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忙創業的一些事,在訂價格的部份有點小卡關原本想說就是成本抓3成的利潤,再用以前學校學的畸零定價法就當作售價可是這樣好像沒有算到人事、店租、裝潢的攤提…又怕一開始訂太低之後很難漲價、訂很高又沒人要買有參考一些在談訂價的書,愈看愈不懂呀…想請大家給我一些意見參考,還是我想太多~抓3成就差不多呢?
基本上除非是只有你賣,否則定價不會跟同業相差太多。那些幾趴幾趴都只是一個參考值,而且每種產業不同。流行服飾產業的成本相對低,電子餐飲類的成本高。但是定價策略牽連到很多相關要考慮的問題。你的人事,店租,水電,攤提.... 這些都是固定成本,所以你要先試算出要賣多少才能打平。然後再預估是不是有可能賣到這個量?如果你的定價(一開始可以先以3成成本來算)試算之後要每個月賣出1000份就能攤平固定開銷,那麼就預估看看是不是有可能賣到這個量?如果一個月賣1000份遠遠超出本來預估的量,那麼就提高售價。一直到你覺得合理可以打平的售價。你定了這個售價之後,再比較看看同業的定價,是否差很多?如果相差太多,是不是你的某項開銷太大?或是你需要將每個月的目標定高一點?但是營業額目標如果定高一點,這個地點能夠有這個量嗎?需要再加入其他銷售管道嗎?從反覆推敲與試算定價,營業額,與獲利率之間,進而調整其他方面與經營策略。譬如是要薄利多銷呢?還是單價雖高但是有良好售後服務?另外每項商品不會都是相同成本,有些產品是為了吸引客戶上門增加知名度,都會以低價或是折扣價。利潤很低。有些商品是擺來增加產品豐富度,但是量少需求少,利潤就可以抓高一點。就看自己的銷售策略是什麼。
油卡切切 wrote:可是這樣好像沒有算到人事、店租、裝潢的攤提…又怕一開始訂太低之後很難漲價、訂很高又沒人要買有參考一些在談訂價的書,愈看愈不懂呀…...(恕刪) 除非你賣的東西..全世界都沒有..否則都會有相對應的參考價..人事、店租、裝潢的攤提..這些是要預估營業總額..預估毛利率..才能算出來的..剛開始..通常營業額不高..注定虧損..跟定價幾成毛利率無關..營業額多少才能打平..就是所謂的損益平衡點..超商賣一個塑膠袋..售價1元..或2元..毛利率..至少70%..每個月能賣出500個..不就賺翻了嗎?香菸一包能賺2元毛利率..只有3%..每天可以賣出500包..很難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