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有沒有週休2日
每天上班8小時
月薪6萬
但這個問題不太可能治本解決
目前若要從事客運司機,首先會遇到三個問題
第一個是工時長
第二個是交通問題
第三個是乘客問題
工時長的問題主要來自於人力不足,一般客運司機月休4天、一天"總出勤時間"(指含各種休息時間)至少達12~16小時以上
這幾乎已經是定則,所以客運司機流動率很高,因為初期看到薪水的確很高,但許多人還是撐不住(尤其換算為時薪後薪資也只算普通等級)
然後改行開遊覽車及大貨車
最後會留在客運業的,只剩下對開公車很有愛的(少部分)、沒其他技能可以賺大錢的(大部分),別看客運司機如此血汗,以單一工作不考慮學經歷的情況下,一個月能拿4~6萬(台北也許能有7萬以上),這仍算是非常高的收入了
而交通問題這是一但上路後就會深有體悟的,尤其是市區公車…
車流量高,站牌又密集
為了載客得行駛到最右側車道
為了趕時間卻得行駛到中左側車道
持續下來等於不斷要切換車道
也容易發生糾紛
固定行駛在慢車道?那行駛時間估計會增加至少10%~20%,工時變更長…
而且趕通勤的乘客會抱怨這種慢慢開的司機(害上班遲到就客訴)
最後則是乘客問題,現代社會中好乘客不少,但也有非常多不良的乘客
在明明就是高勞力負擔的情況下,表面上又越來越是被定位在服務業,很多客運司機就是被奧客投訴到一氣之下不做了…
(例如:乘客問怎麼搭車,公車司機回答不知道,於是乘客投訴、積極服務身心障礙者少作一個步驟,於是客訴、公車延誤2分鐘,於是客訴、車內玩耍撞到,投訴、車內乘客太吵,投訴、鄰座坐了個死胖子,投訴、公車司機沒有笑臉,投訴、心情不好,投訴)
上述客訴問題要加強公車司機的學歷素質及EQ培養
交通問題則要增派人手、增加發車時刻
工時過長的問題,當然就是多聘更多司機
但偏偏全台灣各客運業者從來沒有停止過公車司機的職缺
所以就得回歸到增加職場上想就業的人力
基本上…就是加薪
但客運公司哪來的錢可以加薪,在成本不斷提升,卻長期未漲票價的情況下
這個市場早已是殺到連鴻海都不會進場的紅海市場
那就漲票價?
嗯…如果只是單純的服務業,早就連漲好幾次票價了
不過現實面而言,票價決定權不在客運業者身上,而是在政府單位
作為第三線的政府單位人員,不見得清楚客運業的營運情況,更不用說壓力根本不在他們身上
今天公車出一堆問題,都可以推到客運公司身上,政府單位無事一身輕
反正誤點=罰
客訴=罰
超時工作=罰
有連假不加開班車=找機會罰
只要罰罰罰,出事的責任就不會歸在政府單位
但如果調漲票價?就算是為了改善客運業血汗營運的情形,馬上被一堆民眾砲轟
所以有政府單位的人員會準漲價?
政府單位一直不準漲票價的情況下,客運業當然就是只能用更多手段血汗經營了
所以目前無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