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個給自己豐盛的未來 - 談未來社會的生存

此篇獻給大家一個不同的參考, 也給那些有小孩, 一直在煩惱孩子教育選擇的家長。

前一陣子的復興航空無預警的解散 (連重整的機會都沒有), 最令人感到難過地莫非是那些為這公司盡心盡力大半輩子, 卻落得以後的路該怎麼走都不知道的絕境。

這很讓人難過, 因為公司其實有種社會責任 - 每個員工都代表著一個家庭, 所以對大部分的人來說, 工作其實是種養育家庭的責任, 也因此絕大部分的人當然都會希望有個穩定的工作, 至少不用擔心下個工作在哪裡, 家庭沒收入怎麼辦的問題。

復興航空的事情教會我們, 不是大公司不會倒, 而是大公司甚至可能倒的很絕情。

可是這種絕情也不一定是當事人 (公司的董事長, 董事會等) 所願意的。 復興航空的一個最大的問題點, 我覺得, 就是就算其董事會還想繼續經營下去, 但它的富爸爸 (金主) 一旦說 No, 也只有乖乖關門, 乖乖面對立刻被抽銀根而無法營運下去的結果。

這是政府非常頭痛的窘境, 可政府又無法直接介入每家公司的營運, 無權做出任何影響力。

但是這是只發生在復興航空身上的事嗎? 不, 其實這世界上有太多的公司, 是真的喊關門就關門, 看看發生過多少惡性倒閉公司的事情, 就知道真實社會的樣貌是如何。

我記得我第一份工作, 我們公司是在開發設計光學儲存設備的產品的公司。 啥? 不知道那是甚麼東西? 就是曾經紅極一時, 是每台電腦一定得有的光碟機啦。

我們那公司, 在事業最高峰時, 員工高達上萬人。 這對一家努力開發自己的產品, 做自己的品牌, 努力要銷售到全世界各市場的公司來說, 是真的不簡單, 我也一直很佩服我們老闆的用心與辛勞, 很佩服他養了一萬多個家庭。

可惜, 它也是喊關門就關門, 想看看那些為這公司付出許多的員工, 他們該何去何從, 真的當時很令人擔憂。
問我那時在哪裡? 哈, 我走沒多久公司就倒了, 所以公司不能沒有我 XD.....

其實, 我們都看過在新聞上那些員工被裁員, 被資遣, 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舉著白布條, 棺木, 撒冥紙丟雞蛋抗議的畫面, 也好像必須要很同情他們。

可是, 這就是這現實社會的變化..... 已經變化到每個人是多麼的脆弱, 多麼的不安, 多麼的無所適從。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 我是很看好他的。 我記得他在很多年前出的一本書, 也就是窮爸爸富爸爸的書中有寫到, 他早就看到這個社會, 國家所提供的教育, 其實都是教大家如何成為好員工, 而不是在教大家如何成為好老闆。

過去, 以日本來說, 有很多企業是可以養員工到他老到退休, 讓他一輩子不用擔心溫飽問題。 可是這種公司是越來越少。 事實上也證明, 如果一家公司第一, 不是非常久以前就成立的, 第二, 它的性質沒有太大變化性與未來性, 那麼這家公司要活很多年本來就很難, 因為行行業業都會有競爭問題, 當它沒有了價值, 自然也就無法繼續生存。

站在公司的立場, 其實這跟老闆的心態有很大的關係; 為什麼創業? 為什麼開這家公司? 大家也許不會相信, 在台灣有非常多的公司, 它創立的目的其實本來就不打算永續經營。

甚至, 有很多公司是皮包公司, 是為了某些意義而極短暫存在而已。

但, 就算一家公司它有心要永續經營 (說是這麼說) 可只要它的獲利空間沒有達到它的目標, 或者耐不住景氣的寒冬, 它還是有可能被無情的賣掉, 不然就是結束營業。

所以現代的工作, 事實是, 其實是非常沒有保障性的 (這也是為何我好幾年前就選擇要自己創業, 至少創業成功就不用再面對那種失業的巨大壓力感)。

現在的公司, 說真的, 也沒有心要養員工扛起社會責任? 如果大家去看一家公司所選用的派遣工或約聘員工的人數, 基本上就可以知道這家公司, 到底有沒有心要照顧員工, 但, 這當然也可能有很大原因是公司自己的無奈 (萬一請到爛員工, 萬一公司營收不良需要裁員, 大環境景氣就是糟, 公司也活得很辛苦等等.......就不用再想到支付支遣費的壓力。)

支遣費的法規設計, 其實可說合理也可說不合理, 這以後再跟大家聊。

要如何能夠解決這種問題呢? 其實我很看重一種制度 - "傭兵制度"。

傭兵, 顧名思義, 是在販售自己極專業能力, 甚至真的賣命的特殊人士, 但未來這種傭兵制度, 是值得公司跟政府大力推廣的。
我大頭照中毛毛的媽咪 (狗媽) 就是一個很厲害的例子, 她是個女生, 可是現在的她就是傭兵 - 在南非有很多直升機修護廠, 飛機公司跟她有著合作關係。

從法律上來講, 她不屬於任何公司的員工 (因為她沒有跟任何公司簽約), 但她就是在 "販售" 自己維護檢修直升機的專業, 只要哪裡有需要她, 只要有哪個專案她可以接手, 她就馬上有工作。

在台灣, 我到現在只能想到, 好像只有一些師傅等級的人有這條件 - 木工師傅, 裝潢師傅, 水電師傅等等......

所以, 實際上來說, 從現在開始到未來, 真的似乎只有技職的人才有機會可以活得好。

可是, 技職的定義也需要被重新定義 - 它只是一些工嗎? 不, 其實技職的全新定義應該是 "某個領域的職人, 達人" 又或者說, 擁有傭兵等級 (也就是說能獨當一面) 技能的人。

所以, 廣義來說, 其實各個行業都可以是技職 - 模特兒, 廚師, 服裝設計師, 工程師, 醫師, 會計師, 黑手師傅, 業務專員, 演藝人員等等.....

以後的社會, 應該會是這種傭兵的制度工作社會 - 當我需要你, 我們就是一個 Team, 當這個 Project 結束後, 大家有緣再相聚。

這其實有很多好處, 公司沒有養人的壓力, 更沒有養米蟲的沉重包袱, 也沒有資遣費的問題, 在科技業也不會有機密洩漏的問題。 對於資方來說, 是省去非常多的麻煩與壓力;

而對於勞工來說, 嚴格來說, 他也無法混 (因為混就不會有人要找他合作), 他自身一定要學會進步, 不然就直接被邊緣化 - 沒人要。 他也不用有長期合約的壓力, 也可以選擇不同的夥伴。 而有能力的傭兵其價值 (可以喊價的空間) 自然也不在話下。

所以, 從現在開始, 一技之長應該是 "基本", 如何定義一技之長? 就看這個技有沒有辦法為自己帶來收入。 而當然有二技之長, 三技之長的人, 就可以活得比別人更好 - 因為選擇性在他不在工作。

各位家長們......好好考慮要繼續浪費錢給你們的孩子亂補習, 還是要花在訓練他們成為傭兵的實力?

2016-12-07 6:1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生存 社會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