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投資自己,但要如何投資才有好結果?

看了這幾天的新聞
王品的董事長也是富二代的戴董
他說靠人脈借很多錢創業,但是一般人可不像他
可以隨便就借幾億創業,又可以失敗了在繼續借;或跟父母伸手要。
畢竟富家子弟的小孩,身邊資源跟一般人不依樣。
雖然不知他失敗幾次?當然也沒有敗家,因為他建立了王品
而這也是他有資源可以撐得住失敗。
就如同微軟或IBM就算投資失敗,還是依樣有錢。
又說了薪水沒五萬..要孩子回家跟父母要錢湊五萬,用來培養人脈.....
以及工作三年賺不到月薪五萬是能力有問題?

台積電的張董也認為錢是要投資
不過是在自己身上,不知(自己)包不包括人脈?
但卻沒說出要有如何投資才有好結果?

看了一些討論
說現在的企業喜歡拿香蕉請獅子....
不管是啥22K或19K
用這樣高或高不了多少的薪水來請人
畢竟當你花錢投資自己
卻又遇到變成獅子只有香蕉吃
獅子都變蝨子的感覺
企業變成只是把教育訓練的成本
轉嫁給求職者而又能用低薪聘請...
就算你會18般武藝
也只算你一般的薪水

不知花錢投資自己,但要如何投資才有好結果?
有人分享成功經驗嗎?
依照現今的時空背景及景氣環境,還是靠爸比較實在?
2013-06-13 10:2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結果

playmore777 wrote:
看了這幾天的新聞

...(恕刪)


先從有興趣的著手吧

台灣的企業產品大多數含金量不高,所以只能往成本低的地方移動!例如對岸,當在沿海城市成本增加就繼續往內陸搬

企業西進大多數的老闆與管理階層也發現對岸土地無限寬廣,勞力無限量供應,這個時候兩邊的勞工自然就會放在一起比較!

22K就可以請到物美價廉的大學生,表示在這種待遇差的環境下還是找的到人,站在成本的角度,如果人才堪用應該會選用便宜的吧!再搭配外勞與淘汰資遣制度兩手策略,大多數的人也只能選擇隱忍,敢怒不敢言!

針對這樣的大環境,剛畢業的同學可以慢慢建立自己的屏障(專業只是基本,工作上也不要計較太多,多做多學習累積經驗),加強語文能力,進修提升自己的學歷(當然不能只是去混文憑,不過好像大多數的人都抱持這個心態),十年後就可以見到成效!
playmore777 wrote:
看了這幾天的新聞王品...(恕刪)



1.賺錢,不一定要有人脈

2.建立人脈,不一定要用錢

3.他有今天,也是他爸幫忙的,而且有良好的成長過程 , 完全正確

-------------------------------

有些人,成功建立企業之後,都喊 白手起家,一毛 都沒拿家裡的錢

結果 調查,幾乎 每一位都有...


王永慶 就真的 一毛、一點一滴都是靠自己 創起來

恭喜他 他還是有一個良好的成長過程

王永慶先生的確厲害!! 但也運勢不錯 , 恰逢台灣經濟最不錯的那段週期

倘若王永慶先生是在扁馬執政時期(整整一十六年)下白手起家創業 , 不曉得還能不能這麼順遂進而成功?

playmore777 wrote:
不知花錢投資自己,但要如何投資才有好結果?
有人分享成功經驗嗎?...(恕刪)


1.不知花錢投資自己,但要如何投資才有好結果?

投資自己 人人有機會 成功 但個個沒把握

投資自己 買一個成就自己的機會

但如果不投資自己 恐怕連機會都沒有

2.有人分享成功經驗嗎?

本人正在 一步一步 嚐試投資自己 革命尚未成功

如果 有成功 在上來 PO文
我覺得投資自己也不一定要算計有沒有好結果啊。

投資自己也不一定是對工作有幫助的才算是投資自己。
去上英文課、有興趣的課也都是。很多人甚至是興趣變本業的。

最重要的是花了錢、時間,有認真學習、有收護、有快樂就是好的投資。

Leo.Lee wrote:
王永慶先生的確厲害!...(恕刪)


換個方向想..

台灣經濟最不錯的那段週期
創業的不只王先生一個人
為何獨他能如此成功?

playmore777 wrote:
看了這幾天的新聞王品...(恕刪)


1. 投資興趣 找出興趣
2. 進修興趣
3. 同時在興趣的領域工作
4. 加強英文 出海外累積經驗
5. 千萬不要去中國!!! 去西方國家 或非中文國家
6. 開始規劃事業 而不是上班而已


這是成功模式 加油!

HP2 wrote:
台灣的企業產品大多數...(恕刪)


說得好 千萬別先去中國

中國只是一個市場 只是一個籃子

要先累積在非中國都能成功的模式


先在中國成功就會在海外成功的口號 只是 短視近利的藉口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