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在台北工作了6、7年的七年級生,因為是當業務所以收入還算可以後面幾年都有10~12萬/月。
本身是南部人,又是家中的獨子,爸媽也都年近70在南部的小村莊做個簡單的小吃生意也差不多30年了,
就在今年年初因為種種原因,再加上身邊的人都覺得一定是自己做生意好,所以我就返鄉試試看,
也想讓這間老店(應該算老店吧)注入一些新血。
這半年跟家人的爭執就不多說了,這是必然會發生的。
就在回來工作的兩個月後其實生意是有起色的,做業務的嘛~以前業績都是看毛利,所以我就在兩個月前開始記帳
(不要懷疑,我爸媽這三十年來都沒有做這件事,連問他A商品的成本是多少都說不出來!暈),
想要知道到這小店一個月可以帶給我們多少桶金。
不算還好,一算差點沒吐血,我們的利潤怎麼可以這麼差,不是說餐飲業沒有50%的話可以不用做了,
現在連除二再打八折都不到,其實利潤差是我一開始就知道的,但沒想到怎麼可以這麼差,
我們的價格偏低是主因,因為算算已經有9年沒有調整過價錢(9年耶!電視怎麼沒有來採訪啊!)
所以呢,跟兩位董事開會討論的結果決定調整一下價格(但跟我們這村莊的其他家比較起來還是算便宜的),
補充一下,會回來的原因之一是有個員工離職只剩加我爸媽在做,根本忙不過來。
就在前陣子生意有好轉的時候我們又多請了一位約60歲的阿姨,
阿姨很勤快~阿姨很勤快~阿姨很勤快~(我說三次了喔),
就算沒客人他也不會閒著,會主動找事情做。(真的是很難得的員工),
但他有個很大的致命傷,就是真的相當不聰明,記憶力真的相當不好(有時候金魚會贏她一點),
阿姨做事的出錯率極高,不誇張如果我不插手10件事絕對可以錯7件。
秉持著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這精神,我一直不斷放大他的優點,且阿姨其實也有點苦命,是屬於比較需要錢的,
當然員工不好請也是事實。
原本還跟兩位董事報告想在增加一名員工補足阿姨的記憶力,不過生意真的也沒好到這程度倒是真的,
所以也就作罷。
不久前休假的一天,接到阿姨打來的電話,內容就不贅述,總之就是要加薪,不然明天就不來上班了。
所以他隔天就沒來了,哥最討厭被威脅了

我先坦承一點,我們給的薪水是沒有符合勞基法的,放眼望去我們這村莊符合規定的真的沒幾間,
小弟我跟著兩老每天都做超過12小時,算下來我也不符合啊啊啊~
一定有人會說這不是理由、那是你家的事...
我發誓我真的真的很想跟上政府的規定,畢盡我也是剛剛從勞方轉為資方,
我完完全全可以理解勞方的想法,但鄉下地方各種條件真的就是無法跟上。
如果今天真的給阿姨符合勞基法的福利,好像會有種怎麼板凳球員的薪資比主力球員高的感覺。
這樣喇叭詹會想打球嗎?
沒錯,就上述總總的狀況,我很認真的問老媽,我們要不要收起來啊!
人家說做身體健康的也好,但我們怎麼好像身體還不健康,老爸職業傷害、老媽每天吸油煙...
屁了這麼多,我也有些疑問想看看各位大大是不是能給小弟一些意見
1.附近不少店家生意還可以價格也不是挺貴,但請了一堆人很納悶他們的利潤可以這麼好?
是我們經營上出現很嚴重的問題而不自知?
2.如果是你,再度回到職場一樣可以有一樣的收入你們會回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