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職場常聽長輩說,現在是一代不如一代,造成競爭力低下,其實我也讚同這個說法。
因為這是我們不若上一代的經歷,所以後生仔就沒有上代人的心態,
我老爹跟叔伯都60~70歲了,他們曾說,小時候做農活還要回去顧米缸,因為會有人偷米,就算沒人偷米他們也常餓肚子,讀書要個注冊費都要哭爹喊娘的求大伯,他們是餓過來的、所以出社會工作、創業都是先講利益,利益顧到了才講其他,畢竟大家都是苦過來,這種小孩特別懂事,懂得出社會就是要撈錢的,不懂事的才講感情。
我出生的比較晚,在我出生之前的台灣,那就是一個完全功利主義的社會,大家只講交易的,有多大口咬多大口,從員工到業主都是這個心態,沒有犧牲奉獻這種鳥事,我們餓肚子的時後隔壁怎麼沒犧牲點米給我。
那個時代哪有什麼責任制這種鳥,上一代教我們,能者多勞、多勞要多得,叔伯們都說,我們年輕時不是替公司、也不是替老闆做事,大家都是替錢做事,什麼鬼責任制,我的責任就是多撈點。
這就是為什麼以前的人比較有競爭力,餓過的狼最兇啊,他們要的是肉、不是狗糧,該給我一分,我就想要多拿兩分,少給我一分我就咬死你,這就是上一代人的積極心。
父執輩常講,你們這代沒苦過,所以才會那麼鄉愿給人騙,其實說的沒錯,我叔伯GY苛薄的功夫,我三成都學不上。這也反應出我們這代多數年輕人缺乏功利心,導致價值觀不如上代人。
我曾和我爸聊過,我可能真的買不起房子了,隨便一棟都要1000萬起跳,人生活的像奴隸是真的。
我們這一代確實沒有像上代拼,很多都還在渾渾噩噩的過日子,但也有很聰明有遠見,跟我比較親近的學長同事,有的也是很拼,在學期間到處接case,有的到處實習,有的去考國考,後來得到消息是這些學長的薪水都普遍不錯,大概60k以上吧~
這些人搭著起飛順風車,幾乎各行各業都是供不應求大賺錢...
你看看現在東南亞過來台灣上班的外籍勞工,他們有比較不認真比較混嗎?
沒有嘛,他們面對比本勞更苦更累更差的環境。
但是他獲得相對報酬了嗎?沒有嘛
所以這跟他們國家強不強有關,個人再努力如果環境太糟糕也是枉然。
只能到別國當外勞,
老一輩,很多都是在這個年代捨不得退休占著爽缺。
一混就混30年都在同一個職缺,
你想他會進步什麼?需要學什麼新的觀念?
跟他們接觸過就知道,那觀念那腦袋根本跟灌水泥一樣難溝通。
現在很多公營事業和民間企業的管理階層就這些人阿,
阿不就只會怪一代不如一代,他們可是已經在高位掌權的人呢....
如果誰當總統都一樣,麻煩選個年輕貌美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