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分享,老闆心裡在想什麼?

故事要從我人生第一家任職的公司開始說起。

這家公司在中部算頗有規模,員工人數在五百人以上。裡頭辦公室人員不採責任制(有加班費),現場作業人員採計件制(以不同產品區分一件完成的單價)。

也因為現場人員是採計件制,所以一些五十歲以上的大姊們,中午時間在工作站吃完便當,沒有午休就會繼續工作。逢年過節需要拜拜的話,也沒有請假問題,拜完了在回來工作便是。

因此有些比較勤勞的大姊,月收入可以高達五萬左右,對他們這種年紀的人而言算是很不錯了。

我剛當到職時,老闆全家因為內線交易案跑路了,因此公司是由外聘的經理人掛董事長。

這位董事長認為員工辛苦工作,就該有相同回報,因此對於完成件數高的大姊們會給予額外獎勵紅包。

因此那陣子大家都做得很開心,很少聽說有人離職。

後來老闆一家人回公司了,第一件是就是把董事長撤換(換成他們原本開牙醫診所的兒子)。

老董事長的老婆(在公司掛董事長特助兼財務長)認為一個作業員,一個月領走公司五萬多元,實在太過離譜。

於是她下令檢討計件制度,逐步降低了每件數的價格。到最後,甚至把作業員薪資調整為一律最低薪資。

想當然耳,辦公室人員也在她的政策下,全部變成了責任制。

從那之後,辦公室人員幾乎走了一半,新人也是來來去去,平均三個月就會陣亡。

而現場作業員大姊則是礙於年紀大了,不好找新工作。於是放慢了速度,在公司裡過起了做一天、算一天的日子。

公司發現總產能比過去少了一半左右,只好到台南尋找外包代工廠,卻也因此讓產品品質變得相當不穩定。

以上就是我曾經看過的真實故事。
2018-11-23 13:30 發佈
很常見,提升產能提升品質提高出貨,結果賺到的錢卻不多
反之砍一下人事費用可以省下驚人的成本
這些省下的錢對老闆來說等於賺到的錢
xyu8330623317 wrote:
故事要從我人生第一...(恕刪)
很多公司會這樣,
公司的文化很多是主事者造就的,
因為下屬為了生存,
就會有相對的因應.

如果制度出現不平衡時,員工就會有不同的變化.
是好是壞全因主事者.

許多老闆不賺錢,
很多是他自己造成的,
真的是大環境所造就的很少.

xyu8330623317 wrote:
故事要從我人生第一家...(恕刪)


看起來好像是 慶XX 公司

以他的產品與營運績效來看...會使出Cost Down大絕並不奇怪...

先求眼前活命,即使寅吃卯糧,總能苟延殘喘一下...好過馬上掛點(一掛點,所有資產被廉價處理,損失更大)!

產品品質不良,或許會侵蝕日後營運基礎...但那是「日後」的問題...日後再說吧。
分幾個層面看,如果當初公司成長在上昇的曲線中,公司獲利滿滿,當然給的出各種福利,等到成長平緩或是有競爭者的出現,毛利自然沒那麼高,加上勞健保勞退制度化,成本增加,算盤自然要打的精一點。

第二就是肥貓這個詞,在台灣幾乎是負面的,如果有真本事,高階經理人多給紅利又何妨,下面的人心裡又會嘀嘀咕咕,要怎麼平衡,要看上面的智慧。

家族插手,國內外小規模的公司屢見不鮮,是好是壞,王子復仇還是敗家子,很難有什麼見解,還是要看人,用對人,紈褲子弟也可以有一片天。


xyu8330623317 wrote:
故事要從我人生第一...(恕刪)


應該這過程中要來個罷工之類的壯舉,才會有不錯的反應:)其實我目前看過最多的,就是小公司有很多環節都是造感覺做事。
很常見
整員工=死 ,換血=換得好活起來換不好死,往往都是死
只要公司假心對員工,這家公必不賺錢,最後開始走下坡

台灣企業60%都是如此,這幾年可能飆高到80%吧!
就一堆慣老闆  4好

明明給員工創造自己想要的利益是最好的方法,卻硬要把能力不一樣的人用同樣的價格框住

當然大家開始擺爛時,公司就往壞的方面發展了

不過我們公司有些老頭也是站位置不但不拉屎還妨礙他人的

人的管理  真的是門很難的課題


xyu8330623317 wrote:
故事要從我人生第一...(恕刪)

公司若股份制

董事長 只有持股 5%左右
如何掏空公司坑殺股東

五鬼搬運
慢慢地將公司錢
幫進自己的口袋

這劇情比你的還精彩呢?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