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資本、機會都離開了,我們還留在這裡幹嘛?

房市小牛 wrote:
你的前後文矛盾的厲害,
既然"台灣的高等教育系統,還在源源不斷地培養具各領域的專業人才"
表示台灣的教育很好、很不錯。

那為何要"改善教育體制"????...(恕刪)



供需失衡,除了供給不少專業人才,也提供更多有文憑但程度不到位的大學生,

缺乏競爭,人人讀大學,太多國高中程度的大學生對就業市場的和學生本身有害,

國家預算不該分散到這麼多大學,很多找不足學生的大學該退場了,

臺灣大學的世界排名都快掉出200大,政府該想想如何把資源集中在那些學校,那些專業,






創業當老闆 台灣是老闆天堂
Erichuangtw1980 wrote:
個人覺得這篇文章說...(恕刪)
https://ace0156.pixnet.net

1. ERIC 不是女生的名字。
2. 開版分享的議題,是作者對目前我們台灣大環境的一些看法,不是某一個人的「求救」,如果你把互動的內容當作什麼「心靈雞湯」,是會錯意。
3. 既然不是「求救」,很不懂你所謂的「大家都跟你說那麼多,也救不了你」???「大家」針對我說「什麼」,要救我什麼? 應該是你你想偏了。

ake999 wrote: 你是腦袋裝漿糊嗎?


一些抄來的心靈雞湯對妳有用嗎?


大家都跟你說那麼多,也救不了你
quote plus...(恕刪)


我認同改善老闆 才是重點

但是 要作到也需要政府立下規定, 才能 強迫老闆們 遵守規定


比如說 立法 要求 企業 必須把營利,扣除公積數字後 要發放給股東的權益之前 撥出30%給全部的員工 均分 ,沒錯就是均分

(是的,老闆也是員工之一)

其餘的70%才是股東的

(是啦,老闆通常就具備股東身份)


這樣總比現在很多老闆們 只會努力幫股東 獲利最大化,員工就像衛生紙一樣用完就丟。

也能促使產業升級。

年輕一輩早已沒有所謂的人才
失去很重要的創新力、想像力
一味的追求考試成績
男女老少搶著擠進公職、國營
從不想花費時間投資自己的專業
有非常多的人連試都不試就直接放棄
台灣沒舞台嗎? 我不敢保證
但事實上憑藉專業能力
在外獲取良好薪資的還是佔多數
只是多數人不願意接受事實而已
那就永遠只是一個炮灰



看完此影片的人
你可能會得到更多啟發
youtube quoted 鐘子偉
https://youtu.be/B1lhRYHYV8g
oxxx wrote:
我認同改善老闆 才是重點

但是 要作到也需要政府立下規定, 才能 強迫老闆們 遵守規定


比如說 立法 要求 企業 必須把營利,扣除公積數字後 要發放給股東的權益之前 撥出30%給全部的員工 均分 ,沒錯就是均分
...(恕刪)



有類似的法律,但不知有沒有在執行,


gpc5471 wrote:

看完此影片的人
你可能會得到更多啟發
youtube quoted 鐘子偉
https://youtu.be/B1lhRYHYV8g


十年河東 十年河西

趨勢是難改變的,基本上最後的GOOD LUCK,就是對國家來說此題無解。

台灣就是沒跟上轉型,最後就是不停以COSTDOWN來面對困境

等到幾十年後,台灣變成相對便宜的人力成本而且沒有政治鬥爭時,或許還有機會再翻身


當企業獲利逐漸降低時,員工絕對難以穩定持續的把公司當鐵飯碗捧。

現在去考公務員或是乖乖地領死薪水原本以為的鐵飯碗都是機會成本偏低的選擇

此時不豁出去,你要等何時?

出去國外闖跟創業才是突破困境的解決之道,不然就是認命領低薪跟希望別被裁員

總歸 日頭赤炎炎 隨人顧性命
瘋狂就是做著一模一樣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卻期待著有所變化。 這就是瘋狂。
如果改善老闆的做法,就是逼老闆遵守勞基法,拿掉任何政策保護,並且淘汰競爭力低的行業

那我們可以來測試看看台灣靠著政策保護在苟延殘喘的紡織業,影劇業,汽車業

看看這些行業會不會浴火重生,還是直接就地解散好了

abu dhabi wrote:
如果改善老闆的做法,就是逼老闆遵守勞基法,拿掉任何政策保護,並且淘汰競爭力低的行業

那我們可以來測試看看台灣靠著政策保護在苟延殘喘的紡織業,影劇業,汽車業

看看這些行業會不會浴火重生,還是直接就地解散好了..(恕刪)


您的長輩有傳產業勞工嗎? 有沒想過,產業升級後,不能升級的勞工何去何從?

像我媽媽是傳產勞力員工,會操做縫紉機,但產業外移後,她是去打過零工

她的同事轉去電子產品組裝

服務業的話,有這麼多職缺可以容納沒有特殊技能的勞工嗎?

為政者要頭痛的是產業外移或升級後沒有特殊技能變成低收入的勞工

hx135cb750 wrote:
您的長輩有傳產業勞...(恕刪)


我完完全全同意你的想法

可惜你看每個版都在批評台灣產業缺乏競爭力云云的,如果今天在位的覺悟程度不夠高,早就被覺醒青年帶著走,不去做覺青最痛恨的"救產業" - 救觀光,救出口,救農林漁牧,救私立大學,救流浪教師

我常常接觸一些小型加工廠跟小型傳產,我也知道他們的能跟不能在哪裡,所以每次我聽說什麼產業升級打造品牌什麼的高調就在翻白眼

不是不能做,只是每個人都只會期待別人去做,不是自己做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