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7
【聯合報╱記者陳皓嬿、林秀姿/台北報導】
台灣大學副校長陳良基昨在「全國大專研發主管會議」表示,台灣的博士沒有過剩問題,而是「博士職業選擇分布不均勻」,大家多在等教職,但很多產業需要博士級高階人才、卻找不到人,希望外界別將問題太過簡化。
由科技部主辦的「全國大專研發主管會議」,昨進入第二天議程。教育部部長吳思華前天在此會中表示,因教職缺有限,十年後台灣的流浪博士數量將超過流浪教師。此議題昨持續引起討論。
陳良基說,若將此議題簡化為「博士過剩」,可能誤導學生,讓很多優秀學生不敢念博士;但博士人才分布不均,根源不是前端教育出問題,而是人才培育後,卻沒有「出海口」可去。
陳良基解釋,博士有三條出路:一是研究或教職,但現在職缺僧多粥少;二是進入產業做產品研發,但現大部分產業仍在做「跟隨市場」的產品,用不到高階人才;三是自行創業,但台灣創業的要素如技術、資金都還沒到位。他認為,若三條出路問題都解決,大家就敢念博士。
上銀科技執行副總林明堯昨在會議中表示,公司人資主管在面試博士生時發現,大學部程度比碩士班好,碩士班程度比博士班好;「我常看報紙寫,有人國中基測考一百多分,什麼學校都進不了,但現在已在某國立大學念博士,這大概都是念心願的。」林明堯說。
一位北藝大在職的黃姓博士生表示,確有些博士生不為學術研究、就業,只是不曉得未來要做什麼事情,就一直留在學校念下去。
---------------------------------------------------------------------------------
上銀科技執行副總林明堯表示,公司人資主管在面試博士生時發現,大學部程度比碩士班好,
碩士班程度比博士班好-->是新聞稿寫錯還是.....有請01人資網友出面釋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