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薪資倒退十年的迷思


我非常同意作者的觀點,景色不好很多人只會怨天怨地怨政府,但企業主有沒有想過最大的責任其實是在自己本身,如果什麼都要靠政府,那老闆就幹脆把公司收一收去考公務員好啦。


===============================================

轉貼:薪資倒退十年的迷思

「薪資倒退10年」及「22K」是這幾年媒體針對台灣就業市場的2大熱門議題,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拿出來炒作一翻。前陣子在跟讀者互動的過程中,對方提到「薪資倒退10年」的問題,筆者突然驚覺自己的薪資也曾經倒退10年,但從未認真去深究原因,然而,在這次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問題的根源及答案一一浮現。

前期文章「在反服貿爭議中 香港躺著也中槍」於北美智權報粉絲專頁貼文後,引起了一些迴響及討論,在與讀者互動的過程中,對方提到「台灣薪資倒退10年」的現象,讓筆者突然驚覺自己的薪資也曾經倒退10年,但從未認真去深究原因,然而,這次在互動的過程中經過認真思考及分析,終於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 - 企業沒有適時轉型該是最大的關鍵。

致命的關鍵點

筆者印象非常深刻,自己薪資倒退10年的關鍵時間點就是2008年的金融風暴 (註1),08年金融風暴距今不過6年,相信很多人仍記憶猶新。當年金融風暴從美國開始,受到連鎖效應的影響,逐步蔓延至全球,幾乎無一國家能倖免。台灣對美國的出口貿易本來就是高度的依賴,因此台灣很多企業在金融風暴時期都面臨被抽單、甚至被倒帳的命運,當年慘狀幾乎可以用哀鴻遍野、血流成河來形容,「減薪、無薪假」的新聞幾乎是無日無之;這種情況在中小企業尤為嚴重。然而,幾年過去之後,有一些廠商已重新站起來,再創業績新高,但有一些卻是一蹶不振,甚至因此倒閉。究竟當中的差異在什麼地方?

筆者以自身經驗為例,認為企業有沒有在適當時間及時轉型是一個很大的關鍵,如果該轉的時候不轉,只會抱殘守缺,那即便能苟延殘喘,也不會有好的獲利,在獲利不佳的情況下,薪資水平自然不能與時俱進,甚至嚴重倒退……更多

2014-05-10 13:1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薪資 迷思
對啦

凡事不要指望政府

選舉的時候就大聲的說出來

如果政府是一家公司,唯一能抱怨政府的人是軍公教和半公營的員工~民營公司的員工,應該是抗議老闆才對吧?

sunshine991223 wrote:
對啦凡事不要指望政府...(恕刪)


雖然郭董有時候講話是太霸氣一點,但看著鴻海也是一直轉型,現在連4G都要做,如果他一直墨守,又怎麼會越做越大?而且做代工的誰又會像他一直申請專利?他現在連專利都可以拿來賺錢了
你確定薪資倒退10年??? 聘員工給22K, 真的只要22K就能擺平?

名目薪資22K, 但是這幾年額外調漲驚人的勞保健保退休金, 還有週休二日的工時縮短.
伙食費三節獎金年終獎金也是不小的開銷

加總起來其實將近三萬了

crab69 wrote:
你確定薪資倒退10年...(恕刪)


22K? 沒有吧,算年薪比較準,我一直不相信22k(大學罼業),有的也只是個案吧。但薪資倒退十年是有的,7年前我從60k掉到40k,現在爬回去50k,50K真的是我10年前的水準

crab69 wrote:
你確定薪資倒退10年??? 聘員工給22K, 真的只要22K就能擺平?

名目薪資22K, 但是這幾年額外調漲驚人的勞保健保退休金, 還有週休二日的工時縮短.
伙食費三節獎金年終獎金也是不小的開銷

加總起來其實將近三萬了

連人事成本成長都負擔不起的公司
這樣的經營能力麻煩快點倒一倒把社會資源讓出來
原物料漲這麼多都活得下來,人事漲一點就哀爸叫母
原物料佔成本結構幾成?人事又佔成本結構幾成?
還真是優良企業...
台灣的內需型公司太多了.錢從A流到B 到處跑,但是總金額不變,耗掉的成本越來越高,薪資升不了.
各國經濟有提升,不太需要台灣產品,所以外銷也難作..



playwork wrote:
台灣的內需型公司太多...(恕刪)


這些公司帳面作很大(有些是集團企業左手給右手),營收變大,讓股價好看。

台灣產品現在有點高不成低不就,說品質好不及日本甚至輸韓國,說便宜又比不上大陸、越南、菲律賓。

做硬體毛利太低,一定要有軟實力;有本事還要學郭董申請一大堆專利,不然賺到的錢不夠付權利金。

總歸一句:廠商當自強,靠政府不如吃自己。
50K在南部已經是經理級的薪資了哩

22K在南部真的算是不錯的待遇了, 19K 20K的遍地都是

飲料店招工讀生的待遇還只有時薪八十幾呢

沒辦法, 幸福城市, 只能一簞食一瓢飲

南部的低薪, 天龍人是一輩子沒見過的, 夏蟲不可語冰呀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