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台灣經濟為何停滯不前!

臺灣發展經濟不缺資金,不缺技術,不缺人才,也不缺土地,真正阻礙臺灣經濟發展的,是臺灣各種限制經濟活動的行政、法律和社會環境等等。接下來壹壹說明。

1.首先是行政環境
朱立倫在臺灣已經是壹個很會發展經濟的地方縣市首長了。今年(2016年)的2月,郭臺銘公開的與朱立倫發生嚴重的爭執。要知道,2014年縣市長選舉的時候,郭臺銘可是不遺余力的支持朱立倫啊。郭臺銘的鴻海集團,在臺灣企業界具舉足輕重地位,鴻海在新北市的土城樹林壹帶,設有許多單位,對新北市的繁榮做出重要貢獻。近期鴻海集團要在土城頂埔科學園區蓋研發大樓,在新北市打造智能小區住宅,計劃要他們五千多名工程師進駐園區,員工在新北市有了安定住屋,這樣就具備更好的條件與其他大廠搶人才,是名“工者有其屋”。但是提案延宕了逾壹年,據說沒有得到新北市政府的答復。郭董著急了,所以講出硬話來。本來在新北投資,促進新北發展,還在新北幫助5000多個技術人才安家,對新北來說是莫大的好事。但那塊土地是新北市政府公家的土地,有很多手續跟關竅,所以壹直沒有批下來。朱立倫也回嗆說:“郭臺銘以為這裏是大陸嗎?”這壹語點破天機。大陸如果有這麽好的招商引資機會,壹定是喜出望外,提供各種幫助和方便。但到了新北市,需要走漫長的行政審批流程,還要與議會跟周邊市民反復溝通和調整,以免拉低自己支持度。這樣壹來二去,已經延宕了壹年,對鴻海造成的損失可想而知。近期曾兩度進入白宮、並多次被傳有可能成為臺灣2020年“大選”參選人的臺灣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表示,臺灣行政效率如不改善,會輸給美國非常多。他並稱若無必要,盡量不想回臺灣,他認為臺灣目前風氣和壹切,多說無益,做就是了。

2.仇富心理
臺北算是臺灣最富裕的城市了,但居民的仇富心理也不簡單。大巨蛋是臺北市中心的大型新建體育場館。如果在大陸,這種工程壹定加足馬力,快馬加鞭的完成。但臺北市長柯文哲卻下令停工,讓整個大巨蛋爛在那,壹個本來會很賺錢的場館建設卻成了企業跟政府巨大的包袱。原因是這樣。趙藤雄在臺灣是壹個吝嗇的資本家,社會名聲並不好。所以他接手大巨蛋以來,臺北市民怨恨他建設大巨蛋,賺了太多臺北市民的血汗錢。於是,馬英九市長和郝龍斌市長軟磨硬泡,都不斷從趙藤雄那裏降低了很多建設費用,兩任市長也撈足了政治資本。柯文哲上來之後,為了證明自己比前兩任市長更厲害,於是強迫趙藤雄讓更多的利給臺北市民,但這樣趙藤雄會在大巨蛋上賠的傾家蕩產,所以堅決不從。雙方僵持之後,柯文哲勒令大巨蛋停工,至今已經快兩年了。可是趙藤雄還是壹根骨頭都不肯吐。趙藤雄作為壹個商人,確實做大巨蛋想多賺壹些錢。可是遭到了臺北市民的怨恨。壹次次民意的壓力下,他不斷妥協,已經讓了很多利,但臺北市民仍不滿足,還是覺得他還是可以老很多錢,可是趙藤雄已經無路可退了。停工之後,事情變得非常麻煩。勒令停工明顯是臺北市政府違反規定,將來訴訟打下來,臺北市政府會賠償趙藤雄200億元以上。同時,長時間的停工,讓大巨蛋的鋼筋銹蝕,夾生的米飯再煮也煮不熟了。以後這個臺北市中心巨大的廢墟如何處理,將非常頭疼。花的錢也不會少。大巨蛋本來壹個賺錢的體育場館工程,卻變成了賠錢的無底洞。其中臺北市民的仇富心態作祟,才把事情鬧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3.核電政策
臺灣作為壹個資源匱乏的小島,跟日本壹樣,總體來說,用上核電是不可避免的選擇。如果不用核電,臺灣只能依靠火力發電,那樣造成的空氣汙染將非常嚴重。臺灣中南部已經飽受火電汙染之害。而且臺灣自己煤炭資源匱乏,如果用火力發電,成本將很高。臺灣經濟支柱是電子科技產業,這都是耗電大戶,壹旦電價大幅上漲,對臺灣經濟是致命打擊。只於清潔能源,在未來十年之內,臺灣不可能指望。壹個是技術不成熟,另壹個是發電成本高的離譜。但是2010年日本福島核災以來,臺灣廢核已經是強大的社會思潮。這個觀點已經成為民進黨跟臺獨理念壹樣重要的神主牌。林全上臺之後,也想重啟核電,但遭到民意巨大的反彈。臺灣未來極可能面臨缺電的窘境。這對經濟也是致命的。

4.環保問題
生物技術產業是未來的新興產業,臺灣也瞄準了它。臺灣很早就想推動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終於在馬英九任內開啟了南港生物技術園區的建設,這個園區寄托著臺灣未來的希望。但這片園區原本是壹塊濕地,立即引來了大規模的環保團體抗議。其實這片濕地面積也不大,環保團體人數也有限,但反對黨民進黨看到了利用這個事情的機會,付諸政治操作,給園區建設帶來極大阻力。
濕地是寶貴的自然環境。但生技園區寄托未來產業發展希望的,兩者孰輕孰重?國民黨從2008年開始推動這件事事情,到2016年馬英九視察時,園區還是黃沙壹片。設計變為丘墟,無數心血付之東流。馬英九卸任不久前,看到他苦心推動8年的生技園區還是黃沙壹片,心中滿是憤怒和嘆息。

5.勞資糾紛
勞工有選票,各政黨都很重視。特別是挑起勞資糾紛的時候,自己去代表勞工,很容易獲得大量的選票。可是臺灣越來越頻繁的罷工和示威,勞工和資本家不斷的纏鬥,綿延不絕,難解難分。這樣持續的內鬥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正確的做法是政府努力彌合勞資沖突,保證社會經濟發展。可是這樣會丟失勞工的選票。在選票的利益面前,矛盾越激烈,越能吸引選票。勞資糾紛因為政治投票動員的關系,會壹直持續下去。至於糾紛造成的經濟損失,只有全民買單。
結語:發展經濟,臺灣不缺資金、技術、人才還有土地,其實有很好的條件。臺灣經濟就像高山上的湖泊,壹旦有缺口,水流就會釋放巨大的動能。但這種對於湖泊的限制,沒有人願意去打破反而因為各種問題,還有人在不斷在湖邊築堤。

作者:鼎禮格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730881/answer/11947945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因為臺灣正在回歸他的歷史定位。臺灣經濟這麽強,在歷史上不是常態,而是壹種非常態。現在不過是由非常態回歸到常態而已。之前的30年,臺灣經濟之所以如此強大的原因之壹就是臺灣借由自身的地緣價值獲得美國為首的世界市場的支持,再加上中國大陸的自我隔絕,使得臺灣獲得了絕佳的發展窗口期。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並且積極融入全球化,大陸自身的實力也得到了極大的加強,臺灣的地緣價值也變得雞肋;而中美之間由於大陸幾十年的經濟發展變成了變相的利益共同體,讓美國越加不安臺灣這個炸彈。也就是說臺灣的地緣價值在美國眼裏從利益變成雞肋,再由雞肋變成不安定因素,因此對臺灣的支持也每況愈下。可憐的是臺灣年輕的壹代人,把臺灣的經濟發達當初了壹種“常態”,所以當臺灣真正的開始回歸其經濟上的地位,即“GDP占中國總量不超過3%”的時候,體驗到了“難以忍受”的痛苦,生理上和精神上雙重的痛苦。我想這也是天然獨的誘因之壹。

作者:黃毓敏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730881/answer/11964365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17-12-06 10:51 發佈

Strategic Fooyou Agency wrote:
臺灣發展經濟不缺資...(恕刪)



勒令停工明顯是臺北市政府違反規定,將來訴訟打下來,臺北市政府會賠償趙藤雄200億元以上。同


不好意思,看到這裡就沒繼續看下去了...零分或87分自己填!
看了二遍,這些都是幾十年前的老問題,一般稍微關心的人都知道;台灣還有個更大的問題,就是「迷信」,遍地宮廟,滿地神佛的,迷信的人容易被操弄,文中所有的問題都是操弄出來的,缺乏辯證與理性判斷,才走到目前的困境。

看到政府在休一例一休,台灣的競爭力某程度還要維持在「長工時+低薪」、「擴大基礎建設」的基礎上,換成我是執政者,我也拿不出更好的方法,統一、獨立、維持現狀都解決不了目前經濟的問題,靠別人吃飯肯定要挨餓,最終還要靠自身的努力。

問題是有沒有解,這些問題目前都無解,台灣人缺乏自省的能力,唯一可以看到的是「教訓」,過去60年政府把民眾保護得太好,大概唯有大破大立才能重新站起來。另外就是台灣要更加的開放,更有國際觀,吸引更多的外國人才來台灣。

這一切都要受夠「教訓」。


Strategic Fooyou Agency wrote:
臺灣發展經濟不缺資...(恕刪)

讓窮得只剩下錢的人多多花錢
以及缺錢的人跟銀行周轉
我常看到富到財產花不完的人省得要死 很奇怪
https://ace0156.pixnet.net

chungjeter wrote:
問題是有沒有解,這些問題目前都無解,台灣人缺乏自省的能力,唯一可以看到的是「教訓」,過去60年政府把民眾保護得太好,大概唯有大破大立才能重新站起來。另外就是台灣要更加的開放,更有國際觀,吸引更多的外國人才來台灣。

這一切都要受夠「教訓」。...(恕刪)


對於學到教訓這種事情,我很悲觀
不是說不會學到教訓,而是健忘,幾年之後就忘記以前發生的事情
而且沒有在學到教訓之後馬上立下制度規範

Strategic Fooyou Agency wrote:
臺灣發展經濟不缺資金,不缺技術,不缺人才,也不缺土地,真正阻礙臺灣經濟發展的,是臺灣各種限制經濟活動的行政、法律和社會環境等等。接下來壹壹說明。...(恕刪)


同意。

補充一點: 媽寶文化盛行
因為孩子生得少,及三千寵愛於一身
每個孩子都當作王子、公主在養
出了事情,家長從老師怪到社會,就是不怪自己

這種王子、公主,以後長大要怎麼跟國際人才拚呢???
在我看來,教育制度的失敗是最大的原因,家庭教育跟高教都是,還有台灣人普遍的價值觀都很差,我一直認為讀書的意義在於長大以後對社會發揮價值並服務於社會,能對社會提供的價值越高當然受入越高,但台灣絕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讀書是為了賺錢,好賺的科系才要念,出來的一切還是以賺錢來衡量,甚至出現了投資客這個職業,對我來說這根本是進行世代掠奪。

簡單來說,教育使得年輕人出來沒有本事,賺不了太多錢,加上價值觀的錯誤,以至於很多偏行出現,大家都想要當老闆,但又沒本事,技術層面低開店請人只能請低薪,開個飲料店是可以養多少家庭??開個餐飲店是可以養多少家庭??又可以養多久??今天如果是個工廠,是個新品牌的創業,一旦成功,可以養活的家庭就多了,也可以提供更高的薪水,甚至可以賣出國,增加國家gdp,可是這太難,大多數年輕人不幹,也幹不起來。

唉 這種論文等級的題目,有時間再來寫好了


其實沒什麼好分析的...

藍綠惡鬥超過10年...選出來的民代不是貪汙就是喝醉酒鬧事...外加個海角七億的總統...
台灣會進步嗎!!~??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