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私立商科學士,澳洲WH一年,多益890。去年初入職場,因無特殊專長技術,遂朝國貿發展,也進了一間約15人規模,家庭式經營的鑄造廠。
當初是應徵國外業務,但工作了近10個月,除了負責ISO所需文件和偶爾的雜事外,剩下主要工作就是幫老闆翻譯客戶的文件,參考/確認國際規範然後和老闆做技術層面上的討論。需要向外找協力商時,他會給我名單去詢價,當聯絡人,尤其很多廠商都純黑手底的,所以我也需要學著去了解一些機械加工的知識或檢測方法才好去做溝通。
其實能學到這些知識我覺得很好,一個產品的生產過程我都能完全接觸到,不過還是做得有點悶悶不樂,原因如下:
1.沒實際接觸客人過:
真正在開發國外業務的是老闆女兒,屬於在家上班型,不負責技術諮詢,負責社群媒體經營以及國外客戶拜訪&聯絡。
國外單子都經由她再轉到老闆再其中部分轉到我這,等寄到我這來時,可以很明顯看出為了保護客人名單,部分內容已經刪減過,訂單詢問來源不會外露。過程中若對規範有問題須頻繁與客人確認時,也是透過老闆女兒。當然最後估價完後再由她女兒報價,等於是前後段我都不會參與到。
老闆前幾天剛好跟我提及,未來對我的定位是技術型業務,當下我沒甚麼反應,但走出辦公室後心裡有點阿雜,懂一點技術絕對是好事,可是那又會讓我不禁去想會不會我以後就是負責廠內評估,而不是當我想嘗試的那種業務,站第一線去面對客人。
這是不是有點像電子科技業的FAE那種?
老闆女兒跟我談過,明後年有機會去國外參展時我也有機會一起去,這部分先打問號,因為這也牽涉到下一個問題。
2.產業景氣差:
有在從事鋼鐵相關產業的人大概都知道最近市場很低迷,碰到紅色供應鏈的威脅,連公司20年老員工都說沒碰過這種比金融海嘯還可怕的。所以公司很多支出計畫都暫緩或取消,對於前景我很擔憂。
3.公司整體能量:
雖說公司也走過20年了,但在製程上大部分還是屬於土法煉鋼,計畫轉型嘗試做附加價值高的東西,內部管理又極度欠缺制度,老闆用人偏向廣結善緣ˋ終身僱用,所以員工年齡層偏大,養老氣息濃厚。
(我剛進公司被抓去兼任品保時發現公司沒有人會正確使用外徑分厘卡這東西,你敢信?!明明YOUTUBE找一下就有得學,搞得後來有一陣子還得晚上在倉庫輪流加班處理客訴退貨)
---
我們老闆屬溫文儒雅派路線,其實跟在他身邊做事沒太大壓力,但他也是心思縝密的經營者,或許其實他早對我有了其他安排,畢竟我原先想走的比較偏向老闆女兒在做的那類型,更別說我也很樂意進悶熱髒亂的現場請教產品技術面問題。
只是最近回家開了104修改履歷,又開始轉頭擔心會不會這一切憂慮其實我見識短淺甚至能力不足所導致,所以發文想請在擔任國外業務這方面有經驗的網友指點迷津。
IamPP0608 wrote:
小弟私立商科學士,...(恕刪)
"去年初入職場,因無特殊專長技術,遂朝國貿發展"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剛去沒多久 跳槽算資歷零00000
建議先待上三年 加上老闆屬溫文儒雅派路線,其實跟在他身邊做事沒太大壓力
國貿局還是外貿協會有開國貿人員訓練班 好好由基本學起 功夫練好後再跳巢 薪水較高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需要向外找協力商時,他會給我名單去詢價,當聯絡人,尤其很多廠商都純黑手底的,所以我也需要學著去了解一些機械加工的知識或檢測方法才好去做溝通。其實能學到這些知識我覺得很好,一個產品的生產過程我都能完全接觸到"
------------> 我姊兒子在某US駐台的採購商上班 該公司很大有60多人 有人負責五金 有人負則生活用品等
他常要去大陸工廠驗貨 所以你現在了解的機械加工的知識或檢測方法 對下次跳槽必有助益
我以前也當過是菜鳥 入庫打包檢測驗貨客訴樣樣來 我知道我懂更多就更與客戶溝通
懂英文是基本的 我還自學日文到也能書信聯絡日本客戶唱卡拉OK (我雖有日文秘書 但她大小姐也常鬧脾氣)
到後來獨當一面 當到台灣區的業務總監director 我還常去你讀書澳洲的 3C電子電器Dick Smith總部談生意
總之 要先吃苦與充實專業知識
PS 我阿信吃苦型的老姊也是由國貿菜鳥做起 她做到知名上市公司的VP後退休
為何不跟你老闆說說你想學習業務?
讓你跟他女兒幫手也好



IamPP0608 wrote:
小弟私立商科學士,澳洲WH一年,多益890。去年初入職場,因無特殊專長技術,遂朝國貿發展,也進了一間約15人規模,家庭式經營的鑄造廠。
當初是應徵國外業務,但工作了近10個月,除了負責ISO所需文件和偶爾的雜事外,剩下主要工作就是幫老闆翻譯客戶的文件,參考/確認國際規範然後和老闆做技術層面上的討論。需要向外找協力商時,他會給我名單去詢價,當聯絡人,尤其很多廠商都純黑手底的,所以我也需要學著去了解一些機械加工的知識或檢測方法才好去做溝通。
其實能學到這些知識我覺得很好,一個產品的生產過程我都能完全接觸到,不過還是做得有點悶悶不樂,原因如下:
1.沒實際接觸客人過:
真正在開發國外業務的是老闆女兒,屬於在家上班型,不負責技術諮詢,負責社群媒體經營以及國外客戶拜訪&聯絡。
國外單子都經由她再轉到老闆再其中部分轉到我這,等寄到我這來時,可以很明顯看出為了保護客人名單,部分內容已經刪減過,訂單詢問來源不會外露。過程中若對規範有問題須頻繁與客人確認時,也是透過老闆女兒。當然最後估價完後再由她女兒報價,等於是前後段我都不會參與到。
老闆前幾天剛好跟我提及,未來對我的定位是技術型業務,當下我沒甚麼反應,但走出辦公室後心裡有點阿雜,懂一點技術絕對是好事,可是那又會讓我不禁去想會不會我以後就是負責廠內評估,而不是當我想嘗試的那種業務,站第一線去面對客人。
這是不是有點像電子科技業的FAE那種?
老闆女兒跟我談過,明後年有機會去國外參展時我也有機會一起去,這部分先打問號,因為這也牽涉到下一個問題。
2.產業景氣差:
有在從事鋼鐵相關產業的人大概都知道最近市場很低迷,碰到紅色供應鏈的威脅,連公司20年老員工都說沒碰過這種比金融海嘯還可怕的。所以公司很多支出計畫都暫緩或取消,對於前景我很擔憂。
3.公司整體能量:
雖說公司也走過20年了,但在製程上大部分還是屬於土法煉鋼,計畫轉型嘗試做附加價值高的東西,內部管理又極度欠缺制度,老闆用人偏向廣結善緣ˋ終身僱用,所以員工年齡層偏大,養老氣息濃厚。
(我剛進公司被抓去兼任品保時發現公司沒有人會正確使用外徑分厘卡這東西,你敢信?!明明YOUTUBE找一下就有得學,搞得後來有一陣子還得晚上在倉庫輪流加班處理客訴退貨)
---
我們老闆屬溫文儒雅派路線,其實跟在他身邊做事沒太大壓力,但他也是心思縝密的經營者,或許其實他早對我有了其他安排,畢竟我原先想走的比較偏向老闆女兒在做的那類型,更別說我也很樂意進悶熱髒亂的現場請教產品技術面問題。
只是最近回家開了104修改履歷,又開始轉頭擔心會不會這一切憂慮其實我見識短淺甚至能力不足所導致,所以發文想請在擔任國外業務這方面有經驗的網友指點迷津。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