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深造前,請先評估自身的意志力及當地環境危險因子

http://udn.com/news/story/6813/814608

Stanford Univ. 2015年又添一件PhD Candidate行兇案,
該校跟CIT一樣,
對PhD學生的要求可謂頂天,
drop-out rate之高令人咋舌。

California、Texas、New York、Illinois等州已屬對亞裔學生相對較和善的州,
UIUC(時有寒流,中國留學生人數逾9830名)目前的女校長Phyllis Wise還是華裔背景,
台生挑選大學進修時,
務必要將相關"危險因子"考量在內(上學交通路線、宿舍環境安全、校區所在地是否鄰近貧民區、校園有無24小時警衛支援、醫療便利性、PhD program退學率、實驗室成員背景及有無同鄉能支援、教授出身國家(印度裔、中東裔、還是英國來的?)及意識形態偏好等)。

"很會讀書的人,絕對不代表就是高道德的人!"

美國Top 50大學的競爭壓力極大,
能升等成功者多數都是踩著他人body往上爬,
Ivy League更是如此...

挑戰頂尖高等教育的人心裡需要常備一個念頭:一旦有朝一日你被擊倒了,多久時間你能"Recovery"
1) 異地備援的觀念絕對要有。
2) 能快速擊倒你的東西:失業、病毒感染呼吸道、永久性失去子女、天災、空難。癌症倒不會那麼快,失婚及失學也是。
3) 你追求的是現世還是來世?最好在35歲以前決定其一,別兩邊下注,會受傷的。
4) 人的一生,25歲時達記憶力顛峰;28歲時女性達生育能力巔峰;30歲時大腦有最後一次的發育;40歲時應該擠入繳稅的主力群;55歲時你還能保住工作已是社會成功人士;70歲時腎功能只剩成年時的30%,此時男性仍保有生育能力;若有幸能活到80歲,恭喜,你已經贏過多數的地球人了(自地球出現人類此物種以來,已有1060億人來過地球(生活在亞洲者占比近60%),其中的94%已經死了)。

命格是可以算的,
尤其是進入大數據時代,
拜國際關係及地理學學門成熟、電腦運算能力高速成長之賜,
從各人的姓、家庭背景、教育程度、職業、居住國、宗教信仰、每日通勤時間、就醫次數、飲食偏好、體重、血液檢測DNA等參數,
已經可以推測出70-80%的人生道路模擬情境,
預先知道各人日後可能遭遇的風險,
當然,
學無止境,
還需要有更多的學者投入來完善它......

或許有一天,
一個幼稚園小朋友被抽了一試管血,
取出一些再滴在chip上,
就能知道該員的智商、性向發展偏好、遺傳性疾病、壽命長短等,
多多少少能夠幫助這個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免跌倒許多跤......
2015-04-04 9:26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