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問當初景氣大好 資金活水都往房市去、對於台灣企業及新創公司的影響大不大?
舉例就像一個地區人口(資金)就兩百萬、店家越開越多(能投資的項目),而人口幾乎都集中在某家店(房產、但我不認為能拿來炒,合理的通膨可接受)
隨著生意太好 店家把產品(房子)一直提高售價、太貴了民眾只好貸款分期、不止商家連銀行也因此獲利,而造成貸款金額佔比太高無閒錢做其他消費。
想問這樣對台灣的環境真的沒有影響嗎?難道我想法太過膚淺?
可否請各位前輩提點提點
再者是目前台灣邦交國的數量、說真的我連有哪些都不知道,比較知道的都斷交了、那跟這些不知名的建交有什麼利益嗎?(讀過卡內基的一本書、其中一個觀點我很贊同,人往往都是有其目的及動機才會對他人好或做某些舉動)
搞到現在也沒看到什麼成效、寧可政府拿去救災救台灣弱勢,畢竟也是人民的錢。
重點是這樣做到底有什麼好處嗎?幫助這些小國(金援、技術等)到頭來人家也是翻臉不認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