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台灣產業轉型的可能性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3275060

今天看到這新聞 小弟蠻好奇
台灣產業有可能靠AI轉型嗎- -

有些想法我不知道如何委婉陳述

簡單來講就是

大部分企業 沒本錢進行 E 化
更不用說走向全自動化

而且 建置自動化設備的成本很高
就算長期獲得的利潤 比現在用人力製造還高
資本家 也會去計較這短期 能撈的錢變少

再來就是 政府 在參選政見有提到
把部分地區 改造成 智慧城市
可是預算出來 實際花在建造上的錢又有多少= =

講直白點 真心感覺不到政府有在做事- -
而且資本家只在意 自己短期能摸到的錢有多少
不在乎生產上技術創新 能帶來多少經濟效益


小弟對這方面不是很了解
若有錯 歡迎糾正 還請噴小力點-3-
2018-07-28 21:05 發佈
台灣應該是做AI(自動化)設備的代工,,,,,,,,,,,,,,,
意思就是代工做自動化的設備, 畢竟自動化設備不會是無中生有吧,,,,,,,,,,
我比較CARE就是 明明自己有能力去做
為什麼不根據自己的需求製造設備 讓產業轉型
畢竟自己最了解 哪裡有病痛 再根據問題去根治

而且用自動化 或 E化 能提升產能 也能讓作業的效率提升
- -
迪奧特 wrote:
我比較CARE就是 明明自己有能力去做
為什麼不根據自己的需求製造設備 讓產業轉型
畢竟自己最了解 哪裡有病痛 再根據問題去根治
而且用自動化 或 E化 能提升產能 也能讓作業的效率提升


台灣為什麼會爛成這樣
就是企業主不想花錢
如果連研發費用都想省
你如何要他們砸大錢升級生產工具??
另外,知道自己生產問題在哪
不代表就會改裝或量身打造機器出來
這不是電腦沒力換CPU就能了事
迪奧特 wrote:
https://udn...(恕刪)

這本來就是個緩慢的進程, 有的公司做得早, 有的公司做得晚, 有人說5年內就能全部自動化嗎?

不過自動化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也就是說不願意自動化的公司就會被淘汰
所以, 張忠謀才會說, 9成的人薪水會降低, 因為這些人的工作被自動化取代了

Speed Wick wrote:
台灣為什麼會爛成這樣
就是企業主不想花錢
如果連研發費用都想省
你如何要他們砸大錢升級生產工具??
另外,知道自己生產問題在哪
不代表就會改裝或量身打造機器出來
這不是電腦沒力換CPU就能了事

噗.......我真的笑翻了
真的是企業主不想花錢的問題嗎?
其實主因是那些企業主為了養活這些沒用的員工(或者很有能力但用錯地方), 不得不創立這種不會賺錢的經營模式

如果是很有能力的人, 有人阻止他跳槽去能賺大錢的公司嗎?
如果公司裡面的人都很有能力, 那麼企業主為什麼還會不賺錢?
若企業主真的不想賺錢, 這些有能力的員工不會自己出來賺?
今天還有人想開這種不賺錢的企業來養活這麼多沒用的員工, 不是該謝天謝地嗎?
台湾一大缺点就是缺软件类人才 相比硬件类的制作 配套软件类的研发成本更低 但是必须依附于硬件
小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硬件都是外包设计师 软件就是各种模仿 中国就是这样别人有的我们设计师一定要有
说到ai没你们说的发展那么快 但是因为大陆人力成本的提高 富士康已经开始用机器人取代人类 这才是未来10年内的趋势 智慧城市还远着呢
像台湾日本这些地方 应为地方比较小应该尽量的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
就像你们自己的手机那么差 还没多少市场 世界的趋势也不知道在哪 别人就问你们怎么发展 往哪发展
meridian wrote:
噗.......我真...(恕刪)

这不就是日本老年病
因为老年化 管理层思维保守 导致决策缓慢错过机会
不给年轻人机会
大家也只是上班之后想下班 每天朝九晚五
解决办法只有是促进行业交流 与世界接轨
学到的先进技术拿出来分享 让那些还没做的人和公司 少走弯路 1+1是>2的
给更多年轻人机会 特别是在管理层
这就像鲶鱼效应 不然公司就像没有上进心的一脸死气
AI?
要進入AI領域要先把基本BI做好
要做BI要先把CI做好
要做CI要先把DI做好
要做DI要先把SI做好
要做SI不如直接vitualise整個IT基礎建設
不然做出來都是一招半式沒甚麼屁用

除了矽谷新創的新世代公司
有錢拿出來燒給AI嘴砲的都是大公司
裡面一堆老舊的基礎建設要處理
台灣的大企業也不會好到哪去
台灣空轉快20年
剩下的大企業在九零年代就立基
我深深懷疑僵化的結構跟思想可以順利轉型
當別的國家利用自動化 生產自己所需的零組件
台灣優勢不再 而且訂單減少

到時候人們不是因為國內產業轉型而失業
還是因為沒有競爭力 接不到訂單
廠商沒訂單 自然不會請人
就業環境堪憂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