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在深圳★可以有多窮?《三和人材市場》



在深圳★可以有多窮?《三和人材市場》

紐約房租多少錢?連我們紐約人都住不起怎麼辦?




上大學,如何拖垮窮人?紀錄片《出路》

台灣人愛爾莎到新加坡工作的故事 艾兒莎ELSA30歲第1季 : 我爸破產了

這些小資產階級(中產階級)將來必定會遭到大資本家消滅的,因為這是資本主義的規律



這就是資本主義的規律阿,資本不斷集中、積聚和積累,不斷往最頂端集中,所以全球化環境下勞動生產率最高,規模最大的企業容易生存下來 ,不是中小企業 你是中產階級至少還有創業本錢,我們無產階級家庭可是連大學學費都沒有呢. 再來你也不必要幫你爸背負2000萬負債 ,又不是你欠的 反正台灣房價會泡沫化會和1990年的日本一樣不斷下跌 ,高槓桿跟銀行借錢創業是有超高風險的. 再加上2019年可能會發生金融海嘯....你還接爛攤子會更慘吧


為什麼這些人30歲念完MBA,就能年薪破三百萬?



MBA=裙帶資本主義 =用人腐敗靠政商關係 MBA本身是沒有創造太多價值的 ,那些美國念MBA的之所以能賺錢是因為那些主管和大企業用人標準吃這套,證明美國是一個靠關係靠背景的裙帶資本主義國家 而不是那些學歷多有價值(因為MBA本身又不是技術也不是工程) 只是一種工商管理碩士,管理本身要你的國家有東西給你管,本質上是金融資本轉移其他國家的財富(看環境),如果大量生產MBA供過於求就會學歷貶值,所以就人為製造門檻,反而是你說的認識人脈才是真正他們的高薪和向上發展的原因, 所以這就是腐敗的制度,但是這不就跟念貴族學校可以交上流社會朋友一樣的道理媽?那些學的東西本身是垃圾 所以醉翁之意不再酒,就跟有些人想嫁有錢人一樣的道理.


經濟學人「靠關係才能賺錢」指數:台灣超越中國、排名全球前10
在深圳★可以有多窮?《三和人材市場》




馬克思主義者反對帝國主義世界大戰,自從戰略核武器發明之後,基本的國際地緣政治大格局就是穩定的因此不會有世界大戰,因此依靠國家力量輸出世界革命也是行不通的,美國帝國主義法西斯也必然崩潰,最後美國人民受不了資產階級壓榨,會覺醒美國共產黨將上台,美國人民會從內部革命反美帝國主義,建立「美利堅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就是因為美國資產階級菁英早就知道無階級革命會發生在美國內部,才拚命阻止自己內部貧富差距擴大而失穩,所以為了維持壟斷資本主義和貴族工人的福利,川普才當選、黃背心和脫歐等反建制派才出來鬧他們本身是不滿意生活水準大幅降低的小資產階級+貴族工人組成,西方的小資產階級「社會帝國主義」和高福利維持不下去了,西方資本家察覺到貴族工人有機率變成真正的國際無產階級的危險,他們才拚命打壓中國製造2025,他們想把中國變成大號的巴西,只能出口低端原物料和低附加價值產業,變成永遠的經濟殖民地,這樣那群發動貿易戰的菁英最高興了。

未來世界的歷史假設
隨著2019年大蕭條的發生,
「特朗普新政」強力使用法西斯主義干預美國經濟,已達成國家資本主義。
2023年,美國工人階級發現一國之內的帝國社會主義不可持續,社會經濟持續衰退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美國工人階級開始覺醒。
2025年隨著美國工人發動的華爾街革命,武力推翻資本政府,導致美國內戰開始, 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多國部隊開始進軍美國粉碎布爾什維克革命,美國紅軍在美國內部展開艱苦的內戰,國際無產階級大批志願軍前往美國參與美國革命,並且在威脅歐洲合眾國聯盟。
2030年美國人民在擊敗了來自17個國家的干涉軍後終於勝利,世界上第三個社會主義國家,美利堅社會主義合眾國建立了,這是從蘇聯和中國之後世界的第三個社會主義大國。
2031年隔年,南美國家成立拉丁美洲社會主義聯邦,國父為「切‧格瓦拉醫生」
2032年德國、法國政府開始鼓吹「歐羅巴自由軸心」,希望組建一個資本主義的反共聯盟,隔年歐洲合眾國成立,建立歐盟軍隊、統一中央政府和財政。
2032年,美中同盟建立,確定向日本和歐盟輸出內部革命,建立一個紅色的太平洋和歐陸。
2035年歐羅巴合眾國崩潰,建立了歐羅巴社會主義合眾國
3035年,英勇無畏的「美國紅軍」和「歐盟紅軍」會師印度和非洲、沙特首都利亞德被攻佔,資本主義國家石油生命線被切斷。
2038年,美國紅軍,歐盟紅軍攻剋日本、英國、澳洲、印度,同盟國集團投降。 世界革命成功。
2039年「世界社會主義聯邦」成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國際無產階級政權成立,全球有了統一的世界政府,統一貨幣、中央財政、科技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生產力得到解放,成立共產國際聯盟軍隊,加盟共和國包括美國 歐盟 中國 日本 印度 拉美 非洲 中東 .....。
2040年 國際無產階級逐漸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民族,資產階級的舊時代民族已經失去意義。





羅沙盧森堡、李卜克內西 是兩位為了無產階級犧牲奉獻的德國革命馬克思主義者

別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中國的特色,他應該成為人類的普世價值



個人心得:輸出革命有很多方法,但是依靠國家力量的方法已經在核導彈發明後不管用了只能靠內部革命,德國一戰後曾經爆發過斯巴達克斯起義,和蘇聯只相差1年卻失敗了,但是西方高薪工人貴族的存在和壟斷科技地位無法被打破,另外市場規模經濟決定分工的程度和產品成本的降低,會影響到人民生活水平,所以托洛斯基的理論是對的,一開始史達林不輸出世界革命核導彈發明後面也沒有機會了,在1950~1970年代蘇聯有用過內部革命辦法推動世界革命,例如支持過古巴 越南 朝鮮 但是最後發現都在在和美國拚資源消耗戰和綜合國力,蘇聯的經濟規模和人口始終是沒有西方世界市場包圍之下更多,無法達成產業規模經濟,一開始史達林一國社會主義就錯了,連150年前馬克思、亞當斯密都知道分工程度決定市場淺力 史大林卻不知道這點,史達林主義者根本沒有從經濟學的觀點徹底檢討過帝國主義和各地區人民生活水平和世界革命之間差距的關聯性,一旦美國人民生活水平始終高於蘇聯,那麼西方人民是不可能起來革命打破壟斷的,相反的中產階級和小資都會團結在美國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國那裡,一開始史大林不輸出革命到西歐的策略就是錯的,西班牙內戰他為了維護和德國法西斯的關係而沒有支援反而開始殺托派導致左翼的分裂,中國國共內戰史達林還要求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和談隔長江而治,目的在於把別的國家國當成史達林官僚政權的傀儡控制,二戰中還解散共產國際理由在於討好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外交關係 不惜犧牲掉西方共產黨,史在朝鮮戰爭中沒有徹底支持毛澤東,史達林他根本就是一個只想鞏固自己權力的官僚,而不是馬克思主義者,而長期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最終導致蘇聯的崩潰內因,這內因是「史達林官僚反革命」和「一國社會主義」引起的,不知道整個世界市場和全球化本身是一個體系,當你的勞動生產率低於別人,根本就不可能在一國之內建成成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只能在全球化和市場分工體系之下發芽和成長,因此史達林官僚主義是無知的,根本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斯巴達克斯同盟

德國共產黨起義-斯巴達克斯起義

斯巴達克同盟(德語:Spartakusbund)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左翼於1915年建立的反戰革命組織。它原稱國際派,因該派曾創辦《國際》雜誌而得名。1916年1月1日,在國際派會議上,以古羅馬奴隸起義領袖斯巴達克斯的名字發表了政治通信,稱《斯巴達克信札》。此後,該組織被稱為斯巴達克派。

該組織在群眾中進行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宣傳,揭露德國當局的侵略政策和德國社會民主黨右翼領導人的叛變行為。1918年11月,斯巴達克派號召工人積極參加十一月革命。同月,斯巴達克派改組為斯巴達克同盟。12月,斯巴達克同盟聯合不萊梅左派建立德國共產黨。

該組織的主要領導人有卡爾‧李卜克內西、羅莎‧盧森堡、弗蘭茨‧梅林、克拉拉‧蔡特金等。

列寧原本打算和德共合作然後德國在支援俄國結成同盟關係

而世界革命也有了希望,但是最終史達林主義在蘇聯的興起一次次的錯過這個機會,理由在於官僚們不想失去自己的特權

根據托洛斯基的理論這樣可比避免蘇聯最終崩潰,因為勞動生產力和分工體系的效率取決於人口和分工程度

蘇聯只有3億人口在全球60~70資產階級國家包圍戰略之下勞動分工程度不夠深,和技術封鎖(如巴黎統籌條約)

加上內部的官僚影響創新,並不是按造托派的民主至下而上組織計畫經濟,而是史達林派的至上而下,

最終勞動生產率是低資本主義的

當「勞動生產率」不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而退化成官僚主義專政


「史達林主義」的反革命,導致資本主義壽命又延長了一個世紀以上,全球無產階級又多吃100年的苦

在深圳★可以有多窮?《三和人材市場》

在深圳★可以有多窮?《三和人材市場》

無產階級革命   
人們根據歷史經驗,總結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取勝的基本條件,並從理論上作了闡述:
(1)資產階級已深陷絕境,並導致了統治階級的混亂;
(2)小資產階級中間出現了對現狀嚴重不滿、並絕望地尋求決定性變革的情緒,而沒有小資產階級的支持,大資產階級就撐不下去;(3)無產階級中間產生了對現狀忍無可忍、並願意進行革命行動的意識;
(4)無產階級先鋒隊能夠拿出明確的綱領,並能提供一個堅強的領導層——這就是無產階級革命取勝的四個條件。這四個條件同時成熟的情況是很少見的,這是許多革命遭到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歷史上,戰爭往往會催生革命,正是因為戰爭會動搖陳舊的體制的根基,削弱統治階級的力量,推動被壓迫階級的革命義憤的增長。

不是走向社會主義,就是倒回奴隸制   

我們的提綱《戰爭與第四國際》(1934年)指出:「現代資本主義反動腐朽透頂和掠奪本性的暴露,民主主義、改良主義與和平主義的破滅,無產階級對尋求一條避開當前災難的出路的迫切需要,等等,把國際革命以振新的力量提到日程上來了。」   

十九世紀的問題,僅在於保證經濟生活能夠更快、更健康地發展;現在問題已經變了:如今的問題是阻止人類的自殺。這個尖銳的歷史性問題,使機會主義政黨徹底失去了立足之地。相反,革命黨認識到,它是按照歷史無情的必然性來行動的,它由此獲得了無窮的力量。   

另外,在上次大戰爆發時,只有少數孤立的國際主義者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他們與現在的革命先鋒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在當時,只有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代表了革命的力量。但是,除了列寧身邊的一小批流亡者之外,絕大多數布爾什維克黨員都未能擺脫民族的狹隘性,看不到世界革命的前途。   與上次大戰爆發時的前輩們相比,第四國際的人數更多,它的準備工作也做得更為出色。第四國際直接繼承了布爾什維克主義的精華。第四國際吸收了十月革命的傳統,並把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這段最富有教益的歷史時期的經驗給總結成了理論。它對自己充滿信心,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我們要再次提醒大家注意,戰爭會極大地加快政治進程。那些昨天看起來還很遙遠的重大任務,在兩三年內就會變成我們眼前的迫切任務,甚至可能要不了這麼久。依據和平時期的慣常形勢制定的綱領,必將落後於形勢的發展。與之相反,第四國際的過渡要求綱領,在目光短淺的政客看來非常「脫離實際」,但在發動群眾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它就會展現出自己的全部重要意義。






列寧和托洛斯基之所以堅持必須輸出革命到西歐才可能回頭拯救俄國落後的生產力和社會主義,被「史達林的一國社會主義幻想」和官僚主義的反動性質給背叛了,於是史達林發動了大清洗殺光了老布爾什維克,然後解散第三共產國際背叛西方共產黨,和納粹合作互不侵犯條約等等

----------------------以下是馬克斯在共產黨宣言的序言裡對俄國的看法,你以為中國能例外嗎?


《共產黨宣言》的任務,是宣告現代資產階級所有制必然滅亡。但是在俄國,我們看見,除了狂熱發展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剛開始形成的資產階級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歸農民公共佔有。   那麼試問:俄國農民公社,這一固然已經大遭破壞的原始土地公有制形式,是能直接過渡到高級的共產主義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呢?或者,它還必須經歷西方的歷史發展所經歷的那個瓦解過程呢?   

對於這個問題,目前唯一可能的答覆是: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麼現今的俄國公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

卡‧馬克思 
弗‧恩格斯 1882年1月21日於倫敦」



----------------------

這點我過去有發過類似的文章說明過,因為經濟基礎和科技的發展程度 影響生產關係 和上層建築也就是社會主義成敗的原因 同樣的道理1萬年前人類在一個狩獵採集文明的生產力,發展資本主義和大工業制度例如生產汽車也必定將會失敗 你不徹底學習瞭解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理解為什麼 人工智慧導致共產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念 為什麼沒辦法在生產力落後的經濟體建成發達社會主義 「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根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81頁) 馬克思寫於1847年10月底,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4卷。本文深刻地論證了資本主義財產權力(即所謂的「資產階級法權」)與政治統治權的關係。】 馬克思指出,權力有兩種。一是財產權力即所有者的權力,二是統治權力即國家的權力。資產階級的統治來自於現代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 馬克思認為,當使資產階級生產方式消滅的物質條件尚未形成以前,即使革命階級暫時地推翻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它的勝利也只能是暫時的。 如果資產階級實行統治的經濟條件還沒有充分成熟,即使從政治上推翻了君主封建制也只能是暫時的。封建主義會在舊的經濟基礎上恢復和重建。 總之,政治權力從屬於財產權力,財產權力決定了政治權力。 因此,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又指出: 「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根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81頁) 據此原理觀察現代歷史: ——1917年在推翻農奴制的革命後,俄羅斯有沒有可能在資本主義經濟不成熟的社會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不可能,事實也沒有。實際建立的新制度,是斯大林主義模式的紅色貴族等級特權制度,毛澤東甚至認為蘇聯出現了新沙皇。 這一紅色特權封建制度在1990年代被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的白色革命所顛覆。此後的俄羅斯在資本主義生產力基礎上建立了現在的半國家資本主義、半市場資本主義的混合經濟制度。 ——那麼,1949年的內戰革命後,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制度的基礎上有沒有可能建立真正的社會主義制度? 也同樣是不可能的。 馬克思說: "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依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形態為依據。" 換句話說,儘管前蘇聯和中國的意識形態認為自己已經是"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制度,但是歷史學家判斷它的時代和性質,卻不能以這種意識形態的自我意識為依據。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也曾指出: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一個小店主都能精明地判明某人的假貌和真相。然而我們的歷史學卻還沒有達到這種平凡的認識。 不論每一時代關於自己說了些什麼和想了些什麼,它都一概相信。(《馬恩全集》3-46) 【馬克思的原文】 「財產關係上的不公平』以現代分工、現代交換形式、競爭、資本積累(「積聚」)等等為前提,決不是來自資產階級的階級政治統治,相反,資產階級的階級政治統治倒是來自這些被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宣佈為必然規律和永恆規律的現代生產關係。 因此,當使資產階級生產方式必然消滅、從而也使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必然顛覆的物質條件尚未在歷史進程中、尚未在歷史的「運動』中形成以前,即使無產階級推翻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它的勝利也只能是暫時的,只能是資產階級革命本身的輔助因素(如1794年時就是這樣〉。 所以,法國的恐怖統治所能起的作用,只是通過自己的猛烈鎚擊,象施法術一樣把全部封建遺蹟從法國地面上一掃而光。這樣的事情是懦怯的資產階級在幾十年中也辦不到的。 因此,人民的流血犧牲只是給資產階級掃清了道路。 同樣,如果資產階級實行階級統治的經濟條件沒有充分成熟,要推翻君主專制也只能是暫時的。人們為自己建造新世界,不是如粗俗之徒的成見所臆斷的靠"地上的財富」,而是靠他們垂死的世界上所有的歷來自己創置的產業。 他們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首先必須創造新社會的物質條件,任何強大的思想或意志力量都不能使他們擺脫這個命運。「 ( 以上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四卷,馬克思《道德化的批評和批評化的道德》)

我之前也和網友討論過:「共產主義並不是烏托邦而是人類歷史發展必然規律」






美國紐約大學教授,大衛哈維講解資本論第一卷



2018年:危機和階級鬥爭


紀錄片 採訪托洛斯基被暗殺全過程

馬克隆與黃背心


「國際馬克思主義保衛者」的編輯艾倫‧伍茲(Alan Woods)

討論了在法國舉行的黃背心運動,該運動已經無處不在地展開,以打擊統治階級。

自從2017年5月當選總統以來,埃馬紐埃爾‧馬克龍一直被歐盟和自由派視為為自由主義的典範。

各地的自由主義者宣稱,馬克龍的選舉勝利代表了中間選民的逆轉,反對民粹主義和極端主義的侵蝕。

但是,這場大規模的,激烈的黃色背心運動打破了這種妄想,

表明工人和青年人對於馬克龍總統和保衛精英階層的不平等和經濟緊縮政策破壞現狀深感憤怒。

現在的任務是製定政治運動的戰略:推動新的法國大革命推翻馬克龍政府的舊政權。





建議看完這部影片


羅沙盧森堡、李卜克內西 是兩位為了無產階級犧牲奉獻的德國革命馬克思主義者

別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中國的特色,他應該成為人類的普世價值
2019-01-13 15:00 發佈
【波蘭女孩聊台灣】5個波蘭便宜 台灣超貴的東西

影片主說錯了★牛奶價格貴4倍80元台幣VS波蘭20元 , 並不是因為台灣土地小 ,你想想看進口奶粉的海關報關價格和台灣零售奶粉售價之間的差額,就會知道通路商有壟斷利潤(把產品的通路卡住收經濟地租),而進口一貨櫃大約10公噸集裝箱的奶粉,1貨櫃海運運費成本只有200美元,攤平到每一罐奶粉的售價不過幾塊錢台幣運費,這種保久品售價也跟新鮮牛奶一樣貴原因在於台灣通路商壟斷利潤,奶粉上架要繳上架費,這是一個大房東思維根本沒辦法降低物流成本,因此台灣消費者只能被剪羊毛。

請看完這影片你會感觸很深

請各位看看這位直播主是法國人統計了巴黎的房租價格 難怪法國黃背心會一直抗議




房地產價格是一種「壟斷土地產生經濟地租」的虛擬價格,因為土地私有制才造成房價高漲,房地產的價格高並不是因為房屋建築材料本身很昂貴,而是因為壟斷土地,所以可以產生無條件佔有社會勞動的虛擬的資產收益(房租),你知道紐約或洛杉磯一棟很老舊的公寓可能就是台灣幾倍的售價媽?但是全世界房屋的建族成本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 也就是7~10萬台幣1平的建築成本,而中間的差值就是虛擬資本膨脹出來的。 我在知乎這裡發過文章 請參考 一口氣駁倒●收租不是社會米蟲論●之批判https://zhuanlan.zhihu.com/p/40902019

中國有沒有可能實行「住房公有制」?一勞永逸房地產泡沫?
收租的算是社會上的米蟲嗎??
無意中看到的01討論串 發現多人的結論不是經過邏輯分析收租的算是社會上的米蟲嗎??
無意中看到的01討論串 發現多人的結論不是經過邏輯分析而得來, 而是來源於直覺這種簡單的民粹主義

網友神殿御守 wrote:
如果你用來收租的房子
不是自己賺的,不是自己買的
那你就是米蟲

網友edwardbee wrote:
為什麼?
1. 坊間應該不少租屋管理公司,裡面的員工應該都是您口中用來收租的房子不是自己賺的、不是自己買的,他們是米蟲?
2. 家中長輩有些房產想出租,無心或無力或無心也無力自己處理,請晚輩處理並支付一定比例酬勞,這樣這個晚輩也是米蟲?
3. 有人繼承了些房產,因此出租,這樣算米蟲?
我還以為米蟲是什麼事都不做,只會伸手要吃的、要錢花才叫米蟲,沒想到連用來收租的房子不是自己賺自己買的就算米蟲。還有人說退休在家沒事乾領退休金的叫米蟲,還是說這個社會已經重新定義什麼是米蟲了

以下開始是我的回覆:---------------

請樓主回答我這個問題 ??????
假設我是奴隸主辛苦花錢購買了一個黑奴,或是我用7年的工資+銀行貸款存錢買一個黑奴

奴隸主強辯說:「這個黑奴的生產收入扣除他的生活成本以外都歸我所有,因為黑奴是我憑著自己勞力購買獲得的資產所有權」

地租是什麼?地租是一種「壟斷土地而獲得的收入」,如同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所有權一樣是荒謬的

馬克思認為不管買賣多少次土地都不能創造這種權力,這種權力來源於社會生產關係

這是一種虛擬化的收入,是不真實的資本和房地產泡沫

從壟斷房地產土地獲得的房租收入 ,比投入勞動力的建族物成本折舊還要高

舉個例子來說 台北房價一坪70萬 建築物成本一坪10萬耐用年限50年

如果換算成每月的每坪折舊額大約是 10萬/50年/12月=166元每個月

這是投入勞動力所創造的實物資本價值

這166元每個月是實際投入的勞動力去建造這棟房子所產生的每個月的折舊成本

但是台北市每坪房屋的租金是1300元左右 所以這1300-166=1134元就構成了地租

這中間的差額就構成地租,是一種被無條件佔有的剩餘價值 ,地租會壓縮產業資本家的利潤 導致所有東西物價上漲

所以台北租20坪房子理論上如果按造折舊成本來計算,是166*20=3320元

但是實際租金卻高達2萬元以上 這中間的差額就是地租

而如果把這2萬元租金*12個月=24萬一年的租金,租金報酬率假如是3%

那麼24萬/0.03=800萬就構成了這棟房屋的「虛擬的資本化價格」

本益比就是33倍,但這是一種虛擬經濟實物資本並不存在

「實物資本」是那棟建築物的造價10萬元每坪*20坪=200萬元

而地租還分為「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

例如房東寧可空著房子不租人造成相對生產過剩,房屋空著不是人民不要房子,而是付不起房租,

因為存在土地壟斷制度 空屋就是屬於一種相對過剩,沒有利潤寧可把房子空著「形成絕對地租」

資本家生產過剩時 寧可把牛奶倒掉河裡也不給窮人喝

而級差地租是屬於和最爛土地比爛的價格 例如蛋黃區價格要比蛋白區更高 蛋白區要比郊區房價更高

更應該注意一點,許多人買房不是為了獲得地租而是為了獲得資本利得,也就是從房價漲跌過程中套利

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但是當房產泡沫破裂後 不可能憑空產生價值 晚買者就要償還所欠下的20~30年房屋貸款

他們在最高點出手購買那棟房子 最後欠下30年的債務,而虛擬化的資本價格已經下跌

價值不可能憑空創造,價值只能由勞動產生,因此就被前面早買的投機炒家給賺走了分配和轉移了剩餘價值

這也是日本在「廣場協議」後泡沫經濟 「後失落的20年」產生的原因之一

馬克思認為地租就是從產業資本家那裡分配而來的一種剩餘價值,

因為生活資料上漲會造成勞動力再生產的價格上漲,那麼產業資本家就要支付更多的工資來維持工人的生活成本

所以說房地產吸乾了實體經濟和產業的血液


馬克思說過房地產是一種虛擬資本,不需要投入勞動力,只是一種生產關係的壟斷價格而已,請看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的理論,而土地價格只不過是一種地租被資本化的價格,就好比黑奴隸19世紀能夠交易和買賣,黑奴一年的產出乘以20倍就是黑奴的資本化購買價格,資產收益率就是5%,大約是白人7-10年的工資才能辛苦存錢買一個黑奴,黑奴隸一樣是一種虛擬的資本
,背後是生產關係和奴隸制度,而土地也一樣背後是土地私有化制度,這種虛擬資本化的價格掩蓋了土地好像不是不勞而獲白白得到的是房地產主辛苦存錢買的。

http://marxists.anu.edu.au/chinese/marx-engels/25/047.htmbr/>
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
-------------------------------------
凡是有地租存在的地方,都有級差地租,而且這種級差地租都遵循著和農業級差地租相同的規律。凡是自然力能被壟斷並保證使用它的產業家得到超額利潤的地方(不論是瀑布,是富饒的礦山,是盛產魚類的水域,還是位置有利的建築地段),那些因對一部分土地享有權利而成為這種自然物所有者的人,就會以地租形式,從執行職能的資本那裡把這種超額利潤奪走。至於建築上使用的土地,亞‧斯密已經說明,它的地租的基礎,和一切非農業土地的地租的基礎一樣,是由真正的農業地租調節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第1卷第1篇第11章第2、3節)。這種地租的特徵,首先是位置在這裡對級差地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例如,這對葡萄種植業和大城市的建築地段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是所有者的明顯的完全的被動性,他的主動性(特別是在採礦業)只在於利用社會發展的進步,而對於這種進步,他並不象產業資本家那樣有過什麼貢獻,冒過什麼風險;最後,是壟斷價格在許多情況下的優勢,特別是對貧民進行最無恥的剝削方面的優勢(因為貧民對於房租,是一個比波托西銀礦[203]對於西班牙,更為富饒的源泉[註:蘭格;紐曼。[204]]),以及這種土地所有權所產生的巨大權力,這種土地所有權,在和產業資本結合在一個人手裡時,實際上可以使產業資本從地球上取消為工資而進行鬥爭的工人的容身之所[註:克勞林頓的罷工。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第307頁[205]。]。在這裡,社會上一部分人向另一部分人要求一種貢賦,作為後者在地球上居住的權利的代價,因為土地所有權本來就包含土地所有者剝削土地,剝削地下資源,剝削空氣,從而剝削生命的維持和發展的權利。不僅人口的增加,以及隨之而來的住宅需要的增大,而且固定資本的發展(這種固定資本或者合併在土地中,或者紮根在土地中,建立在土地上,如所有工業建築物、鐵路、貨棧、工廠建築物、船塢等等),都必然會提高建築地段的地租。在這裡,即使有凱里那樣的善良願望,也不可能把作為投在房屋上的資本的利息和折舊的房租,同單純土地的地租混為一談,特別在土地所有者和建築投機家是完全不同的人的時候(例如在英國)。在這裡,我們要考察兩個要素:一方面,土地為了再生產或採掘的目的而被利用;另一方面,空間是一切生產和一切人類活動所需要的要素。從這兩個方面,土地所有權都要求得到它的貢賦。對建築地段的需求,會提高土地作為空間和地基的價值,而對土地的各種可用作建築材料的要素的需求,同時也會因此增加[註:「倫敦街道鋪砌石頭路面,使蘇格蘭海濱一些不毛岩石的所有者,可以從一向沒有用的石頭地得到地租。」
(亞當‧斯密,國富論第1篇第11章第2節)]。
  在迅速發展的城市內,特別是在象倫敦那樣按工廠方式從事建築的地方,建築投機的真正主要對象是地租,而不是房屋。關於這一點,我們已在第二卷第十二章第215、216頁,用1857年倫敦一個大建築投機家愛德華‧卡普斯向銀行法委員會所提出的證詞,作為例子加以說明了。[206]他在那裡說(第5435號):
  「我相信,一個人要想發跡,單靠公平交易是不行的……除此以外,他還必須從事建築投機,而且必須大規模地進行;因為,建築業主從建築本身取得的利潤是很小的,他通過提高地租,取得他的主要利潤。例如,他租用一塊地皮,每年付租300鎊;當他按照精密的建築計畫,在這塊地皮上面建築起適當等級的房屋時,他每年就能由此得到400鎊或450鎊,而他的利潤與其說來源於在許多情況下他幾乎完全不加考慮的建築物利潤,不如說來源於每年增加100鎊或150鎊的地租。」
  在這裡不要忘記,在通常以九十九年為期的租約期滿以後,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一切建築物,以及在租佃期內通常增加一兩倍以上的地租,都會從建築投機家或他的合法繼承人那裡,再回到原來那個土地所有者的最後繼承人手裡。
  真正的礦山地租的決定方法,和農業地租是完全一樣的。
  「有一些礦山,它們的產品僅夠支付勞動的報酬,並補償其中所投的資本以及普通利潤。它們能給企業主提供一些利潤,但不能給土地所有者提供地租。它們只有由土地所有者開採才能帶來利益,這種土地所有者作為自己的企業主,從自己投入的資本中得到普通利潤。蘇格蘭的許多煤礦就是這樣開採的,並且也只能這樣開採。土地所有者不允許其他任何人不支付地租去開採這些煤礦,而任何人又無法如此支付地租。」(亞‧斯密,第Ⅰ篇第Ⅱ章第2節)r/> 我們必須加以區別,究竟是因為產品或土地本身有一個與地租無關的壟斷價格存在,所以地租才由壟斷價格產生,還是因為有地租存在,所以產品才按壟斷價格出售。當我們說壟斷價格時,一般是指這樣一種價格,這種價格只由購買者的購買慾和支付能力決定,而與一般生產價格或產品價值所決定的價格無關。一個葡萄園在它所產的葡萄酒特別好時(這種葡萄酒一般說來只能進行比較小量的生產),就會提供一個壟斷價格。由於這個壟斷價格(它超過產品價值的餘額,只決定於高貴的飲酒者的財富和嗜好),葡萄種植者將實現一個相當大的超額利潤。這種在這裡由壟斷價格產生的超額利潤,由於土地所有者對這塊具有獨特性質的土地的所有權而轉化為地租,並以這種形式落入土地所有者手中。因此,在這裡,是壟斷價格產生地租,反過來,如果由於土地所有權對在未耕地上進行不付地租的投資造成限制,以致穀物不僅要高於它的生產價格出售,而且還要高於它的價值出售,那末,地租就會產生壟斷價格。一些人所以能把一部分社會剩餘勞動作為貢賦來佔有,並且隨著生產的發展,佔有得越來越多,只是由於他們擁有土地所有權,而這個事實卻被以下的情況掩蓋了:資本化的地租,從而,正是這個資本化的貢賦,表現為土地價格,因此土地也像任何其他交易品一樣可以出售。因此對購買者來說,他對地租的索取權,好像不是白白得到的,不是不出勞動,不冒風險,不具有資本的事業精神,就白白得到的,而是支付了它的等價物才得到的。像以前已經指出的那樣,在購買者看來,地租不過表現為他用以購買土地以及地租索取權的那個資本的利息。對已經購買黑人的奴隸主來說也完全是這樣,他對黑人的所有權,好像不是由於奴隸制度本身,而是通過商品的買賣而獲得的。不過,這個權利本身並不是由出售產生,而只是由出售轉移。這個權利在它能被出售以前,必須已經存在;不論是一次出售,還是一系列這樣的出售,不斷反覆的出售,都不能創造這種權利。總之,創造這種權利的,是生產關係。一旦生產關係達到必須改變外殼的程度,這種權利和一切以它為依據的交易的物質源泉,即一種有經濟上和歷史上的存在理由的、從社會生活的生產過程產生的源泉,就會消失。從一個較高級的社會經濟形態的角度來看,個別人對土地的私有權,和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私有權一樣,是十分荒謬的。甚至整個社會,一個民族,以至一切同時存在的社會加在一起,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他們只是土地的佔有者,土地的利用者,並且他們必須象好家長那樣,把土地改良後傳給後代。


  在以下有關土地價格的研究中,我們要撇開一切競爭的變動,一切土地投機,甚至小土地所有制(在這裡,土地是生產者的主要工具,因此生產者不管按什麼價格都必須購買它)。
  Ⅰ.土地價格可以在地租不增加的情況下提高;即:
  1.單純由於利息率的下降,結果,地租按更貴的價格出售,因此,資本化的地租,土地價格,就增長了;
  2.因為投入土地的資本的利息增長了。
  Ⅱ.土地價格可以因地租增加而提高。
  地租可以因為土地產品的價格提高而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最壞耕地的地租是高、是低、還是根本沒有,級差地租率都會提高。我們把地租率理解為轉化為地租的剩餘價值部分和生產土地產品的預付資本之間的比率。這個地租率,和剩餘產品對總產品的比率是不同的,因為總產品不包括全部預付資本,也就是說,不包括繼續與產品並存的固定資本。不過,這裡的意思是:在提供級差地租的各級土地上,產品中一個越來越大的部分將轉化為超額的剩餘產品。在最壞土地上,土地產品價格的提高,才產生地租,並由此產生土地價格。
  但是,地租也可以在土地產品價格沒有提高時增加。土地產品價格可以保持不變,甚至下降。
  地租在土地產品價格保持不變時所以會增加(撇開壟斷價格不說),或者只是因為在舊地的投資量不變的情況下,耕種了質量較好的新地,但這種新地只夠滿足已經增長的需求,因此起調節作用的市場價格仍然不變。在這個場合,舊地的價格不會提高,但新耕地的價格,會提高到舊地的價格以上。
  地租所以會提高,或者是因為在相對肥力和市場價格都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經營土地的資本的量已經增長。因此,雖然和預付資本相比,地租仍然不變,但地租量,比如說,會因資本本身增加一倍而增加一倍。既然價格沒有下降,第二次投資也就會和第一次投資一樣提供一個超額利潤,這個利潤在租佃期滿後,也會轉化為地租。這時,地租量增加了,因為產生地租的資本的量增加了。有人斷言,同一地段上連續投入的各個資本,只有當它們的收益不等,從而產生級差地租的時候,才會生出地租,這個斷言和下面的說法是一樣的:如果有兩個各1000鎊的資本投在兩塊肥力相等的土地上,儘管這兩塊地都屬於提供級差地租的較好土地,但其中只有一塊能提供地租。(因此,地租總量,一個國家的地租總額,會在個別地段的價格,或者地租率,或者甚至個別地段的地租量都不必增加的情況下,隨著投資的總量一起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地租總量會隨著耕種面積的擴大而增加。這種增加,甚至可能和個別土地的地租的下降結合在一起。)否則,這個斷言就會和另一種說法一樣:兩塊相鄰的不同土地上的投資所遵循的規律,不同於同一塊土地上的連續投資。但我們正好是從這兩種情況的規律的同一性,從同一土地和不同土地上的投資的生產率的增加,引出級差地租的。在這裡存在的並被人忽視的唯一差異是:在對不同地方的土地連續進行投資時,這種投資會受到土地所有權的限制,而在對同一土地連續進行投資時,情況就不是這樣。因此,也就產生了相反的作用,使這些不同的投資形式在實際上互相限制。在這裡,資本始終沒有什麼區別。如果資本構成不變,剩餘價值率也不變,那末,利潤率也就不變,因此在資本增加一倍時,利潤總量也增加一倍。同樣,在所假定的情況下,地租率也保持不變。如果1000鎊的資本提供的地租是x,那末,在所假定的情況下,2000鎊的資本提供的地租就是2x。但按土地面積(土地面積不變,因為按照假定,加倍的資本是投在同一土地上的)計算,由於地租量的增加,地租的水平也提高了。以前提供2鎊地租的同一英畝,現在提供4鎊。

---------------------------------------以上是卡爾‧馬克思關於地租的看法

另外我想到一種解決辦法可以解決「地租公有制」和市場化的矛盾
投資能夠創造更大的產出,中國儲蓄率越高就越高的比例用於投資,GDP經濟成長更快,問題在於中國應該要更多投資於實體經濟和高科技資本密集產業
,這些行業才有真正的實物利潤率,例如半導體工業就需要大量資金,而不是房地產和金融虛擬資本,因為這些行業只是在轉移財富製造一筆虛擬的收益,虛擬經濟沒有創造任何實體財富(實物資本),這是中國真正的經濟能否投資轉型的成功關鍵,而中國會去投資金融和房地產是因為實體經濟的利潤率下降趨勢規律,加上政府沒有真正做好管制房價和住房公有制度如大量建設社會住宅,壓縮了實體經濟的利潤率,
在GDP所得面來說=利潤+工資+固定資本折舊
而總利潤=地租+產業資本利潤+利息,
但是房地產的利潤(地租)和金融業利潤壓縮了實體經濟的產業資本利潤份額,利潤率短期下降又是因為資本價值構成提高的緣故分母變大,投資預付的資本(分母)越來越大但分子(利潤)不變利潤率就會降低,即資產價格虛高有一部份就是被金融和房地產墊高的,而且中國工資再上漲也在減少剩餘價值率,利潤降低更快,真正要提高利潤率的方法來投資才有效益,就是去吃下台韓最有效益的半導體產業,而且半導體的進口對中國貿易逆差和貿易赤字比石油還多,進口半導體已經比石油金額還大了

經濟地租是壓低實體經濟利潤的原因,馬克思認為土地私有制會有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的問題,即使搞名義上公有制的中國,租房子的租金永遠高於房屋實體的折舊成本「這個差額就形成地租」因為中間有不是靠勞動價值創造的虛擬收益,並且這種收益的權力不是國家佔有而是被私人佔有,沒收到房租也沒關係房東寧可把房子空著這就是土地壟斷和私有制產生的「絕對地租」,北京市中心房價比鄉下高這就是「級差地租」,所以中國的公有制土地目前只是名義上實際上是私有制的資產階級賺走了這個利潤名為地租的資產收益率,再加上資本利得共同構成房地產的總利潤,但是價值永遠只能由勞動產生的實體產品形成,所以這個虛擬的利潤積壓了實體經濟的利潤份額,轉移的產業資本的利潤率,就跟馬克思在1850年代觀察到的租地農場主的利潤被地主轉移的現象和建築投機現象一樣

網友回覆 這個評論抓到了實質。但不要拘泥於細節。關鍵是大陸的政府具有強大的協調能力,因為政府掌握一切它想掌握的資源和訊息。這相當於大陸政府掌握著西方經濟學裡說的看不見的手。


我回覆過:中國政府是有很強的房價控制能力沒錯,但是要真正永久解決中國房地產問題還需要把「房地產公有化」永遠取消私有制房地產(可想而知房產主會很生氣),但是要結合市場經濟的辦法來給房屋定價,以避免資源被浪費,也就是政府成立不動產租賃網路平台把租金公有化+市場化,政府來當大房東,租約金每隔5年重新競標和市場重新定價,得標租金越高轉移支付的無條件基本收入越高,把收到的租金=財政收入拿來做「無條件基本收入社會福利」反方向抵銷掉地租的剝削或是拿來做實體經濟建設,永遠取消掉房貸和房租的成本負擔,生活資料的成本減低就會減少勞動力再生產的成本,工資就可以被壓得更低,成本也會更低,產業資本家的利潤份額更高經濟就會再成長,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種解決辦法


網友h7878220 wrote:
我覺得如果是合理租金自然是好地主
哄抬租金的才是

我的回覆
不管有沒有哄抬價格,只要房地產不是真正的消費品而是投資品的時候就一定會有吸乾實體經濟的利潤率的現象
因為房地產本身不能創造價值 ,只能轉移實體經濟和產業資本創造的產品勞動價值

而房地產之所以不是消費品是因為社會生產關係,來源於土地私有制度 設想一個房屋全部100%由社會住宅構成的只租不賣的社會

租金只用折舊成本來定價

還能存在地租嗎?
房子應該不是用來炒的是用來住的
請問樓下
1.中國早期房改之前是公有制住房?請問那時候分房地租有市場化嗎?如果有人佔用市中心的房子 實際上付出很低的價格不是變成資源浪費? 我內文中有提出「地租市場化+地租公有制」結合的辦法

2.如果有一套好的社會制度可以避免這種矛盾的,分房實際上是永久壟斷土地使用權,但政府出租而不販售每隔5年依造市場價格重新訂價,就不會有這種矛盾

3.因為跟政府租房的人是依造市場價格來承租 他付出了成本 但是最後政府又把地租作為無條件基本收入轉移支付給人民或者拿去搞經濟基礎建設也可以,所以說是「地租公有制+市場化結合」的完美辦法
4.因為得標價格更高的市中心房地產必定是富豪住的房子,他付出很高的月租金跟政府承租,最後又反向把現金流轉移到全體人民身上 「利用全民都能得到收入的無條件基本收入地租」反方向現金流抵銷掉了地租的正向現金流剝削
5.地租公有化和市場經濟可以結合的 是一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房子的錢可以從政府收房租來取得,這種制度並沒有私有化 因為5年一到就要跟政府重新訂租約 房子只租不賣永遠公有

6.而且人民還獲得一部份來自地租的無條件基本收入,政府財政收入也增加了 中國GDP的15~20%被地租吃掉了,但是現在的體制是私人拿到這個地租而不是政府

7.歐洲國家有一套社會住宅制度 但是他們的社會住宅制度設計還沒有我這種制度設計辦法好

有人認為都市更新(都更)後政府分配房地產能解決問題 ,分配到住房5年內不能轉移不能出租

但是實際上是一種繆誤,這個辦法不能解決永久一勞永逸的終極解決問題

只是延遲問題的爆發5年

這種提法邏輯問題出錯在哪裡?

想出的辦法「限定5年內不能轉移不得租賃」只是延遲私有化產生的矛盾即「土地私有制」壟斷

延遲5年不代表解決問題,只是延後問題的爆發而已

5年後這些分配政府住房產權的人會從無產階級變成資產階級

5年後他們會變成「既得利益者」繼續壓榨剝削下一代人

都市更新雖然建商有賺,但不完全是建商獲利,

最大的獲利者其實還是「私人小產權者」,都更後總坪數增加房屋也變新就是不勞而獲

就像房屋應該成為消費品而不是投資品,你買一隻手機應該承擔手機折舊費用

5年後手機老化後殘值=0 ,而房屋卻被當成投資品價值不減反增是不合理的

因為房屋的資本「不是真實的資本」,而是虛擬資本,真實資本就是房地產的建築費用每台坪7萬台幣

虛擬資本是就房地產市價扣除房地產建築成本

一口氣駁倒●收租不是社會米蟲論●之批判


之前我發文章回答過類似問題

那麼怎麼終極解決所有住房問題?答案是公有制

如果房屋產權轉為有公制社會住宅

並且只租不售,避免房地產私有化

社會住宅「房租價格」必須以「市場化價格定價」,不能用公告價格出租

房屋產權為公有制,政府代管成立類似香港這樣的房地產管理局這樣的公營機構

並且所收到的所有房租(房租是土地壟斷的一種經濟地租)

轉為全民無條件基本收入

1.那麼怎麼決定誰應該住在靠近市中心的地方呢?

答案是誰付出比較高的房租 ,誰就有權力住在市中心

而且房租契約要以5年重新市場化訂價一次,這麼做是避免浪費資源,合理化土地利用效率

想想看如果以政府公告價格定價,不以市場化定價,永久住在市中心只繳便宜的房租不是會造成土地資源被浪費嗎?

2.那麼要如何產生這個市場化價格呢?

答案是民眾要租房子要再不動產租代平台上標售,以出價最高的民眾得標 ,租得房子

3.那麼市場化定價,老百姓的成本不是會增加嗎?答案是不會

因為政府收到的地租 轉移性支付成為全民「無條件基本收入資金來源」

這是一個反向的現金流,抵銷掉正向的現金流剝削

房租收的越貴,老百姓領的錢越多,把收入和支出相抵銷

老百姓實際上繳的平均地租=0元

「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是法國資大革命資產階級專政產生的觀念

本質上「財產權不應該高於基本人權」之上

我感覺中國房地產應該全公有制(完全取消私有制房產)全改成100%社會住宅跟政府承租永遠不用當房奴,但是房租價格改成市場化競標以出價最高得得標者承租(市場化定價是正確衡量土地利用效率的唯一方法,儘管這種定價是公有化的市場定價),政府再把收到的全國總地租退還給人民(無條件基本收入),社會總地租除以全國人口就是每人退還的平均金額,用這個「反方向的現金流無條件基本收入地租」抵銷掉「正方向的地租現金流剝削」,才能避免當房奴,如果沒有公有制取消掉地租的現金流,不論買房繳貸款和租房的人最終都會變成房奴,只有少數人有錢人能把房子當作銀行債務和槓桿投資房地產套出現金並且在房價下跌前賣出,把價值轉移走轉移到少數1%土地資本家和頂層中產階級手中,絕大多數人在私有房地產制度下都是變房奴的,馬克思認為房租是經濟地租,「房地產價格是地租經過資本化本益比」債務創造出的「虛擬資本」並非真實存在的,因為只有勞動能產生價值土地本身和債務都是沒有價值的虛擬資本,過去的「平均分房制度」是烏托邦的社會分房制度,根本沒有徹底研究過馬克思的地租理論,房價本身不是真實的資本,地租才是真實的的轉移價值,過去「所有社會主義分房制度」的失敗在於不採用市場經濟計算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而我提出這套市場化的社會主義分房制度是屬於社會市場經濟住房制度。
工資降低才是資本主義經濟規律●因為勞動力可以買賣

各位想想看工資是什麼?

工資不過是資本家購買「勞動力這種商品」的價格而已

工資跟決定其他任何一切商品的價格一樣服從資本主義的規律

那麼工資本身只不過是一種勞動者被當成商品出售的交換價值而已

其他一切商品的售價受到再生產它的成本和費用影響,生產成本越低這種商品的售價就越低

你想想看生產某一種工業產品,它的生產成本和費用越低,產品本身價值就越低

在自由競爭的情況下,產品的售價就越低

人類本身被當成商品買賣,是因為勞動者本身沒有資本沒有「生產資料」

所以只能靠出賣自己換取維持生存的工資

這種生產關係是不對等的,有人會認為
「生產力越來越高GDP一直在成長,所以薪水應該越來越高才正常的人,自己應該被加薪」

但持這種看法根本不懂什麼是資本主義

人均GDP從90年代不到1萬元現在2018年成長到2.4萬美元,為什麼社會底層的工資在無干預情況成長卻不多?
(而且還是在政府干預的條件下基本工資才能成長)

想像一下有一個農夫,今天他努力耕種,因為農夫自己有生產資料

包括一頭牛、一塊田地、一些肥料和種子等等,隨著科技進步農業生產力越來越高

產出越來越多,農夫可以用越來越便宜的價格購買更好的肥料,更好的機器去替代那頭牛

奇怪的事情是?農田生產力越來越高 ,為什麼工資沒有增加?

原因在於你不是農夫,你沒有生產資料 「你是那頭耕田用的牛」

你對農夫而言只是一種生產工具而已,想想看?如果你跟牛一樣是可以買賣的商品和勞動力

這種關係對等嗎? 就像「一頭耕田用的牛抱怨自己的工資為什麼不增加一樣」

「勞動力商品化 」本質上是人類的異化,是生產關係不對等造成的

而馬克思認為,「工資是由那些決定其他一切商品價格的規律決定的。」 這就是說,作為勞動力商品價格的工資的形成與決定,必須遵循市場法則,只有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才得以決定的。


馬克思首先分析了工資的本質,他認為,工資只是勞動力價格的特種名稱,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關於工資水平的決定,馬克思認為,「工資是由那些決定其他一切商品價格的規律決定的。」 這就是說,作為勞動力商品價格的工資的形成與決定,必須遵循市場法則,只有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才得以決定的。

  馬克思認為,工資的形成與決定受到供求規律和競爭規律共同的制約和影響。他說:「勞動報酬忽而提高,忽而降低,是依供求關係為轉移的,依購買勞動的資本家和出賣勞動的工人之間的競爭情形為轉移的。 在馬克思看來,決定勞動力的價格即工資的競爭來自於三個方面:

  一是賣主之間的競爭,這種競爭將降低工資水平;

  二是買主之間的競爭,這種競爭將提高工資水平;

  三是買主和賣主之間的競爭,這種競爭的結果將取決於競爭雙方的對比關係。買主和賣主競爭的優劣勢,取決於勞動力商品的供求狀況及供求的改變,而勞動力商品供求關係的改變,將引起工資水平的上漲或下跌,即引起勞動力商品的價格波動。

  關於勞動力商品供求關係引起工資水平的波動,馬克思認為這種波動存在著一定的界限,「在這種波動的範圍內,勞動的價格是由生產費用即為創造這一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來決定的。」這就是說,生產勞動力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可以量化為生產勞動者必需的一定量的生活資料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或者說「勞動力的價值,是由生產、發展、維持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這裡,馬克思清楚地說明,工資水平的波動是以勞動力價值為基礎的。因為勞動力發揮作用後的消耗,必須要重新得到補償;勞動力因損耗或死亡,需要新的勞動力來補充;勞動者要獲得一定的勞動技能,需要一定的教育和訓練費用。

  馬克思還認為,勞動力價值的決定從而工資水平的決定,具有與其他一般商品價格決定不同的特點。勞動力價值決定受著純生理的要素和歷史的或社會的要素兩類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尤其是歷史或社會方面的要素可能使工資變化具有較大的伸縮性。因此,馬克思說:「勞動的價值本身不是一個常數,而是一個變數,它甚至在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仍舊不變的條件下也是一個變數。」而且隨著資本積累過程的不斷推進,「工人之間的競爭就增長得更迅速無比,就是說,資本增長得越迅速,工人階級的就業手段即生活資料就相對地縮減得愈厲害。」 由此,工資水平的決定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勞動力供給者競爭實力的增加,取決於聯合的談判力量。

那你會問為什麼許多國家的工資有再增加呢?

原因在政府主動干預,調高了基本工資,始終把最低工資控制在人均 GDP40%的水平




這樣做只是為了避免社會階級矛盾,最終威脅到資本家的統治權力

政府調高基本工資本身不是為了推推翻或改變不對等的生產關係

只是為了維持這種資本的不對等生產關係和權力而已




好文連結分享
掃地阿婆=IT工程師工資●高學歷合成繆誤

川普有什麼資格談●「公平貿易」?工資就不平等了

駁倒●收租不是社會米蟲論●

人工智慧導致共產主義●唯物史觀基本原理

為什麼巴菲特長期贏散戶?●他懂合成繆誤

資本低於500萬別學投資●窮二代浪費時間
abc003 wrote:

奇怪是事情是?農田生產力越來越高 ,為什麼工資沒有增加?
原因在於你不是農夫,你沒有生產資料 「你是那頭耕田用的牛」
你對農夫而言只是一種生產工具而已,想想看?如果你跟牛一樣是可以買賣的商品和勞動力
這種關係對等嗎? 就像「一頭耕田用的牛抱怨自己的工資為什麼不增加一樣」


有一個農夫租一塊耕地,一頭牛、一些生產工具包括肥料和種子等等......

「養牛的價格」就好比「工資」

「牛的再生產成本」就是「牛飼料價格」

肥料和種子和機器設備就是「生產資料」

「農夫」就好比「產業資本家」

地主或土地承租費用就是地租 對應著土地資本家的利潤

不管農夫種多少,都要分給無償佔有土地的人利潤

現在因為科技進步,牛飼料的價格不斷降低

養牛成本比以前更便宜了,而且還發明了替代牛的耕田用的機器設備

牛的工資要受到這種機器設備的競爭,

機器設備降價又可以種植更多牛飼料例如黃豆、燕麥等等飼料

同時牛的飼料成本更低,牛的再生產價格降低

牛的工資變得更低
,產業資本家利潤提高

地主要求產業資本家分給他更多,也就是你繳房租和房屋貸款越來越多的原因

因此農夫養牛的成本提高 壓縮了他的利潤率,因為連牛舍(牛住的房子)也要占用土地

農夫越來越不愛投資改良自己的生產工具,購買更好的機器設備來提高產出

農夫乾脆自己也跟銀行貸款買農地,租給其他農夫,或等地價上漲以更高價格賣出

這就是房地產減慢了影響經濟成長和「台灣房價高漲」的原因

受到土地地租提高的影響而降低利潤


共產主義原理

恩格斯

(1847年10月)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共產主義?

  答:共產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的學說。

  第二個問題:什麼是無產階級?


  答:無產階級是完全靠出賣自己的勞動而不是靠某一種資本的利潤來獲得生活資料的社會階級。這一階級的禍福、存亡和整個生存,都取決於對勞動的需求,即取決於生意的好壞,取決於不受限制的競爭的波動。一句話,無產階級或無產者階級是19世紀的勞動階級。

  第三個問題:是不是說,無產者不是一向就有的?


  答:是的,不是一向就有的。窮人和勞動階級一向就有;並且勞動階級通常都是貧窮的。但是,生活在上述條件下的這種窮人、這種工人,即無產者,並不是一向就有的,正如競爭並不一向是自由和不受限制的一樣。

  第四個問題:無產階級是怎樣產生的?


  答:無產階級是由於工業革命而產生的,這一革命在上個世紀下半葉發生於英國,後來,相繼發生於世界各文明國家。工業革命是由蒸汽機、各種紡紗機、機械織布機和一系列其他機械裝備的發明而引起的。這些價錢很貴、因而只有大資本家才買得起的機器,改變了以前的整個生產方式,擠掉了原來的工人。這是因為機器生產的商品要比工人用不完善的紡車和織布機生產的又便宜又好。這樣一來,這些機器就使工業全部落到大資本家手裡,並且使工人僅有的一點薄產(工具、織布機等)變得一錢不值,於是資本家很快就佔有了一切,而工人卻一無所有了。從此,在衣料生產方面就實行了工廠制度。機器和工廠制度一經採用,這一制度很快就推行到所有其他工業部門,特別是印花業、印書業、制陶業和金屬品製造業等部門。工人之間的分工越來越細,於是,從前完成整件工作的工人,現在只做這件工作的一部分。這種分工可以使產品生產得更快,因而也更便宜。分工把每個工人的活動變成一種非常簡單的、老一套的機械操作,這種操作利用機器不但能夠做得同樣出色,甚至還要好得多。因此,所有這些工業部門都像紡紗和織布業一樣,一個跟著一個全都受到了蒸汽動力、機器和工廠制度的支配。這樣一來,這些工業部門同時業就全都落到了大資本家的手裡,工人也就失掉了最後的一點獨立性。除了原來意義上的工場手工業,手工業也漸漸受到工廠制度的支配,因為這裡的大資本家也在通過建立可以大量節省開支和實行細緻分工的大作坊,不斷擠掉小師傅。結果,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在文明國家裡,幾乎所有勞動部門都照工廠方式進行經營了,在所有勞動部門,手工業和工場手工業幾乎都被工業擠掉了。於是從前的中間等級,特別是小手工業師傅日益破產,工人原來的狀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產生了兩個逐漸併吞所有其他階級的新階級。這兩個階級就是:
  一、大資本家階級,他們在所有文明國家裡現在已經幾乎獨佔了一切生活資料和生產這些生活資料所必須的原料和工具(機器、工廠)。這就是資產者階級或資產階級。
  二、完全沒有財產的階級,他們為了換得維持生存所必須的生活資料,不得不把自己的勞動出賣給資產者。這個階級叫作無產者階級或無產階級。

  第五個問題:無產者是在怎樣的條件下把勞動出賣給資產者的?


  答:勞動和其他任何商品一樣,也是一種商品,因此,它的價格和其他任何商品的價格一樣,也是由同樣的規律決定的。正像我們下面將看到的,在大工業或自由競爭的統治下,情形都一樣,商品的價格平均總是和這種商品的生產費用相等的。因此,勞動的價格也是和勞動的生產費用相等的。而勞動的生產費用正好是使工人能夠維持他們的勞動能力並使工人階級不致滅絕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數量。工人的勞動所得不會比為了這一目的所必需的更多。因此,勞動的價格或工資將是維持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額。但是,因為買賣有時清淡有時興旺,工人的所得也就有多有少,正像廠主出賣商品所得有多有少一樣。如果把旺季和淡季平均起來,廠主出賣商品所得既不多於他的生產費用,也不少於他的生產費用,同樣,工人平均所得也是既不會多於這個最低額,也不會少於這個最低額。大工業越是在所有勞動部門佔統治地位,工資的這一經濟規律體現得就越充分。

  第六個問題:在工業革命前,有過什麼樣的勞動階級?


  答: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上,勞動階級的生活條件各不相同,勞動階級在同有產階級和統治階級的關係中所處的地位也各不相同。在古代,勞動者是主人的奴隸。直到今天在許多落後國家甚至美國南部他們還是這種奴隸。在中世紀,勞動者是土地佔有者貴族的農奴,直到今天在匈牙利、波蘭和俄國他們還是這種農奴。此外,在中世紀,直到工業革命前,城市裡還有在小資產階級師傅那裡做工的手工業幫工,隨著工場手工業的發展,也漸漸出現了受較大的資本家僱用的工場手工業工人。

  第七個問題:無產者和奴隸有什麼區別?


  答:奴隸一次就被完全賣掉了。無產者必須一天一天、一小時一小時地出賣自己。單個的奴隸是某一個主人的財產,由於他與主人利害攸關,他的生活不管怎樣壞,總還是有保障的。單個的無產者可以說是整個資產者階級的財產,他的勞動只有在有人需要的時候才能賣掉,因而他的生活是沒有保障的。只有對整個無產者階級來說,這種生活才是有保障的。奴隸處在競爭之外,無產者處在競爭之中,並且親身感受到競爭的一切波動。奴隸被看作物,不被看作市民社會的成員。無產者被承認是人,是市民社會的成員。因此奴隸能夠比無產者生活得好些,但無產者屬於更高的社會發展階段,他們本身處於比奴隸更高的階段。在所有的私有制關係中,只要廢除奴隸制關係,奴隸就能解放自己,並由此而成為無產者;無產者只有廢除一切私有制才能解放自己。

  第八個問題:無產者和農奴有什麼區別?

  答:農奴佔有並使用一種生產工具,即一塊土地,為此他要交出自己的一部份收益或者服一定的勞役。無產者用別人的生產工具為這個別人做工,從而得到一部份收益。農奴是交出,無產者是得到。農奴生活有保障,無產者生活無保障。農奴處在競爭之外,無產者處在競爭之中。農奴可以通過各種道路獲得解放:或者是逃到城市裡去做手工業者;或者是交錢給地主代替勞役和產品,從而成為自由的佃農;或者是把他們的封建主趕走,自己變成財產所有者。總之,農奴可以通過不同的辦法加入有產階級的隊伍並進入競爭領域而獲得解放。無產者只有通過消滅競爭、私有制和一切階級差別才能獲得解放。

  第九個問題:無產者和手工業者有什麼區別?
  第十個問題:無產者和工場手工業工人有什麼區別?


  答:16至18世紀,幾乎任何地方的工場手工業工人都佔有生產工具,如織布機、家庭用的紡車和一小塊在工餘時間耕種的土地。這一切,無產者都沒有。工場手工業工人幾乎總是生活在農村,和地主或僱主維持著或多或少的宗法關係。無產者通常生活在大城市,和僱主只有金錢關係。大工業使工場手工業工人脫離了宗法關係,他們失去了僅有的一點財產,因此而變成無產者。

  第十一個問題:工業革命和社會劃分為資產者與無產者首先產生了什麼結果?


  答:第一,由於在世界各國機器勞動不斷降低工業品的價格,舊的工場手工業制度或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工業制度完全被摧毀。所有那些迄今或多或少置身於歷史發展之外、工業迄今建立在工場手工業基礎上的半野蠻國家,隨之也就被迫脫離了它們的閉關自守狀態。這些國家購買比較便宜的英國商品,把本國的工場手工業工人置於死地。因此,那些幾千年來沒有進步的國家,例如印度,都已經進行了完全的革命,甚至中國現在也正走向革命。事情已經發展到這樣的地步:今天英國發明的新機器,一年之內就會奪去中國千百萬工人的飯碗。這樣,大工業便把世界各國人民互相聯繫起來,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場聯合成為一個世界市場,到處為文明和進步作好了準備,使各文明國家裡發生的一切必然影響到其餘各國。因此,如果現在英國或法國的工人獲得解放,這必然會引起其他一切國家的革命,這種革命遲早會使這些國家的工人也獲得解放。
  第二,凡是大工業代替了工場手工業的地方,工業革命都使資產階級及其財富和勢力最大限度地發展起來,使它成為國內的第一階級。結果,凡是完成了這種過程的地方,資產階級都取得了政治權力,並擠掉了以前的統治階級——貴族、行會師傅和代表他們的專制王朝。資產階級廢除了長子繼承權或出賣領地的禁令,取消了貴族的一切特權,這樣便消滅了特權貴族、土地貴族的勢力。資產階級取消了所有行會,廢除了手工業者的一切特權,這樣便摧毀了行會師傅的勢力。資產階級用自由競爭來代替它們;在自由競爭這種社會狀況下,每一個人都有權經營任何一個工業部門,而且,除非缺乏必要的資本,什麼也不能妨礙他的經營。這樣,實行自由競爭就是公開宣佈:從今以後,只是由於社會各成員的資本多寡不等,所以他們之間才不平等,資本成為決定性的力量,從而資本家,資產者成為社會上的第一階級。但是,自由競爭在大工業發展初期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只有在這種社會狀況下大工業才能成長起來。資產階級這樣消滅了貴族和行會師傅的社會勢力以後,也就消滅了他們的政治權力。資產階級在社會上上升為第一階級以後,它也就在政治上宣佈自己是第一階級。它是通過實行代議制而做到這一點的。代議制是以資產階級的在法律面前平等和法律承認自由競爭為基礎的。這種制度在歐洲各國採取立憲君主制的形式。在這種立憲君主制的國家裡,只有擁有一定資本的人即資產者,才有選舉權。這些資產者選民選出議員,而這些資產者議員可以運用拒絕納稅的權利,選出資產者政府。
  第三,工業革命到處都使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以同樣的速度發展起來。資產者越發財,無產者的人數也就越多。因為只有資本才能使無產者找到工作,而資本只有在使用勞動的時候才能增加,所以無產階級的增加和資本的增加是完全同步的。同時,工業革命使資產者和無產者都集中在最有利於發展工業的大城市裡,廣大群眾聚集在一個地方,使無產者意識到自己的力量。其次,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隨著擠掉手工勞動的新機器的不斷發明,大工業把工資壓得越來越低,把它壓到上面說過的最低額,因而無產階級的處境也就越來越不堪忍受了。這樣,一方面由於無產階級不滿情緒的增長,另一方面由於他們力量的壯大,工業革命便孕育著一個由無產階級進行的社會革命。

  第十二個問題:工業革命進一步產生了什麼結果?


  答:大工業創造了像蒸汽機和其他機器那樣的手段,使工業生產在短時間內用不多的費用便能無限地增加起來。由於生產變得這樣容易,這種大工業必然產生的自由競爭很快就達到十分劇烈的程度。大批資本家投身於工業,生產很快就超過了消費。結果,生產出來的商品賣不出去,所謂商業危機就到來了。工廠只好關門,廠主破產,工人挨餓。到處出現了極度貧困的現象。過了一段時間,過剩的產品賣光了,工廠重新開工,工資提高,生意也漸漸地比以往更好起來。但這是不會長久的,因為很快又會生產出過多的商品,新的危機又會到來,這種新危機的過程和前次危機完全相同。因此,從本世紀初以來,工業經常在繁榮時期和危機時期之間波動。這樣的危機幾乎定期地每五年到七年發生一次,每一次它都給工人帶來極度的貧困,激起普遍的革命熱情,給整個現存制度造成極大的危險。

  第十三個問題:這種定期重複的商業危機會產生什麼後果?

  答:第一,雖然大工業在它的發展初期自己創造了自由競爭,但是現在它的發展已經超越了自由競爭的範圍。競爭和個人經營工業生產已經變成大工業的枷鎖,大工業必須粉碎它,而且一定會粉碎它。大工業只要還在現今的基礎上進行經營,就只能通過每七年出現一次的普遍混亂來維持,每次混亂對全部文明都是一種威脅,它不但把無產者拋入貧困的深淵,而且也使許多資產者破產。因此,或者必須完全放棄大工業本身(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或者大工業使建立一個全新的社會組織成為絕對必要的,在這個新的社會組織裡,工業生產將不是由相互競爭的單個的廠主來領導,而是由整個社會按照確定的計畫和所有人的需要來領導。
  第二,大工業及其所引起的生產無限擴大的可能性,使人們能夠建立這樣一種社會制度,在這種社會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將生產得很多,使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夠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由此可見,在現今社會中造成一切貧困和商業危機的大工業的那種特性,在另一種社會組織中正是消滅這種貧困和這些災難性的波動的因素。
  這就完全令人信服地證明:
  (1)從現在起,可以把所有這些弊病完全歸咎於已經不適應當前情況的社會制度;
  (2)通過建立新的社會制度來徹底剷除這些弊病的手段已經具備。

  第十四個問題:這種新的社會制度應當是怎樣的?

  答:這種新的社會制度首先必須剝奪相互競爭的個人對工業和一切生產部門的經營權,而代之以所有這些生產部門由整個社會來經營,就是說,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計畫、在社會全體成員的參加下來經營。這樣,這種新的社會制度將消滅競爭,而代之以聯合。因為個人經營工業的必然結果是私有制,競爭不過是單個私有者經營工業的一種方式,所以私有制同工業的個體經營和競爭是分不開的。因此私有制也必須廢除,而代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產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協議來分配全部產品,即所謂財產共有。廢除私有制甚至是工業發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個社會制度的最簡明扼要的概括。所以共產主義者完全正確地強調廢除私有制是自己的主要要求。

  第十五個問題:這麼說,過去廢除私有制是不可能的?

  答:不可能。社會制度中的任何變化,所有制關係中的每一次變革,都是產生了同舊的所有制關係不再相適應的新的生產力的必然結果。私有制本身就是這樣產生的。私有制不是一向就有的;在中世紀末期,產生了一種工場手工業那樣的新的生產方式,這種新的生產方式超越了當時封建和行會所有制的範圍,於是這種已經超越舊的所有制關係的工場手工業便產生了新的所有制形式——私有制。對於工場手工業和大工業發展的最初階段來說,除了私有制,不可能有其他任何所有制形式,除了以私有製為基礎的社會制度,不可能有其他任何社會制度。只要生產的規模還沒有達到不僅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要,而且還有剩餘產品去增加社會資本和進一步發展生產力,就總會有支配社會生產力的統治階級和貧窮的被壓迫階級。至於這些階級是什麼樣子,那要看生產的發展階段。在依賴農業的中世紀,是領主和農奴;在中世紀後期的城市裡,是行會師傅、幫工和短工;在17世紀是工場手工業主和工場手工業工人;在19世紀是大工廠主和無產者。非常明顯,在這以前,生產力還沒有發展到私有製成為這些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和障礙。但是現在,由於大工業的發展,第一,產生了空前大規模的資本和生產力,並且具備了能在短時期內無限提高這些生產力的手段;第二,生產力集中在少數資產者手裡,而廣大人民群眾越來越變成無產者,資產者的財富越增加,無產者的境遇就越悲慘和難以忍受;第三,這種強大的、容易增長的生產力,已經發展到私有制和資產者遠遠不能駕馭的程度,以致經常引起社會制度極其劇烈的震盪。只有這時廢除私有制才不僅可能,甚至完全必要。

  第十六個問題:能不能用和平的辦法廢除私有制?

  答:但願如此,共產主義者當然是最不反對這種辦法的人。共產主義者很清楚,任何密謀都不但無益,甚至有害。他們很清楚,革命不能故意地、隨心所欲地製造,革命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時候都是完全不以單個政黨和整個階級的意志和領導為轉移的各種情況的必然結果。但他們也看到,幾乎所有文明國家的無產階級的發展都受到暴力壓制,因而是共產主義者的敵人用盡一切力量引起革命。如果被壓迫的無產階級因此最終被推向革命,那時,我們共產主義者將用行動來捍衛無產者的事業,正像現在用語言來捍衛它一樣。

  第十七個問題: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廢除?

  答: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現有的生產力擴大到為實行財產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樣。因此,很可能就要來臨的無產階級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現社會,只有創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產資料之後,才能廢除私有制。

  第十八個問題:這個革命的發展過程將是怎樣的?


  答:首先無產階級革命將建立民主的國家制度,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在英國可以直接建立,因為那裡的無產者現在已占人民的大多數。在法國和德國可以間接建立,因為這兩個國家的大多數人民不僅是無產者,而且還有小農和小資產者,小農和小資產者正處在轉變為無產階級的過渡階段,他們的一切政治利益的實現都越來越依賴無產階級,因而他們很快就會同意無產階級的要求。這也許還需要第二次鬥爭,但是,這次鬥爭只能以無產階級的勝利而告終。
  如果不立即利用民主作為手段實行進一步、直接侵犯私有制和保障無產階級生存的各種措施,那麼,這種民主對於無產階級就毫無用處。這些作為現存關係的必然結果現在已經產生出來的最主要的措施如下:
  (1)用累進稅、高額遺產稅、取消旁系親屬(兄弟、侄甥等)繼承權、強制公債等來限制私有制。
  (2)一部分用國家工業競爭的辦法,一部分直接用紙幣贖買的辦法,逐步剝奪土地所有者、工廠主、鐵路所有者和船主的財產。
  (3)沒收一切反對大多數人民的流亡分子和叛亂分子的財產。
  (4)在國家農場、工廠和作坊中組織勞動或者讓無產者就業,這樣就會消除工人之間的競爭,並迫使還存在的廠主支付同國家一樣高的工資。
  (5)對社會全體成員實行同樣的勞動義務制,直到完全廢除私有製為止。成立產業軍,特別是在農業方面。
  (6)通過擁有國家資本的國家銀行,把信貸系統和金融業集中在國家手裡。取消一切私人銀行和銀行家。
  (7)隨著國家擁有的資本和工人的增加,增加國家工廠、作坊、鐵路和船舶,開墾一切荒地,改良已墾土地的土壤。
  (8)所有的兒童,從能夠離開母親照顧的時候起,都由國家出錢在國家設施中受教育。把教育和生產結合起來。
  (9)在國有土地上建築大廈,作為公民公社的公共住宅。公民公社將從事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將把城市和農村生活方式的優點結合起來,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點。
  (10)拆毀一切不合衛生條件的、建築得很壞的住宅和市區。
  (11)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繼承權。
  (12)把全部運輸業集中在國家手裡。
  自然,所有這一切措施不能一下子都實行起來,但是它們將一個跟著一個實行,只要向私有制一發起猛烈的進攻,無產階級就要被迫繼續向前邁進,把全部資本、全部農業、全部工業、全部運輸業和全部交換都越來越多地集中在國家手裡。上述一切措施都是為了這個目的。無產階級的勞動將使國家的生產力大大增長,隨著這種增長,這些措施實現的可能性和由此而來的集中化程度也將相應地增長。最後,當全部資本、全部生產和全部交換都集中在國家手裡的時候,私有制將自行滅亡,金錢將變成無用之物,生產將大大增加,人將大大改變,以致連舊社會最後的各種交往形式也能夠消失。

  第十九個問題:這種革命能不能單獨在一個國家發生?


  答:不能。單是大工業建立了世界市場這一點,就把全球各國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國家的人民,彼此緊緊地聯繫起來,以致每一國家的人民都受到另一國家發生的事情的影響。此外,大工業使所有文明國家的社會發展大致相同,以致在所有這些國家,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成了社會上兩個起決定作用的階級,它們之間的鬥爭成了當前的主要鬥爭。因此,共產主義革命將不是僅僅一個國家的革命,而是將在一切文明國家裡,至少在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同時發生的革命,在這些國家的每一個國家中,共產主義革命發展得較快或較慢,要看這個國家是否有較發達的工業,較多的財富和比較大量的生產力。因此,在德國實現共產主義革命最慢最困難,在英國最快最容易。共產主義革命也會大大影響世界上其他國家,會完全改變並大大加速它們原來的發展進程。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所以將有世界性的活動場所。

  第二十個問題:最終廢除私有制將產生什麼結果?

  答:由於社會將剝奪私人資本家對一切生產力和交換手段的支配權以及他們對產品的交換和分配權,由於社會將按照根據實有資源和整個社會需要而制定的計畫來管理這一切,所以同現在的大工業管理制度相聯繫的一切有害的後果,將首先被消除。危機將終止。擴大的生產在現今的社會制度下引起生產過剩,並且是產生貧困的極重要的原因,到那個時候,這種生產就會顯得十分不夠,還必須大大擴大。超出社會當前需要的生產過剩不但不會引起貧困,而且將保證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將引起新的需要,同時將創造出滿足這種新需要的手段。這種生產過剩將是新的進步的條件和刺激,它將實現這種進步,而不會像過去那樣總是因此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擺脫了私有制壓迫的大工業的發展規模將十分宏偉,相形之下,目前的大工業狀況將顯得非常渺小,正像工場手工業和我們今天的大工業相比一樣。工業的這種發展將給社會提供足夠的產品以滿足所有人的需要。現在由於私有制的壓迫和土地的分散而難以利用現有改良成果和科學成就的農業,將來同樣也會進入嶄新的繁榮時期,並將給社會提供足夠的產品。這樣一來,社會將生產出足夠的產品,可以組織分配以滿足全體成員的需要。因此,社會劃分為各個不同的相互敵對的階級就是多餘的了。這種劃分不僅是多餘的,甚至是和新的社會制度互不相容的。階級的存在是由分工引起的,現在這種分工將完全消失,因為要把工業和農業生產提高到上面說過的水平,單靠機械和化學的輔助手段是不夠的,還必須相應地發展使用這些手段的人的能力。當上個世紀的農民和工場手工業工人被捲入大工業的時候,他們改變了自己的整個生活方式而成為完全不同的人,同樣,由整個社會共同經營生產和由此而引起的生產的新發展,也需要完全不同的人,並將創造出這種人來,共同經營生產不能由現在這種人來進行,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只隸屬於某一個生產部門,受它束縛,聽它剝削,在這裡,每一個人都只能發展自己才能的一方面而偏廢了其他各方面,只熟悉整個生產的某一個部門或某一個部門的一部分。就是現在的工業也越來越不能使用這樣的人了。由整個社會共同地和有計畫地來經營的工業,更加需要才能得到全面發展、能夠通曉整個生產系統的人。因此,現在已被機器破壞了的分工,即把一個人變成農民、把另一個人變成鞋匠、把第三個人變成工廠工人、把第四個人變成交易所投機者,將完全消失。教育將使年輕人能夠很快熟悉整個生產系統,將使他們能夠根據社會需要或者他們自己的愛好,輪流從一個生產部門轉到另一個生產部門。因此,教育將使他們擺脫現在這種分工給每個人造成的片面性。這樣一來,根據共產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社會,將使自己的成員能夠全面發揮他們的得到全面發展的才能。於是各個不同的階級也必然消滅。因此,根據共產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社會一方面不容許階級繼續存在,另一方面這個社會的建立本身為消滅階級差別提供了手段。
  由此可見,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對立也將消失。從事農業和工業的將是同一些人,而不再是兩個不同的階級,單從純粹物質方面的原因來看,這也是共產主義聯合體的必要條件。鄉村農業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業人口的集中,僅僅適應於工農業發展水平還不夠高的階段,這種狀態是一切進一步發展的障礙,這一點現在人們就已經深深地感覺到了。
  由社會全體成員組成的共同聯合體來共同地和有計畫地利用生產力;把生產發展到能夠滿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規模;結束犧牲一些人的利益來滿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狀況;徹底消滅階級和階級對立;通過消除舊的階級,通過產業教育、變換工種、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通過城鄉的融合,使社會全體成員的才能得到全面發展;——這就是廢除私有制的主要結果。

  第二十一個問題:共產主義社會制度對家庭將產生什麼影響?


  答:共產主義社會制度將使兩性關係成為僅僅和當事人有關而社會無須干預的純粹私人關係。共產主義社會制度之所以能實現這一點,是由於這種社會制度將廢除私有制並將由社會教育兒童,從而將消滅現代婚姻的兩種基礎,即私有制所產生的妻子依賴丈夫、孩子依賴父母。這也是對道貌岸然的市儈關於共產主義公妻制的號叫的回答。公妻制完全是資產階級社會的現象,現在的賣淫就是公妻制的充分表現。賣淫是以私有製為基礎的,它將隨著私有制的消失而消失。因此,共產主義組織並不實行公妻制,正好相反,它要消滅公妻制。

  第二十二個問題:共產主義組織將怎樣對待現有的民族?

  ——保留原案。[2]

  第二十三個問題:共產主義組織將怎樣對待現有的宗教

  ——保留原案。

  第二十四個問題:共產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有什麼區別?


  答:所謂社會主義者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封建和宗法社會的擁護者,這種社會已被大工業、世界貿易和由它們造成的資產階級社會所消滅,並且每天還在消滅。這一類社會主義者從現今社會的弊病中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應該恢復封建和宗法社會,因為它沒有這種種弊病。他們的所有建議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為了這一目的。共產主義者隨時都要堅決同這類反動的社會主義者作鬥爭,儘管他們假惺惺地表示同情無產階級的苦難並為此而灑出熱淚。因為:
  (1)他們追求一種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2)他們企圖恢復貴族、行會師傅、工場手工業主以及和他們相聯繫的專制君主或封建君主、官吏、士兵和僧侶的統治,他們想恢復的這種社會固然沒有現今社會的各種弊病,但至少會帶來同樣多的其他弊病,而且它根本不可能展現通過共產主義組織來解放被壓迫工人的任何前景;
  (3)當無產階級成為革命的和共產主義的階級的時候,這些社會主義者總要暴露出他們的真實意圖。那時他們馬上和資產階級聯合起來反對無產者。
  第二類是現今社會的擁護者,現今社會必然產生的弊病,使他們為這個社會的存在擔心。因此,他們力圖保持現今社會,不過要消除和它聯繫在一起的弊病。為此,一些人提出了種種簡單的慈善辦法,另一些人則提出了規模龐大的改革計畫,這些計畫在改組社會的藉口下企圖保存現今社會的基礎,從而保存現今社會本身。共產主義者也必須同這些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作不懈的鬥爭,因為他們的活動有利於共產主義者的敵人,他們所維護的社會正是共產主義者所要推翻的社會。
  最後,第三類是民主主義的社會主義者,他們和共產主義者同道,他們希望實現問題中所提出的部分措施,但他們不是把這些措施當作走向共產主義的過渡辦法,而是當作足以消除貧困和現今社會的弊病的措施。這些民主主義的社會主義者,或者是還不夠瞭解本階級解放條件的無產者,或者是小資產階級的代表,這個階級直到爭得民主和實行由此產生的社會主義措施為止,在許多方面都和無產者有共同的利益。因此,共產主義者在行動的時候,只要民主主義的社會主義者不為佔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效勞和不攻擊共產主義者,就應當和這些社會主義者達成協議,這時儘可能和他們採取共同的政策。當然,共同行動並不排除討論存在於他們和共產主義者間的分歧意見。

  第二十五個問題:共產主義者怎樣對待現有的其他政黨?

  答:在不同的國家採取不同的態度。在資產階級佔統治地位的英國、法國和比利時,共產主義者和各民主主義政黨暫時還有共同的利益,並且民主主義者在他們現在到處堅持的社會主義措施中越接近共產主義者的目的,就是說,他們越明確地堅持無產階級的利益和越依靠無產階級,這種共同的利益就越多。例如在英國,由工人組成的憲章派就要比民主主義小資產者或所謂激進派在極大程度上更接近共產主義者。
  在實行民主憲法的美國,共產主義者必須支持願意用這個憲法去反對資產階級、並利用它來為無產階級謀利益的政黨,即全國土地改革派。
  在瑞士是激進派,雖然他們本身是個成分極其複雜的政黨,但他們是共產主義者能夠打交道的唯一政黨,其中瓦特州和日內瓦州的激進派又是最進步的。
  最後,在德國,資產階級和專制君主制之間的決戰還在後面。但是,共產主義者不能指望在資產階級取得統治以前就和資產階級進行決戰,所以共產主義者為了本身的利益必須幫助資產階級盡快地取得統治,以便盡快地再把它推翻。因此,在自由派資產階級同政府的鬥爭中,共產主義者始終應當支持自由派資產階級,只是應當注意,不要跟著資產者自我欺騙,不要聽信他們關於資產階級的勝利給無產階級帶來良好結果的花言巧語。共產主義者從資產階級的勝利中得到的好處只能是:(1)得到各種讓步,使共產主義者易於捍衛、討論和傳播自己的原則,從而使無產階級易於聯合成一個緊密團結的、準備戰鬥的和有組織的階級;(2)使他們確信,從專制政府垮台的那一天起,就輪到資產者和無產者進行鬥爭了。從這一天起,共產主義者在這裡改採取的黨的政策,將和在資產階級現在已佔統治地位的那些國家裡改採取的政策一樣。


弗‧恩格斯寫於 1847年10月底—11月
1914年第一次以單行本發行
原文是德文
俄文是按手稿譯的
台灣人愛爾莎到新加坡工作的故事 艾兒莎ELSA30歲第1季 : 我爸破產了

這些小資產階級(中產階級)將來必定會遭到大資本家消滅的,因為這是資本主義的規律



這就是資本主義的規律阿,資本不斷集中、積聚和積累,不斷往最頂端集中,所以全球化環境下勞動生產率最高,規模最大的企業容易生存下來 ,不是中小企業 你是中產階級至少還有創業本錢,我們無產階級家庭可是連大學學費都沒有呢. 再來你也不必要幫你爸背負2000萬負債 ,又不是你欠的 反正台灣房價會泡沫化會和1990年的日本一樣不斷下跌 ,高槓桿跟銀行借錢創業是有超高風險的. 再加上2019年可能會發生金融海嘯....你還接爛攤子會更慘吧



為什麼這些人30歲念完MBA,就能年薪破三百萬?



MBA=裙帶資本主義 =用人腐敗靠政商關係 MBA本身是沒有創造太多價值的 ,那些美國念MBA的之所以能賺錢是因為那些主管和大企業用人標準吃這套,證明美國是一個靠關係靠背景的裙帶資本主義國家 而不是那些學歷多有價值(因為MBA本身又不是技術也不是工程) 只是一種工商管理碩士,管理本身要你的國家有東西給你管,本質上是金融資本轉移其他國家的財富(看環境),如果大量生產MBA供過於求就會學歷貶值,所以就人為製造門檻,反而是你說的認識人脈才是真正他們的高薪和向上發展的原因, 所以這就是腐敗的制度,但是這不就跟念貴族學校可以交上流社會朋友一樣的道理媽?那些學的東西本身是垃圾 所以醉翁之意不再酒,就跟有些人想嫁有錢人一樣的道理.



在深圳★可以有多窮?《三和人才市場》

紐約房租多少錢?連我們紐約人都住不起怎麼辦?




上大學,如何拖垮窮人?紀錄片《出路》





經濟學人「靠關係才能賺錢」指數:台灣超越中國、排名全球前10


Ronniekuo wrote:
樓主引用很多錯誤的例子
第1頁引用奶粉的例子,說一個貨櫃的海運成本只有200美金
根本是錯誤資訊
是誰告訴你只有200美金的?
吊櫃費,報關文件費,陸運拖車,燃油附加費,加一加都多少了
更何況保險公司不會全額保險貨櫃,我曾經碰過發生貨輪火災的案件
光是國外當地消防員上貨輪檢查貨櫃,必須重裝貨櫃,消防員跟碼頭工人的費用加起來就報價200萬台幣了
還1個貨櫃海運成本200美金,笑死人
無知的人複製貼上這種無知的文章
回家睡覺吧



建議你讀一本書 你會了解國際海運 是如何改變自由貿易型態的
集裝箱改變世界(修訂版)-(美)萊文森- 三民網路書店

對馬克思主義者來說 美國紐約大學馬克思主義地理學教授 大衛哈維批判過「全球化貿易的集裝箱崇拜和商品拜物教」


【键客行】社会进步,进步在哪?
以上這部短片能讓你對全球化的集裝箱海運能有一點 初步的了解

不要隨便發這些幼稚的無知文章反駁



上網查的鈕西蘭和澳洲奶粉進口到台灣的

報關價格前陣子每公噸2300美元 最貴的時候一公噸奶粉5000美元

每公斤換算成台幣大約80元的進口成本,但是大賣場奶粉售價台灣是250~300台幣1公斤的暴利

通路商的壟斷導制成本高漲300%之多




有業內計算過海運成本 -------------------------------------

剛報了個價格是深圳到韓國的貨,一個40HQ(集裝箱)

舉例:

40HQ集裝箱內尺寸:12.032×2.352×2.69=76個立方米(正常裝68個立方).載重23噸.(可載28噸)

從深圳蛇口港起,到韓國仁川/釜山港. 港口到港口的海運費是多少錢呢?

海運費是100美金,+碼頭費/文件費/封條費/設備交接單/集裝箱重量核查費等雜費.

匯率按照1USD=30人民幣 150元(台幣)

total:(100*6.66)+1000+500+50+40+30=2286人民幣. 大約是1萬台幣

Iphone 6p的外箱尺寸是L17.8CM W10CM H4.9CM=0.0008722

一個40尺高櫃集裝箱可以裝約78000台Iphone6P(帶盒).折合每台手機的運價約 2286/78000=0.03人民幣 =0.14元台幣.


-------------------------

你覺得海運會有多貴?

海運成本越低國際貿易就越是發展

標準集裝箱和全球的世界貿易物流系統導致全球化

連這點基礎的物理學和工程學知識都沒有

而且貨輪排水量都再2~3萬噸左右

例如馬士基級 可以高達17萬噸

船的排水量越大 單位運輸成本就越低 源於流體力學和阻力公式


你的知識水準真低 根本不懂海運

大部分的人的想像都是以為從1萬公里外的國家海運過來成本會達到多天文數字的高

其實「標準集裝箱」的貨運成本和全球自由貿易的趨勢是有關的

海運成本幾個世紀的科技進步和模塊化製造已經壓的很低很低了





而古代絲路位什麼被大航海時代的海權國家取代,就是因為阻力和摩擦力公式運輸成本低,因此西方國家貿易通商的海路經濟崛起取代絲路和陸地運輸,但是19世紀的鐵路科技的出現,火車鋼軌摩擦力遠小於公路上的摩擦力,路權國家在次崛起
船為什麼越造越大?

    船舶航行能耗E
    f:水的阻力
    L:航程
    E = f * L --------(1)
    
    a:船型阻力常數
    S:船體水中的橫截面積
    v:航速
    ρ:海水密度
    f = a * ρ * S * v * v ----------(2)
    
    將(2)式代入(1)式得
    E = a * ρ * S * v * v * L ----------(3)
    
    m:載重
    每噸公里能耗e:
    e = E / m / L ---------(4)
    
    將(3)式代入(4)式得
    e = a * ρ * v * v * (S / m) --------(5)
    
    b:船型常數
    S = b * (m 的三分之二次方) ---------(6)
    
    將(6)式代入(5)式得
    e = a * ρ * v * v * b * (m 的負三分之一次方)
    
    另c = a * ρ * v * v * b ,式中全是常數,c也是常數,
    e = c * (m 的負三分之一次方) --------(7)
    
    結論:由(7)式可知,每噸公里能耗e與載重m 的負三分之一次方成正比。
    載重m提高8倍,每噸公里能耗e降低一半,所以船越造越大。
  
古代絲路為什麼被大航海時代的海權國家取代,就是因為阻力和摩擦力公式運輸成本低,

因此西方國家貿易通商的海路經濟崛起取代絲路和陸地運輸,

船為什麼越造越大?背後的奧秘和自然規律是什麼,其實是為了降低單位運輸成本

2條1萬噸的貨輪,運輸成本一定比1條2萬噸的貨輪更高

    船舶航行能耗E
    f:水的阻力
    L:航程
    E = f * L --------(1)
    
    a:船型阻力常數
    S:船體水中的橫截面積
    v:航速
    ρ:海水密度
    f = a * ρ * S * v * v ----------(2)
    
    將(2)式代入(1)式得
    E = a * ρ * S * v * v * L ----------(3)
    
    m:載重
    每噸公里能耗e:
    e = E / m / L ---------(4)
    
    將(3)式代入(4)式得
    e = a * ρ * v * v * (S / m) --------(5)
    
    b:船型常數
    S = b * (m 的三分之二次方) ---------(6)
    
    將(6)式代入(5)式得
    e = a * ρ * v * v * b * (m 的負三分之一次方)
    
    另c = a * ρ * v * v * b ,式中全是常數,c也是常數,
    e = c * (m 的負三分之一次方) --------(7)
    
    結論:由(7)式可知,每噸公里能耗e與載重m 的負三分之一次方成正比。
    載重m提高8倍,每噸公里能耗e降低一半,所以船越造越大。

但是最大也存在一個上限,不能大過港口和基礎設施吞吐量的大小和海峽通道的吃水深度

所以最大的貨輪已經造到馬六甲級油輪的17萬噸排水量,如果在大就無法通過馬六甲海峽了


快桅E級貨櫃輪

有經濟史學家研究過去500年運輸成本的降低 ,

如果管道運輸能源消耗是1、那麼海運就是3、鐵路是10,公路和汽車貨卡車就是30左右 飛機是100

把一個罐頭橫跨大西洋運送到1萬公里外的國家,運輸成本只有幾美分

如果在古代長途運輸例如絲路可是需要上漲幾百倍或十幾倍的售價

古代打仗要把100石糧食送到1000公里外的地方

靠路地運輸和馬匹+人可是要吃掉90%以上糧食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這麼重視海外軍事基地

戈狄加西亞、關島、琉球群島 、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 等等等

日本二戰中因為美國的ABCD包圍網最後原材料和經濟發展都被封鎖而崩潰

想要不戰而屈人之兵,就必須實際控制海上重要通道,

海權國家之所以經濟發展順利就是掌握了貿易路線

西班牙和英國曾經打過一場海戰,西班牙輸掉的結果是輸了海洋貿易由大英帝國主導

南海造島的軍事意義是什麼?

就是擴大制空權和制海權的範圍,因為南海是重要的國際海洋通道

中東地區波斯灣的油輪和各種海上海運線商船貨船,在經過馬六甲海峽後要經過這裡開往歐洲




年輕時努力工作賺錢
貸款買房付完後在貸款買另一間房
別人玩樂時自己在工作,別人在KTV時自己在工作
別人在休假時自己在工作,別人在睡覺時自己在工作
然後這樣過了2~30年後,發現一樣年紀為何它有房子可以收租
日子爽爽過,而自己還是苦哈哈做得要死要活才領3~4萬薪水
這是什麼世界,當然要造反了
gordon1751 wrote:
年輕時努力工作賺錢
貸款買房付完後在貸款買另一間房
別人玩樂時自己在工作,別人在KTV時自己在工作
別人在休假時自己在工作,別人在睡覺時自己在工作
然後這樣過了2~30年後,發現一樣年紀為何它有房子可以收租
日子爽爽過,而自己還是苦哈哈做得要死要活才領3~4萬薪水
這是什麼世界,當然要造反了


你這小資產階級就不懂了,跟愛爾莎基本上是同一類人

小資產階級只是活在自己象牙塔裡而已

絕大部份台灣年輕人的房地產都是從父母那裡繼承來的

因為一棟房子的售價已經超過他們工作40年所得

就以月薪3~5萬來說,「房價所得比=房價/年所得」16倍代表他們需要繳貸款20~30年以上

再加上前面存頭期款的時間等他們繳清銀行貸款不用當房奴以後已經50~60歲了

他們還有未來嗎?

而前面的人就利用房地產套利+債務槓桿放大獲利 低價買進高價賣出 用繼承來的房地產不勞而獲

房地產的槓桿放大了這種投資報酬率,而槓桿是用銀行負債創造出來的「虛擬的市值泡沫」

而後面晚買的人一旦購買房地產就會掉入這種合成缪誤的陷阱裡,

被虛擬金融資本的銀行債務泡沫騙局和債務套牢30年,30年後他會發現房價只剩1/3,自己被套再泡沫的最高點

而真實的社會財富早就被早期投資房地產的人轉移走了

這是零和遊戲

這也是愛爾莎難以避免的未來

馬克思也說過資本主義總是有一種「週期性的狂想病」 想不經過生產性勞動過程就讓資本價值增值


我最後再補充一點

馬克思說過資本家生產過剩時寧可把牛奶倒到河裡也不給窮人喝,因為對他來講當生產過剩時沒有壟斷利潤,這個行為是理性的

問題的本質在於這個系統是為了生產剩餘價值(資本主義),而不是為了生產使用價值(社會主義經濟)

市場經濟並不是一定會誕生資本主義 ,裡如古代許多農業帝國就不是資本主義國家

資本主義只有300年,指的是英國工業革命之後資本家利用剩餘價值生產剝削勞工,
「G-W--P--W'-G' 」是一般資本主義的生產循環循,是增值資本的生產和流通過程

物物的交換 首先是貨幣 W-G-W 一開始是為了交換物品的最終目的而交易

後來變成G-W-G 為了賺錢而賺錢而買賣,動機已經開始變化 資本才有可能成為現實

在後來隨著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才有擴大生產的G-W--P--W'-G' 模式 這稱為「現代資本主義的一般生產過程」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後來又有G-G' 即金融資本 純粹用錢憑空製造錢,他的價值增值來源於產業資本

而產業資本又來源於勞動力生產的過程才可能增值

馬克思描述到:「一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國家,都週期地患一種狂想病, 試圖不經過勞動生產過程作媒介而使資本價值增值」

但是這是不可能的,於是產生出一堆的金融泡沫和房地產泡沫


G-G'想表達的意思是,不經過商品生產和流通就增值貨幣資本,即「純粹用錢來增值錢」
G 代表增值之前的貨幣資本
G'代表增值後的貨幣資本

「'」在符號後有這一撇 ,代表增值後的某某資本

例如「W' 」代表增值之後的實物產業生產資本,而只有經過勞動P才能增值

而「W」就代表沒有經過增值的生產資本

G' 代表增值後的貨幣 ,這個貨幣為什麼能夠增值,是因為前面有P的「生產性勞動」

而「G-W-P-W'-G'」
是資本主義的一般積累過程不斷循環

而金融衍生商品資本家 和土地資本家的 G-G' 能夠循環

是因為他是在一般資本主義生產的過程之上進行的「二次再分配」

壓縮了產業資本的家的利潤,因為二次再分配剩餘價值不可能提高全社會的剩餘價值總量

產業資本家利潤必然降低,




gordon1751 wrote:
年輕時努力工作賺錢
貸款買房付完後在貸款買另一間房
別人玩樂時自己在工作,別人在KTV時自己在工作
別人在休假時自己在工作,別人在睡覺時自己在工作
然後這樣過了2~30年後,發現一樣年紀為何它有房子可以收租
日子爽爽過,而自己還是苦哈哈做得要死要活才領3~4萬薪水
這是什麼世界,當然要造反了


【波蘭女孩聊台灣】5個波蘭便宜 台灣超貴的東西

影片主說錯了★牛奶價格貴4倍80元台幣VS波蘭20元 , 並不是因為台灣土地小 ,你想想看進口奶粉的海關報關價格和台灣零售奶粉售價之間的差額,就會知道通路商有壟斷利潤(把產品的通路卡住收經濟地租),而進口一貨櫃大約10公噸集裝箱的奶粉,1貨櫃海運運費成本只有200美元,攤平到每一罐奶粉的售價不過幾塊錢台幣運費,這種保久品售價也跟新鮮牛奶一樣貴原因在於台灣通路商壟斷利潤,奶粉上架要繳上架費,這是一個大房東思維根本沒辦法降低物流成本,因此台灣消費者只能被剪羊毛。

請看完這影片你會感觸很深

請各位看看這位直播主是法國人統計了巴黎的房租價格 難怪法國黃背心會一直抗議




房地產價格是一種「壟斷土地產生經濟地租」的虛擬價格,因為土地私有制裁導制房價高漲,房地產的價格高並不是因為房屋建築材料本身很昂貴,而是因為壟斷土地,所以可以產生無產佔有虛擬的資產收益(房租),你知道紐約或洛杉磯一棟很老舊的公寓可能就是台灣幾倍的售價媽?但是全世界房屋的建族成本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 也就是7~10萬台幣1平的建築成本,而中間的差值就是虛擬資本膨脹出來的。 我在知乎這裡發過文章 請參考 一口氣駁倒●收租不是社會米蟲論●之批判https://zhuanlan.zhihu.com/p/40902019

中國有沒有可能實行「住房公有制」?一勞永逸房地產泡沫?
收租的算是社會上的米蟲嗎??
無意中看到的01討論串 發現多人的結論不是經過邏輯分析收租的算是社會上的米蟲嗎??
無意中看到的01討論串 發現多人的結論不是經過邏輯分析而得來, 而是來源於直覺這種簡單的民粹主義

網友神殿御守 wrote:
如果你用來收租的房子
不是自己賺的,不是自己買的
那你就是米蟲

網友edwardbee wrote:
為什麼?
1. 坊間應該不少租屋管理公司,裡面的員工應該都是您口中用來收租的房子不是自己賺的、不是自己買的,他們是米蟲?
2. 家中長輩有些房產想出租,無心或無力或無心也無力自己處理,請晚輩處理並支付一定比例酬勞,這樣這個晚輩也是米蟲?
3. 有人繼承了些房產,因此出租,這樣算米蟲?
我還以為米蟲是什麼事都不做,只會伸手要吃的、要錢花才叫米蟲,沒想到連用來收租的房子不是自己賺自己買的就算米蟲。還有人說退休在家沒事乾領退休金的叫米蟲,還是說這個社會已經重新定義什麼是米蟲了

以下開始是我的回覆:---------------

請樓主回答我這個問題 ??????
假設我是奴隸主辛苦花錢購買了一個黑奴,或是我用7年的工資+銀行貸款存錢買一個黑奴

奴隸主強辯說:「這個黑奴的生產收入扣除他的生活成本以外都歸我所有,因為黑奴是我憑著自己勞力購買獲得的資產所有權」

地租是什麼?地租是一種「壟斷土地而獲得的收入」,如同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所有權一樣是荒謬的

馬克思認為不管買賣多少次土地都不能創造這種權力,這種權力來源於社會生產關係

這是一種虛擬化的收入,是不真實的資本和房地產泡沫

從壟斷房地產土地獲得的房租收入 ,比投入勞動力的建族物成本折舊還要高

舉個例子來說 台北房價一坪70萬 建築物成本一坪10萬耐用年限50年

如果換算成每月的每坪折舊額大約是 10萬/50年/12月=166元每個月

這是投入勞動力所創造的實物資本價值

這166元每個月是實際投入的勞動力去建造這棟房子所產生的每個月的折舊成本

但是台北市每坪房屋的租金是1300元左右 所以這1300-166=1134元就構成了地租

這中間的差額就構成地租,是一種被無條件佔有的剩餘價值 ,地租會壓縮產業資本家的利潤 導致所有東西物價上漲

所以台北租20坪房子理論上如果按造折舊成本來計算,是166*20=3320元

但是實際租金卻高達2萬元以上 這中間的差額就是地租

而如果把這2萬元租金*12個月=24萬一年的租金,租金報酬率假如是3%

那麼24萬/0.03=800萬就構成了這棟房屋的「虛擬的資本化價格」

本益比就是33倍,但這是一種虛擬經濟實物資本並不存在

「實物資本」是那棟建築物的造價10萬元每坪*20坪=200萬元

而地租還分為「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

例如房東寧可空著房子不租人造成相對生產過剩,房屋空著不是人民不要房子,而是付不起房租,

因為存在土地壟斷制度 空屋就是屬於一種相對過剩,沒有利潤寧可把房子空著「形成絕對地租」

資本家生產過剩時 寧可把牛奶倒掉河裡也不給窮人喝

而級差地租是屬於和最爛土地比爛的價格 例如蛋黃區價格要比蛋白區更高 蛋白區要比郊區房價更高

更應該注意一點,許多人買房不是為了獲得地租而是為了獲得資本利得,也就是從房價漲跌過程中套利

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但是當房產泡沫破裂後 不可能憑空產生價值 晚買者就要償還所欠下的20~30年房屋貸款

他們在最高點出手購買那棟房子 最後欠下30年的債務,而虛擬化的資本價格已經下跌

價值不可能憑空創造,價值只能由勞動產生,因此就被前面早買的投機炒家給賺走了分配和轉移了剩餘價值

這也是日本在「廣場協議」後泡沫經濟 「後失落的20年」產生的原因之一

馬克思認為地租就是從產業資本家那裡分配而來的一種剩餘價值,

因為生活資料上漲會造成勞動力再生產的價格上漲,那麼產業資本家就要支付更多的工資來維持工人的生活成本

所以說房地產吸乾了實體經濟和產業的血液


馬克思說過房地產是一種虛擬資本,不需要投入勞動力,只是一種生產關係的壟斷價格而已,請看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的理論,而土地價格只不過是一種地租被資本化的價格,就好比黑奴隸19世紀能夠交易和買賣,黑奴一年的產出乘以20倍就是黑奴的資本化購買價格,資產收益率就是5%,大約是白人7-10年的工資才能辛苦存錢買一個黑奴,黑奴隸一樣是一種虛擬的資本
,背後是生產關係和奴隸制度,而土地也一樣背後是土地私有化制度,這種虛擬資本化的價格掩蓋了土地好像不是不勞而獲白白得到的是房地產主辛苦存錢買的。

http://marxists.anu.edu.au/chinese/marx-engels/25/047.htmbr/>
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
-------------------------------------
凡是有地租存在的地方,都有級差地租,而且這種級差地租都遵循著和農業級差地租相同的規律。凡是自然力能被壟斷並保證使用它的產業家得到超額利潤的地方(不論是瀑布,是富饒的礦山,是盛產魚類的水域,還是位置有利的建築地段),那些因對一部分土地享有權利而成為這種自然物所有者的人,就會以地租形式,從執行職能的資本那裡把這種超額利潤奪走。至於建築上使用的土地,亞‧斯密已經說明,它的地租的基礎,和一切非農業土地的地租的基礎一樣,是由真正的農業地租調節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第1卷第1篇第11章第2、3節)。這種地租的特徵,首先是位置在這裡對級差地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例如,這對葡萄種植業和大城市的建築地段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是所有者的明顯的完全的被動性,他的主動性(特別是在採礦業)只在於利用社會發展的進步,而對於這種進步,他並不象產業資本家那樣有過什麼貢獻,冒過什麼風險;最後,是壟斷價格在許多情況下的優勢,特別是對貧民進行最無恥的剝削方面的優勢(因為貧民對於房租,是一個比波托西銀礦[203]對於西班牙,更為富饒的源泉[註:蘭格;紐曼。[204]]),以及這種土地所有權所產生的巨大權力,這種土地所有權,在和產業資本結合在一個人手裡時,實際上可以使產業資本從地球上取消為工資而進行鬥爭的工人的容身之所[註:克勞林頓的罷工。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第307頁[205]。]。在這裡,社會上一部分人向另一部分人要求一種貢賦,作為後者在地球上居住的權利的代價,因為土地所有權本來就包含土地所有者剝削土地,剝削地下資源,剝削空氣,從而剝削生命的維持和發展的權利。不僅人口的增加,以及隨之而來的住宅需要的增大,而且固定資本的發展(這種固定資本或者合併在土地中,或者紮根在土地中,建立在土地上,如所有工業建築物、鐵路、貨棧、工廠建築物、船塢等等),都必然會提高建築地段的地租。在這裡,即使有凱里那樣的善良願望,也不可能把作為投在房屋上的資本的利息和折舊的房租,同單純土地的地租混為一談,特別在土地所有者和建築投機家是完全不同的人的時候(例如在英國)。在這裡,我們要考察兩個要素:一方面,土地為了再生產或採掘的目的而被利用;另一方面,空間是一切生產和一切人類活動所需要的要素。從這兩個方面,土地所有權都要求得到它的貢賦。對建築地段的需求,會提高土地作為空間和地基的價值,而對土地的各種可用作建築材料的要素的需求,同時也會因此增加[註:「倫敦街道鋪砌石頭路面,使蘇格蘭海濱一些不毛岩石的所有者,可以從一向沒有用的石頭地得到地租。」
(亞當‧斯密,國富論第1篇第11章第2節)]。
  在迅速發展的城市內,特別是在象倫敦那樣按工廠方式從事建築的地方,建築投機的真正主要對象是地租,而不是房屋。關於這一點,我們已在第二卷第十二章第215、216頁,用1857年倫敦一個大建築投機家愛德華‧卡普斯向銀行法委員會所提出的證詞,作為例子加以說明了。[206]他在那裡說(第5435號):
  「我相信,一個人要想發跡,單靠公平交易是不行的……除此以外,他還必須從事建築投機,而且必須大規模地進行;因為,建築業主從建築本身取得的利潤是很小的,他通過提高地租,取得他的主要利潤。例如,他租用一塊地皮,每年付租300鎊;當他按照精密的建築計畫,在這塊地皮上面建築起適當等級的房屋時,他每年就能由此得到400鎊或450鎊,而他的利潤與其說來源於在許多情況下他幾乎完全不加考慮的建築物利潤,不如說來源於每年增加100鎊或150鎊的地租。」
  在這裡不要忘記,在通常以九十九年為期的租約期滿以後,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一切建築物,以及在租佃期內通常增加一兩倍以上的地租,都會從建築投機家或他的合法繼承人那裡,再回到原來那個土地所有者的最後繼承人手裡。
  真正的礦山地租的決定方法,和農業地租是完全一樣的。
  「有一些礦山,它們的產品僅夠支付勞動的報酬,並補償其中所投的資本以及普通利潤。它們能給企業主提供一些利潤,但不能給土地所有者提供地租。它們只有由土地所有者開採才能帶來利益,這種土地所有者作為自己的企業主,從自己投入的資本中得到普通利潤。蘇格蘭的許多煤礦就是這樣開採的,並且也只能這樣開採。土地所有者不允許其他任何人不支付地租去開採這些煤礦,而任何人又無法如此支付地租。」(亞‧斯密,第Ⅰ篇第Ⅱ章第2節)r/> 我們必須加以區別,究竟是因為產品或土地本身有一個與地租無關的壟斷價格存在,所以地租才由壟斷價格產生,還是因為有地租存在,所以產品才按壟斷價格出售。當我們說壟斷價格時,一般是指這樣一種價格,這種價格只由購買者的購買慾和支付能力決定,而與一般生產價格或產品價值所決定的價格無關。一個葡萄園在它所產的葡萄酒特別好時(這種葡萄酒一般說來只能進行比較小量的生產),就會提供一個壟斷價格。由於這個壟斷價格(它超過產品價值的餘額,只決定於高貴的飲酒者的財富和嗜好),葡萄種植者將實現一個相當大的超額利潤。這種在這裡由壟斷價格產生的超額利潤,由於土地所有者對這塊具有獨特性質的土地的所有權而轉化為地租,並以這種形式落入土地所有者手中。因此,在這裡,是壟斷價格產生地租,反過來,如果由於土地所有權對在未耕地上進行不付地租的投資造成限制,以致穀物不僅要高於它的生產價格出售,而且還要高於它的價值出售,那末,地租就會產生壟斷價格。一些人所以能把一部分社會剩餘勞動作為貢賦來佔有,並且隨著生產的發展,佔有得越來越多,只是由於他們擁有土地所有權,而這個事實卻被以下的情況掩蓋了:資本化的地租,從而,正是這個資本化的貢賦,表現為土地價格,因此土地也像任何其他交易品一樣可以出售。因此對購買者來說,他對地租的索取權,好像不是白白得到的,不是不出勞動,不冒風險,不具有資本的事業精神,就白白得到的,而是支付了它的等價物才得到的。像以前已經指出的那樣,在購買者看來,地租不過表現為他用以購買土地以及地租索取權的那個資本的利息。對已經購買黑人的奴隸主來說也完全是這樣,他對黑人的所有權,好像不是由於奴隸制度本身,而是通過商品的買賣而獲得的。不過,這個權利本身並不是由出售產生,而只是由出售轉移。這個權利在它能被出售以前,必須已經存在;不論是一次出售,還是一系列這樣的出售,不斷反覆的出售,都不能創造這種權利。總之,創造這種權利的,是生產關係。一旦生產關係達到必須改變外殼的程度,這種權利和一切以它為依據的交易的物質源泉,即一種有經濟上和歷史上的存在理由的、從社會生活的生產過程產生的源泉,就會消失。從一個較高級的社會經濟形態的角度來看,個別人對土地的私有權,和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私有權一樣,是十分荒謬的。甚至整個社會,一個民族,以至一切同時存在的社會加在一起,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他們只是土地的佔有者,土地的利用者,並且他們必須象好家長那樣,把土地改良後傳給後代。


  在以下有關土地價格的研究中,我們要撇開一切競爭的變動,一切土地投機,甚至小土地所有制(在這裡,土地是生產者的主要工具,因此生產者不管按什麼價格都必須購買它)。
  Ⅰ.土地價格可以在地租不增加的情況下提高;即:
  1.單純由於利息率的下降,結果,地租按更貴的價格出售,因此,資本化的地租,土地價格,就增長了;
  2.因為投入土地的資本的利息增長了。
  Ⅱ.土地價格可以因地租增加而提高。
  地租可以因為土地產品的價格提高而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最壞耕地的地租是高、是低、還是根本沒有,級差地租率都會提高。我們把地租率理解為轉化為地租的剩餘價值部分和生產土地產品的預付資本之間的比率。這個地租率,和剩餘產品對總產品的比率是不同的,因為總產品不包括全部預付資本,也就是說,不包括繼續與產品並存的固定資本。不過,這裡的意思是:在提供級差地租的各級土地上,產品中一個越來越大的部分將轉化為超額的剩餘產品。在最壞土地上,土地產品價格的提高,才產生地租,並由此產生土地價格。
  但是,地租也可以在土地產品價格沒有提高時增加。土地產品價格可以保持不變,甚至下降。
  地租在土地產品價格保持不變時所以會增加(撇開壟斷價格不說),或者只是因為在舊地的投資量不變的情況下,耕種了質量較好的新地,但這種新地只夠滿足已經增長的需求,因此起調節作用的市場價格仍然不變。在這個場合,舊地的價格不會提高,但新耕地的價格,會提高到舊地的價格以上。
  地租所以會提高,或者是因為在相對肥力和市場價格都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經營土地的資本的量已經增長。因此,雖然和預付資本相比,地租仍然不變,但地租量,比如說,會因資本本身增加一倍而增加一倍。既然價格沒有下降,第二次投資也就會和第一次投資一樣提供一個超額利潤,這個利潤在租佃期滿後,也會轉化為地租。這時,地租量增加了,因為產生地租的資本的量增加了。有人斷言,同一地段上連續投入的各個資本,只有當它們的收益不等,從而產生級差地租的時候,才會生出地租,這個斷言和下面的說法是一樣的:如果有兩個各1000鎊的資本投在兩塊肥力相等的土地上,儘管這兩塊地都屬於提供級差地租的較好土地,但其中只有一塊能提供地租。(因此,地租總量,一個國家的地租總額,會在個別地段的價格,或者地租率,或者甚至個別地段的地租量都不必增加的情況下,隨著投資的總量一起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地租總量會隨著耕種面積的擴大而增加。這種增加,甚至可能和個別土地的地租的下降結合在一起。)否則,這個斷言就會和另一種說法一樣:兩塊相鄰的不同土地上的投資所遵循的規律,不同於同一塊土地上的連續投資。但我們正好是從這兩種情況的規律的同一性,從同一土地和不同土地上的投資的生產率的增加,引出級差地租的。在這裡存在的並被人忽視的唯一差異是:在對不同地方的土地連續進行投資時,這種投資會受到土地所有權的限制,而在對同一土地連續進行投資時,情況就不是這樣。因此,也就產生了相反的作用,使這些不同的投資形式在實際上互相限制。在這裡,資本始終沒有什麼區別。如果資本構成不變,剩餘價值率也不變,那末,利潤率也就不變,因此在資本增加一倍時,利潤總量也增加一倍。同樣,在所假定的情況下,地租率也保持不變。如果1000鎊的資本提供的地租是x,那末,在所假定的情況下,2000鎊的資本提供的地租就是2x。但按土地面積(土地面積不變,因為按照假定,加倍的資本是投在同一土地上的)計算,由於地租量的增加,地租的水平也提高了。以前提供2鎊地租的同一英畝,現在提供4鎊。

---------------------------------------以上是卡爾‧馬克思關於地租的看法

另外我想到一種解決辦法可以解決「地租公有制」和市場化的矛盾
投資能夠創造更大的產出,中國儲蓄率越高就越高的比例用於投資,GDP經濟成長更快,問題在於中國應該要更多投資於實體經濟和高科技資本密集產業
,這些行業才有真正的實物利潤率,例如半導體工業就需要大量資金,而不是房地產和金融虛擬資本,因為這些行業只是在轉移財富製造一筆虛擬的收益,虛擬經濟沒有創造任何實體財富(實物資本),這是中國真正的經濟能否投資轉型的成功關鍵,而中國會去投資金融和房地產是因為實體經濟的利潤率下降趨勢規律,加上政府沒有真正做好管制房價和住房公有制度如大量建設社會住宅,壓縮了實體經濟的利潤率,
在GDP所得面來說=利潤+工資+固定資本折舊
而總利潤=地租+產業資本利潤+利息,
但是房地產的利潤(地租)和金融業利潤壓縮了實體經濟的產業資本利潤份額,利潤率短期下降又是因為資本價值構成提高的緣故分母變大,投資預付的資本(分母)越來越大但分子(利潤)不變利潤率就會降低,即資產價格虛高有一部份就是被金融和房地產墊高的,而且中國工資再上漲也在減少剩餘價值率,利潤降低更快,真正要提高利潤率的方法來投資才有效益,就是去吃下台韓最有效益的半導體產業,而且半導體的進口對中國貿易逆差和貿易赤字比石油還多,進口半導體已經比石油金額還大了

經濟地租是壓低實體經濟利潤的原因,馬克思認為土地私有制會有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的問題,即使搞名義上公有制的中國,租房子的租金永遠高於房屋實體的折舊成本「這個差額就形成地租」因為中間有不是靠勞動價值創造的虛擬收益,並且這種收益的權力不是國家佔有而是被私人佔有,沒收到房租也沒關係房東寧可把房子空著這就是土地壟斷和私有制產生的「絕對地租」,北京市中心房價比鄉下高這就是「級差地租」,所以中國的公有制土地目前只是名義上實際上是私有制的資產階級賺走了這個利潤名為地租的資產收益率,再加上資本利得共同構成房地產的總利潤,但是價值永遠只能由勞動產生的實體產品形成,所以這個虛擬的利潤積壓了實體經濟的利潤份額,轉移的產業資本的利潤率,就跟馬克思在1850年代觀察到的租地農場主的利潤被地主轉移的現象和建築投機現象一樣

網友回覆 這個評論抓到了實質。但不要拘泥於細節。關鍵是大陸的政府具有強大的協調能力,因為政府掌握一切它想掌握的資源和訊息。這相當於大陸政府掌握著西方經濟學裡說的看不見的手。


我回覆過:中國政府是有很強的房價控制能力沒錯,但是要真正永久解決中國房地產問題還需要把「房地產公有化」永遠取消私有制房地產(可想而知房產主會很生氣),但是要結合市場經濟的辦法來給房屋定價,以避免資源被浪費,也就是政府成立不動產租賃網路平台把租金公有化+市場化,政府來當大房東,租約金每隔5年重新競標和市場重新定價,得標租金越高轉移支付的無條件基本收入越高,把收到的租金=財政收入拿來做「無條件基本收入社會福利」反方向抵銷掉地租的剝削或是拿來做實體經濟建設,永遠取消掉房貸和房租的成本負擔,生活資料的成本減低就會減少勞動力再生產的成本,工資就可以被壓得更低,成本也會更低,產業資本家的利潤份額更高經濟就會再成長,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種解決辦法


網友h7878220 wrote:
我覺得如果是合理租金自然是好地主
哄抬租金的才是

我的回覆
不管有沒有哄抬價格,只要房地產不是真正的消費品而是投資品的時候就一定會有吸乾實體經濟的利潤率的現象
因為房地產本身不能創造價值 ,只能轉移實體經濟和產業資本創造的產品勞動價值

而房地產之所以不是消費品是因為社會生產關係,來源於土地私有制度 設想一個房屋全部100%由社會住宅構成的只租不賣的社會

租金只用折舊成本來定價

還能存在地租嗎?
房子應該不是用來炒的是用來住的
請問樓下
1.中國早期房改之前是公有制住房?請問那時候分房地租有市場化嗎?如果有人佔用市中心的房子 實際上付出很低的價格不是變成資源浪費? 我內文中有提出「地租市場化+地租公有制」結合的辦法

2.如果有一套好的社會制度可以避免這種矛盾的,分房實際上是永久壟斷土地使用權,但政府出租而不販售每隔5年依造市場價格重新訂價,就不會有這種矛盾

3.因為跟政府租房的人是依造市場價格來承租 他付出了成本 但是最後政府又把地租作為無條件基本收入轉移支付給人民或者拿去搞經濟基礎建設也可以,所以說是「地租公有制+市場化結合」的完美辦法
4.因為得標價格更高的市中心房地產必定是富豪住的房子,他付出很高的月租金跟政府承租,最後又反向把現金流轉移到全體人民身上 「利用全民都能得到收入的無條件基本收入地租」反方向現金流抵銷掉了地租的正向現金流剝削
5.地租公有化和市場經濟可以結合的 是一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房子的錢可以從政府收房租來取得,這種制度並沒有私有化 因為5年一到就要跟政府重新訂租約 房子只租不賣永遠公有

6.而且人民還獲得一部份來自地租的無條件基本收入,政府財政收入也增加了 中國GDP的15~20%被地租吃掉了,但是現在的體制是私人拿到這個地租而不是政府

7.歐洲國家有一套社會住宅制度 但是他們的社會住宅制度設計還沒有我這種制度設計辦法好

有人認為都市更新(都更)後政府分配房地產能解決問題 ,分配到住房5年內不能轉移不能出租

但是實際上是一種繆誤,這個辦法不能解決永久一勞永逸的終極解決問題

只是延遲問題的爆發5年

這種提法邏輯問題出錯在哪裡?

想出的辦法「限定5年內不能轉移不得租賃」只是延遲私有化產生的矛盾即「土地私有制」壟斷

延遲5年不代表解決問題,只是延後問題的爆發而已

5年後這些分配政府住房產權的人會從無產階級變成資產階級

5年後他們會變成「既得利益者」繼續壓榨剝削下一代人

都市更新雖然建商有賺,但不完全是建商獲利,

最大的獲利者其實還是「私人小產權者」,都更後總坪數增加房屋也變新就是不勞而獲

就像房屋應該成為消費品而不是投資品,你買一隻手機應該承擔手機折舊費用

5年後手機老化後殘值=0 ,而房屋卻被當成投資品價值不減反增是不合理的

因為房屋的資本「不是真實的資本」,而是虛擬資本,真實資本就是房地產的建築費用每台坪7萬台幣

虛擬資本是就房地產市價扣除房地產建築成本
一口氣駁倒●收租不是社會米蟲論●之批判


之前我發文章回答過類似問題

那麼怎麼終極解決所有住房問題?答案是公有制

如果房屋產權轉為有公制社會住宅

並且只租不售,避免房地產私有化

社會住宅「房租價格」必須以「市場化價格定價」,不能用公告價格出租

房屋產權為公有制,政府代管成立類似香港這樣的房地產管理局這樣的公營機構

並且所收到的所有房租(房租是土地壟斷的一種經濟地租)

轉為全民無條件基本收入

1.那麼怎麼決定誰應該住在靠近市中心的地方呢?

答案是誰付出比較高的房租 ,誰就有權力住在市中心

而且房租契約要以5年重新市場化訂價一次,這麼做是避免浪費資源,合理化土地利用效率

想想看如果以政府公告價格定價,不以市場化定價,永久住在市中心只繳便宜的房租不是會造成土地資源被浪費嗎?

2.那麼要如何產生這個市場化價格呢?

答案是民眾要租房子要再不動產租代平台上標售,以出價最高的民眾得標 ,租得房子

3.那麼市場化定價,老百姓的成本不是會增加嗎?答案是不會

因為政府收到的地租 轉移性支付成為全民「無條件基本收入資金來源」

這是一個反向的現金流,抵銷掉正向的現金流剝削

房租收的越貴,老百姓領的錢越多,把收入和支出相抵銷

老百姓實際上繳的平均地租=0元

「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是法國資大革命資產階級專政產生的觀念


本質上「財產權不應該高於基本人權」之上

我感覺中國房地產應該全公有制(完全取消私有制房產)全改成100%社會住宅跟政府承租永遠不用當房奴,但是房租價格改成市場化競標以出價最高得得標者承租(市場化定價是正確衡量土地利用效率的唯一方法,儘管這種定價是公有化的市場定價),政府再把收到的全國總地租退還給人民(無條件基本收入),社會總地租除以全國人口就是每人退還的平均金額,用這個「反方向的現金流無條件基本收入地租」抵銷掉「正方向的地租現金流剝削」,才能避免當房奴,如果沒有公有制取消掉地租的現金流,不論買房繳貸款和租房的人最終都會變成房奴,只有少數人有錢人能把房子當作銀行債務和槓桿投資房地產套出現金並且在房價下跌前賣出,把價值轉移走轉移到少數1%土地資本家和頂層中產階級手中,絕大多數人在私有房地產制度下都是變房奴的,馬克思認為房租是經濟地租,「房地產價格是地租經過資本化本益比」債務創造出的「虛擬資本」並非真實存在的,因為只有勞動能產生價值土地本身和債務都是沒有價值的虛擬資本,過去的「平均分房制度」是烏托邦的社會分房制度,根本沒有徹底研究過馬克思的地租理論,房價本身不是真實的資本,地租才是真實的的轉移價值,過去「所有社會主義分房制度」的失敗在於不採用市場經濟計算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而我提出這套市場化的社會主義分房制度是屬於社會市場經濟住房制度。
工資降低才是資本主義經濟規律●因為勞動力可以買賣

各位想想看工資是什麼?

工資不過是資本家購買「勞動力這種商品」的價格而已

工資跟決定其他任何一切商品的價格一樣服從資本主義的規律

那麼工資本身只不過是一種勞動者被當成商品出售的交換價值而已

其他一切商品的售價受到再生產它的成本和費用影響,生產成本越低這種商品的售價就越低

你想想看生產某一種工業產品,它的生產成本和費用越低,產品本身價值就越低

在自由競爭的情況下,產品的售價就越低

人類本身被當成商品買賣,是因為勞動者本身沒有資本沒有「生產資料」

所以只能靠出賣自己換取維持生存的工資

這種生產關係是不對等的,有人會認為
「生產力越來越高GDP一直在成長,所以薪水應該越來越高才正常的人,自己應該被加薪」

但持這種看法根本不懂什麼是資本主義

人均GDP從90年代不到1萬元現在2018年成長到2.4萬美元,為什麼社會底層的工資在無干預情況成長卻不多?
(而且還是在政府干預的條件下基本工資才能成長)

想像一下有一個農夫,今天他努力耕種,因為農夫自己有生產資料

包括一頭牛、一塊田地、一些肥料和種子等等,隨著科技進步農業生產力越來越高

產出越來越多,農夫可以用越來越便宜的價格購買更好的肥料,更好的機器去替代那頭牛

奇怪的事情是?農田生產力越來越高 ,為什麼工資沒有增加?

原因在於你不是農夫,你沒有生產資料 「你是那頭耕田用的牛」

你對農夫而言只是一種生產工具而已,想想看?如果你跟牛一樣是可以買賣的商品和勞動力

這種關係對等嗎? 就像「一頭耕田用的牛抱怨自己的工資為什麼不增加一樣」

「勞動力商品化 」本質上是人類的異化,是生產關係不對等造成的

而馬克思認為,「工資是由那些決定其他一切商品價格的規律決定的。」 這就是說,作為勞動力商品價格的工資的形成與決定,必須遵循市場法則,只有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才得以決定的。


馬克思首先分析了工資的本質,他認為,工資只是勞動力價格的特種名稱,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關於工資水平的決定,馬克思認為,「工資是由那些決定其他一切商品價格的規律決定的。」 這就是說,作為勞動力商品價格的工資的形成與決定,必須遵循市場法則,只有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才得以決定的。

  馬克思認為,工資的形成與決定受到供求規律和競爭規律共同的制約和影響。他說:「勞動報酬忽而提高,忽而降低,是依供求關係為轉移的,依購買勞動的資本家和出賣勞動的工人之間的競爭情形為轉移的。 在馬克思看來,決定勞動力的價格即工資的競爭來自於三個方面:

  一是賣主之間的競爭,這種競爭將降低工資水平;

  二是買主之間的競爭,這種競爭將提高工資水平;

  三是買主和賣主之間的競爭,這種競爭的結果將取決於競爭雙方的對比關係。買主和賣主競爭的優劣勢,取決於勞動力商品的供求狀況及供求的改變,而勞動力商品供求關係的改變,將引起工資水平的上漲或下跌,即引起勞動力商品的價格波動。

  關於勞動力商品供求關係引起工資水平的波動,馬克思認為這種波動存在著一定的界限,「在這種波動的範圍內,勞動的價格是由生產費用即為創造這一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來決定的。」這就是說,生產勞動力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可以量化為生產勞動者必需的一定量的生活資料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或者說「勞動力的價值,是由生產、發展、維持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這裡,馬克思清楚地說明,工資水平的波動是以勞動力價值為基礎的。因為勞動力發揮作用後的消耗,必須要重新得到補償;勞動力因損耗或死亡,需要新的勞動力來補充;勞動者要獲得一定的勞動技能,需要一定的教育和訓練費用。

  馬克思還認為,勞動力價值的決定從而工資水平的決定,具有與其他一般商品價格決定不同的特點。勞動力價值決定受著純生理的要素和歷史的或社會的要素兩類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尤其是歷史或社會方面的要素可能使工資變化具有較大的伸縮性。因此,馬克思說:「勞動的價值本身不是一個常數,而是一個變數,它甚至在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仍舊不變的條件下也是一個變數。」而且隨著資本積累過程的不斷推進,「工人之間的競爭就增長得更迅速無比,就是說,資本增長得越迅速,工人階級的就業手段即生活資料就相對地縮減得愈厲害。」 由此,工資水平的決定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勞動力供給者競爭實力的增加,取決於聯合的談判力量。

那你會問為什麼許多國家的工資有再增加呢?

原因在政府主動干預,調高了基本工資,始終把最低工資控制在人均 GDP40%的水平




這樣做只是為了避免社會階級矛盾,最終威脅到資本家的統治權力

政府調高基本工資本身不是為了推推翻或改變不對等的生產關係

只是為了維持這種資本的不對等生產關係和權力而已




好文連結分享
掃地阿婆=IT工程師工資●高學歷合成繆誤

川普有什麼資格談●「公平貿易」?工資就不平等了

駁倒●收租不是社會米蟲論●

人工智慧導致共產主義●唯物史觀基本原理

為什麼巴菲特長期贏散戶?●他懂合成繆誤

資本低於500萬別學投資●窮二代浪費時間
abc003 wrote:

奇怪是事情是?農田生產力越來越高 ,為什麼工資沒有增加?
原因在於你不是農夫,你沒有生產資料 「你是那頭耕田用的牛」
你對農夫而言只是一種生產工具而已,想想看?如果你跟牛一樣是可以買賣的商品和勞動力
這種關係對等嗎? 就像「一頭耕田用的牛抱怨自己的工資為什麼不增加一樣」


有一個農夫租一塊耕地,一頭牛、一些生產工具包括肥料和種子等等......

「養牛的價格」就好比「工資」

「牛的再生產成本」就是「牛飼料價格」

肥料和種子和機器設備就是「生產資料」

「農夫」就好比「產業資本家」

地主或土地承租費用就是地租 對應著土地資本家的利潤

不管農夫種多少,都要分給無償佔有土地的人利潤

現在因為科技進步,牛飼料的價格不斷降低

養牛成本比以前更便宜了,而且還發明了替代牛的耕田用的機器設備

牛的工資要受到這種機器設備的競爭,

機器設備降價又可以種植更多牛飼料例如黃豆、燕麥等等飼料

同時牛的飼料成本更低,牛的再生產價格降低

牛的工資變得更低
,產業資本家利潤提高

地主要求產業資本家分給他更多,也就是你繳房租和房屋貸款越來越多的原因

因此農夫養牛的成本提高 壓縮了他的利潤率,因為連牛舍(牛住的房子)也要占用土地

農夫越來越不愛投資改良自己的生產工具,購買更好的機器設備來提高產出

農夫乾脆自己也跟銀行貸款買農地,租給其他農夫,或等地價上漲以更高價格賣出

這就是房地產減慢了影響經濟成長和「台灣房價高漲」的原因

受到土地地租提高的影響而降低利潤


共產主義原理

恩格斯

(1847年10月)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共產主義?

  答:共產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的學說。

  第二個問題:什麼是無產階級?


  答:無產階級是完全靠出賣自己的勞動而不是靠某一種資本的利潤來獲得生活資料的社會階級。這一階級的禍福、存亡和整個生存,都取決於對勞動的需求,即取決於生意的好壞,取決於不受限制的競爭的波動。一句話,無產階級或無產者階級是19世紀的勞動階級。

  第三個問題:是不是說,無產者不是一向就有的?


  答:是的,不是一向就有的。窮人和勞動階級一向就有;並且勞動階級通常都是貧窮的。但是,生活在上述條件下的這種窮人、這種工人,即無產者,並不是一向就有的,正如競爭並不一向是自由和不受限制的一樣。

  第四個問題:無產階級是怎樣產生的?


  答:無產階級是由於工業革命而產生的,這一革命在上個世紀下半葉發生於英國,後來,相繼發生於世界各文明國家。工業革命是由蒸汽機、各種紡紗機、機械織布機和一系列其他機械裝備的發明而引起的。這些價錢很貴、因而只有大資本家才買得起的機器,改變了以前的整個生產方式,擠掉了原來的工人。這是因為機器生產的商品要比工人用不完善的紡車和織布機生產的又便宜又好。這樣一來,這些機器就使工業全部落到大資本家手裡,並且使工人僅有的一點薄產(工具、織布機等)變得一錢不值,於是資本家很快就佔有了一切,而工人卻一無所有了。從此,在衣料生產方面就實行了工廠制度。機器和工廠制度一經採用,這一制度很快就推行到所有其他工業部門,特別是印花業、印書業、制陶業和金屬品製造業等部門。工人之間的分工越來越細,於是,從前完成整件工作的工人,現在只做這件工作的一部分。這種分工可以使產品生產得更快,因而也更便宜。分工把每個工人的活動變成一種非常簡單的、老一套的機械操作,這種操作利用機器不但能夠做得同樣出色,甚至還要好得多。因此,所有這些工業部門都像紡紗和織布業一樣,一個跟著一個全都受到了蒸汽動力、機器和工廠制度的支配。這樣一來,這些工業部門同時業就全都落到了大資本家的手裡,工人也就失掉了最後的一點獨立性。除了原來意義上的工場手工業,手工業也漸漸受到工廠制度的支配,因為這裡的大資本家也在通過建立可以大量節省開支和實行細緻分工的大作坊,不斷擠掉小師傅。結果,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在文明國家裡,幾乎所有勞動部門都照工廠方式進行經營了,在所有勞動部門,手工業和工場手工業幾乎都被工業擠掉了。於是從前的中間等級,特別是小手工業師傅日益破產,工人原來的狀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產生了兩個逐漸併吞所有其他階級的新階級。這兩個階級就是:
  一、大資本家階級,他們在所有文明國家裡現在已經幾乎獨佔了一切生活資料和生產這些生活資料所必須的原料和工具(機器、工廠)。這就是資產者階級或資產階級。
  二、完全沒有財產的階級,他們為了換得維持生存所必須的生活資料,不得不把自己的勞動出賣給資產者。這個階級叫作無產者階級或無產階級。

  第五個問題:無產者是在怎樣的條件下把勞動出賣給資產者的?


  答:勞動和其他任何商品一樣,也是一種商品,因此,它的價格和其他任何商品的價格一樣,也是由同樣的規律決定的。正像我們下面將看到的,在大工業或自由競爭的統治下,情形都一樣,商品的價格平均總是和這種商品的生產費用相等的。因此,勞動的價格也是和勞動的生產費用相等的。而勞動的生產費用正好是使工人能夠維持他們的勞動能力並使工人階級不致滅絕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數量。工人的勞動所得不會比為了這一目的所必需的更多。因此,勞動的價格或工資將是維持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額。但是,因為買賣有時清淡有時興旺,工人的所得也就有多有少,正像廠主出賣商品所得有多有少一樣。如果把旺季和淡季平均起來,廠主出賣商品所得既不多於他的生產費用,也不少於他的生產費用,同樣,工人平均所得也是既不會多於這個最低額,也不會少於這個最低額。大工業越是在所有勞動部門佔統治地位,工資的這一經濟規律體現得就越充分。

  第六個問題:在工業革命前,有過什麼樣的勞動階級?


  答: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上,勞動階級的生活條件各不相同,勞動階級在同有產階級和統治階級的關係中所處的地位也各不相同。在古代,勞動者是主人的奴隸。直到今天在許多落後國家甚至美國南部他們還是這種奴隸。在中世紀,勞動者是土地佔有者貴族的農奴,直到今天在匈牙利、波蘭和俄國他們還是這種農奴。此外,在中世紀,直到工業革命前,城市裡還有在小資產階級師傅那裡做工的手工業幫工,隨著工場手工業的發展,也漸漸出現了受較大的資本家僱用的工場手工業工人。

  第七個問題:無產者和奴隸有什麼區別?


  答:奴隸一次就被完全賣掉了。無產者必須一天一天、一小時一小時地出賣自己。單個的奴隸是某一個主人的財產,由於他與主人利害攸關,他的生活不管怎樣壞,總還是有保障的。單個的無產者可以說是整個資產者階級的財產,他的勞動只有在有人需要的時候才能賣掉,因而他的生活是沒有保障的。只有對整個無產者階級來說,這種生活才是有保障的。奴隸處在競爭之外,無產者處在競爭之中,並且親身感受到競爭的一切波動。奴隸被看作物,不被看作市民社會的成員。無產者被承認是人,是市民社會的成員。因此奴隸能夠比無產者生活得好些,但無產者屬於更高的社會發展階段,他們本身處於比奴隸更高的階段。在所有的私有制關係中,只要廢除奴隸制關係,奴隸就能解放自己,並由此而成為無產者;無產者只有廢除一切私有制才能解放自己。

  第八個問題:無產者和農奴有什麼區別?

  答:農奴佔有並使用一種生產工具,即一塊土地,為此他要交出自己的一部份收益或者服一定的勞役。無產者用別人的生產工具為這個別人做工,從而得到一部份收益。農奴是交出,無產者是得到。農奴生活有保障,無產者生活無保障。農奴處在競爭之外,無產者處在競爭之中。農奴可以通過各種道路獲得解放:或者是逃到城市裡去做手工業者;或者是交錢給地主代替勞役和產品,從而成為自由的佃農;或者是把他們的封建主趕走,自己變成財產所有者。總之,農奴可以通過不同的辦法加入有產階級的隊伍並進入競爭領域而獲得解放。無產者只有通過消滅競爭、私有制和一切階級差別才能獲得解放。

  第九個問題:無產者和手工業者有什麼區別?
  第十個問題:無產者和工場手工業工人有什麼區別?


  答:16至18世紀,幾乎任何地方的工場手工業工人都佔有生產工具,如織布機、家庭用的紡車和一小塊在工餘時間耕種的土地。這一切,無產者都沒有。工場手工業工人幾乎總是生活在農村,和地主或僱主維持著或多或少的宗法關係。無產者通常生活在大城市,和僱主只有金錢關係。大工業使工場手工業工人脫離了宗法關係,他們失去了僅有的一點財產,因此而變成無產者。

  第十一個問題:工業革命和社會劃分為資產者與無產者首先產生了什麼結果?


  答:第一,由於在世界各國機器勞動不斷降低工業品的價格,舊的工場手工業制度或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工業制度完全被摧毀。所有那些迄今或多或少置身於歷史發展之外、工業迄今建立在工場手工業基礎上的半野蠻國家,隨之也就被迫脫離了它們的閉關自守狀態。這些國家購買比較便宜的英國商品,把本國的工場手工業工人置於死地。因此,那些幾千年來沒有進步的國家,例如印度,都已經進行了完全的革命,甚至中國現在也正走向革命。事情已經發展到這樣的地步:今天英國發明的新機器,一年之內就會奪去中國千百萬工人的飯碗。這樣,大工業便把世界各國人民互相聯繫起來,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場聯合成為一個世界市場,到處為文明和進步作好了準備,使各文明國家裡發生的一切必然影響到其餘各國。因此,如果現在英國或法國的工人獲得解放,這必然會引起其他一切國家的革命,這種革命遲早會使這些國家的工人也獲得解放。
  第二,凡是大工業代替了工場手工業的地方,工業革命都使資產階級及其財富和勢力最大限度地發展起來,使它成為國內的第一階級。結果,凡是完成了這種過程的地方,資產階級都取得了政治權力,並擠掉了以前的統治階級——貴族、行會師傅和代表他們的專制王朝。資產階級廢除了長子繼承權或出賣領地的禁令,取消了貴族的一切特權,這樣便消滅了特權貴族、土地貴族的勢力。資產階級取消了所有行會,廢除了手工業者的一切特權,這樣便摧毀了行會師傅的勢力。資產階級用自由競爭來代替它們;在自由競爭這種社會狀況下,每一個人都有權經營任何一個工業部門,而且,除非缺乏必要的資本,什麼也不能妨礙他的經營。這樣,實行自由競爭就是公開宣佈:從今以後,只是由於社會各成員的資本多寡不等,所以他們之間才不平等,資本成為決定性的力量,從而資本家,資產者成為社會上的第一階級。但是,自由競爭在大工業發展初期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只有在這種社會狀況下大工業才能成長起來。資產階級這樣消滅了貴族和行會師傅的社會勢力以後,也就消滅了他們的政治權力。資產階級在社會上上升為第一階級以後,它也就在政治上宣佈自己是第一階級。它是通過實行代議制而做到這一點的。代議制是以資產階級的在法律面前平等和法律承認自由競爭為基礎的。這種制度在歐洲各國採取立憲君主制的形式。在這種立憲君主制的國家裡,只有擁有一定資本的人即資產者,才有選舉權。這些資產者選民選出議員,而這些資產者議員可以運用拒絕納稅的權利,選出資產者政府。
  第三,工業革命到處都使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以同樣的速度發展起來。資產者越發財,無產者的人數也就越多。因為只有資本才能使無產者找到工作,而資本只有在使用勞動的時候才能增加,所以無產階級的增加和資本的增加是完全同步的。同時,工業革命使資產者和無產者都集中在最有利於發展工業的大城市裡,廣大群眾聚集在一個地方,使無產者意識到自己的力量。其次,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隨著擠掉手工勞動的新機器的不斷發明,大工業把工資壓得越來越低,把它壓到上面說過的最低額,因而無產階級的處境也就越來越不堪忍受了。這樣,一方面由於無產階級不滿情緒的增長,另一方面由於他們力量的壯大,工業革命便孕育著一個由無產階級進行的社會革命。

  第十二個問題:工業革命進一步產生了什麼結果?


  答:大工業創造了像蒸汽機和其他機器那樣的手段,使工業生產在短時間內用不多的費用便能無限地增加起來。由於生產變得這樣容易,這種大工業必然產生的自由競爭很快就達到十分劇烈的程度。大批資本家投身於工業,生產很快就超過了消費。結果,生產出來的商品賣不出去,所謂商業危機就到來了。工廠只好關門,廠主破產,工人挨餓。到處出現了極度貧困的現象。過了一段時間,過剩的產品賣光了,工廠重新開工,工資提高,生意也漸漸地比以往更好起來。但這是不會長久的,因為很快又會生產出過多的商品,新的危機又會到來,這種新危機的過程和前次危機完全相同。因此,從本世紀初以來,工業經常在繁榮時期和危機時期之間波動。這樣的危機幾乎定期地每五年到七年發生一次,每一次它都給工人帶來極度的貧困,激起普遍的革命熱情,給整個現存制度造成極大的危險。

  第十三個問題:這種定期重複的商業危機會產生什麼後果?

  答:第一,雖然大工業在它的發展初期自己創造了自由競爭,但是現在它的發展已經超越了自由競爭的範圍。競爭和個人經營工業生產已經變成大工業的枷鎖,大工業必須粉碎它,而且一定會粉碎它。大工業只要還在現今的基礎上進行經營,就只能通過每七年出現一次的普遍混亂來維持,每次混亂對全部文明都是一種威脅,它不但把無產者拋入貧困的深淵,而且也使許多資產者破產。因此,或者必須完全放棄大工業本身(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或者大工業使建立一個全新的社會組織成為絕對必要的,在這個新的社會組織裡,工業生產將不是由相互競爭的單個的廠主來領導,而是由整個社會按照確定的計畫和所有人的需要來領導。
  第二,大工業及其所引起的生產無限擴大的可能性,使人們能夠建立這樣一種社會制度,在這種社會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將生產得很多,使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夠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由此可見,在現今社會中造成一切貧困和商業危機的大工業的那種特性,在另一種社會組織中正是消滅這種貧困和這些災難性的波動的因素。
  這就完全令人信服地證明:
  (1)從現在起,可以把所有這些弊病完全歸咎於已經不適應當前情況的社會制度;
  (2)通過建立新的社會制度來徹底剷除這些弊病的手段已經具備。

  第十四個問題:這種新的社會制度應當是怎樣的?

  答:這種新的社會制度首先必須剝奪相互競爭的個人對工業和一切生產部門的經營權,而代之以所有這些生產部門由整個社會來經營,就是說,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計畫、在社會全體成員的參加下來經營。這樣,這種新的社會制度將消滅競爭,而代之以聯合。因為個人經營工業的必然結果是私有制,競爭不過是單個私有者經營工業的一種方式,所以私有制同工業的個體經營和競爭是分不開的。因此私有制也必須廢除,而代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產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協議來分配全部產品,即所謂財產共有。廢除私有制甚至是工業發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個社會制度的最簡明扼要的概括。所以共產主義者完全正確地強調廢除私有制是自己的主要要求。

  第十五個問題:這麼說,過去廢除私有制是不可能的?

  答:不可能。社會制度中的任何變化,所有制關係中的每一次變革,都是產生了同舊的所有制關係不再相適應的新的生產力的必然結果。私有制本身就是這樣產生的。私有制不是一向就有的;在中世紀末期,產生了一種工場手工業那樣的新的生產方式,這種新的生產方式超越了當時封建和行會所有制的範圍,於是這種已經超越舊的所有制關係的工場手工業便產生了新的所有制形式——私有制。對於工場手工業和大工業發展的最初階段來說,除了私有制,不可能有其他任何所有制形式,除了以私有製為基礎的社會制度,不可能有其他任何社會制度。只要生產的規模還沒有達到不僅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要,而且還有剩餘產品去增加社會資本和進一步發展生產力,就總會有支配社會生產力的統治階級和貧窮的被壓迫階級。至於這些階級是什麼樣子,那要看生產的發展階段。在依賴農業的中世紀,是領主和農奴;在中世紀後期的城市裡,是行會師傅、幫工和短工;在17世紀是工場手工業主和工場手工業工人;在19世紀是大工廠主和無產者。非常明顯,在這以前,生產力還沒有發展到私有製成為這些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和障礙。但是現在,由於大工業的發展,第一,產生了空前大規模的資本和生產力,並且具備了能在短時期內無限提高這些生產力的手段;第二,生產力集中在少數資產者手裡,而廣大人民群眾越來越變成無產者,資產者的財富越增加,無產者的境遇就越悲慘和難以忍受;第三,這種強大的、容易增長的生產力,已經發展到私有制和資產者遠遠不能駕馭的程度,以致經常引起社會制度極其劇烈的震盪。只有這時廢除私有制才不僅可能,甚至完全必要。

  第十六個問題:能不能用和平的辦法廢除私有制?

  答:但願如此,共產主義者當然是最不反對這種辦法的人。共產主義者很清楚,任何密謀都不但無益,甚至有害。他們很清楚,革命不能故意地、隨心所欲地製造,革命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時候都是完全不以單個政黨和整個階級的意志和領導為轉移的各種情況的必然結果。但他們也看到,幾乎所有文明國家的無產階級的發展都受到暴力壓制,因而是共產主義者的敵人用盡一切力量引起革命。如果被壓迫的無產階級因此最終被推向革命,那時,我們共產主義者將用行動來捍衛無產者的事業,正像現在用語言來捍衛它一樣。

  第十七個問題: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廢除?

  答: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現有的生產力擴大到為實行財產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樣。因此,很可能就要來臨的無產階級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現社會,只有創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產資料之後,才能廢除私有制。

  第十八個問題:這個革命的發展過程將是怎樣的?


  答:首先無產階級革命將建立民主的國家制度,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在英國可以直接建立,因為那裡的無產者現在已占人民的大多數。在法國和德國可以間接建立,因為這兩個國家的大多數人民不僅是無產者,而且還有小農和小資產者,小農和小資產者正處在轉變為無產階級的過渡階段,他們的一切政治利益的實現都越來越依賴無產階級,因而他們很快就會同意無產階級的要求。這也許還需要第二次鬥爭,但是,這次鬥爭只能以無產階級的勝利而告終。
  如果不立即利用民主作為手段實行進一步、直接侵犯私有制和保障無產階級生存的各種措施,那麼,這種民主對於無產階級就毫無用處。這些作為現存關係的必然結果現在已經產生出來的最主要的措施如下:
  (1)用累進稅、高額遺產稅、取消旁系親屬(兄弟、侄甥等)繼承權、強制公債等來限制私有制。
  (2)一部分用國家工業競爭的辦法,一部分直接用紙幣贖買的辦法,逐步剝奪土地所有者、工廠主、鐵路所有者和船主的財產。
  (3)沒收一切反對大多數人民的流亡分子和叛亂分子的財產。
  (4)在國家農場、工廠和作坊中組織勞動或者讓無產者就業,這樣就會消除工人之間的競爭,並迫使還存在的廠主支付同國家一樣高的工資。
  (5)對社會全體成員實行同樣的勞動義務制,直到完全廢除私有製為止。成立產業軍,特別是在農業方面。
  (6)通過擁有國家資本的國家銀行,把信貸系統和金融業集中在國家手裡。取消一切私人銀行和銀行家。
  (7)隨著國家擁有的資本和工人的增加,增加國家工廠、作坊、鐵路和船舶,開墾一切荒地,改良已墾土地的土壤。
  (8)所有的兒童,從能夠離開母親照顧的時候起,都由國家出錢在國家設施中受教育。把教育和生產結合起來。
  (9)在國有土地上建築大廈,作為公民公社的公共住宅。公民公社將從事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將把城市和農村生活方式的優點結合起來,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點。
  (10)拆毀一切不合衛生條件的、建築得很壞的住宅和市區。
  (11)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繼承權。
  (12)把全部運輸業集中在國家手裡。
  自然,所有這一切措施不能一下子都實行起來,但是它們將一個跟著一個實行,只要向私有制一發起猛烈的進攻,無產階級就要被迫繼續向前邁進,把全部資本、全部農業、全部工業、全部運輸業和全部交換都越來越多地集中在國家手裡。上述一切措施都是為了這個目的。無產階級的勞動將使國家的生產力大大增長,隨著這種增長,這些措施實現的可能性和由此而來的集中化程度也將相應地增長。最後,當全部資本、全部生產和全部交換都集中在國家手裡的時候,私有制將自行滅亡,金錢將變成無用之物,生產將大大增加,人將大大改變,以致連舊社會最後的各種交往形式也能夠消失。

  第十九個問題:這種革命能不能單獨在一個國家發生?


  答:不能。單是大工業建立了世界市場這一點,就把全球各國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國家的人民,彼此緊緊地聯繫起來,以致每一國家的人民都受到另一國家發生的事情的影響。此外,大工業使所有文明國家的社會發展大致相同,以致在所有這些國家,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成了社會上兩個起決定作用的階級,它們之間的鬥爭成了當前的主要鬥爭。因此,共產主義革命將不是僅僅一個國家的革命,而是將在一切文明國家裡,至少在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同時發生的革命,在這些國家的每一個國家中,共產主義革命發展得較快或較慢,要看這個國家是否有較發達的工業,較多的財富和比較大量的生產力。因此,在德國實現共產主義革命最慢最困難,在英國最快最容易。共產主義革命也會大大影響世界上其他國家,會完全改變並大大加速它們原來的發展進程。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所以將有世界性的活動場所。

  第二十個問題:最終廢除私有制將產生什麼結果?

  答:由於社會將剝奪私人資本家對一切生產力和交換手段的支配權以及他們對產品的交換和分配權,由於社會將按照根據實有資源和整個社會需要而制定的計畫來管理這一切,所以同現在的大工業管理制度相聯繫的一切有害的後果,將首先被消除。危機將終止。擴大的生產在現今的社會制度下引起生產過剩,並且是產生貧困的極重要的原因,到那個時候,這種生產就會顯得十分不夠,還必須大大擴大。超出社會當前需要的生產過剩不但不會引起貧困,而且將保證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將引起新的需要,同時將創造出滿足這種新需要的手段。這種生產過剩將是新的進步的條件和刺激,它將實現這種進步,而不會像過去那樣總是因此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擺脫了私有制壓迫的大工業的發展規模將十分宏偉,相形之下,目前的大工業狀況將顯得非常渺小,正像工場手工業和我們今天的大工業相比一樣。工業的這種發展將給社會提供足夠的產品以滿足所有人的需要。現在由於私有制的壓迫和土地的分散而難以利用現有改良成果和科學成就的農業,將來同樣也會進入嶄新的繁榮時期,並將給社會提供足夠的產品。這樣一來,社會將生產出足夠的產品,可以組織分配以滿足全體成員的需要。因此,社會劃分為各個不同的相互敵對的階級就是多餘的了。這種劃分不僅是多餘的,甚至是和新的社會制度互不相容的。階級的存在是由分工引起的,現在這種分工將完全消失,因為要把工業和農業生產提高到上面說過的水平,單靠機械和化學的輔助手段是不夠的,還必須相應地發展使用這些手段的人的能力。當上個世紀的農民和工場手工業工人被捲入大工業的時候,他們改變了自己的整個生活方式而成為完全不同的人,同樣,由整個社會共同經營生產和由此而引起的生產的新發展,也需要完全不同的人,並將創造出這種人來,共同經營生產不能由現在這種人來進行,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只隸屬於某一個生產部門,受它束縛,聽它剝削,在這裡,每一個人都只能發展自己才能的一方面而偏廢了其他各方面,只熟悉整個生產的某一個部門或某一個部門的一部分。就是現在的工業也越來越不能使用這樣的人了。由整個社會共同地和有計畫地來經營的工業,更加需要才能得到全面發展、能夠通曉整個生產系統的人。因此,現在已被機器破壞了的分工,即把一個人變成農民、把另一個人變成鞋匠、把第三個人變成工廠工人、把第四個人變成交易所投機者,將完全消失。教育將使年輕人能夠很快熟悉整個生產系統,將使他們能夠根據社會需要或者他們自己的愛好,輪流從一個生產部門轉到另一個生產部門。因此,教育將使他們擺脫現在這種分工給每個人造成的片面性。這樣一來,根據共產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社會,將使自己的成員能夠全面發揮他們的得到全面發展的才能。於是各個不同的階級也必然消滅。因此,根據共產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社會一方面不容許階級繼續存在,另一方面這個社會的建立本身為消滅階級差別提供了手段。
  由此可見,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對立也將消失。從事農業和工業的將是同一些人,而不再是兩個不同的階級,單從純粹物質方面的原因來看,這也是共產主義聯合體的必要條件。鄉村農業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業人口的集中,僅僅適應於工農業發展水平還不夠高的階段,這種狀態是一切進一步發展的障礙,這一點現在人們就已經深深地感覺到了。
  由社會全體成員組成的共同聯合體來共同地和有計畫地利用生產力;把生產發展到能夠滿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規模;結束犧牲一些人的利益來滿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狀況;徹底消滅階級和階級對立;通過消除舊的階級,通過產業教育、變換工種、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通過城鄉的融合,使社會全體成員的才能得到全面發展;——這就是廢除私有制的主要結果。

  第二十一個問題:共產主義社會制度對家庭將產生什麼影響?


  答:共產主義社會制度將使兩性關係成為僅僅和當事人有關而社會無須干預的純粹私人關係。共產主義社會制度之所以能實現這一點,是由於這種社會制度將廢除私有制並將由社會教育兒童,從而將消滅現代婚姻的兩種基礎,即私有制所產生的妻子依賴丈夫、孩子依賴父母。這也是對道貌岸然的市儈關於共產主義公妻制的號叫的回答。公妻制完全是資產階級社會的現象,現在的賣淫就是公妻制的充分表現。賣淫是以私有製為基礎的,它將隨著私有制的消失而消失。因此,共產主義組織並不實行公妻制,正好相反,它要消滅公妻制。

  第二十二個問題:共產主義組織將怎樣對待現有的民族?

  ——保留原案。[2]

  第二十三個問題:共產主義組織將怎樣對待現有的宗教

  ——保留原案。

  第二十四個問題:共產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有什麼區別?


  答:所謂社會主義者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封建和宗法社會的擁護者,這種社會已被大工業、世界貿易和由它們造成的資產階級社會所消滅,並且每天還在消滅。這一類社會主義者從現今社會的弊病中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應該恢復封建和宗法社會,因為它沒有這種種弊病。他們的所有建議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為了這一目的。共產主義者隨時都要堅決同這類反動的社會主義者作鬥爭,儘管他們假惺惺地表示同情無產階級的苦難並為此而灑出熱淚。因為:
  (1)他們追求一種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2)他們企圖恢復貴族、行會師傅、工場手工業主以及和他們相聯繫的專制君主或封建君主、官吏、士兵和僧侶的統治,他們想恢復的這種社會固然沒有現今社會的各種弊病,但至少會帶來同樣多的其他弊病,而且它根本不可能展現通過共產主義組織來解放被壓迫工人的任何前景;
  (3)當無產階級成為革命的和共產主義的階級的時候,這些社會主義者總要暴露出他們的真實意圖。那時他們馬上和資產階級聯合起來反對無產者。
  第二類是現今社會的擁護者,現今社會必然產生的弊病,使他們為這個社會的存在擔心。因此,他們力圖保持現今社會,不過要消除和它聯繫在一起的弊病。為此,一些人提出了種種簡單的慈善辦法,另一些人則提出了規模龐大的改革計畫,這些計畫在改組社會的藉口下企圖保存現今社會的基礎,從而保存現今社會本身。共產主義者也必須同這些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作不懈的鬥爭,因為他們的活動有利於共產主義者的敵人,他們所維護的社會正是共產主義者所要推翻的社會。
  最後,第三類是民主主義的社會主義者,他們和共產主義者同道,他們希望實現問題中所提出的部分措施,但他們不是把這些措施當作走向共產主義的過渡辦法,而是當作足以消除貧困和現今社會的弊病的措施。這些民主主義的社會主義者,或者是還不夠瞭解本階級解放條件的無產者,或者是小資產階級的代表,這個階級直到爭得民主和實行由此產生的社會主義措施為止,在許多方面都和無產者有共同的利益。因此,共產主義者在行動的時候,只要民主主義的社會主義者不為佔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效勞和不攻擊共產主義者,就應當和這些社會主義者達成協議,這時儘可能和他們採取共同的政策。當然,共同行動並不排除討論存在於他們和共產主義者間的分歧意見。

  第二十五個問題:共產主義者怎樣對待現有的其他政黨?

  答:在不同的國家採取不同的態度。在資產階級佔統治地位的英國、法國和比利時,共產主義者和各民主主義政黨暫時還有共同的利益,並且民主主義者在他們現在到處堅持的社會主義措施中越接近共產主義者的目的,就是說,他們越明確地堅持無產階級的利益和越依靠無產階級,這種共同的利益就越多。例如在英國,由工人組成的憲章派就要比民主主義小資產者或所謂激進派在極大程度上更接近共產主義者。
  在實行民主憲法的美國,共產主義者必須支持願意用這個憲法去反對資產階級、並利用它來為無產階級謀利益的政黨,即全國土地改革派。
  在瑞士是激進派,雖然他們本身是個成分極其複雜的政黨,但他們是共產主義者能夠打交道的唯一政黨,其中瓦特州和日內瓦州的激進派又是最進步的。
  最後,在德國,資產階級和專制君主制之間的決戰還在後面。但是,共產主義者不能指望在資產階級取得統治以前就和資產階級進行決戰,所以共產主義者為了本身的利益必須幫助資產階級盡快地取得統治,以便盡快地再把它推翻。因此,在自由派資產階級同政府的鬥爭中,共產主義者始終應當支持自由派資產階級,只是應當注意,不要跟著資產者自我欺騙,不要聽信他們關於資產階級的勝利給無產階級帶來良好結果的花言巧語。共產主義者從資產階級的勝利中得到的好處只能是:(1)得到各種讓步,使共產主義者易於捍衛、討論和傳播自己的原則,從而使無產階級易於聯合成一個緊密團結的、準備戰鬥的和有組織的階級;(2)使他們確信,從專制政府垮台的那一天起,就輪到資產者和無產者進行鬥爭了。從這一天起,共產主義者在這裡改採取的黨的政策,將和在資產階級現在已佔統治地位的那些國家裡改採取的政策一樣。


弗‧恩格斯寫於 1847年10月底—11月
1914年第一次以單行本發行
原文是德文
俄文是按手稿譯的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