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全國核心勞動力25-49歲的民眾,不到總人口數的40%,創下20年來最低值,勞動力減緩,南韓現在大量引進外籍勞工,短短時間,人數已經有60萬名,占全部經濟人口的2.5%,但這樣的勞力人口,對南韓來說,依舊供不應求,南韓正不斷放寬外勞限制。
大批外勞在農田工作,現在在南韓農村隨處可以見到這樣的景象,分析南韓外籍勞動人口需求,主要和「高齡化」社會息息相關,根據統計,南韓農村人口約有164萬人,其中有7成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勞動力嚴重不足。
農場主人金順昌:「現在的年輕人,一窩蜂到城裡找工作了,剩下的都是老人,我70歲了,做不了農活,不用外國人根本不行。」
台灣農村不是剛好有很多羅漢腳嗎?引進更多的外勞不是更好!還是請不起外勞!
其實這都是同一個問題, 不轉型升級自然請不起外勞,因果循環
農村需要年輕的勞動力 + 資金 + 新時代的精緻農業技術 + 減少中間剝削良好的銷售管道
才能順利轉型升級,沒有人只靠機器就能轉型升級那是大錯特錯,就算是學荷蘭企業化,
那也要互聯網技術人才吧,一樣也需要銷售包裝人才!
難到台灣農村不該大量引進年輕的勞動力發展精緻高附加價值農業嗎?
看看先進國家很多在地原料"特色"熱銷品!
郎咸平: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思維
boosa wrote:
台灣的外勞很奇怪!大部分只能塞在電子廠?...(恕刪)
電子廠的作業員..在職場上就是一種悲劇組合..
1. 所需技能不高..老闆想的是22K以下..終身不調薪..隨時可以換年輕人..隨時要加班..
2. 作業環境比之傳產..還算不錯..體力付出相對較少..
3. 對外勞而言..賺完一票回鄉奮鬥..與老闆想的不謀而合..
4. 對本國年輕人而言..因為22K以下+終身不調薪..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說到這裡..就應該檢討台灣的獎勵投資措施..
不要大老闆信口開河說創造多少就業..中央與地方政府就流口水..
應該要以..創造就業的最低薪資(無論是派遣或正職)..最高者優先..
例如..某一投資廠商..保證全公司最低薪資為30K以上..這個投資案最優先..
萬一錄用低於低薪資為30K以下..補足30K當罰款給政府..
政府不用腦袋..引進的投資只願給低於22K..然後再抱怨請不到人..接下來吵要外勞..
沒完沒了..台灣也跟著沉淪..不值..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