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滙豐銀行最新「外籍開拓者調查」報告,
(翻譯外派探索調查報告比較合適)
於2017年3至4月通過網上問卷方式,
向159個國家逾2萬7,500名外籍專才展開前述調查。
全球外派的個人年均收入為9萬9,903美元
印度(17萬6,408美元)
中國大陸(17萬970美元)
香港(14萬8,410美元)
亞洲前3個提供外籍專才最高薪資的國家或地區。
馬來西亞(9萬8,072美元)
台灣(6萬7,892美元)
為什麼派駐台灣的年薪會低於平均值?
是物價或其他什麼因素造成的呢?
滙豐銀行2017調查資料報告
sardine001 wrote:
應該是吧!
歐美來台...(恕刪)
歐洲人來台灣教英文?

來台灣教英文的通常不是外派 外派代表你已經受雇於其他國家 因為某些需要才被派到別的國家
台灣在歐每人眼中是消費比較便宜的地方沒錯
sardine001 wrote:
為什麼派駐台灣的年薪會低於平均值?
是物價或其他什麼因素造成的呢?
滙豐銀行2017調查資料報告
樓主似乎不了解"外派"這個中文的辭義。
外派,是母公司派駐外國(對母公司而言)的職務,這裡面有個動詞"派駐"。
而匯豐銀行的報告,是泛指不在國籍地工作的人士,報告中有統計為何出國工作的原因,外派只是其中一項(sent by an empolyer)。
而且其中還有個大誤區,就是"平均",一個總裁+九個無業遊民,平均所得也是頂高的。
收入水準,就一件事,職務分佈與市場大小。
以印度來說,GDP per capita USD2000很低,便宜勞動力充裕,會至印度工作的外籍人士,35%是公司外派,跨國企業的公司外派,通常是高階管理者,薪資當然是高的。
以大陸來說,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大部份跨國企業大中華地區/東亞地區總部所在地,一大票的非國籍合資公司,創業熱絡,籌資容易,高階職務的薪資天花板向美國看齊,但低階勞工不會去,平均..想低都很難。
而台灣,本地市場很小,外部投資停滯,創業機會稀少,商業模式擴散困難。自我封閉,外商總部幾乎已全數撤出(降階為地區性分公司),物價水準也低,收入要怎麼高?
你自己比比,知名藝人在台灣的通告費與大陸的通告費的差距,就不會覺得奇怪了。除非...你不知道差距。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