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問各位有這種相關經驗嗎?
如何申請ISO?
如何在公司推動ISO?
申請ISO需要怎麼樣的資格,條件,文件?
我建議是1+2的方式......
也就是說找顧問公司來,
但同時,公司也要有熟悉ISO和公司運作的同仁,
雙管齊下,
以顧問公司的公版結合公司本來的制度,
合併出符合ISO9001的要求。
坊間有很多ISO9001內部稽核員、主導稽核員的課程,
我個人是建議去上上主導稽核員,價格不便宜,
但訓練比較紮實。
上完五天課程後會測驗,
我當年參加品質學會的課程,考試合格率有40%,不曉得現在如何?
至少,不是一個腦袋放空、發呆五天就能拿到的證書。
考試沒過也會有上課證明就是了。
品質學會也有ISO9001 ISTO認知認證測驗,
當年我很遜,考到第三次才過(當時報名費每次七千啊...)
但要是考過,對ISO9001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我覺得很值得。
最後,假如貴公司還沒有ISO9001,強烈建議先不要推行,
因為ISO9001 2015年版明年就會出爐,
換句話說,你們才剛了解2008年版,新版的就又出現,
而且這一次是大改版,兩者差異很大。
除非真的箭在弦上,不然就等到明年再申請會較好。
講真的
1. 這個一定要上面「有力」的推動,不然光要叫各部門把所有的工作流程化
就很難搞定,更別說文件...
2. 認證拿到後,重點是後續能夠持續執行,不然就是空談而已。
我們的ISO-9001拿到後,剛開始還很認真執行,到現在除了負責文件修改部
門仍在管制修改,新人進來會叫他去把程序書看一看。各部門有新增工作或
是流程修改,也不會想通知負責ISO文件的部門。而內部稽核根本名存實亡....

當然,對外還是會宣稱通過ISO-9001認證...
其實小公司隨時都可以ISO的精神建立各項程序,
而最重要的,
是老闆有沒有相關的觀念,
在某些時刻能忍住不要破壞程序以讓員工成長.
howardmai wrote:
坊間有很多ISO9001內部稽核員、主導稽核員的課程,
我個人是建議去上上主導稽核員,價格不便宜,
但訓練比較紮實。
上完五天課程後會測驗,
我當年參加品質學會的課程,考試合格率有40%,不曉得現在如何?
至少,不是一個腦袋放空、發呆五天就能拿到的證書。
考試沒過也會有上課證明就是了。
完全認同.
可藉由上課過程先去瞭解何謂ISO.
但若只是因為出口需要, 老闆根本不在意, 那就...... 就注意要改版了...
但真的要看老闆有沒有心要推~如果他有心~你有力~
就算人員不太配合~還是推的起來~
ISO 9001後還有 17025~14001~16949~(18000也要納入了!?)
其他的的13485~22000我是不知道是不是也要用9001當基礎~
但學到是自己的~人人都說ISO 9001都是假的~
對~太麻煩太多表單~會變設定太多事要做要寫~
但把制度簡化但又有那功用~學到就是自己的~
PDCA~很實用~看事情客觀不要主觀~一分證據一分話~
我也上過品質學會的9001主稽~考試不難但一定要去記和多看多演練~
就算知道答案...全部寫完時間也差不多快到了....
更何況沒熟記和觀念~
不過ISO在臺灣........
很愛推這東東~但講到錢就當做不存在...
ISO 9001我建議是給顧問公司帶~但不是抬面那幾間~
那真是貴而且...最好給玩真的顧問公司帶比較好~
對嚕~ISO 9001:2015 條文草稿出來了~這也要納入評估~
ymyoshida wrote:
想請問各位有這種相關經驗嗎?
如何申請ISO?
如何在公司推動ISO?
申請ISO需要怎麼樣的資格,條件,文件?
看了大大門的建議, 我有不同的看法,請教一下。請問 : 為了什麼原因要申請ISO ?
小弟我看過了很多的小規模企業,為了某一間的客戶,而申請ISO,結果原本賺錢的公司,弄到最後賠錢收場.
原因是因為:
A.原本只有5%的管銷,因為ISO, 多請了一堆"管理人員",變成了20%以上的管銷,侵蝕掉了利潤.
B.老派員工不想成長,但這些人偏偏又是各部門的主管,導致空降部隊跟資深員工的大鬥法。
以上只是某部分失敗的案例,當然也有因為導入ISO,讓公司品質/流程更正確以及落實,而大發利市..。
SO,還是請樓主先衡量利與弊~
1.「最高層」有沒有想要強烈通過ISO9001的意願?
對! 就是老闆, 甚至整個董事會, 要有非一定要通過不可的意願.
從最上面開始有意願才會成功, 如果只是說說而已, 那不必浪費這個錢.
這個是最重要的, 最高層有這個心全力相挺才有辦法推.
2.請問目的?
很多是為了接單才不得不想辦法通過ISO9001的.
也有認真想透過已經成熟的規範幫助品質提升的.
如樓上所說, 輔導方式有兩種, 這跟目的有關.
3.公司願意投注多少資源在通過ISO9001上面?
第一要件當然是錢~ 這要問顧問公司, 跟要怎麼輔導等等.
另外就是「人」,除非公司大家空閒時間很多, 否則要做一些本來不必
做的事, 而且對產能幫助是負的事. 事情都快做不完了, 還要填報表;
加班都加不完了還要留下來開相關會議等等.
這百分之一千會被全公司譙到爆的.
而且台灣人本來就是不太喜歡規範跟約束的(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變通),
突然要把很多規矩套進原本的工作, 大部份人都不容易接受.
所以為什麼第一條最重要, 原因就是這樣.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