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論扼殺了不會思考的人

結果論扼殺了不會思考的人

曾經,在我某一次演講完之後,有一位學生跑過來跟我說:「老師,我可以當你的徒弟嗎?我也想像你一樣成功,你說的話我都會照做!」

當他講完這段話以後,我開始擔心了起來,不是擔心他不成功,是擔心他「被我騙」。

啊?我會騙人?

當然不是!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總是會聽到一堆所謂的「榜樣人物」,那些英雄不怕出身低、休學創業、努力打拼最後成功的大人物,像是香港商人李嘉誠、台塑老闆王永慶、Facebook馬克佐克伯、蘋果的賈伯斯等等,他們真的很棒、很強、很厲害,許許多多的家長、老師、領袖都希望我們以此為借鑒,少走他們的冤枉路,加快自己在事業上的成功率。

成功故事總是那麼的吸引人,我們通常也很直接的去相信這些事情,因為那是一種景仰、一個目標。就像我在《我25歲 擺脫22K》裡寫的,我們小時候的夢想絕對不會寫說長大後要當公務人員,通常都是寫說想當科學家或成為某位總統(現在可能不一定)之類的。

當我們將景仰的人視為我們的目標之時,由於都是我們自身認可的人,所以常常會以偏概全,把這位目標人士講的話、做的事都當作是絕對正確的,但這樣,你遲早會走上錯誤的道路。

以家人來說,可能很多人都是父母為榜樣,所以也都非常直接相信父母親的任何話,所以當很多父母要求小孩要像某位成功人士看齊的時候,通常不會有太多其他的想法,這是很不妥的!尤其是父母在敘述某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會說只要努力跟堅持你也可以成為某人,這種掐頭去尾的描述最會害到人了,其中有很多細節跟重點忽略,很多家長甚至自己根本不了解成功故事,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很令人擔憂。

而以長輩來說,每個人都會做錯事,不管是你的前輩、老闆、還是貴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沒有什麼人是不會做錯事的,而這些細節,都是要花你長時間的觀察與經驗累積去判斷你這位景仰的人的是非對錯,因為大多數發生問題的事情,我們並不在其中,對於你來講,這件事情就是個羅生門,而不是說你認可的人的解決方法就一定是對的。

前些日子,有一位前輩在他的部落格寫了一篇文章,被大量的轉載,雖然內容有些部分寫的太斬釘截鐵,但我知道前輩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不過隔了幾天,我就看到另外一位前輩寫的文章,旨在說明到底我那位前輩被大量轉載的文章有多麼的不正確。事實上他們兩位要講什麼,我都懂,但由於雙方的立場不一,所以造就了完全的對立角色。

我們總是得學會獨立思考、合理的懷疑每一句話,並且去查證你認同的事物。

我們身處於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接收不完的新事物,但你要怎麼從中去判斷什麼是正確的資訊,這完全是會成為你以後能不能在這個社會上成功的關鍵。

前幾個月前有一則社會新聞,內容大概是講有一個汽車司機因為前面的綠燈亮了但前面的機車騎士不走,所以按了五秒的喇叭,前面的機車騎士們就不爽所以嗆聲揍人。而另外在去年六月的時候,王品集團戴勝益董事長在中興大學畢業典禮致詞,他曾說「月收入低於5萬別儲蓄」及「錢不夠花跟爸媽要」等論點,被媒體報導後特意放大解讀,成為了網友茶餘飯後的聊天焦點。

我相信,不太會去有人查證到底被揍的那位司機到底有沒有按了五秒喇叭,也不太會有人去youtube看戴董的致詞到底講了些什麼東西,因為人總是懶惰的,我們總是很習慣被動的接收別人傳來的資訊,在個人的經驗跟感覺下就馬上決定是不是給予認同。

我們都有義務去了解我們認同的事,而不是純粹看完文章心有戚戚焉然後按個「讚」或「分享」就草草了事。如果有人因為接觸了你不經意傳送的錯誤資訊導致了什麼意外發生,那你是否還可以很無辜的說「我就只是認同分享,哪知道會發生這種事。」

又以最近很紅的一篇新聞「下屬不能領加班費,上司詐薪補助。」為例,就連蘋果日報都很難得的在照片上給了一個「讚」,大家也鼓掌叫好的說這是「制度殺人」,邵廣昭教授真是個好老闆,非常為員工著想。但到底又有幾個人,真的有去上台灣魚類資料庫查詢這位被起訴的助理到底做了多少成績,還是純粹就只是因為你的老闆沒幫你加薪,所以看到別人老闆這麼體恤員工所以拍手叫好覺得揪感心。

如果在未來,我們還是一樣的只會很直接的只看結果,不會獨立思考、判斷,那我們終究只會成為一位耍嘴皮子、很表面又膚淺的人。
2014-02-27 21:5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結果論

patuence77315 wrote:
如果在未來,我們還是一樣的只會很直接的只看結果,不會獨立思考、判斷,那我們終究只會成為一位耍嘴皮子、很表面又膚淺的人。...(恕刪)

如同上述這一段話,我的公司老闆一定會認為你很難搞!

這就是台灣社會的心態!
除非從小培養(不管家庭教育還是學校)
要不然出社會了就定型了
想改也很困難

而這社會以結果為主是事實~也無對錯
會思考跟不會思考只是會不會走冤枉路
最後還是殊途同歸
因為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咩

當會獨立思考了
對親朋好友說得再有道理再為人家好
人家還是不聽只理感興趣的事物
到頭來還是對牛彈琴
為了讓他們聽進去而改變自身而迎合他們
還不是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而用結果論去行事
那這樣會思考有用嗎

基本上
網路上所有的休閒哈拉論壇跟PPT
都是由只看結果
不會獨立思考、判斷
只會耍嘴皮子
很表面又膚淺的人
所組成的社群團體
這也都成主流文化了

只要還在世俗裡生活
就沒必要去當眾人的導師
因為除當你了裝B之外~~一文不值
當從小學開始唸著課本裡魚兒逆游的神話故事,一路上從小學中學上去,課本跟考試的標準答案的不斷制約下的結果,形成了一種有效的反淘汰,填鴨式教育早扼殺了一大堆不會思考的人,而不會思考的人民正是獨裁政治最喜歡的結果.
成功的故事後面常伴隨著倖存者偏差值(survivorship bias),要教育下一代成功,
與其看成功者的路,不如教育去看待失敗者不小心採到了什麼樣的陷阱而失敗,還要思考如何閃過這些陷阱.
我已閱讀過並同意管管任意隨心情爽快擅自修改討論區規則或任意引用規則

patuence77315 wrote:
曾經,在我某一次演講...(恕刪)


我覺得是扼殺會思考的而不是不會思考的...

會思考的會被當異類

別人都說我想法很多
結果論 比較正式講法是 目標管理

目標管理很重要
強調目標管理 可能你只看到表面台上一分鐘
但是目標管理達成 你卻沒看到背後台下十年功
是誰膚淺了??

沒看到目標管理開始跟過程
不代表目標管理只會很直接的只看結果,
或不會獨立思考、判斷,耍嘴皮子、很表面又膚淺。

結果論扼殺了不會思考的人??
有人看得懂嗎??

不會思考的人本身就是問題
不用牽拖別人啊

媒體、知名商業雜誌、勵志書
其實裏面原本就有很多都是「包裝」過的故事
自己就要去判斷,這些話是不是真的

Bravo4freedom wrote:
結果論扼殺了不會思考的人??
有人看得懂嗎??

不會思考的人本身就是問題
不用牽拖別人啊...(恕刪)

看不懂+1
通篇跟什麼結果論, 目標管理沒大關係
下盲目 or 盲從為題可能比較貼切

不過樓主是年輕成功董事長
普羅魯蛇無法理解他的思路應該很正常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