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台灣沒希望了,假如七八十歲的人還在創新 馬雲!

一個多月以前我去台灣,在一個餐桌上,有一批年紀很大的企業家,頭髮都很白了,每個人都大談創新,怎麼創新?邊上有個人跟我講,台灣有希望,我想這麼大年紀的人還在創新。後來我說台灣沒希望了。 假如七八十歲的人還在創新,我們問題就大了,他們不相信年輕人比他們更會創新,其實他們應該是盡全力去努力幫助年輕人去創新,建個平台扶持他們創新、幫助他們創新。 所以我們認為比年輕人更聰明,那災難就出現了。

馬雲講過:「我說台灣沒希望了,假如七八十歲的人還在創新」


我經常看見父母罵孩子,我有一個親戚把孩子逼得團團轉,每天要讀書,我說兒子都不願意回家,為什麼還讓他讀書。 他說我就是讀書沒讀好,我沒讀好, 他就吃了大苦,他就必須讀好。 我說你沒讀好,他初中都還沒畢業都不想讀書了,他比你還糟糕。 我們很多人都說80後不行了、90後不行了。 直到最近我聽說80後說70後不行了。

這個世界上孩子們出了什麼問題?我覺得還是沒有出問題,是我們出問題了。 我父親認為我不如他,爭論了將近20年,每次吃飯就吵架,直到前幾年我說,我把兒子十六七歲養到了一米八,你把我養成這個樣子,我對父親說你看你本事大,還是我本事大。

事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的孩子永遠超越我,我的父親超越了我爺爺,我超越了我父親,我也堅信我的孩子會超越我。 假如我們對自己的孩子沒有信心,我不知道我們對未來還會有信心嗎?孩子是我們的產品,一個老闆對自己的產品沒有信心的時候,你怎麼相信這個產品會走出去?

所以我們今天不管講綠色,還是思想的盛宴,這個盛宴是80後、90後的孩子給我們做的。 綠色價值觀首先裝在自己手上,這個災難是誰搞出來的,是上一代人搞出來的。 我們在收拾這個殘局,我們的孩子們為我們收拾殘局,為什麼他們不行了?你說孩子們不承擔責任,你問問看,汶川大地震沖在第一線的是80後,玉樹地震沖在第一線的是80後。 我爺爺相信報紙,我們父親相信收音機,我們這代人相信看電視,孩子們誰都不相信,他們相信自己的觀點。 他們只不過以不同方式向我們表達而已。
2014-01-03 19:32 發佈
老頭子要給你洗腦說年輕人不行...

他的屁股才能在位子上待久點...


其實是他不想走......

不想離開爽缺而已...

當然老屁股當年也是這樣稱過來...

好不容易上了大位...


說什麼都不能讓...

權利名義職稱讓什麼都拱手
不是不放不想而是放不下
一放都不是自己的
troutslove wrote:
老頭子要給你洗腦說年...(恕刪)
超有感

所以台企看不到who's call app價值

台灣的創投大概可以說可笑

看那幾個商業雜誌訪問大咖說可以日後發展雲還有資料庫等

小地方都看不到只會假大空而已
會成功的人是不會期待別人讓路,而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不得不讓路。
老人不退,那你就逼退,老國代不是被逼退了嗎,不過好像一蟹不如一蟹。
子魚 我就說現在的台灣是法律三十年不變,所有的收入利潤都是60歲以上的企業家族奪走!

創新乏力,很簡單的理由並不是你賺得多或少,是因為最大的原因你沒有留一條路給年輕人走,

只願意花兩萬多去雇用年輕人,台灣人很念舊,連豬哥亮都還在,但是年輕人的出路在哪?


不要告訴我講22K多俗氣,因為如果你的錢只夠基本吃喝,沒有其他多餘的進修消費和文藝活動,

那基本上你也無法進修升級的,國家也不可能向上提升,就是因為這樣台韓兩國國民實際所得差距會不停擴大,

但是全球化競爭下 台韓實際貧富差距也沒差多少! 勞工的錢真的不是雇主給的,是市場勞動供需決定!


台韓講人均GDP就像是公司營業額一樣,營業額差不多,但內容差異極大,單單品牌競爭力,技術研發就差異甚大!

台灣電子業(佔GDP比重近半)把最多的錢花在進口機器設備和材料,台灣設備廠市值都是小小的,迷你型! 上游材料更是100%進口。
台灣的電子業總體上就是傳統出口加工業,差別是金額比較大的全球化市場,傳統產業運送的時間長,噸位大,全球化沒電子業快,這是跟這些製造電子產業唯一的差別!

韓國已經發願規劃未來5-7年把材料從日本進口轉向自製,由目前自給率30%,大幅度向上提升!

機器設備的自製率也大幅度提高,甚至攻下大陸LCD擴廠大部分的設備!


主要的原因就是良性循環,政府補助納入上游自製機器設備,甚至是自製材料的補助,

而不是只是單單補助進口設備和幫科技大廠減稅這麼low的做法

結果下游各個廠三星 LG 海力士等等,購買本國機器設備和材料的費用整整是外國的50%,等於打了對折

短期還看不出成果,

只要等3-5年的折舊出來了,跟外國的競爭力差別就出來了!

三星又靠著供應鏈的力量去投資甚至強化韓國國內各個設備廠,不停的良性循環,

超越台灣政府給電子業超低稅率(甚至很多大型公司某幾年都不用繳稅),甚至奪走大部分台灣政府的科研退庸和補助款,用政府的錢雇用懶懶的(各類國防)研發人員

這種不停盲目灑錢的方法,是台灣韓國模式最大的差別!
---------------------------------------------------------
大家有沒有發現韓國的計畫看得都是5-7年甚至更長持續的投入,

台灣政府只注重近1-2年的變化,賺取快錢,這就是思維的不同。

boosa wrote:
子魚 我就說現...(恕刪)


這也是台財團包括科技業用短視思維綁架政府所產生必然結果, 惡性循環

也許這是在目前條件還想和朋友力量尋找另一條出路可能性

現在這個台灣大環境對新創技術事業非常不友善

但朋友不會坐以待斃而是要找到突破點

至於現存狀況盡多少力去改剩下的就是有些長官思維是否也跟著動了
同意阿

每次看到宏碁老先生大談創新

就覺得有趣

這些大老闆只知道高來高去,知道政治,經濟情勢

但是卻不知道市場趨勢

這些大老闆距離消費者已經太遙遠

光看一堆數字和報告就談創新

想轉型的大企業其實很多

但幾乎沒有幾個轉成功

親身經歷幾個都是轉的一鼻子灰

差點連本業都賠下去

其實也不必跟韓國比

個人覺得台灣的市場比韓國開放的多了

要走韓國那一套 難

更不用說台灣人通常小鼻子小眼睛

有洞就鑽,有小便宜就撿

台灣的老人們要懂得服老,交棒

不要一副怕輸怕賠錢的樣

不敢押寶,是上不了檯面的

台灣從前就是中小企業起家

台灣的年輕人和大老闆都要再勇敢一點

年輕人要敢站出來

大老闆要敢投資

不敢衝是不可能搶下灘頭的

不要老是想當諸葛亮站在後面下指導棋阿
lccw wrote:
會成功的人是不會期待...(恕刪)
.


不需要老屁股讓位....

但是可以把腳從我臉上移開嗎???


整個社會都是妳們這些老屁股在玩....

玩到剩22K了,還是年輕人的錯....


錢也要,名也要...


在採人幾腳...


站在人家臉上抽雪茄,還大言不慚的說位子要自己爭...

誰當兵沒菜過?誰沒犯過錯...

永遠不讓年輕人上來犯錯...

只有你在搞,你最懂,因為你犯過很多錯了,所以時間在你身上累積的經驗無人能敵...

問題是

那天你心臟病掛了怎辦...

連比爾蓋茲都早早交棒了...

台灣有哪個人比他威到不能交棒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