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只有香蕉,就只能請的起猴子」...
汐止小吃店的朋友常常抱怨說:大學生的起薪 22K,他花 22K、學歷不拘、只要肯學,都一直找不到人;連想要將技術傳承的對象都沒有...
難道除了薪資以外,時下的油湯業真的是「做到流汗,嫌到流涎」?
更新...我再重新詮釋老闆的意思:當初因為想傳承台灣小吃的文化才會有這家店(目前店的日營業額約二萬),但開業十幾年了、都培養不出接班人(老闆並不小氣,也想放手;但是也不想隨便找一個對餐飲沒熱情、不能忍受油湯工作的人來接棒。更重要的是這個接班人要從內部產生);所以老闆在感嘆是不是時下的年輕人,都不能接受油湯這個行業?(目前週休星期六,一天工作八小時;兼職的時薪125,專職的月薪30K~45K)
如果01真的有這樣的「人材」出現,我願意投資陪養;以這種店的營業額,將來到台北發展,應該還不錯吧...
「人材」與「人才」不同之處在於:人材不必高學歷,人材不必高IQ,人材要能放下身段,人材要能堅持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