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妹前幾年在精品業公關上班,老實說公關感覺體面,但其實感覺做的很雜,包括自己燒錄光碟給記者啊、找燈控音控啊、像廠商殺價啊~基本上打雜的事情都要做啦!還要幫前輩訂便當啦(公關業輩分觀念算重)
記者會結束後還要掃地、撿垃圾(此時由於穿了整天高跟鞋,同事紛紛都脫鞋了,只能說腳很臭)若現場有展示櫃,我們還要自己想辦法運回公司(通常都半夜一兩點)
基本上是菜鳥的話,前輩要你做啥就得照做,
「麻煩幫我燒錄光碟」 「喔~好」
「麻煩幫我買飯」 「喔~好」
「麻煩幫我丟垃圾」 「喔~好」
最扯的是有次前輩還叫我幫她照顧小孩

那時年輕,很想直接面對客戶提案(很想學這塊)不過說實在,做雜事居多,反而是提案、聯繫廠商砍價、流程規劃都沒碰到....對主管有很多怨言,很快就離職了...
其實要不要做打雜的事情,也是工作到現在常在思考的問題;常聽到22k只請的起猴子,也聽過不少人是因為進公司後,都因為主管"留一手",導致自己都在做邊緣的瑣碎事,學不到專業。或是很多新鮮人只是做了一些和工作沒有直接相關的事情,就覺得自己被壓榨,被當作廉價勞工。或認為"我不是被雇來做這些瑣碎小事"。
今天中午吃完飯後逛了書店,翻到《30歲前的努力,決定你在社會上的成敗》,這本書很有趣,裡頭有一章節就是在講這件事!跟大家分享一部份
「我們導播只要看新人打雜時的態度,就能看出他的未來。」對於菜鳥助理導播來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訂便當。這些便當是為了給藝人或工作人員在錄影的空檔食用的。訂便當可說是雜事中的雜事吧。
但據說只要看新人訂便當的方法,就能看出他將來是否能成為一名成功的導播。而且在導播的世界裡,這是人盡皆知的常識。站在導播的立場,為了讓參加節目的藝人和工作人員能愉快地工作,當然希望訂的便當越高級越好。然而在製作費中便當所佔的預算有限,這時就要看新人助理導播的本事了。今天的攝影是在比較不花體力的棚內,還是消耗體力的戶外;錄影時間是長是短;天氣如何;氣溫、濕度各是多少……。心思縝密的新人會以各種狀況來細心判斷當天藝人和工作人員的胃口,再訂購便當。這種準備錄影便當的能力,其實就是未來當上導播後製作節目的能力。一個無法推敲別人心思的人,又如何能製作出打動觀眾的節目呢?更別提那些不想做雜事,無心好好接待藝人和工作人員的助理導播,又怎能期盼他們會有將來?
書裡強調一個觀點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項作業是完全不需要改善的。只要你願意運用智慧,即使是雜事,也一定有讓你發揮的餘地。重點是必須用腦,並擁有強烈的企圖心,願意試著憑一己之力做出一些成果。
老實說這本書有顛覆一些觀點,想起那時離職之後,主管似乎知道我抱著不滿的情緒離開,寫信和我說,她不是不讓我碰,是希望我把小事情做好,把個性磨圓,才能接任其他重要的事情。
不過雜事,定義多雜,我覺得分寸真的要掌握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