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真正會把台灣搞垮的是 「你我」,這是我的樓,也是你的樓。

2013.1.20
已下班,大致看了回文
很難過!
也覺得自己很自私。
國企的員工確實該自省一下。(每個人都思考一下: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什麼,要問你為國家做什麼)
看看人家”陳樹菊”
但願還來得及”知錯能改”。(我先為自己的不理性道歉)
民視今天的臺灣演義要介紹”陳樹菊”的故事,大家一定要看。
好漢做事好漢當,決定把本文刪除
也不願看到對立的氣氛愈來愈嚴重


2013.1.21午

剛剛讀完李來希的文章,我再次強調我不是公務人員(是國企員工),內人也是公營事業員工(我為我的不誠實,向大家道歉)。
,,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
一個老公務員的哀鳴
-----------------------------------------------------------------------------------------------------------
臨老才來接這個工作,很多朋友都認為我瘋了,特別是我的內人,她總認為何必呢!倒是我那個少不更事的小兒子,才讀小學六年級,看過各家電視台的報導後,竟然連續兩天放學回家看到我,用大拇指向我這個超過半百的準老翁喊“讚”,這是最近人生低潮中,午夜夢迴都會偷笑的僅存愉悅,也鼓舞我繼續這段可能要面對的人生困境。
這不是為了個人,也不是如一般媒體所報導與評論的所謂“抗拒改革”,軍公教與國家間是特別權力關係,他們平時的作為,甚至言行都受到相當程度不同於一般民眾或勞僱階級的制約。君不見我只是稍稍的加強語氣道出基層公務人員的心聲,就引來諸多好事者的品頭論足,顯示這個社會成熟度的不足,世界各國無分集權與民主政體,無不對從事公職之人員作特別的規範,但同時也要給予一定程度的優惠。
今日決定重拾筆硯,先來談退撫制度,特別是軍公教人員的老年經濟生活保障制度問題,現行制度之所以為人詬病,在於基金準備不足、在於所得替代率過高、在於基金效益不足,也在於人謀不臧;人口老化本是好事,只因為基金準備不足,從而演變成長壽風險,長壽本是喜事福事,只因準備不夠,反成了壞事禍事,人不都是冀望延年益壽,秦始皇還遣人尋求長生不老藥呢!只因制度設計過度,或是國家當前經濟景氣不佳,導致財政困難,於是拔刀四望,一陣濫砍,藍綠殺紅了眼,階級意識突生,民眾相互仇視,人人火大,軍公教人員由於工作相對穩定,收入相對豐厚,於是成了人人喊打的代罪羔羊,有人說“眼紅後遺症”,有人說“相對剝奪感”更有高層長官說是“見不得別人好”,不管是用什麼樣的修辭,總都不是好事好辭,今天這篇起手式文章,不適宜談論制度實體內容,來說點感性的訴求吧!
用那麼嗆辣的語詞,其實是為了引起注意,是為了提高討論層次,我是一個長期處理勞資爭議、解決衝突的人,它不是屈屈關院長幕僚所稱個人的性格所致,引起社會廣泛的討論,蒐集所有的批評論述,目的已經達成;內人早上到隔鄰店家購買早餐,那個“處長”、那個“理事長”是不是“李先生”?內人內向只能靦腆點頭,回家抱怨,臨老才知道可能嫁錯了人。
在公務機關打混三十餘年,認識無數各機關各階層的工作伙伴,打從退撫年金制度改革討論初始迄今,幾乎看不到也聽不見所謂抗拒“改革"的聲音,這一群相對理性,多半是溫良恭儉讓一族的軍公教人員,這陣子為什麼反應這麼激烈,除了可能退休給與會實質減損之外,主要是來自自居“改革者”的傲慢與底層觀念錯誤及刻意假造數據,極度傷害所謂“被改革者”或“既得利益者”的尊嚴與情感,我無數次在公開場合提到改革當然會痛,但切不可在傷口上灑鹽;改革會痛,需要的是安撫,需要的是溝通,需要的是同理心。我們的所謂改革者,有跟基層同仁溝通嗎?有同理心嗎?
軍公教人員是社會中堅力量,多數自認為中產階級,中產階級是社會的穩定力量,中產階級的待遇是社會的標竿,臺灣社會之可貴在於多元與自由,軍公教人員來自士、農、工、商的家庭,他們的子女也會流向士、農、工、商各階層,我們是個混居的社會,竹籬笆早已打破,軍公教人員與普羅大眾無異,只因有心人士的煽動與領導階層的傲慢,導致所謂階級上的虛無對立,揮之不去,如影隨行,請告訴我在誰反對改革?多麼偉大的語辭“改革”,誰先搶站文字的獨占使用權就是改革者嗎?只要提出不同意見就是“反改革”嗎?是誰說了算?是那個手戴金錶,引用錯誤數據,以早已不存在的極端案例當作普遍現象,高舉改革大旗的所謂“改革者”嗎?是先說先贏嗎?我們的卑微要求只是懇請踐行“程序正義”而已,只是基本尊重與尊嚴而已,行政院年金小組已對外說明102年1月底才提出改革方向,為什麼考試院獨自針對公務員已向立法院提出相當具體的方向,那麼目前所謂的溝通與座談不就成了虛應故事的空談?稍一表示意見,一頂反改革的紅帽子就祭出,猶如血滴子一般殺無赦;主政者千不該萬不該去鼓動人民反對公務員的情緒,說什麼相對剝奪感,公務員從來不是勞工的敵人,從來都不是勞工的對立者,勞資關係、勞資關係談的就是勞工與雇主的關係,芸芸眾生普羅大眾多數受僱於資本家,一年365天,天天忙碌,其所得不過是22k、34k或46k而已,企業主每一個月開一次董、監事會議。年薪動輒百萬千萬,企業虧損照領紅利,臉不紅,氣不喘,這才叫相對剝奪感。
關大院長,您聽得懂嗎?公務員不羨慕醫師、法官不羨慕律師,因為職務與成就感不同,小吃店員工羨慕王品員工的待遇但不忌妒,行業職業不同所得自然不同,馬大總統說什麼“行業不均",行業不同本來就不一樣,難不成我們成了共產社會或將要成為共產社會?只要行業職業間的流動是自由的,這一切都成為合理與自然,主政者要做的是正確傳遞這樣的觀念與訊息,而不是隨反對者或多事者的評論起舞,要有正確的中心思想,大方向大格局的去思考國家的大政方針,而不是隨風起舞,弄得天下大亂,人心不穩。
我個人最近的作為,可能不符合長官或部分社會的期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同儕的支持與鼓勵,這幾天我的電話爆了,來自北中南東各地,有已退休者、有資深公務員、有原住民,更多的是年青一輩公務員的憂慮,他們懷疑是否投錯了胎,找錯了工作,曾幾何時,一個本來讓大家敬重有尊嚴有榮耀的工作,成了吃垮國家財政的毒瘤,親愛的領導!請您告訴我,是這樣嗎?這是您要的嗎?
把公務員待遇打趴了,勞工的福利與待遇就會好嗎?在此籲請社會各界瞭解、諒解,我要再次強調我所認識的公務員沒有人反對改革,但請先告訴我什麼叫做“改革"?是不是先說先贏?
夜深了!我累了,就算這一篇文章是一個老公務員的哀鳴吧!明天唯一的期望,依然是我那活潑的小么兒再給我一個大拇指“讚”!

----------------------------------------------------------------------------------------------------------

我深知”國事如麻”,你我都不是”當家”的那群人,也不知當家的辛苦!
但我深深以為政府最重要的事,就是提高所有人民的”幸福感”(幸福指數),有錢沒錢是一回事,不見得”大家都有錢,人民就一定幸福”。
但能夠大家都有錢當然最好,幸福指數可能較容易提高。但看看陳樹菊,我覺得她是幸福的,只是你我有幾人能做到?做到她的一半就好!您可以嗎?
若大家都同感幸福,政府”執政滿意度”自然不低,對立氣氛自然消弭。


PS:
國企員工基本上與公務人員不同
1.我們是未經銓敘的準公務人員,沒有18%(從頭就沒有),也無月退,和一般勞工一樣,所以有工會。
2.一般公務人員的福利,我們都沒有(除了國遊卡算是吧,不知還有嗎?),不過違法犯紀可是依照”公務人員逞戒條例”法辦。

真羨慕那些公股民營化的公司,兆豐金聽說可領7至8個月獎金,中鋼不知是多少,薪水至少也贏我們
2013-01-19 8:0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台灣

大家都得了紅眼症

看到誰好,就不順眼...

國營事業要講績效,那就把它民營化啊!

國營事業要擔負社會責任與配合政策

不能漲價,漲價被罵,賠錢作生意有虧損也會被罵

這要如何去看"績效"

與其如此,何不全部民營化...

喔..那又變成"圖利財團"了..真是無鬥不歡

國營事業是今天才有這問題嗎?

不是吧..臺灣沒政黨輪替過嗎? 當年經濟負成長時,怎沒人眼紅國營事業?

國營事業政府機關在景氣不好的時候,
要低調,福利要自覺做自動刪減,不要死不放手,
才不會變成攻擊目標,人民才會覺得能與共甘苦,被人尊重.

景氣好的時候,福利再昇回來,這樣會講話的人就會少很多.
不要象希臘的樣子,國家景氣不好的時候,
好福利就是打死不退,這樣被各國鄙視.



chjay0811 wrote:
出社會已經20餘年了...(恕刪)

Jackhwang99 wrote:
國營事業政府機關在景...(恕刪)


不錯,這才是重點,但在這次的刪減中,卻訂個天花板1.2,而且要有賺錢的哦!
照這次的版本,景氣好的時候,大家就把這群人給忘了.
把台灣搞垮的才不是鬥爭...而是鬥半天沒人贏才是問題。
就算給對岸濤哥鬥贏也不會像現在那麼慘,重點就是沒人贏
所以只能看到甚麼撈甚麼。
如果把國家絕大部分的公務機關私有化,
讓人民用付錢代替繳稅.

我想比照私人企業,用發業績分紅的方式來獎勵,
會不會比較不會有爭議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其實我建議樓主先去定義你所謂的"鬥爭"這兩個字
因為你所謂的"鬥爭" 整個核心圍繞在國營企業被砍福利上
那我請問你 你知道他們被砍多少嗎?

國營事業年終獎金由績效獎金與工作考成(考核)獎金構成
績效獎金從最高2.6 -> 1.2個月(平均10萬)
考核獎金從最高2 -> 2個月 (沒變)
砍完後一年還是有3.2個月
不是4.6個月變成1.2個月歐 (大多數人都被這個誤導)

你知道多少人根本沒有年終獎金嗎?

你認為國營事業所有人都是很努力上班而且沒有弊案嗎?
如果是的話 那我確定你沒有任何親戚朋友在國營企業上班
那你更沒有立場說"鬥爭"這兩個字 因為你連狀況都不了解
只是被媒體牽著走而已

告訴你一個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事情
你知道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 遇到公務員和國營企業小孩的比例有多少嗎?
七成以上!! (我歡迎國家有膽識的公務員去做統計 保證不會差太多)
你說砍他們一個月薪水 他們有差嗎?
差在房貸還少一點 國外留學的子女少花一點而已
那你有沒有替你自己(勞工)想一想
你繳的稅 被蒙著眼睛蓋章去做錯誤政策的人花掉了
而那些人的子女過著比你子女更優渥的生活
房子一定比你多 房貸也比你便宜 薪水/工時 一定比你強
然後又沒有你那麼努力做事
如果你很甘願的話 我無話可說
但是我相信大多數的人並不甘願自己繳的稅就這樣被花掉
而不甘願的人出來說兩句國營企業應該要檢討的地方 就要被人罵是"鬥爭"的話
那我會定義"鬥爭"這兩個字是正面的而不是負面的
而且要天天鬥爭

問題是現在是勞工跟國營企業"鬥爭"嗎?
錯!! 勞工根本沒有那個本事
是政府高層利益分配不均(國庫短缺)
在不得罪既得利益團體之下
刪減其他的經費 而國營企業薪水只是被刪掉的一部分
如果公務人員不願意把關 讓經濟繼續壞下去
那恭喜 明年還是要刪 只是不知道要刪到誰而已
國庫每年以-2000多億的速度短缺 你知道嗎?
每年光繳利息就500億了
而國營企業全部減少的年終是30億左右 只是杯水車薪
以國家這樣花錢的速度 相信我 政府不去開源節流的話
將來只剩下客重稅和裁公務機關人員這兩條路
(歐洲,美國,日本....很多國家都可以借鏡)

"鬥爭"是政客用來抹黑對方指證最便宜的口號
而政客喊"鬥爭"口號 就是要避開話題 不去談問題的核心
身為主管的你 我相信應該很清楚知道要用理性分析去處理問題 而不是情緒被口號牽著走
Nothing worth having comes easy
辛苦爬電桿 榮電:非全台電人員

不滿績效獎金被砍到1.2個月,國營事業工會群起反彈, 但看在倒閉的榮電員工眼裡,卻很不是滋味,因為他們專做台電外包工程,爬電桿,拉電纜,別說年終了,連個資遣費也沒有。

台電形象廣告中,颱風天台電員工上電桿搶修,冒著風險爬高壓電塔,完美呈現台電人為台灣維持電力供輸,努力拚鬥的辛苦工作,但現實生活中,真的在街頭爬電桿,搶修電力的工作人員,可不全都是真正的台電員工。

看到台電工會為了被砍的獎金,準備上街頭,專門承包台電工程的前榮電員工心裡頭很不是滋味,因為他們不只沒年終,連公司倒閉的資遣費也領不到,要說賣命上電桿,鑽下水道拉電纜,他們也不比台電人員輕鬆。

台電工會反駁,會有三分之二的工程外包,全是配合經濟部的國營事業人力精簡,而且真的上高壓電塔的,還是台電人員,績效獎金被砍,台電等國營事業大動作反撲,卻也讓自己成為外界,拿著放大鏡檢驗的對象。

樓主 這個新聞對你來講
你覺得台電這個公營事業 是有多偉大
平均台電員工所得七萬



會把台灣搞挎的是軍公教人員吧~~~

軍公教平均薪資是不是都高於勞工的平均薪資,自己摸一摸良心吧

一堆灌水的福利,別把自己說的多高尚~~~

不就是為了錢嗎?
chjay0811 wrote:
不錯,這才是重點,但在這次的刪減中,卻訂個天花板1.2,而且要有賺錢的哦!
照這次的版本,景氣好的時候,大家就把這群人給忘了....(恕刪)


事實是
2+1.2=3.2
所以平均還能領20萬

20萬啊~~
以現在的經濟狀況來講
20萬很少嗎?

有個網友有舉台糖做例子
那些沒辦法遣散的員工
竟然安排他們去幹年薪百萬的警衛跟清潔工
平均每人月薪6~7萬
以去年台糖"賣地"的盈餘
人人可拿3.2個月---原本4.6
6~7萬的3.2倍是多少啊
全台灣你要不要去找看看
有哪個幹警衛的
可以領20萬年終

是他們吃相太難看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