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柯柯柯3837 wrote:
小弟今年去考勤益科大的產學訓跟雙軌,其分別為機電整合及冷凍空調,考試成績出來上了機電整合,沒上冷凍空調,我原為電子科,筆試成績都不錯,不知為何冷凍就是沒上(考試只考國英數),黑箱作業的很嚴重啊
我個人對這兩個科系的認知為
機電整合=>範圍很廣,學多不精,競爭者多,技術日新月異
冷凍空調=>科系人較少,較專門,證照市價還不錯,可考高考,或出師開店鋪
雖然沒上就沒上,但我自身對冷凍空調的前景抱持著期待,想說機電讀完再轉冷凍公司上班是否不切實際,茫茫之下PO文解惑啊~
勤益工專不錯啊~我以前是南港冷凍科的
但是我沒有做空調這一行..(雖然我也是自己開店的)
(恨死我老師了,因為他說冷氣機不環保...衝著不環保~我就沒踏入這行...可是老師沒說,不環保的才可以賺大錢...他乃耐個雄...)
冷凍空調很雜啊...
基本上插電的都要會修...(我那時候在學校實習課裡還修過洗衣機,脫水機,電鍋,電熱水器..很多啊)
(鈑金跟鉗工是最痛苦的,乙炔和電龜是最喜歡的課)
這行業很廣~看你想走哪一條路...
如果你確定要往這方向走
那你要先去想
你要找空調公司待著(就是去跑各個大樓或大公司或百貨專櫃維修,保養)
或是找冷氣行當學徒
或是其它...
我以前當學徒的時候,公司是負責【超群】這個連鎖喜餅店的(當然還有其它的業主)
(公司是做冷凍設備的,賣蛋糕的那種櫃子也有,便利商店賣冰棒的櫃子也有,很多啦...)
(信義路的聖瑪麗的冷凍櫃也是我們裝的)
後來業主倒閉了(超群真的倒了)...我就順勢離開了
當學徒會遇到很多好玩的事情啊~
不過很辛苦啊...
我的手臂的肌肉每天都是硬的(不管我是醒著或睡著)
我可以一隻手掛2小桶R12的冷媒(現在沒有R12了...

2隻手就是4桶冷媒~再加上2捆銅管...然後還要2組的錶真空...
還要想辦法用胳肢窩夾著抽真空的小泵浦...
現在回想還真是好玩....
哦~對了~忘記講
如果你想走這行的話...先去當學徒~做個3~4年,再回去唸書
講廢話一堆,真正的重點就是上面那2句...
名額少表示市場需求比較少,機電整合需求面較廣是事實,不見得會比較差,看學的精不精而已,在我看來,冷凍空調的學習範圍較窄,將來出路多做空調工程,賺錢比較快,機電整合要學的東西不但多且比較難,將來可從事的行業很多,只是要學的精並不容易,中部是工具機的大本營,機電整合的人才很缺,一般學機械的多對電控陌生,學電子電機的又多跑去半導體及電子或通信領域,
所以給你的建議是:如果你將來想從事冷凍空調業,你未必一定要唸冷凍組,關鍵在於學的精不精,既來之則安之,好好學習吧。
柯柯柯3837 wrote:
小弟今年去考勤益科大...(恕刪)
Junodidi wrote:
甚麼叫公平?對自己有...(恕刪)
我面試三家廠商,其中第一家是聖輝,在我前面的同學剛好穿著聖輝的制服,好奇之下就問他讀冷凍系畢業的嗎,他說他是機械科的,只是在聖輝工作,過了試用期這樣,順便也認識了他的名字,而他就剛好錄取了,是人品好還是怎樣,不予討論,這家面試時很正式,是hr小姐面試的,另外一家日祥,面試時都沒有叫我自我介紹,就問了些家住哪裡,是否有駕照,跟有無工作經驗這些,約莫10幾分鐘,我無法表現多一些,最後一家東陞,也是沒有自我介紹,面試官就問了跟日祥上面類似的問題,面試了30分鐘,但他大多是自己講,我實際講沒多少,面試完的感覺就是不清不楚,除此之外,我看有些人填志願就只填一 兩個,是很篤定會上,還是非那家廠商不可,我也不予討論,離題了實在常抱歉。
柯柯柯3837 wrote:
小弟今年去考勤益科大...(恕刪)
柯柯柯3837 wrote:
我面試三家廠商,其中...(恕刪)
目前建教學制大概有產學攜手,產學訓和雙軌
產學攜手專班是跟高職合作,所以只要高職就已經在建教的廠商和學生,基本上當他們考科大時,就已經事先預訂好了,畢竟廠商希望錄取的是他們熟識的員工,比較了解能力和工作態度。
但是你也不能說是黑箱,簡章很明顯就寫出廠商面試比重,如果我的員工今天來報考,他平常也表現不錯,當然比起旁人廠商會給高分。
再說一個蘿蔔一個坑,我這個廠商就只有一個坑,理所當然優先給我熟識的員工。如果我有多餘的坑才給別人。
你不是上了電機整合班,就是因為廠商有多餘名額。
產學專班跟一般靠考試進去不一樣,一開始就擺明廠商面試成績比重。一般考試只看成績,如果你是廠商,你會選陌生人還是熟悉的員工?如果錄取了沒進去產業的員工,做沒幾天他給你離職,輟學,廠商不是白犧牲名額?再說你看到對方穿制服表示已經在產業工作,而你沒產業經驗,先天上就輸了
就如樓上大大建議,真有興趣先去當學徒再來讀書,有了經驗,面試成績就不一樣了(你也可以叫老闆來參加這種專班,然後你去報考)
哪來黑箱?
其實所有有面試的專班,看的都不是只有你當場的表現,而是看你過去的歷練。包括EMBA都一樣。一個Google的經理來面試,跟一個小公司新進人員,哪一個對班級學習的思考廣度深度有幫助?
請別把產學專班跟一般日間部專班的思考邏輯相提並論
ps 我講一個當年我去考研究所的事情,當時國內所有研究所幾乎都是優先選自己的學生,你說這樣算黑箱?不公平嗎?我從不這樣想,老師本來就可以選自己熟識的學生當自己的研究生。所以我花了一年的時間去旁聽大老的課程,從來沒有曠課,還交作業,作業寫的比正規生好。那一次我一次考上
不敢說自己是人生勝利組,但我的思考模式從不去看<不公平>,而是自己創造機會。而且我準備的時間都花上一年。聖暉那個員工起碼比你早準備三個月的試用期,我覺得很公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