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就業市場看教育改革

大家明知就業市場就是常態分配..
30%的人擔任重要工作..70%注定是基層或基層主管..
新加坡應屆大學生佔比約25%..
在台灣應屆大學生佔比高達85%..學士後研究所佔比也高達40%..

台灣的就業市場..真的不缺那高端30%的人..因為人才夠多了..
台灣的就業市場..獨缺那基層70%的人..

台灣高端30%的薪水..應該沒人說不好..
只有基層70%的人..薪水偏低..需要改進..

擠不進高端30%的人..已經跟讀大學、研究所、博士無關了..
教育再怎麼改革..30%的比例也很難改變..
逆過來說..由於企業競爭..組織扁平化.. 30%的比例甚至於在下降..
有些中小企業..老闆自己就承擔那高端30%的所有工作..
有些中小企業老闆只要那基層70%的人..
大企業更缺的就是基層70%的人..

要談教改..先從要不要放棄讀大學做起..
每個人都自認會成為精英..每個人都不放棄菁英必備的大學文憑..
這樣..教改注定失敗..
回復技職(高職)光榮..但又不敢說出不要讀大學..就是台灣教改的困境..

台灣基層薪資太過血汗..這跟教改無關..
似乎..只能從立法著手..逐年拉高法定薪資..
未能拉高薪資..卻又放任房價高漲..造就新世代貧窮永難翻身..

對於已經陷落在70%基層的人..如果真的自認是苦無機會被埋沒犧牲..
頂著博士頭銜..賣雞排又如何?..請創業吧!
或者改個跑道..精進技能..成為技職達人..修車、木工、水電或返鄉務農等領域還很寬敞..
2016-05-09 4:44 發佈

ganman wrote:
頂著博士頭銜..賣雞排又如何?..請創業吧!

這就是生在台灣的唯一優勢!
擺攤門檻極低!!!
忠孝東路跑警察,賺的錢也不少.
放眼望去~哪個國家可以讓你這樣路邊隨意擺攤.
感覺高端30%很難定義欸,是要比總分,還是國英數,有加權嗎?這部分定義可能會有問題,而且訂出來就會出現家長強迫小孩子往有利的方向發展。感覺要在學生時期分辨前30%有點困難。而且以台灣政府跟學校的能力,真的有辦法預測未來30年市場上真正重要的能力是什麼嗎?訂出來的評估指標會是正確的嗎?不反對樓主的想法,不過感覺執行面上困難重重呀

ganman wrote:
大家明知就業市場就...(恕刪)


基本上,個人很認同樓主講的東西~

但是實際上,按照長久累積下來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陳窠爛臼觀念,要實現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再者~

填鴨式教育方式教導出來的通常都不是人才,基本上這些人連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都是處於曖昧不明的狀態~

更增添實現理想的困難度~


然後~

某些公司的人資單位其實也很混,根本不了解自己公司職缺所需要的學歷、能力是啥~

反正學歷就勾大學畢,能力表單內相關的都勾選就好了~

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造成大家一窩蜂讀大學但是卻不知道學了些啥的原因~
我寧願請高中畢業,也不願請大學生。眼高手低還要25K,真的是笑死人了
現在講這些都已經來不及了。
國民義務教育之後的學制,本來就應該是就讀人數要越來越少。現在搞到從小學到大學的人數幾乎是接近,搞得現在越來越多行業的就業基本學歷門檻就是大學畢業,不想唸大學也不行。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產業是需要讓全民的學歷都是大學。現在連電話客服人員的學歷都有公司開到大學畢業,明明就連高中職畢業都嫌太高的工作,開到大學畢業的學歷根本沒有意義。
Bazooga wrote:
感覺高端30%很難...(恕刪)

高端30%..是給教育單位參考..是給學生參考..
國教應該把30%以後的資源..全數用來技職教學與設備補充..

學生應該自己判斷..30%以後的能力..
硬要上大學..有如賭考公務人員..賭不必當流浪教師..賭..賭..賭..
如果不賭..全心全力..學好技職..
例如3年內..學機械的把PRO/E學到精熟..學電子的把LAYOUT學到精熟..
也好過高不成低不就..領一輩子22K來得好..
假如日後..發現自己能力不只如此..要再升學進修..不遲..
seatree wrote:
現在講這些都已經來不及了。...(恕刪)

雖然來不及..但是大家都講些表面話..教改又何用呢?
企業說..技職搞好、不要學用落差..明明是在說..高職讀好就行了..
教改說..技職要調整..卻不敢說..沒把握的..不如把高職讀好就好..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