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學歷文憑的用處

在職場待久了, 就會知道學歷文憑不是唯一的, 但它真的很好用.

主管的工作不是只有面試新人, 帶新人. 那只是他們工作的一小部分.
所以他們也不想花太多時間與精神在那上面.
這時, 聯考制度與學校的評價就會是很方便的篩選工具了.

以科技業的工程師這一行為例, 或者縮小到半導體相關的製造業.
這工作會用到的知識, 其實並沒有那麼理論, 唸完一般大學理工科系大概就可以勝任了.
但重點是要怎麼找得到"好用"的人?

很多人會選擇相信聯考的勝利者.
因為他們聽話. 聽父母的話, 老師的話, 不大會反抗權威者的指令, 接受社會的價值觀. 比同伴們努力, 或者比較聰明.
所以他們在考試中勝出, 所以選擇這一群年輕的畢業生, 是風險較小的做法.
這個邏輯普遍存在於社會中.

面試的主管們, 不大會去信任一位沒有標記著某種光環或印記的年輕人; 僅管他現在真的很想要這一份工作. 他不敢, 也沒時間去找.
有人說這好像是近親繁殖, 但社會的運作就是如此.

想進科技業, 參加爆肝的大軍行列, 文憑真的是一個重要的門檻. (剛在版上看到的, entry barrier)
最好大學起就是名門出身, 不然研究所考試也是個機會.
至於哪些才算名門學校, 台清交? 國立? 前段私大? 那就因人而異了.

2013-04-21 14:5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學歷文憑 用處
pawa0000 wrote:
在職場待久了, 就會...(恕刪)


一些學校有企業實習,不少公司直接取才

有些公司直接到一些學校找人

如上銀提供勤益科大學生每年上千個實習機會,更提供獎學金供應學生,畢業後也可找到數百位他們認為不錯的人,直接發聘書
.................

不想提供實習機會的公司,也只能到就業市場找人
每年大學的招才活動,提供缺額的多寡,不就可看到企業的喜好?

主要還是看產業,乖乖牌的人越多,公司就越沒生氣,創意也會缺缺,並不是每個產業都喜歡乖乖牌的學生.

gofy6848 wrote:
www.hiwin....(恕刪)


上銀科技成立碩博士論文獎,主要是鼓勵機電類的碩博士生,研究方向往他們想要的發展方向

台灣這種公司真的太少,夠力的機電產業也很有限,如汽車類,飛機類....其實都很欠缺.

企業有支助,學生及教授的研究方向就較有動力.
bobbycomboy wrote:
上銀科技成立碩博士論文獎,主要是鼓勵機電類的碩博士生,研究方向往他們想要的發展方向

台灣這種公司真的太少,夠力的機電產業也很有限,如汽車類,飛機類....其實都很欠缺.

企業有支助,學生及教授的研究方向就較有動力.

果真,
普大搞研究?
科大做現場?

一如,
蘋果搞研發?
鴻海做製程?

結果,
美商大口肉?
台商啃骨頭?

現象,
研發大賺頭?
製程血汗錢?

gofy6848 wrote:
果真,
普大搞研究?
科大做現場?

一如,
蘋果搞研發?
鴻海做製程?

結果,
美商大口肉?
台商啃骨頭?

現象,
研發有賺頭?
製程拼血汗?...(恕刪)


你想太多了,

品牌跟創意是台灣最弱的項目,目前科大拿一堆世界發明獎,大部份也是將專利賣給世界各國,拿到的是微薄的專利費用.

普大搞研究-->就是你看到的台積電,聯發科做為代表
科大做現場?-->就是你看到的華碩,鴻海等做為代表

蘋果搞研發?--->不是研發,是創意跟品牌,這是台灣最缺的.


台灣的幾大品牌,其中大部份都是你所指的科大搞現場的人創立約2/3,小部份是你所說的搞學術者創立的小於1/3.

1. HTC(宏達電)、2. ACER(宏碁)、3. ASUS(華碩電腦)、4. TREND MICRO(趨勢科技)、5. MASTER KONG(康師傅)、6. WANT-WANT(旺旺)、7. GIANT(巨大機械)、8. SYNNEX(聯強國際)、9. MAXXIS(正新橡膠)、10. 85℃(美食達人)。

第11名到20名依序為:11. ADVANTECH(研華公司)、12. MERIDA(美利達工業)、13. D-LINK(友訊科技)、14. UNI-PRESIDENT(統一企業)、15. ZYXEL(合勤科技)、16. JOHNSON(喬山健康科技)、17. CYBERLINK(訊連科技)、18. TRANSCEND(創見資訊)、19. DELTA(台達電子)、20.WOWPRIME(王品餐飲)。
bobbycomboy wrote:
你想太多了,

品牌跟創意是台灣最弱的項目,目前科大拿一堆世界發明獎,大部份也是將專利賣給世界各國,拿到的是微薄的專利費用.

普大搞研究-->就是你看到的台積電,聯發科做為代表
科大做現場?-->就是你看到的華碩,鴻海等做為代表

蘋果搞研發?--->不是研發,是創意跟品牌,這是台灣最缺的.


台灣的幾大品牌,其中大部份都是你所指的科大搞現場的人創立約2/3,小部份是你所說的搞學術者創立的小於1/3.

1. HTC(宏達電)、2. ACER(宏碁)、3. ASUS(華碩電腦)、4. TREND MICRO(趨勢科技)、5. MASTER KONG(康師傅)、6. WANT-WANT(旺旺)、7. GIANT(巨大機械)、8. SYNNEX(聯強國際)、9. MAXXIS(正新橡膠)、10. 85℃(美食達人)。

第11名到20名依序為:11. ADVANTECH(研華公司)、12. MERIDA(美利達工業)、13. D-LINK(友訊科技)、14. UNI-PRESIDENT(統一企業)、15. ZYXEL(合勤科技)、16. JOHNSON(喬山健康科技)、17. CYBERLINK(訊連科技)、18. TRANSCEND(創見資訊)、19. DELTA(台達電子)、20.WOWPRIME(王品餐飲)。

http://whiteappleer.tw/2012/01/31/this-is-how-apples-top-secret-product-development-process-works/
Apple的產品研發流程是如何運作的?

gofy6848 wrote:
http://whi...(恕刪)


謝謝,很有用

還是創意設計引導研發的概念
bobbycomboy wrote:
謝謝,很有用

還是創意設計引導研發的概念

按依閣下卓見,
台灣前途,
要嘛就靠早期的專科(尤其是私立的)?
要嘛就靠近來的科大(尤其是私立的)?

此外,
上銀也許就真的是銀子太多了?
幹嘛獎勵投資撈什子的啥普大師生(尤其是公立的)呢?
理應逕自獎勵投資卓越的科大師生(尤其是私立的)呢?
再者,
台、清、交、成、央......尤其不應該!
真的是:
錢.太.多.了.?!

bobbycomboy wrote:
台灣這種公司真的太少,夠力的機電產業也很有限,如汽車類,飛機類....其實都很欠缺.


感覺台灣的企業,比較不具有「投資人才」的概念,不管人才是否為己所用。
生命能量來源:服務、寬恕、感激、掌握當下!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