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真的條件不如人嗎?已經找了3個月工作了....

好久沒回覆文章了

我跟樓主一樣離開後找不到相同薪水的,而且待業快半年了,過程更艱辛,後面會提到

主要跟樓主想說的,專業能力再多對公司貢獻再大,也要考慮到一點,你的職缺是必要還是重要

說白點

這件事情有你在,也許是60分可以提高到80分,但是老闆往往最在乎的,是那個從0到60分的

因為沒有他,這個事情就沒有辦法成功或是賺錢

所以我們這種間接人員,往往都會因為那最後的20分,覺得自己很厲害,績效也很好

但是有些人績效往往很差,獎金領得比我們多,因為那些人對老闆或是公司來說是必要的

結果我們沒看清楚這個就離開公司













dinosaur6x6 wrote:
樓主 上面有01網友...(恕刪)

謝謝你的鼓勵,我會努力的。只是我沒科技業背景,說不定他看不上我
或許自己也應該檢視一下前十年來你做了什麼?學了什麼~
理論上能力好,十年應該是要小主管職了。為何還覺得自己只能勝任"採購談判議價,專案管理,客戶服務,高階事管秘書工作"
是你缺少自信?還是有其它原因(只求溫飽?或只跟著公司資歷調薪?)
檢視一下你這十年來工作內容,一直被定位在固定位置嗎?你的問題?還是公司問題?
所謂固定位置就是永遠都只有內勤工作~
不然~十年來認識的同業應該很多很多了吧!能力你自覺得很好,離職要向同業找個工作應該會不難才對
我認識一個大姐(應該快50歲),他年初因為疏忽造成原公司的一筆損失,結果被解聘。但是很快就被同業給聘走了。
如果你真的是人才,又有上進心要找個工作應該不難才對
還有一點我覺得你心態要變一下,你的價值不是你自己可以決定的。
當我對你不熟悉的時候,我不可能給你這樣的薪水,除非像我講的同業或是你小有名氣
不可能給你認為的5W薪資,願開給你3W你就應該接收了
然後再靠自己的能力往上爬或跳槽
我自己換第二間公司也是低於前公司的薪資,但是我用表現和能力讓自己五年薪資翻一倍
機會是要靠自己去創造,在現在的職場已經很少能讓你會在同一間公司待到退休,如何經營人脈和經營自己都是一樣重要的。
p111222 wrote:
不好意思..容許俺豬...(恕刪)

好吧!那我先徵求我男友同意喔!哈哈。我是如花界的林志玲。這樣可以嗎?
依我所見,不要以起頭薪水唯一考量
若已經三個月未有工作,先求有,先安心,至少下一步會踏實點…
我覺得樓主去面談時可以換個方式試試看
不要把底線踩的那麼硬
比如說剛錄用底薪X萬,半年後依工作能力評估調升至X萬
或是每X月調升一些,若公司覺得我無法勝任可以立馬走人
用這種方式去談談看
會讓對方覺得你似乎真有兩把刷子,就會提高一些錄用看看的意願
這是讓對方覺得你很有自信與能力

應徵面試不是說一昧的把自己的能力經歷說的如何如何
那可能在你原公司大家認同
但換了公司,每個公司的風格不同
不能依你在原公司的觀點去套在別的公司
要變成你去迎合該公司的風格,讓人資覺得妳跟公司風格相同,才會提高錄用機會
就像你在家可以是老大,但到了別人家你還敢稱老大嗎
有時間試著用老闆或主管的角度去反問自己我為什麼要錄用你
或是有老闆朋友還是高階主管朋友試著去模擬面試
找出你談判話術技巧的問題

就像前述的,面試時不是真的要聽你重述一遍你的學經歷而已
你的學經歷在履歷初選就過了,何必又叫你親自重述一遍
更多是在觀察你這個人的反應快慢、溝通技巧、邏輯思維、性格好壞方面
面試官的問題多半與心理學有關,很多大公司的面試問題都是請專家設計出來的
所以常會看到網友說他去面試時面試官問他一些奇葩問題
建議可以去買個10本8本心理學書籍閱覽一下
彌補你溝通技巧與快速獲取對方信任及了解需求方面
PS.我都會要求自家員工要去閱讀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籍

以上不負責建議樓主看看就好
台灣老闆大部份只願意請外勞而已,
所以出的價碼也是外勞級的錢,
勸樓主出國外去找,
家裡有長輩只好請人照顧,否則時間對你很不利。
這個就是台灣企業的現實吧,和大陸企業的市場以及環境,文化很不同,我自己在大陸經歷過5萬人民幣月薪經營公司的時候,
被大陸同產業的老闆開價現金2000萬人民幣簽約金, 年薪500萬人民幣加5000萬人民幣公司技術股份的挖角條件,
但我是家族成員,不能背叛家族,只好拒絕了。

我以前在大陸經營台資企業,股東就對薪資非常在意,不願意多花錢請有能力的人,高薪挖角更是談都不用談,
後來我都只能找沒有什麼經驗,低薪的來自己培養,手下也無強將,即使產品技術是世界獨家,我還是經營得非常辛苦,
也因為人才不足,浪費了很多錢,最後人培養好了,薪水不高,很快就被人高薪挖走了,公司儼然成了黃埔軍校,
好像省了薪水,其實算起帳根本就是一個笨蛋加混蛋的作法,公司實際損失的錢可以發幾倍的工資還有剩。

後來公司被國際大廠看上要併購,開給我的總經理人質合約條款的年薪是純台資時候的5倍,
我是家族企業的共同創始人和大陸事業體的少數持股獨自經營股東,薪情都已經很悲情,何況是外人呢?
公司之後捨棄跨國大公司而賣給大陸下游客戶去上市,賣的價格也就人家上市之後市值的零頭,該公司老闆還進了胡潤排行榜,
而這個下游客戶的主要人才大部分都是高薪挖角來的,成長非常快速,賺錢多,更敢花錢請人才,競爭力更強,也不斷兼併公司,
形成了一個公司發展和薪資成長的良性循環。
我的大陸鄰居,2001年離開格力出來創業做打印耗材,和我同時在珠海建廠,我當時的廠是他的十倍大,
他們2014年借殼上市(艾派克-納斯達),之前他們主業營業額也不過4.8億人民幣,市值百億人民幣,比我大陸兩個廠2004年的營業額都小,
但到了2016年他們就敢花39億美金蛇吞象地收購營業額是他11倍的美國大廠利盟(Lermark),裡面的複雜資本運作和分拆買賣,
都足夠令人歎為觀止的,我相信這個公司如果是台資廠,現在了不起十億營業額吧。
以前我的另一個大陸下游很小的客戶,上個月掛牌上市,市值也是百多億人民幣,
而作為行業老大的我的前公司不願意花上市的一千多萬人民幣費用,放棄上市,最後落得需要出售給下游客戶來撤出利潤。
只賣了人家市值的零頭, 這樣的保守經營,錯失機會,怎麼可能有能力去提高員工的薪水待遇?

賣掉家族公司之後,我獨自投資大陸屬下去創業,公司開始雖不大,但人才都是挖來的業界菁英,持有公司一定股票期權,
公司股東有共識下重本投資人才,已經連續幾年業績都保持50%以上成長,計畫三年後在大陸主板上市,也是初步瞄準百億人民幣市值。
樓主的職務和經歷聽起來很像我這個大陸新公司的總經理特助,但我們的特助英文很差,之前和我去印度談技術輸出合資還要用翻譯機,
但這樣的英文能力缺失,年薪還是有幾十萬人民幣, 所以我相信不是樓主條件不如人,而是台灣的就業環境不如人,
如果有機會,還是離開台灣去闖闖吧,做為返台定居的台商,真的不願意唱衰台灣,但幾十年一路創業走來,
兩岸都經歷了經濟發展的過程, 兩岸的實力消長已經是不可逆了,因為這是回歸到大國與小國的基本面而已,是現實的必然,
台灣小島的企業經營,多數野心不夠大,視野格局也不夠大,自滿於小確幸錯失了台灣企業的許多發展契機。

半退休無聊,有點感概,話多了。
樓主 說真的台灣...除非真的是不能取代的
現在都拿低薪請人
公司的天花板就在那邊
還是快逃比較好往國外走新加坡是不錯的選擇
現在我也算半隻腳跨出去了
另外半隻...應該也快了
加油 不是妳不好 只是台灣不需要我們
PS:有興趣了解AI及bigdata方面技術 可以再私訊切磋
整篇看完我還是看不懂你要找什麼工作...

除了年資比較高以外你覺得有比別人有優勢的點是??

因為看你的內容感覺替代性實在太高了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