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題是22K
由題目來談,幾乎沒啥好談的,22K?怎麼談得下去~~
所以,今天是要來淺談,也就是"聊"22K這件事情~~
要開始之前,總得要暖場一下,內行的要看門道,外行的也要看熱鬧~~
不免俗的,小弟總得自我介紹一下,就由學、經歷帶過一下,
學歷:高中5年(含重考兩年),大學5年(含延畢一年),研究所6年(在職含大陸工作結婚等等)
經歷:製程工程師、整合工程師、大陸某中小企業副總(家裡有一點投資,所以這樣,瞭)
年齡:38
現職:全職奶爸(真是OOXX的辛苦呀!)
進入正題"22K",這個題目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我當初大學畢業時的起薪就有28K~~很多和我差不多年紀35~40的朋友一定會這麼說,怎麼會這麼低,當然我這批年齡層的朋友目前起薪45K應該是基本的,高到我羨慕想揍他應該也是有的。那30歲以下的朋友呢,就我幾個打籃球二十多歲的朋友來說,大學畢業還真的差不多20~25K之間,對我們來說,真是少得可憐,對他們而言,那可是紮紮實實的吃飯錢,更誇張的是,很多不是還在失業,就是在22K的企業間載浮載沉。這時候,我們開始聽見了一些企業的聲音~~"我們公司絕對不只22K"或是"員工應該加薪"的論調~~
企業的聲音好像炒熱了22K的話題,其實丟出這樣的議題難免跟政府"政策"有關~~當然今天主題不是來褒貶政府,但像22K這樣的問題,絕對跟政府政策有關,因為小弟的觀點絕對不夠多元與深入,所有就自我的工作經驗和判斷來說~~22K和"產業結構性的變化"有巨大的關聯~~
產業結構性?剛出社會的年輕朋友不禁要問,啊~產業結構性不就是都差不多~~呵呵,真的差不多,只差一個字變"慘業結構性",產業結構性:大學起薪26K,員工有股票分紅耶,有電子新貴呢,慘業結構性:大學起薪22K,電子新O(那個O現在的可塑性太高,小弟就不繼續玩文字遊戲了)這點有過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朋友應該能體會我所說的話,
簡單兩句話~~ 1. 10年前賺錢的產業很多都不賺錢了
2. 從賺錢到不賺錢的公司很多,但現在新增加能賺錢的公司少了~~
大家都明白 : 哈哈,不賺錢怎麼能提高薪資,哈哈~~怎麼可能~~不可能的事~~
國家政策說 : 哈哈,怎麼不可能,我們中油和台電就有可能~~
(在這裡和中油台電的員工說聲抱歉,只是提到國家政策,請勿見怪)
在這裡不免容易引導了社會族群的衝突,所以稍做解釋,我要表達的是,台灣的產業結構已經改變~~
不同族群的人民對政府都對有所期待,不論是中油或是台電,或是那些領22K或是領不到22K的那些人~~他們都只是希望能有一棟自己的房子,能養小孩到大,生活能吃飽健康而已~~
看到今天的新聞,非常佩服張忠謀董事長的一段話,"最賺錢的才要加稅"~~
其實真正的問題在於~~每天都能夠領到22K的那群人~~
政府不要再兩隻腳都和那些富人站在一起了,
回過頭看看那些大學剛畢業的年輕學梓們,難道還要和企業一起玩兩手的遊戲?
企業這邊喊著"草莓族",國家這邊喊著"22K"~~
教育制度與內容是國家定的,經濟政策也是國家定的~~
當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不合社會經濟發展的期待,當然會出現問題~~
現在,要靠大家一起努力囉,期許22K增加到30K,物價能穩定,大家的生活也能更平安喜樂囉~~
sobekmax wrote:
就算是指軍人也沒你講...(恕刪)
同意樓上
這種年薪 官等也不小了
maway6427 wrote:
期許22K增加到30K ...(恕刪)
前提是年輕人也要長進
老闆:恩 你會做甚麼?
求職者:..............不知道
GG柑仔 wrote:
同意樓上
這種...(恕刪)
我的親戚就是教職人員退休~~
80萬如果把18%考慮進去,應該可以達到~~
如果是月薪5萬計算,一年60萬,加上120萬存款的18%,剛好可以超過80萬~~
而那些月領10萬以上的,加上18%,我想遠遠超過百萬,不過小弟人脈不廣,不認識這樣的高官~~
但重點在於,制度是人訂的,可以調高,當然也可以調低,合情合理與否,公道自在人心~~
至於22K部分,我想以大學生來說,或是高中畢業學過幾年技術的專業人士~~
我認為這樣的條件相當可議的,如果大學生在求職的過程中,完全不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
那也只能說,台灣的教育出了問題,或是學校教育也或是家庭教育,這牽涉的範圍太廣,暫不討論~~
另外想補充的就是,自己也曾管理過一間公司,也明白當老闆的心態~~
就是要花最少的錢取得最好的人力資源,這絕對是無可厚非~~換做你我都一樣~~
但願意將公司多少的利潤回饋給員工,每個人心中那把尺,絕對大大不同~~
每個人對公司經營承受的風險值也都不相同,有多少老闆願意拿自己賺進口袋的錢發給員工~~
有的,我相信是有的,但是必須存在於競爭力極強的公司,具創意、品牌的龍頭企業或獨佔市場~~
如果,今天台灣不強了,企業不強了,22K還有可能成為高點,5年後的目標可能是12K~~
回到22K這個議題,這不只是少數族群的問題,就算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只值22K~~
那今天張忠謀董事長說的,看看台灣中產階級的薪資停滯程度,大概就可以知道問題之所在了~~
靜心沉潛~
假設今天台灣什麼產業都沒有,只有早期的種田與補魚這種行業,
在2013的今天, 我们會拿??薪水.
台灣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樓主點出的 "賺錢的公司與行業越來越少",
這對以出口導向的台灣是很大的危機. 台灣內需市場很小,內需是撐不起出口衰退的.比不上大陸.
但目前往大陸靠,對我们實質薪水成長會有幫助嗎? 也不會!
在產業無法升級(或升級的公司很少)的情況下,試問不賺錢的公司,要如何加薪?
不要羨慕(或忿忿不平)虧錢的公司老闆 住豪宅.
其實他们的本業不賺錢,靠的是業外個人的投資與私人的關係在賺錢,這種老闆很多.
不把公司收掉,一方面是因為社會責任,一方面是公司也是其私人在外拓展人際網絡的工具!
產業不升級,公司不升級,但 ..."想盡辦法,個人能力一定要升級!"
目前大陸人不能來台工作, ECFA 保障10年. 但 ... 10年後呢?
對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我的建議是:
能夠學到增加自身價值的工作,就去做! 學完就跳到另一家可以學的公司,再學!
起薪低沒關係,你學到的東西就是公司給你的另一份薪水!
大膽的問對方,若到貴公司就業,我可以學到什麼?
如果對方也說不清楚,這種公司薪水高也不要去.
年輕人最大的資產就是"時間", 不要輕易就浪費了!
去把你當人材訓練的公司,即使他的起薪低. 學到的就是你的,跟著你一輩子.誰也奪不去.
要學對有價質的東西,不要亂學了!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crab69 wrote:
對富人增稅?
...(恕刪)
這件事是張忠謀董事長說的,我只是"不能再同意他更多"的引述其觀點~~
依我的論點來看,不一定要增稅,引導那些富人再投資也可(教育、醫療、觀光)都好~~
我也同意你說的財團背後必然有官員撐腰~~
這些我們都知道,但是還是得把認同的觀點宣導,即便蝴蝶效應不一定成真~~
也如同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即使知道大環境不好,還是得努力充實自己生存著~~
現在的社會,其實是一個很好改變的機會~~
十幾年前的台灣,大家可以不管改革,錢賺多賺少的問題~~
現在,不得不重新面對,台灣已經升級到安定與動盪的問題~經濟引發出的社會問題,其實更可怕~~
目前離改革之路還太遙遠,每個人心目中理想國都不一樣,
只有先凝聚共識,再探求改變之機會~~
靜心沉潛~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