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四大碩,對於未來有點茫然

首先先跟大家說聲抱歉

小弟發的上篇文章沒有想要戰學歷的意思

也沒有要戰設備跟機構

抱歉,沒接觸過就人云亦云是我不對

我只是想聽看看已經工作的人,對於未畢業的我們有什麼意見

請板上的前輩們施捨一點風度,消消火= ="

前一陣子在商周看到鍾子偉寫的一篇文章"記得22歲時你的眼神"

裡面提到一個人從畢業到30歲的心態轉變

我想每個人在剛出社會的時候,都是充滿希望跟熱情的

期待自己能精益求精然後大展鴻圖

我看著網路上的故事、聽著學長姐口中的事蹟

默默想著既然又有這麼多前車之鑒,那我一定要好好的作職涯規劃

但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走

雖然大家都說第一份工作不是最後一份工作

但總是希望能有個好的開始,如果工作三五年才找到自己的志向

都快30歲了,總是覺得會蹉跎掉很多時光

另外,指名自己是116只是覺得

不講的話大家可能會回說"考上台清交成就對了"

或是"連什麼學校都沒講要怎麼建議"之類的

那就完全沒討論到了,也不是我恃才傲物或是自以為是的意思

不講的話大家可能會回說"考上台清交成就對了"

或是"連什麼學校都沒講要怎麼建議"之類的

那就完全沒討論到了,也不是我恃才傲物或是自以為是的意思

而且就是因為本身念四大碩

所以更清楚其實就算是四大碩畢業也什麼都不懂

更希望能在進入職場之後,可以慢慢累積自己的實力

而不是被公司當成免洗筷,用到用不了了丟棄

專業很少年資又高,然後中年失業之類的

大學四年學生時期,三個傻瓜還沒上映

我只知道考上研究所就是成功的人生

但考上之後才發現學歷只是投石磚,對於未來更茫然

我承認我真的太晚開始思考想做什麼

因為也不打算念PHD,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了

所以才想來這裡求助一下,請各位前輩不要跟小弟計較了好嗎~~

砲火太強了我快承受不住~~
2013-02-24 2:0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Re
與其去看網路上的文章,你為什麼不去試著找對產業熟悉的教授或是實際在工作的學長姐們談一談呢?對於個人生涯規劃的事,那些人能給予你的意見會比網友們還來的多。
chiaduh wrote:
首先先跟大家說聲抱歉...(恕刪)


樓主是成大機械,感覺態度誠懇,
但命題四大碩,代表內心有被學歷蒙蔽的基因

看了你的前一篇,依你的方向讀到碩士本身就是錯誤
機械類高學歷說實話還不如高工一位模具師
下一個機械熱點在精密機械,模具很有機會
想成功還得練個10年功,

否則就進大公司當個螺絲釘

台中是機械類的大本營
成功範例都是肯吃苦,黑手起家
高學歷在這領域是一點用都不俱備優勢

肯流血流汗,才有成功機會
只要堅持住自己的方向,走你想走的路
經過時間及經驗的累積都可成就一翻小做為

基本上你說的四大,大部份都去當機台操作員
---------------------------------
天下雜誌
「台積電設一個廠,四分之三的錢在買設備,但這設備我們自己不會做,因為技術不夠,」廖運炫則指出,「現在我們比較不重視基礎的東西了,本來一般大學跟科技大學要有差異才對,現在沒有了,台科大在跟台大比。」
-----------------------------------------------------------------------
個人看法
台積電請一堆高級機台操作員及製程良率改善員,為何不培育部份人力在設計機台?養一堆台清交碩博士,當機台操作員,這等也是浪費社會資源,連一個小東西的良率測試控制機台及檢測,都委託外面工控公司製做,由此可知台灣只能做代工是宿命

想要台科大不跟台大比,那就將社會結構薪資改變,當選擇台科大是落實基礎工業,未來薪資收入>>>高於一般選擇台大畢業薪資2~3倍時,社會自然就會跟德國一樣基礎工業深厚.

---------------------------------------------------------------------
前些時參加金屬中心MII的一廠研討會
發現台灣有意開發半導體設備的廠家全拿著台積電當做入門磚客戶
可是全打不進
因為終端廠對本土設備欠缺信任
歸根究底, 就是這些廠大多底氣不足, 基礎研究人才太缺,

這就不能怪終端廠對本土設備不得不會欠缺信任了
不得不養一堆台清交碩博士,當機台操作員

最近台積電取得ASML 5%股權 要開發EUV 和18" Wafer微影設備與量產
台灣的機器廠或政府若是肯花錢, 配合參一咖, 才會有希望
廢話少說,還年輕就去試,很多東西試了才知道
活在世上不是為了改變世界還有什麼?
我可沒有炮你

人的生命,人的歷史,人的故事...要由自己去走出來
人的路程,沒有絕對的對錯是非...
不同的人走同一條路,有人順暢無阻,有人跌跌撞撞...

所以不要聽別人說怎麼怎麼...
每一行業都有他的成就和艱苦之處
每一行業有人成功,有人失敗
每一行業有人22k有人金山銀山

不用茫然,衝就對了
chiaduh wrote:
我看著網路上的故事、聽著學長姐口中的事蹟

通常網路上的故事都是個案,當事人的個案,可能會跨大自己的感受,放大受到的不平
默默想著既然又有這麼多前車之鑒,那我一定要好好的作職涯規劃

但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走

雖然大家都說第一份工作不是最後一份工作

但總是希望能有個好的開始,如果工作三五年才找到自己的志向

都快30歲了,總是覺得會蹉跎掉很多時光


另外,指名自己是116只是覺得

不講的話大家可能會回說"考上台清交成就對了"

或是"連什麼學校都沒講要怎麼建議"之類的

那就完全沒討論到了,也不是我恃才傲物或是自以為是的意思

不講的話大家可能會回說"考上台清交成就對了"

或是"連什麼學校都沒講要怎麼建議"之類的

那就完全沒討論到了,也不是我恃才傲物或是自以為是的意思

而且就是因為本身念四大碩

所以更清楚其實就算是四大碩畢業也什麼都不懂

更希望能在進入職場之後,可以慢慢累積自己的實力

而不是被公司當成免洗筷,用到用不了了丟棄

其實公司裡每個人都是免洗筷,就算幹到總經理的,只要董事長,總裁的子女要接班,不一樣被當免洗筷排除掉?

專業很少年資又高,然後中年失業之類的
這個一半靠運氣一半靠自己,但下一個,如何能找到更好的公司(可能是待遇更好,或是單純準時上班就很滿足了)
大學四年學生時期,三個傻瓜還沒上映

我只知道考上研究所就是成功的人生

但考上之後才發現學歷只是投石磚,對於未來更茫然

我承認我真的太晚開始思考想做什麼

(不想太多,只認真面對每一天的人,也是很多人小有成就)

因為也不打算念PHD,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了

所以才想來這裡求助一下,請各位前輩不要跟小弟計較了好嗎~~

我上一篇及這一篇,以我自個的標準,都不算在砲,頂多口氣沒那麼溫文儒雅而已

砲火太強了我快承受不住~~)


對了,啥是四大碩?

老實說看了你之前的疑問,覺得問題癥結點是

你想太多了

沒有實際進入職場,憑想像、雜誌、專訪就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要走哪條路? 你不覺得這樣很空想?更何況那些文章都可能是萬分之一的特例,要美化,才能吸引目光,才能引起話題,這是媒體的目的之一
即使你覺得到了30歲,工作幾年後體認到之前的路是走錯了,但你還是從中得到許多經驗,這些經驗可能也讓你更看清自己適合走的路
你現在從別人的文章中以為自己適合的,說不定走進去,10年後就沒有未來,或是你根本沒興趣,10年下來只會磨去你對工作所有的熱情
年輕人有可以犯錯,或是尋找方向的本錢,從你的文字也可以看出你是會思考的

但有時順勢而為,可以走出另一片你不知道的天地



chiaduh wrote:
首先先跟大家說聲抱歉...(恕刪)


我不是什麼四大碩,我是職業軍人退伍
在我那個年代
軍校被某部份人認為是壞小孩被父母送去唸的
ok…的確有的人是…

退伍後轉職學程式設計已經35歲了
三年前當時起薪20k,月工時常常超過240h,還沒加班費
現在是當時的幾倍收入,工時只有160而已

英雄不怕出身低
肯好好學習、有幹勁、都有出頭的一天

否則過個幾年還是什麼都不會時…
四大碩的學歷,只怕還成為被酸的理由
「怎麼xx碩士,工作x年,連這個都不會…!?」
這就很難堪了…

我樓上這位朋友說得很好
我就是屬於那種到了三十幾歲發覺自已不想當軍人而退伍的
但更慘的事,我對於我想從事的工作,經驗為零
否則我再三個月就陞少校了
幾乎是撐著等20年領終身俸保證班

不需要茫然
立定目標 站穩腳跟 勇敢邁進吧

tsaipifong wrote:
我不是什麼四大碩,我...(恕刪)


不要說四大碩,就是電子龍頭台交兩碩工作幾年,甚麼都沒學到的不在少數.
以ic設計產業看,還真遇到一堆學類比,dsp設計者,學了四年甚麼都不會,每天上班就坐在自己坐位等下班.
這兩者的keyman貴為公司副總,公司不斷引進新人,清一色是其學弟,甚至找同一位教授的子弟,但沒一位獲得真傳.

本人當時也是獨霸一方,與其較無利益關係,常常一同debug到半夜,並與其中最重要的keyman關係走很近,還被老董拜託去拜他學藝,而今想想甚為可笑.

初生之犢,一則肯做,態度低下,一則勤快,熱心學習,才有機會得道,被委派工作,否則無論工作多久還是一張白紙.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