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資深媒體人王尚智,發表一篇文章《電子業的好手們,快跳槽去吧!》
原文網址: 王尚智/電子業的好手們,快跳槽去吧! | ETtoday論壇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519/508563.htm#ixzz3aljNb8KA
觀點如下:
觀點一如下:
包括我(王尚智)個人在內,許多國際投資銀行預測且認為,台灣電子業大概在一年半之內,就會到「點」了!當中指標性的現象,可能包括:
1.HTC在2015年底,可能就將面臨「帳面數字都做不出來」的窘境,明年甚至將可能正式同時面臨「生產外移、股權收購、資本重組」的挑戰,營運大限要開始啟動準備。
2.聯發科、台積電的國際市場客戶競爭,將同時來到前所未有的「空前最緊迫」。
3.八成以上的其他台灣電子產業,則在大陸競爭對手掌握市場主要勢流動能的壓縮之下,都將陷入基本獲利的苦戰。
觀點二:
大陸電子業如今還具備三大超越台灣的武器,包括:
1.自己出手朝向上游國際技術源頭購併
2.國際金融資本多方注入
3.包括intel在內的產業戰略合資項目陸續推出。
觀點三:
台灣電子產業雖然都能夠「曾經一度領先」,但始終缺乏「資本戰略眼光」與相關的操盤能力。對於中國大陸進行佈局投資的「先行者」極少!一方面是政府目光淺短如豆,以為「去對岸就會流失優勢」;而產業中也確實欠缺中國市場的戰略高度,無論整合國際外資一同進入中國,或者和大陸合作對象一起走向國際,也就只有曹興誠等極少數人。
觀點四:
所以我非常鼓勵,此刻台灣電子產業優秀的人才,要懂得找到時機「跳槽」!無論是不是到大陸工作,都必須想辦法進入中國電子業的這一波成長動線之中。
最後作者認為:
從我所長期兩岸三地實地掌握的信息與角度,台灣電子業的邊緣化與衰退曲線,這已經是個完全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無須哀怨、哀怨也沒用。這其實也是台灣一路至今,沈溺在各種荒謬自瀆的政治紛擾中空轉自陷,最終來到由無數政治社會虛實真假、輾轉交相、萬緣俱會的「大勢所趨」的轉捩點!
對此繼續無知而悲憤叫罵的人,那就自己好好享用那個井底困窘的小島嶼和小世界吧!真正厲害而還在遲疑的台灣電子業的好手們,仔細看清遠方,早早上路去吧!
台灣的朋友怎麼看?
至於中國的電子產業鏈已經相當完善 深圳已經被稱之為世界硬體創新之都 但凡是有志於硬體研發的創新者都得跑到深圳去 連微軟 intel都要專門到深圳尋求合作廠家
中國目前最大的弱點就是核心的晶元製造業 但是從去年開始確實可以看出中國準備以舉國之力發展甚至半強迫要求國外公司轉讓技術 力度還是相當大的 甚至前不久ibm還因此被美國人責罵 最近小米紅米2用的是聯芯的晶元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徵兆 更別說 華為的用的也是自己設計的晶元 中國製造業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白菜化 一旦有相關突破 就會一哄而上 大規模上線 把產品價格壓得極低 對手只能欲哭無淚 到時候台灣相關產業真的危險
不過我一直好奇 為什麼台灣不大規模去印度投資了 ?有了印度的扶持以及低成本資源和龐大市場的 利用 應該還可以生存下去 難道台灣已經喪失了完整產業鏈轉移的能力了 ?
既来之 wrote:
比較同意 從技術投入...(恕刪)
基本上某些台灣企業還是有計劃將生產基地轉移到印度, 還是得看產業別..關稅壁壘及扶植印度本土企業走的還是以前強國人的那套, 很多產業並不開放獨資的方式進入市場. 加上呆丸在國際定位上並不能被定義為"國家" 所以企業在進入印度市場的難度相當高.無法享受到所謂的關稅優惠. 有點像是入贅到印度老婆(公司)家裡. 做什麼事都得看娘家的臉色...一不小心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加上企業利潤所得,還得被呆丸及印度政府扒兩層皮..所以規模不大的公司是沒本事單獨在這個金磚四國之一闖出任何名堂..有能力的公司如F公司, 也得很努力的生活下去... 要不就在前李光耀先生的老家設個營運總部, 透過這個第三方國家來操作...(但是這張門票也不是所有公司都出得起的..要先投資一定金額及Create Job Opprotunities)
所以很多事情還是得回歸到政府能夠為企業做什麼..光是這個服務貿易協定..就幾乎把企業導向依附在強國人底下的經濟統一大計...很實際, 但是心裡就是有些不蘇湖..
不過呆丸人還是得靠自己..身邊很多朋友跟隨著大日本帝國轉進到越南及印尼等熱得要死的國家..(中小企業) 看起來還是有些機會的..跟著小日本衝就對啦...或者是像我們公司一樣到老美的鄰居啊米果那裡設廠...最近去太多次..Tacos 吃到都想吐..

嘎油啊..勇敢誒呆丸郎...
偶系426 wrote:
近日,資深媒體人王...(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