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既然農業重要,台灣農業為什麼不聯合物流,減少中間商呢??

這種模式完全可以大規模複製

去掉中間環節、減少運營成本

小米模式大部分透過網路直銷
小米----物流系統----用戶
小米----電信系統OR淘寶天貓OR黃牛--店內自取或宅配--用戶

(小米的中間商 不是1就是0)

反觀台灣農業 中間商常常五六個 常常有大盤商 中盤 各鄉鎮小盤

各大工程包商4-5包 到最後薪資低 施工用料差 外勞常常逃跑

產地價格常常要翻幾十倍 才能到餐廳 小吃店手上

看看大統油冒出一堆中間商就知道了 弊端叢生
2014-05-01 19:58 發佈

boosa wrote:
這種模式完全可以大規...(恕刪)

聯合物流 物流就變中間商
不過多一點競爭 對消費者還是有利的
不一定,

有些商品加上物流與行銷就不是0與1的概念了!

網路不一定是萬能![
煩不成眠的深夜,害怕清晨的黎明。
工業產品規格統一,功能和性能明確可預期,而且是大批量生產銷售,自建中間環節成本比較低,所以縮減中間環節比較容易。但農產品的保質期短,質量每批次都不同,供需關係天天變化,所以會有很多級的分揀、處理環節。如果農產品也這樣玩,光是農戶自建營銷系統的費用分攤到菜價上,就是驚人的數字了。

boosa wrote:
這種模式完全可以大規...(恕刪)

要結合銷售 生產 沒幾個農民搞得起來
所以還是需要對號窗口
比較有趣的是 你到產地買怎麼也不可能買到批發價
品質也不一定比較好 因為好的都用較高的價格賣給中盤了
你覺得中盤商,會不反抗嗎?(那不就叫他們失業)
你覺得一堆只會種田的老農,懂行銷嗎? 有資源嗎?

你想的很理想,但現實沒那麼簡單
iantsai74 wrote:
但農產品的保質期短,質量每批次都不同,供需關係天天變化,所以會有很多級的分揀、處理環節。如果農產品也這樣玩,光是農戶自建營銷系統的費用分攤到菜價上,就是驚人的數字了。...(恕刪)


你提到的這類成本,換成中間商一樣是差不多固定成本,所以跟農民自營或中間商疊起來的終端價格,反而沒有直接關聯,若是農民自營有相關的能力,可能終端價格會比有中間商還低,因為現階段的中間商,就像多層次傳銷一樣,只是不斷轉賣,把價格不斷疊高,這才是要想辦法改善的點,讓多點錢直接回饋到農民手裡。

現在其實有部份農家二代、三代回流農村,這類後代受良好教育,並學過商管,可以自己行銷、作管理,再結合家族力量,經營得也不錯,尤其是轉型成精緻農業,成功的案例一直都有傳出。

像這則新聞是其中一例:
https://tw.news.yahoo.com/棄教從農-青年農民歡笑收穫-054832636.html


蘭陽橋鄉村別墅 wrote:
你覺得中盤商,會不...(恕刪)



在一望無際的臺灣東部,除了美麗海景與騎單車,最近還能看到一幕景象:一片0.6公頃稻田,竟然出現了巨大的天貓LOGO,底下還有簡體字「天貓國際」字樣。看到這個,或許你會覺得怪怪的,不過或許也應該瞭解一下背後的故事 臺灣台中霧峰的 5 公頃香米即將收割,將在中國「雙 11 光棍節」進軍中國網路購物市場;而花蓮玉里的 10 公頃則預計下月中收割,預計在中國「雙12」購物節上市。 稻農彭鏡興說起這個合作案的收購價,或許值得我們省思:天貓的收購價為一公頃25萬元,這個價錢是由台灣稻農公司和天貓直接喊出的價錢。而傳統國內的收購價因為被糧商宰制,一公頃只有15萬元,天貓開出的價格還要高出10萬元


農民被中間中盤商 控制 ..








農民以前不懂網路 ..
未來資訊發達後中間商就不須要了 .

很多產業都如此 , 一堆國產車商以為大家不知道國外車, 偷東偷西 ..
現在資訊透明

另外資訊不夠透明還有房地產 實際賣多少戶? 那些投資客買的都不知道 .

boosa wrote:
這種模式完全可以大...(恕刪)


這樣就變成直銷了

台灣人最怕直銷了
種田的,絕大部份是老實人,
因為強者偶朋友是種田的。
不過他是台大經濟系高材生,
回到美濃種有機米。

樓主想的很天真,
盤商掌控通路,
通路決定價格,
強者偶朋友這種有知識的農夫,
還是太少,即使有高學歷與網路通路,
市面上還是沒有流通,
產量少也是一個原因吧。

有電視報導、
有FB、
但是農作太忙,
沒有精力管理,
所以還是需要通路鋪貨。
https://www.facebook.com/rh.organic.org.tw

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