在外站觀光也好休息也好,這些日子都不算在休假裡,
平均飛時,不分機隊 算個整數60好了,一個長程航班單趟大概12小時算,來回24小時,兩個長程航班就48小時了,剩下的再飛一個短程來回班就達標了,所以舉例來說一個機師一個月的班表,可能就是飛兩個美歐等長程班加上一個亞洲短程班,total上三個班這樣
當然有很多機師會跳出來說算飛時是不合理的,他們要算得是工時,要包含起飛前前置作業及落地後的填表格brabra等的工時,所以每趟再加1.5個小時,三個班算六趟就是多了九個小時,好吧,再湊個整數算70小時,狼客啊,一個月上班70小時,領20~50萬,年薪300到500甚至700萬,更別提航空公司每年提供的免票和用不完的優惠票,這樣跟我說不合理的工作條件要罷工,唉~我真的心胸狹隘 很難認同耶。
很多人可能不以為然,覺得機師肩負上百條人命,是地位崇高的專業人員,我不否認他們是專業人員, 就像各行各業都有屬於他們專業領域的人員,但在我看來整個航空產業很多專業從業人員工作都決不比駕駛員輕鬆,尤其有賴於現在航空科技的發達,新飛機大都建造的非常科技化且設備完善,因此駕駛飛機幾乎已經變成手指頭運動的簡單操作而已了,當然還是要具備很多專業知識的養成,但也只有在特殊或緊急狀況下才顯得出這些專業人士的意義與價值來,譬如之前復興空難單引擎失效,這時候專業的機師就必須利用平常學到的技巧在一顆引擎的情況下完成任務,其他大部分的飛行時候,自動駕駛按下去,偶爾回應航管指示輸入指令,看看星空看看雲朵看看極光吃飯喝茶配八卦,駕駛艙內的工作大概就是這些了。
也許,飛安這帽子扣上去,很多訴求都變的義正言辭,但整起事件確實浪費了不少社會資源,而或許華航高層本身也不care,因為內部高層本身也是一個貪得無厭,甚至扯到鬥爭說,民眾就像看戲一樣有人叫好有人嫌噁,殊不知所有的成本都還是會轉嫁到我們自己身上。
結論就是,支持華航全面民營化。
醫生.護士.警察....這些人為什麼沒有罷工.是因為他們還有一種使命感.不是只會為了爭自己的福利來綁架社會大眾.犠牲別人來成就自己.
要是每次罷工都可以予取予求...那下次再看看.各行各業都來罷工好了.....
倒楣的看看最後是誰.............
如果這些機師罷工的訴求真的是為了飛安..請站出來去立法院要求修改法律..我就支持
如果為了爭取個人利益,犠牲大眾的利益而選在春節罷工....恕個人無法認同....
cutejgua wrote:
其實站在罷工者的立場,罷工就是一種抗爭,而抗爭如果沒有造成影響 不痛不癢 對資方是無法造成威脅的,所以勢必要犧牲一些人的利益,只是這次的機師罷工,讓他們將自身待遇福利赤裸裸攤在大眾面前,訴求的點在內行人看來似乎工作條件也不是那麼惡劣,反而自曝其爽,從社會公義角度來看不值得浪費這麼多社會資源,何況無論成功與否 都是全民買單,所以個人覺得華航背後潛藏的更多問題反而是可以從這次罷工事件中去探究的。...(恕刪)
罷工可以先預先告知
讓遊客知道日期轉搭其他航班
公司也能調派機師或者航班
當然先告知對公司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並非沒用
比如提前告知未來一個月連續罷工
連罷工一個月也是一個籌碼
這樣就不會傷害旅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