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嬰兒潮世代依然佔據職場主力位置



嬰兒潮世代(1965年以前),在職場上指的是50歲以上的員工或經營者,
出社會的時候幾乎都是在1989年以前,現在台灣的企業主多數都是這個年齡,
而在企業的重要權力階層,決策階層等要職,乃至中階主管,
也還多半是這種人擔任,這些人在企業內依然形成著一股勢力.

若把時空拉回20年前,50歲以上的員工可是比現在希少許多,遑論60以上者,
40歲左右的人就有機會透過創業或在職場上取得相當權力,職位,以及待遇,
這點跟現在的大陸很像,大陸的職場權力主幹多是70後(六年級生)
也可以說,當時台灣的四五年級生在40歲爬到高位者也不在少數,
如今的六年級生也一一跨過40歲的門檻,但卻不像四,五年級生那樣
較有機會在40歲左右取得一番成就,反而要面對的是上頭一堆嬰兒潮世代卡在那裡,
以及延後至65歲的退休年齡與經濟不景氣下讓他們更不願意早退的事實,
甚至是新的創意,新的IDEA,也因為保守的嬰兒潮世代尚掌握權力下而難以成為主流,
且對比嬰兒潮世代的錢多事少,下班還有空去健身,
這些中生代乃至新生代的反而必須為了一點錢,以及升不太上去的階級努力奮鬥著,
只能說這就是世代的差距吧.
2015-06-13 0:23 發佈
其實樓主說的沒錯, 北部可能情況好點.

但是中南部中小企業其實都是卡位的人已經佔住位子很久了,

很多都是20年以上的人在那邊做事又慢又拖,

新人來要有位子很難....通常都是下面的人來來去去,

在上面的永遠都是那些人, 除非公司已經出現問題

小老闆接管開始想要換血, 才是年輕人的機會..

seconds0939 wrote:
其實樓主說的沒錯,...(恕刪)


換血我覺得沒那麼簡單,特別是如果有人治上包袱的話....

arlo1011 wrote:
嬰兒潮世代(1965...(恕刪)


聽起來很有道理,可是你忘了一件事,[這間公司是他們拼出來的]。
真的想取得一樣的成就與收入,可以去考慮自己開公司…怎麼從大量競爭中成長及存活我不懂,但那些當年到現在還存在的公司一定懂,他們就是從那個時代存活下來的。

如果把時空拉到二三十年後的未來(生育率減少),下一代也是這樣看我們這些人的…當然,他們看見的都是成功的少數人。
中國 戰後嬰兒潮 =處在文革 鬥爭的黑暗世代 70年世代=經濟大改革世代

台灣45年級生 當時1968年台灣九年義務教育 ..台灣正式邁入 窮人要翻身念書是唯一出路的價值觀..
接著台灣經濟也開始轉型 農業社會轉向民生工業社會
五六年級生 <<<電腦世代.聯考高峰世代 七年級生 草莓世代<<<這名詞也不知道誰取的..

日本嬰兒潮世代 創造 經濟日不落國的強盛...................

據「經濟學人」雜誌報導,繼歐債、失業及經濟成長減緩之後,下一個經濟危機─世代傾軋(Generation Squeeze)危機,將導致「嬰兒潮世代」與年輕世代間的衝突。「經濟學人」並將嬰兒潮世代比喻為「海綿世代」,將所有的經濟利益吸乾抹淨。



「經濟學人」指出,二次大戰結束後,富有國家的出生人數都大幅增加,英國、德國及日本都出現嬰兒潮,其中以美國最為明顯。此一人口區塊之大,足以在經濟與政治上充分發揮影響力。




「嬰兒潮世代」不僅在所得上輕易超過之前各代人,而且靠著人數眾多而創造出一種「紅利」。他們不但是受教育最好的一代,也是「教育報酬率」持續提高的一代;他們也剛好趕上股市及房地產等資產價格大幅上漲的時機,而使他們能夠斗然而富。整體而言,嬰兒潮世代的所得成長及財富累積,是靠多種千載難逢的機會所造就的。

世代間的「傾軋」,首先是年輕世代無法期待能像嬰兒潮世代那樣碰到資產價值上漲。嬰兒潮世代現在開始賣出住宅及股票,以供退休生活花用,這使股市及房市承受壓力,也阻斷了年輕一代輕鬆致富的途徑。

其次,則是嬰兒潮世代由於人數多,而他們會持續投票給同一世代的人,操作出對他們有利的政策。例如美國政府於一九八○年代開始減稅以重振經濟,這時正是嬰兒潮世代賺錢的主要時期,因而享受到低稅率。在醫療保健方面,每一位在一九四五年出生的美國人,一輩子可以從國家獲得近二百廿萬美元的移轉給付(各種社會福利),比之前的任何一世代都多。

國際貨幣基金的研究也顯示,所有在二○一○年時為六十五歲的美國人,他們所享受到的福利可能比繳稅的賦稅總共多出三千三百卅億美元,比同年為廿五歲的人要高出十七倍。

第三,嬰兒潮世代為政府留下的負債,將使得成長減緩,並使年輕世代勞動人口的負擔更重。美國財政失衡的程度,與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所占的比率同步上升。目前美國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占選民總數的比率為百分之十七,但到二○三○年時將提高到百分之廿六,將是年輕世代所難以承受之重。

=============================================================

生對時代,就先贏了一半~ 當初台灣代工業開始時, 東亞除了日韓, 幾乎沒有其他競爭對手~

1980~2000這段期間 政府對新發展企業的各種優惠補助,更是遠勝當今(不然現一般平民在開公司 看看政府能否像當年那樣豪邁的給貸款)

70歲的人,當初年輕要做,一定能發大財..
60歲的人,當初年輕肯做, 一定會賺錢...
50歲的人,當初年輕肯拼命做,一定會賺錢..
40歲的人,之前年輕日夜不停做,還要創新..一定能賺錢
現在20~30歲人...如果日夜不停努力工作..一定能餬口,但不一定能賺到錢...



evolutionTriangle wrote:
聽起來很有道理,可是...(恕刪)
cche1079 wrote:
1980~2000這段期間 政府對新發展企業的各種優惠補助,更是遠勝當今(不然現一般平民在開公司 看看政府能否像當年那樣豪邁的給貸款)
70歲的人,當初年輕要做,一定能發大財..
60歲的人,當初年輕肯做, 一定會賺錢...
50歲的人,當初年輕肯拼命做,一定會賺錢..
40歲的人,之前年輕日夜不停做,還要創新..一定能賺錢
現在20~30歲人...如果日夜不停努力工作..一定能餬口,但不一定能賺到錢...


用另外的觀點來看, 現在20~30歲的人, 如果他的阿公年輕時肯作, 他的爸媽年輕時拼命作, 他早就有錢了, 根本咬著金湯匙出生.

又不是孫悟空, 是平白無故從石頭冒出來的. 每個家庭裡差不多都有各個時代的成員, 如果用家庭為單位, 大家得到的待遇是差不多的.

很多人喜歡批鬥不同世代, 但往往忘了, 跟自己競爭的絕大部分是自己同一世代的人. 能力比前人優秀意義不大(根本是基本要求), 要比同輩優秀才能出人頭地.

今天年輕人會比以前人辛苦, 主要還是拜全球化跟資訊流通之賜. 遠古時代的人只要跟自己附近的人競爭, 現在的年輕人要跟全世界優秀的人競爭, 壓力當然大.

以前人有很多機會財可賺, 但那都是因為制度不完善, 有太多漏洞可鑽. 很多年輕人批判沒了前人的好運氣, 但難不成我們該回到制度不完善漏洞多的年代嗎?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aquarise02 wrote:
中國 戰後嬰兒潮 ...(恕刪)


然後做出一堆高學歷,沒能力,教改根本失敗還多花錢,並且也造成了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沒有意義


台灣現在最大的隱患之一,階級流動停滯了,高層因為退休時間延後導致職缺無法釋出,並且多和時代脫節(不要說沒有,一堆老人家連電腦都不會開的...)

而卡死了我們力爭上游的管道,更慘的事情,變成職缺減少

我們必須擁有更多的能力才能夠升任同樣職缺的位置,(僧多粥少必定競爭,而且削價競爭...),階級流動慢,大家能做的往往就是基層工作,何談高薪?

最後就導致了

這種職缺出來 徵業務助理

1.需多益900分以上
2.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
3.需有會計執照
4.有OFFICE經驗以及OUTCAD
5......以下略12項

薪資21500

福利
保勞健保。輪班...(輪班算福利挖操)

這工作我在104上看到的不知道還在不在...

1.而上一代還在過去觀念中,舉例來說,我媽現在還在教我妹不要跳槽,一直做一直做就會升官...
問題是...現在往往沒有,如果你進去25K

小公司除非你要離職了才會加個1K意思意思,你這工作做三十年搞不好還是25K...

2.千錯萬錯都是你的錯,今天過來求職,我要找一個馬上能幫我賺錢的金雞母,最好我只要花25K就可以請到台大水準的學生,每天幫我責任制做到死,如果沒辦法就是草莓族,要薪水沒有,要加班常有,甚至連休假都不得安寧,因為LINE...,說說我最近的例子好了。我剛下大夜班,跑去找店長吃飯,要等他下班,結果長官看到你就說,XXX你過來,這件事情你去做,(大姊...老子我今天放假耶...不要鬧了好嗎...)

3.最常聽到你今天來學東西...不要計較那麼多拉,25K學一個經驗,多划算阿(老闆阿...我已經幫你工作13小時了,你付八小時薪資對嗎?違反勞基法為的那麼誇張,還敢說阿...)


4.習以為常,因為周圍老闆都給這樣薪資所以很合理?
反正我給在低都請的到人,勞工朋友就是該死,給你凹的,我敢預言如果照這樣下去,幾十年後,甚至不用十年,台灣一定會洗牌...

目前一個人在外地打平生活費,不亂花約要2萬,你存款應付生病和娛樂費用通常不會超過幾千,不要忘了,物價仍然上漲...


等到我努力工作連自己也養不活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大家自己猜(當強盜比較快...現在詐騙這麼多有一部分也是這原因,台灣詐騙刑責真的太低了...)

------------------------------------------
總結:出去吧
不要留在這鬼地方,給我們自己人壓榨,別人拉丁美洲也是往錢多的地方去的,現在大陸強勢崛起,工資已經超越台灣甚多,不要在被台灣,溫暖的家鄉給騙了,

小確幸小確幸,在不警醒,死在台灣的就是你。

(不要再說我們不努力,不如人,不上進,多的是上進的,只是差別在於有沒有出去罷了...留不住人才就不要叫窮。)


世界村不是說說而已,現在世界局勢都是在搶人才...台灣依然故我,閉國,我就看台灣什麼時候才會醒,貿易協定沒簽,怕大陸人搶工作,笑話,人家三線城市領的錢都快和我們一樣多了,但是只要隔一階上面遠超我們...

均貧不是好事,我寧願貧富差距超級無敵大,但是就算是國家最窮的人也可以過上好日子,不用靠社會救濟,有錢人就讓他有錢吧,有錢人多老闆,他們有錢也願意分享的話社會上有錢人才會更多。


如果你已經不愁吃穿了,又何苦去仇富呢?
他跟你原本就2個世界的人。羨慕忌妒應轉為向上爬的動力。而不是批鬥





aquarise02 wrote:
中國 戰後嬰兒潮 ...(恕刪)
以物價來說
還不如二三十年前領一萬五的人勒
不能只是看22K這數字
很多公司雖然給你開25K或以上的薪資
但實際要求的能力與工時卻可能遠超過10年前30K的價值(10幾年前光外語一項能力在職場上就很好用)
現在一堆台灣工廠要求新人enginner要兼具外文能力,
但很多時候非sales職等根本用不到(engineer精力都被主管要求在產線上搞cost reduction/recipe tuning)

小弟Toeic 900最後也是跳槽到外商當FAE 才真正讓英文有用武之地(報告的主管就是阿豆仔),
搞不清一堆台廠想要應徵新人, 卻開一堆根本用不到的條件,用意是在整新人嘛???

很多公司高階主管錢領的不少
對公司貢獻度卻很低
只會壓榨低階員工換取對董事長的信任
這種公司 在台灣很多! 台灣的企業跟台灣政府沒兩樣阿! 賠錢時全公司買單, 賺了錢算個人業績! 享分紅領股票, 還有董監酬勞.

要不是這一批老闆 台灣競爭力會輸南韓嗎!
台灣業主只懂得分割公司再上市海撈的搞短線投機!
爛攤子 就留給股東 不斷減資 再減資
打折增資就沒閃戶的分
公司不好就怪員工 ...這些貪得無厭的人都不懂得檢討!
從政府那裏拿了納稅人的錢補助 還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幻月冰靈 wrote:
然後做出一堆高學歷,...(恕刪)

cche1079 wrote:
以物價來說還不如二...(恕刪)

我高中時打工(泡沫紅茶店).月薪15000元.
那時 萬寶路香菸一包35元 ...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