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菜鳥的茫然

各位職場前輩好
小弟於一間配線器材製造廠上班 擔任採購專員(26歲)
公司的前身為貿易商 後來也自行開發產品
以目前的營業額來說自製品約占70% 外購成品約占30%

公司主要的採購分為三類 1.原料(國王的人馬) 2.成品(小弟) 3.現場工具及庶務類(前輩)
到職也超過半年 前半年因為覺得新鮮 每天都覺得很充實也很戰鬥

目前一切例行作業皆能快速完成 供應商方面皆配合良好
說白了 就是有點過太爽 覺得自己已經原地踏步一小段時間了
也曾想過要成為一名專業的採購 主動提出許多構想
但是上級的經營理念趨於保守+業務導向
所以公司認為採購與物管一樣隸屬於費用單位
我們甚至連專職的採購主管都沒有

要透過工作精進自身的本職學能是有困難
目前我是每周閱讀天下以及商周
但是總覺得效果有限

所以想去外面上課精進自己
勞力發展署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以及大學開設的在職進修都有相關的課程
但是都是偏向考證照為主 也有人認為aps與cpp只是紙上證照
實務上沒有太大幫助

想要請問各位前輩
身為一個採購專員要如何精進自己的本職學能
是否有推薦的相關課程或是書籍
煩請各位給我一點意見 謝謝



2015-03-22 17:4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採購菜鳥

好凱文 wrote:
各位職場前輩好小弟...(恕刪)

要精進自己的本職學能~去上CPP吧,
1.擴展人脈。
2.有詳盡的相關課程與專業書籍。

另外,如果可能,就跳槽吧,跳到能讓自己成長的地方與職務。
建議到各大型電腦或手機系統廠磨練,保證滿載而歸,
看雜誌的時間,建議省下來學英文,加油。
好凱文 wrote:
我們甚至連專職的採購主管都沒有
要透過工作精進自身的本職學能是有困難
目前我是每周閱讀天下以及商周
但是總覺得效果有限
所以想去外面上課精進自己
勞力發展署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以及大學開設的在職進修都有相關的課程
但是都是偏向考證照為主 也有人認為aps與cpp只是紙上證照
實務上沒有太大幫助
想要請問各位前輩
身為一個採購專員要如何精進自己的本職學能
是否有推薦的相關課程或是書籍
煩請各位給我一點意見 謝謝


外購品佔三成 的確也沒有什麼必要性要設一個採購主管
頂多把你的名片抬頭印成"採購經理" 這樣爽了吧?

去上上課是不錯 但重點不在課程內容 在於多認識些圈子外的人
你也說了 上班時間過太爽
所以你工作時能認識的人不多

採購這個職位說穿了是靠公司業務吃飯的
基本上沒有"厲害的採購能幫公司節省多少進貨成本"這回事
當公司走到這一步 算是毛利萎縮的前兆
當採購出面跟新供應商談 基本上是量大說話或是money talks
沒有量 賣你的人說是什麼價就是什麼價
但公司又非常不願意更換供應商 磨合期間都是成本還有品質的風險
而且磨了不保證能合

配線器材製造廠靠的是產品設計、模具跟生產設備這三樣主要投入來產生獲利
模具跟生產設備多少錢 只要是業內人士或是夠格的買家
基本上都有能力算得出來你的生產成本 業務開的價自然不能畫虎蘭
那公司的利潤只能靠每年推出新的產品設計跟公司名氣(品牌價值)
台灣的中小企業多半不靠品牌價值
客人會找上門是因為價格跟品質的交叉點是買家可以接受的
所需的磨合期會比跟大陸工廠配合來得短

所以看到這裡 你認為採購在貴公司的發展 尤其只負責外購品這部份
就算再進修投資的效果有多高?
為什麼要外購? 因為利潤不值得投入資本或銷量不足以撐起一條產線
為什麼要自製? 原因跟外購相反
公司從貿易型態轉為製造商的原因跟我想的可能一樣
台灣的貿易商存在的原因在於解決製造商將商品銷往國外及進出口作業的問題
當這兩個原因不存在之後 還有其存在的必要嗎?
所以貿易商撈轉手財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唯有從事實質生產行為的企業才能繼續獲利 目前的獲利仍很辛苦
只要能撐下去 撐的夠久 就能向那些以前的夕陽產業一樣又重回榮耀

去上課只是投資在你的人脈上 多認識些人
你要投資的事自己在日後能開公司的項目上
試想 在你找到一門事業有利可圖 並出來自己開公司的時候
你主要的精力是在客戶上 因為你有他們需要的東西 能提供他們可以接受的價格(講不能拒絕太誇張)
唯有你的客戶夠多夠大 你才能影響廠商給你的價格
講實在的 人家的利潤也許只是工錢
而你 身為公司的負責人 才是創造產品價值跟提高產品價格的人(此時就有品牌價值了)





好凱文 wrote:
各位職場前輩好小弟...(恕刪)
3C的世界裡,別滿腦子只想著"超值"。就像無線網路一樣,別人推薦的,只適用在他家的環境,到了你家又是另外一回事。小烏龜牽到北京也不會變成千里馬。

viphone wrote:
外購品佔三成 的確...(恕刪)


感謝以上三位大大給的寶貴意見
也謝謝V大的指教

有幾點小弟想要說明一下
首先 成品採購雖然只占總營業額的30%
但是如果加上原料包材以及機台設備 金額也是相當可觀

目前採購所面臨的問題就是沒有主管 沒有專業的人來領導
就連採購所隸屬的後勤單位主官都是業務主管兼任
可想而知 是爹不疼娘不愛吧

另外小弟不太認同v大您所說的
"採購這個職位說穿了是靠公司業務吃飯的
基本上沒有"厲害的採購能幫公司節省多少進貨成本"這回事"

多數時候跟供應商殺一塊的難度比漲客戶一塊還要簡單許多
而且有許多的採購動作的使用技巧比業務技巧還要靈活
例如:台灣某大車廠的採購經理
跨過墊圈協力廠直接與原料商議價
然後算一樣的代工費給協力廠
光是這小小一步就價值台幣2千萬

最後還是謝謝大大給予我的意見

謝謝

找外面勾結或開一家都給那家賺

自己抽傭金爽

好凱文 wrote:
首先 成品採購雖然只占總營業額的30%
但是如果加上原料包材以及機台設備 金額也是相當可觀


問問任何一個買家
他們花錢是為了買包材的嗎?
包材對賣方來說是一個便宜的保險政策
確保東西到客戶手上不會壞掉、碎掉、爛掉
這樣從買方收到錢的程序才不會受影響 金額才不會少 更不會賠錢



好凱文 wrote:
例如:台灣某大車廠的採購經理
跨過墊圈協力廠直接與原料商議價
然後算一樣的代工費給協力廠
光是這小小一步就價值台幣2千萬


我只能說 這故事可以這樣看
因為採購的疏失 採購的墊圈未向真正墊圈製造商採購
每年損失達兩千萬以上
總損失為兩千萬乘以N

採購沒搞懂自己交手的廠商是什麼角色(很多都是賺轉手財)
這樣的缺失就可以被公司用以上你舉的例子美化
一樣的事情 兩種講法
哪種會被股東們電爆?

台灣的經濟是真正從事生產的這些企業所撐起來的
沒有他們的生產 貿易商哪有轉手財可賺

3C的世界裡,別滿腦子只想著"超值"。就像無線網路一樣,別人推薦的,只適用在他家的環境,到了你家又是另外一回事。小烏龜牽到北京也不會變成千里馬。

好凱文 wrote:
各位職場前輩好小弟...(恕刪)


從事這職業再七年就可以領退休金

提供一點點小意見給您參考

我每個月至少會去逛三到四家

五金行有很多種

每種都要去了解

最重要的是去看貨架上的產品

再來是融和這些東西與公司設備(施)結合

然後進行改變

小小的改變也許就可以幫公司省掉很多成本

另外

各行各業的專業資訊要充實

我有空就去看各種展覽學習新的產品新的資訊

不懂的地方就買書來看

從最基本的看起就好

最後

如果有涉及官方法規的法律也要多加了解

這個職業沒有專家

只有靠自己思考



世人皆聰敏 唯獨我腦殘 砲輸腦殘者 智慧何以堪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