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學生太過熟悉
這基本上是所有新手老師的通病,以為跟學生之間"好關係"就好辦事情,殊不知老師是管理者,整個班級的管理者,每一個學生都會跟你試探,想要了解你的個性和底細。
基本上如果不能夠和學生保持一定的距離,就很容易被學生騎到頭上來,甚麼事情都認為自己可以去做,甚麼老師的規範都可以逾矩,那也就不用班級經營了,直接開菜市場就好。
2.空泛的規則
大家要乖、做事情要有效率、講話要有禮貌。。。
這類的規則人人上口,但是說穿了就是沒路用,因為連老師自己都不知道要怎麼執行的東西,學生誰管你去X?
3.實行度難的教案
就像之前有台大曾經教過戀愛心理學,真的讓課堂的人彼此配對練習"戀愛",這樣的教學自然是相當新奇而創新,但事實上好的教案應該要能重複長久的使用,要確定實際上有沒有辦法跟著自己長久實行教學。
(當然現在都是免洗筷老師,就沒這包袱,台灣現狀。。。。攤手)
4.雙重標準
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然後規定如果是活,人就會被玩死了。
今天我定如果上課睡覺,就要罰站,A學生被罰站,然後B學生也睡覺了,我因為B學生比較可愛,所以管他的,剩下來30個學生作何感想?
還有新手老師想法更可笑,認為執行過頭會打壞師生關係,如果學生對你基本的信條都不願意接受了,那剩下的命令誰管你去死,那樣還存在"師生關係"?
5.獎勵過度(懲罰過度)
我稱這種老師叫做瞎子,因為沒有辦法用眼睛去判斷眼前的狀況,以前教檢教你甚麼規則就一直沿用,不會照著學生的狀況去調整賞罰判斷。
削足適履,這樣的形容詞最適合這樣的情況,沒有一種適度的標準,就是無腦的下獎賞、懲罰,而且還會沾沾自喜自己標準是如此的專一,對底下的學生無疑是一種很大的壓力。
懲罰過度的壞不用提,一堆老人念以前的學校爛唸到爛掉,獎勵過度就是現在無腦的愛的教育,每件事情都是學生完成後就拍拍手,學生犯錯沒有勇氣去當面指正,就只敢當啞巴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