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大大
以製造業來講,我想生產工廠都有原物料(包材)之進貨品
對其品質的控管當然就是品管人員---
但請問業界一般來說原物料(包材)的IQC檢驗規範是由那個單位所訂定?是品保嗎?球員兼裁判。
現象說明:
1.設計單位已決定原料規格,但無檢驗規格==所以由品保人員制訂IQC?
2.業務單位已與供應商決定包材樣品,但無打樣==待進貨時,順便由由品保人員制訂IQC?
想了解業界普遍作法--TKS
因為我們pm會跟業務去談產品規格,談到可以打樣通常都已經有初步規格了,除非是像你說的包材.包材部分應該都是廠內原本都有的規範(大同小異),除非是特殊的包材,如果沒有可以找上游廠商,基本上包材應該沒有太詳細的檢查規範,包材應該比較注重的是信賴性的部分,這些包材廠商都應該有提供!可以直接跟他們對應取得並且轉成廠內IQC規格。
所以就你現象回答:
1.既然是設計單位決定的包材,規格就要由設計單位提供!品保只是依規格做事,頂多生產或打樣時提供品保經驗的看法修正規格,但規格最終還是要由決定單位提供(也就是你說的設計單位)
2.還是一樣誰決定誰提供,業務單位跟供應商已決定,那就請業務單位提供規格!
規格的提供基本上應該由PM統整之後統一給各單位,至於PM哪裡來這些規格1.經驗2.跟客戶談的3.設計部門提供的...等等,但到PM手上就是要統整好,除非是樣品,樣品只要業務有規格就好(通常客戶會拿規格給業務說做的到做不到,通常業務做不到還是拿回來接!哈哈~~~)
以上
待過Q單位+PM的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
基本上由決定原料、包材之單位來協助提供產品規格---再會同品保來決定檢驗規範的適用範圍,我覺得非常合理。
但實務上就是有PM、研發不想會同整合(跟採購也有點關系),所以變成三不管地帶,看來像是橫向溝通不良。
目前就是暫以進料樣品來當作標準品了,以讓IQC人員有所依據,不過感覺像是品管的未爆彈---
個人之前經驗參考
研發決定產品規格並提供檢驗規範、指導檢驗技術等,品保只負責檢驗方法(SIP)及記錄即可。
但各行各業包羅萬象,還是有很多不同作法。
期待多交流---
micky66.tw wrote:
請問各位大大以製造...(恕刪)
單位名稱雖然類似,但是職掌跟權責都會有所不同
甚至於同一個公司內
也會因為主管異動
新任主管的能力、個性不一樣
使得權責(主導單位)都有可能所變化
個人的感覺,權力是隨著責任而來的
品管(Quality Control)是control,
既然是control就會有依據,一切行為依據準則執行,比較接近現場執行單位
品保(Quality Assurance)的Assurance則是個有點模糊的字眼
比較單純的人,就是一切依照規定,出問題只要不是我的問題就好
比較要求的人,對於有可能出現品質問題的都會列入自己的管轄範圍
所以連規定要怎麼定都會介入(不見得是主導,但是會把關)
不過,還是要看公司的文化跟主事者的想法與能力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