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孩再過2y準備考大學 , 我自己大約把國內各大學所有科系看了一遍 , 發現那些所謂名牌大學 台清交成政 及中字輩的所開的科系還真的是萬年科系呀 , 看看這些大學的科系 還真的能學以致用的科系真得只有1/3 , 嚴長壽還講的真對 . .
開一大堆科系 扣除醫學 財務 工程科系 有近一半科系出來不知要幹嘛 .
想想 現在師範大學or 法律失業的一堆 ; 電視傳播的又怕在路上被人吐口水 .
我還真不知道再過10年又是哪個科系淪為失業的一群 . .
反倒是一些私立大學會開近幾年台灣新興行業的科系
CYqwe wrote:
最近小孩再過2y準備考大學 , 我自己大約把國內各大學所有科系看了一遍 , 發現那些所謂名牌大學 台清交成政 及中字輩的所開的科系還真的是萬年科系呀 , 看看這些大學的科系 還真的能學以致用的科系真得只有1/3 , 嚴長壽還講的真對 . .
開一大堆科系 扣除醫學 財務 工程科系 有近一半科系出來不知要幹嘛 .
想想 現在師範大學or 法律失業的一堆 ; 電視傳播的又怕在路上被人吐口水 .
我還真不知道再過10年又是哪個科系淪為失業的一群 . .
反倒是一些私立大學會開近幾年台灣新興行業的科系
搞錯方向了吧,不是一堆不知道要幹嘛的科系
是政府沒朝著正確方向走,是台灣人把自己搞得跟奴工一樣
除了代工還能做什麼?在台灣是有幾個人穿西裝打領帶
台灣人沒能力製作軟體?沒能力畫漫畫?沒能力開博役賭廠?沒能力規劃紅燈區?
AV女優呢?這些都是職業不是嗎?
開了一堆商學院,卻還是不斷的在代工,讀商的剩下工廠的會計可以做
就算開在多新興的科系還是在代工,想成功還是去外國吧
CYqwe wrote:
開一大堆科系 扣除醫學 財務 工程科系 有近一半科系出來不知要幹嘛 ...(恕刪)
就算是念醫學、財務、工程等科系出來也不一定能學以致用,原因有兩個
1.學校根本就不知道企業需要哪些技能,早被業界淘汰的東西還拿出來教
且對學校而言教育部的補助金費是第一優先,與其煩惱學生畢業後的生涯,不如先煩惱研究成果
2.一堆企業不知道是公司制度有問題還是管理者或人事有問題,連自己要什麼樣的人才都不曉得
應徵A職稱,實際上卻是做B職位的工作是很常見的事情
這些企業徵才的第一順位是低薪,第二順位才是態度跟能力
台灣的教育制度及產業文化已經出了非常大的問題,所以有能力的人才接連出國,甚至有些根本不打算回來
另外,台灣是一個以小企業為主的經濟體,相對而言,勞動力和企業的匹配更加重要。很多人觀念裡認為,一些“低端”產業會全部移向工資最低的地方(中國等等)。
實際上即使發達如日本,這些“低端產業”吸收的就業也相當可觀,仍然有很多企業,可以通過精密的資本/勞動匹配達到很高的生產率。這些企業最需要產學結合、訂單式的技術教育。教改摧毀了台灣過去的這種職教模式,加速了小企業競爭力的流失,結果就是產業和就業機會的加速外移。當然這一點我只是個人觀察歸納出來的,沒有客觀經驗,各位你可以反駁我。
普大門檻放得太低,普大生平均素質下降,這時廠商花錢僱到“次品”的概率增加,所以傾向於謹慎僱傭或者壓低工資補償僱到“次品”的風險。
教改把一部分有實作天分的小孩從技職移到了(可能不怎麼樣或是產值低的)普大,所以同一個崗位上的工人比以前那一批素質要差非常多了。
另外,工人技能的下降(一部分聰明小孩改上普大)損害了企業競爭力,部分造成了產業的外移和需求的下降,進一步拉低了整體的工資:以前我的小工廠能從技職招到不錯的孩子操作及研發機器,現在技職畢業生的素質大不如前,普大學生素質更是低落,我就乾脆把廠遷移到大陸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我的小工廠里的會計、秘書也沒了工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