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就要從古早的時候說起了。
台灣一直以來都有,萬盤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拒絕聯考的時代,多少人擠破頭,有的甚至還長征到台北南陽街去補習。
大學不好考,代表他是學歷高。而大學八成都在台北,也就造成了畢業就留在台北工作,有的甚至落地生根。
可能也賺不到什麼錢,一間套房在永和,少說也要10000起跳。一天250餐費吧,一個月伙食就要7000多,加上通勤費,固定開銷20000起跳。
如果家有老,年紀大了,回南部,就得忍受低薪。
台北是首都,有政府,媒體.....,當年許多污染工廠往中南部栽,台北就成立總公司,工廠需要的高階只是管理幹部,其他的就是低階作業員,也就是低薪低門檻;台北需要的人才就多樣化了,從業務到採購到各式各樣的人才。
一直以來,也就維持著這樣的形態。當外商來到台灣,想成為一個聚落,就近處理訂單,當然會把公司設在台北,加上台灣很多中小企業只是貿易形式,也就使台北更加繁華。
單談電子的IC,多數是外來品,日本和美國為大宗,近年來有韓貨,代理商統統在台北,偶有在高雄有辦公室,需求人員也只是業務和和倉管(業助或行政可兼),也就是三五個人也就足夠了。
接著,竹科成立了,內科成立了,都使北部形成一個電子/半導體等相關聚落。
這時候,中南部還只有工業區,後來南科成立,也只是竹科的附屬品,主導權還是在竹科,也就是高階的還是在北部。
就算獨立的公司工廠,在台灣,最多的就是代工,薄利,自然南部的薪水起不來。
工作少,也就使員工不敢舉報,只能默默的作,只求不被找麻煩,每個月薪水能按時入袋。
高雄市每個月勞檢成立的案件都有三五百件,為什麼罰不怕?
就是因為法條責罰太輕,別説2萬,就算30萬,抵得過責任制加班一天嗎?
怎麼救南部的低薪?
政府機關搬來高雄,是會增加一些就業機會。真的要解決南部的問題,是要成立新的產業聚落。
例如生技或是船舶(遊艇)相關產業,不只有貿易,而是製造。
當年政府可以扶植台積電和聯電,使竹科擴散到苗栗,成為一個大聚落,一樣也可以在南部扶植一個產業,增加就業率。
kindkill wrote:
這個問題,就要從古...(恕刪)
的確較多都是總公司在台北,重要職位也都在台北
南部政府也有鼓勵企業在南部設公司
但南部大多都是分支,放的也不是要職
一個月或定期,大主管南下面談員工近期身心發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