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發表一則「狹隘的五子登科規劃表」
原文連結
有很多朋友認為「不可能」
那請已經五子登科的朋友來分享,您如何達標讓年輕朋友學習學習!
至於我自己不夠資格去說,因為房貸還未繳清,所以也想學習學習!
請敘述大致方向如下:
1.何時開始有五子登科想法
2.從開始時間到達標時間(大方向中泛指年齡)
3.達標後回頭一望,是高興?是釋懷?是感嘆?是埋怨?等等心理層面分析
4.若人生再回首一次,依然會做還是其他想法?
前2點不需敘述太詳細,簡單就好,因為每個人定義不同,只有有達標即可!
主要是想討論後二點心靈層面的,藉由這些所謂達標組的人群們心聲,
進而探討這樣是否值得、不值得的解析!
人生有太多選擇,而您選擇這最原始基本版的道路過後,會建議目前有想過、
或沒有想過的人一些看法!
———————————————————————————————————————————
再者若是沒有「五子登科」這想法的你們,對於職場的規劃、未來又是一個什麼方向?
您的達標(成功)的抵達點是在哪層面?
備註:想探討的人請留言,想教導道理的人也請言詞和緩別太犀利,
我不是瑞凡,更不是那全天下該罵的人!只是一位想聽各方想法來探討的市井小民
求學時代書本上有提過,
在馬斯洛需求理論中,有
1.生理滿足(食物、水、空氣、性慾、健康)、
2.安全滿足(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錢)、
3.社交滿足(對友誼、愛情以及歸屬感)、
4.自尊滿足(成就、名聲、地位和晉陞機會)、
5.自我實現(最高層次的需求,包括針對於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項需求都能滿足,最高層次的需求方能相繼產生,是一種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實現,發揮潛能)等五個階段。
五子登科也包含在上述範圍內,只是較狹隘。
我是24歲設定,42歲完成狹隘的範圍,繼續挑戰自我實現(但也是失眠、胃痛...值得嗎?),有時為了自我實現,又必須放棄社交滿足或安全滿足,所以人生是沒有圓滿的時刻,就算有也只是暫時。
維持五子登科,容易嗎?創業維堅守成不易。五子登科就像是沉重的包袱,這個包袱讓你埋怨、欣慰、高興、感嘆都有。
小朋友生病時心裡的煎熬,中年危機的轉化,令人喘不過氣房貸壓力,自由已經是奢望。
因為小朋友還小,所以還再熬,養兒99憂兒100年

人生再來一次會如選擇?,曾經問了自己無數遍。
答案是,就算重來,10年前那個時刻,還10年前的那個你,現在的你根本無從改變,所以往前看較實際。
現代簡易版五子登科
車子:捷運、機車、自行車也算車
妻子:交個女朋友,不一定要結婚
兒子:貓兒子、狗兒子
房子:爸媽的,早晚是你的
金子:誰的身上沒幾個銅板
要去完成五子登科算你行,沒有也無所謂~ 真的!
地球人口太多時,五子登科的行為只是造成環境汙染與破壞生態。
一時風駛一時船
我目前40歲住板橋....18歲高職畢業時..
當時就希望能在30歲前完成結婚生子買房買車...
那時剛畢業薪水也才19000.但我不管賺多少錢...
留在身上只有5千..其餘都存起來...也因為住家裡..
中午吃公司..晚上吃家裡用家裡..平時都加班.也很少跟朋友出去玩..
19歲時讀了夜二專..白天上班晚上上學..註冊費也都自己繳...
22歲時二專畢業因免當兵又加上女朋友懷孕了..索性就結婚..
還好丈人..沒收聘金..也沒出國度蜜月..結婚花費約22萬搞定..
23歲小孩出生了..那時還是住家裡..薪水約3萬..老婆有上班薪水約2萬5...
小孩則是給保母帶..一個月12000..不含奶粉尿布..
25歲時..因哥哥也結婚了..家裡住不下..於是有了想搬出去住..
但家裡反對..除非自己買房不然不能去外面租房(老媽觀念)
查了周邊房價約5-6百萬...以我當時情況.加上家裡也無法資助...
實在買不起...就在灰心的時候...聽到鄰居房子被法拍了..
我那時就想說去標標看..沒想到就被我以2拍255萬標到..
物件是板橋社區電梯大樓.32坪.7%公設...而且屋況極好..
自己油漆..沒做裝潢..只買了簡單家具.電器.就搬進去住了.
我貸款20年100萬..每個月繳5500房貸..
28歲時..跟老媽借了10萬..以24萬買了一台5年中古車..
30歲時薪水約5萬...到了35歲就把房貸都繳清了..
今年40歲以現金120萬買了新車..
25歲到35歲至少每2年帶家人出國玩..
35歲過後..每年至少出國2次..多則4次..
我小孩也跟我們出國10幾次了..
現在小孩也17歲了..會去打工存錢..我同時也告訴他..
如果可以30歲以前要結婚生小孩...才不會累..
至於買房...以目前的價格一定都要靠家裡資助..
10年以後..誰也說不準...但至少一定要存錢做準備..
總結..
22歲結婚
23歲生小孩
25歲買房
28歲買2手車
35歲還完房貸
40歲換台新車
目前出國玩約15次..小孩約12次..
沒經濟壓力..只要顧好自己身體即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