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台灣追逐低價人力的代工製造產業未來是否真的會崩壞成夕陽產業?

小濕今天看本期商周報導,nike跟UA還有阿迪等大廠都已經在研發科技機器人製造球鞋的供應鏈,未來亞洲製造的傳統產業極有可能消失成夕陽產業,低價人力的組裝模式被機器人取而代之,因對於歐美大廠而言台商鞋廠永遠在追求更低價的人力是沒有效率的方式。未來製造一雙鞋的模式很有可能變成:大底面料等由亞洲製造,送到美國或德國工廠由一位工程師負責一個區域的機器人組裝球鞋,美國設計,亞洲生產原物料,美國製造。


下一任美國總統也已經說明他要讓水果等美國企業回歸美國,讓美國再度偉大,歐美各國政策似乎都有著製造業回歸祖國的趨勢


我想請教一下各位

1.雖然我對於商周向來有點譁眾取寵之感,但這篇文章的可信度還蠻高的,以成衣紡織,鞋業,等傳產代工產業來說,人力組裝這些低度技術性質的產品看起來這種行之已久的方式遲早會改變,未來這些追逐更低價人力的大台商是不是都會面臨改組或被淘汰的命運?

所以現在是否不建議年輕人進入純替歐美代工組裝的成衣,鞋業?


2.最先改革的一定先從出貨量大的大眾品牌開始,那麼位居此產業最上頭的頂端高價位精品,如LVHM,PRADA,Richemont( dunhill,chloe), Testoni,ARMANI, Ferregamo...等集團位於歐洲的精品成衣成鞋製造產業,是否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的人力密集工廠也會像東南亞一般成為夕陽黃昏產業?還是說此一區間量相對少而高價的產業不受到影響?


3.為何永遠是歐美人可以作上游品牌,我們跟在後面幫代工,當小弟?為啥Nike講一句話台灣那麼多大廠都要聽他的?

UA一個十年前聽都沒聽過的牌子,靠著肌肉男跟史蒂芬庫里走紅成世界第三大。上次看TVBS主播特別穿絲襪專訪CEO,那個CEO看起來好年輕,到底為啥歐美人隨便搞都能弄出世界大品牌點石成金?裕隆聘請台灣的史蒂芬庫里劉睜能不能點石成納智傑?

真的要比市場大小,印度,日本也不比美國小啊?更何況人口沒多少的德國?

4.聽聞外派東南亞或中國會比在台灣辛苦非常多,以廠為家,周休一日,每天到晚上才下班,還會有比台灣更嚴重的人事鬥爭跟阿越,阿陸,生活品質會非常差。以前是靠著較高的薪水吸引人過去,但據說海外工廠的經驗如果離開此領域,回來台灣完全歸零,沒有用,會找不到工作,更何況現在外派薪水更低,是不是年輕人不應該再走這一產業?


聽聞本棧知名棧友澳撕丁大大說,到中國跟東南亞叫"下放",到歐美才叫"外派"。那請問有什麼產業能夠有需要培訓年輕人到歐美去工作外派或儲備?薪水低或存不到錢都沒關係。
2016-10-17 19:48 發佈
外派,如果是比台灣生活水平差的(含衛生條件)沒有2倍薪水,我建議不要去,留在國內會比較好
台灣一直都是代工
賺的毛利連機器人都買不起
所以接下來會往印度,非洲..移動

接下來歐,美大廠可能將部份產線移回母國
但是台灣還可以幫中國代工,這個有13億人口,應該是進行式吧!

製造業回歸歐美
難度之高不是行業外的人可以想像的
歐美的薪資高, 對於工時的要求嚴謹
人力很難達到產能的需求
就算以機器人來取代好了
整個產業鍊上中下游,有一部分還是要靠人力
那靠人力的這部分是要繼續放在亞洲?還是搬到高人力成本的歐美?
就算歐美祭出超優惠的製造業方案
也不一定找得到人來做這些工作,
尤其美國的教育體系早已缺發大量製造人才的培養
這都是非常複雜的問題
高端,高價,小產能的產品回歸歐美製造是有可能
大眾消費產品,目前難度還很高

整體製造業的管理跟研發還有產能
台灣一直是非常的強悍
專注在這一塊並沒有錯,這塊養活很多人
問題是在於如何運用這塊的優勢配合自身品牌的發展
才是台灣要升級最大的問題
只是能幫台灣打國際戰的人很多都已經跑到國外了
又回到台灣如何留住人才的問題了

轉型成功的企業會活著。
服飾相關產業客製化市場有一些台灣年輕人在做,我個人很欣賞這個領域的人才,看到出眾的設計都會很開心。
還有,到中國跟東南亞用下放來形容我覺得有點太誇張了,比起美國,相較之下,我覺得現在去東南亞比較好。
不是什麼東西都能自動化

數量少客製化的,或是規格經常變來變去的, 沒辦法用自動化. 要自動化一定要量夠大, 而且品項單一

改機還有驗證那些要改多少次阿~~還是一條線只生產一個規格鞋子,光用想的~~~感覺好大的工程。

艾莉絲. wrote:
小濕今天看本期商周報...(恕刪)


時代是往前走的,想當年也是一堆人說電腦不可能普及,高速公路是為有錢人開的。 因為困難,才有價值
有些人勇於冒險,死不認錯,好騙難教!聽騙不聽勸.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