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也要KPI 年薪靠績效


新聞連結

引述:
為了打破教師年薪「公務化」的僵制,公立大學教師的薪資結構擬重新設計,未來薪資將以個人績效核算,預計明年底報行政院審議。

個人績效的計算標準是?國科會跟產學合作幫學校拿到多少錢這樣嗎?

那做沒廠商想贊助研究的老師,或是文學院那些老師是不是都該砍一砍?

連大學教育都向錢看....真的完蛋了
2013-12-08 15:11 發佈
只要不是共產社會,各行各業都應該考量績效,
不合理嗎?
我相信即使文藝和非盈利工作也可以訂指標評量績效。
小學老師更應該評估績效,
授課時數超短,退休後所得超高。
難道還不能要求定期淘汰不適任者嗎?
打績效是好事
但是要怎麼打績效是一大問題
有些作基礎研究的十年才看的到結果這怎麼打
跟產業合作績效會比較好?
pottolaster wrote:
個人績效的計算標準是?國科會跟產學合作幫學校拿到多少錢這樣嗎?

那做沒廠商想贊助研究的老師,或是文學院那些老師是不是都該砍一砍?

連大學教育都向錢看....真的完蛋了


新聞裡沒這樣寫吧? 沒有國科會計畫就沒績效? 自行補腦也不是這樣的, 做RD的開發的產品是公司的PM提出需求, Sales去賣, 產品賺不賺錢跟RD的KPI一點關係也沒有, 台灣就是長期在儒家的尊師重道的觀念下認為老師就永遠是對的, 老師教的不好是學生的問題, 是學生要去適應老師的教法, 真正要改變的是這個, 小弟在美國念過書, 在每學期結束後學校會發一份授課教師的evaluation, 原來學生也是可以評鑑老師的, 台灣現在有沒有不知道, 但至少在我念書的時代是從來沒聽過的事
pottolaster wrote:
個人績效的計算標準是?國科會跟產學合作幫學校拿到多少錢這樣嗎?



也許是跟補教界合作!!


題外話~

讓我想到

以前讀國中時

當時升學主義高漲

某一班的導師突然很囂張地闖進我們班教室,

應該說『牠』之前就冒然闖進很多班的教室。


闖進來時,我們還在上課

一進就跟那堂課的老師借了三分鐘

『牠』就順理成章地霸占了講台

一開場就先來一則笑話,讓全班哄堂大笑。


因為『牠』收集很多笑話全集來唬弄國中生,讓學生覺得『牠』很幽默

然後再為自己在外開的補習班打廣告~

臨走前牠說:『如果還想聽更多的笑話,歡迎來我的補習班~』


重點就在於怎樣評鑑
現在大學都有所謂教師評鑑的機制
主要的項目是:
1.論文發表數量(理工的主要是SCI,文科SSCI,但SSCI的標準期實很模糊,很多刊物其實是大學自辦的,沒
有什麼公信力)
2.國科會計畫申請成功數
3.產學合作案數量
 第2、第3項其實就是幫學校跟國科會或產業界找到多少錢,每一筆經費學校都會收”管理費”
 大約15%,美其名是監督管理,實際上就是抽成,能幫學校收到越多外快的教授,講話就越大聲這樣
 而這些研究是不是真的有價值,或是有成果不重要,只要有錢進來就好
4.學生教學評鑑
 每學期末都會要學生寫教學評鑑,基本上第2、3項業績好的老師,不去上課都找助理代課、課被學生嫌的
 很爛也沒關係,因為你有業績,學校有收到錢,其他不重要。
 但是如果新老師,如果你的論文發表數量中等,學生又嫌你太嚴格、標準太高、當太多人之類的,
 明年沒人要選你的課,校長就會找你約談了,簡而言之,就是你得討好學生

我想新的KPI績效評鑑,不會超過以上4項,所以大致會演變成
1.教授一稿多用,同一篇篇改一改投3、4個期刊,這現象已經出現,縣在很少教授有專書類的大作出現,反而很常出所謂的論文集,因為寫一本專書可能要花2~5年,這段時間中的論文產值會很低,影響他的評鑑。
2.瘋狂用關係找錢,只要幫學校找到錢,其他沒關係,今天跟廠商簽400萬產學合作,名義上是廠商要給學校400萬,實際上是你給我400萬,我再跟你買400萬的設備,研究成果是啥不重要。
3.學生是寶,不能得罪
 10多年前我念書的時候,有一門課兩班120人,只過了1X人,100多人被當,教授宜然自得
 現在,一個班被當超過1/3,有的私學甚至規定只能當1/10,你超過這數量就要被校長或院長約談
 老師不敢要學生,然後出社會後被企業嫌的一無是處,形成惡性循環,

以上這些已是現在大學的普遍現象,若再標準化,一定會更嚴重,教育搞爛了,說真的啥都別談了


pottolaster wrote:
新聞連結引述:為了打...(恕刪)


可以考評
但制度、方法不能扼殺教育的核心意義

制度很難
所以要慢慢來
不是不要做

教育工作中
有可量化的、有很難量化的
這是制度設計的重大難題

正如
生產線上以數量來評量其績效
創意工作就不宜套用


莎朗石頭 wrote:
小弟在美國念過書,
在每學期結束後學校會發一份授課教師的evaluation,
原來學生也是可以評鑑老師的,(恕刪)


台灣也有啊!
教授不能得罪學生,
否則會被學生考評成不適任教授。

不知道國中、高中的老師績效怎麼評?
以家長的觀點來看,
學生考不到好學校就是老師不會教。

國小的績效以家長的觀點來看就是考試考不好,
新聞出現好幾次類似"老師惡整學生期中考試八成不及格"的標題,
被新聞霸凌過的老師應該學會盡量洩題或是考題幼稚化吧。

新聞上看到美國是以學生大會考的成績考核學校和老師,
造成學校和老師作弊造假。
不知莎朗大在美國看到的是否如此?

tteffuB 特肥吧 wrote:
台灣也有啊!教授不能...(恕刪)


可能後來才有的, 我1990年念大學的時候從來也沒做過類似的評鑑,

tteffuB 特肥吧 wrote:
新聞上看到美國是以學生大會考的成績考核學校和老師,
造成學校和老師作弊造假。
不知莎朗大在美國看到的是否如此?


我不確定學校有沒有用學生成績作為評鑑成績的一部分, 因為學校也沒有告知學生評鑑的方法和比重, 我舉個真實的例子, 在我碩二的時候有一門課從業界請了一個台裔的老師, 這個老師是研究所才到美國念, 博士後找到工作留了下來, 其實真的不要以為能在美國找到工作英文一定很好, 尤其是讀工程的, 這個老師專業和英文聽寫都沒問題, 但是說的因為非常不流利導致無法用英文完整的表達授課內容, 以至於大部分在寫黑板而很少lecture, 期末評鑑的時候聽到幾個學生在討論就有人反應這個問題, 有時候學生不見得會因為老師給分太嚴而評鑑給的低, 還是有很多學生真正在意的是能不能從這堂課得到收獲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