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家小妹講了個想法,不是從產業的角度。她說南部很多老闆都沒有在按規矩做事,政府自己也沒有去約束管理,最後「劣幣驅逐良幣」是必然的,所以南部就剩一些慣老闆,然後惡性循環為低薪,只是其中一個果。個人覺得這不失為其中一個因素,也想過公司設高雄,但怎麼算成本就不一樣,很簡單,一樣的東西你成本高就沒競爭力。當你面對一堆競爭者是不守規矩的老闆,然後你守規矩,在其他條件相似時,合法前提下,你成本就是比別人高。此時只有兩條路,學其它老闆壓榨員工、學其它老闆不合法的改變流程跟處理方法,這樣你才有基本的競爭力。又如果你覺得不想冒險違法,那麼只有往北部移動,是一個簡單的解決方式,因為在北部,你面對的是大家都接受被同樣的法條約束,合法前提下,大家的成本都差不多,此時再來講本事講勤奮才有意義。說到底,「劣幣驅逐良幣」也是其中一個因素。除非你有其他條件能勝出,例如用不完的資金、沒有利息壓力、不賺錢還有爸媽賣地幫你賠...等等。
正義帥劍士 wrote:如果台灣今天沒加入WTO,民生物資絕對不是現在的價格台糖台鹽可能還在島內自己生產,不會去賣泡麵跟礦泉水還有賣土地......(恕刪) 事實上台灣在08年後金融海嘯期間的物價漲幅之所以低於其他WTO會員國 , 除了因為營所稅大幅調降(25% -> 17%)之外 , 不再徵收石油進口關稅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喔 !!IMF : 金融海嘯期間台灣與周邊國家物價指數比較
Kenny1024 wrote:其實就是因為22k...(恕刪) 沒錯 !!01年的經濟危機時, 當時政府推出17K擴大就業方案, 獲得媒體的一致好評大加狂捧 ~因為大家知道政府補助適可而止就好, 不宜過多 反而會有反效果 ...但08年金融海嘯時的22K方案, 政府表面上宣稱只有22K, 實際上卻連勞健保都是全額補助, 每人每月實際補貼金額高達兩萬六千餘元 !! 這要比在此幾年之前媒體狂捧的17K擴大就業方案還要高出太多啦 ~這也難怪後來這些年輕人要罹患大頭症呀 ......
小鐵子 wrote:昨天我家小妹講了個...(恕刪) 我公司南部傳產,近期正在大量裁員,目前預告60天期間,與資方協商破裂,台南市勞工局介入強制協商,據與會人員說,勞工局人員的態度就是:「我勞工局代表在這裡,勞方開條件,資方看接不接受,不接受就依勞基法走...」也不能說他們不對,不過勞工局不是應該站在勞工方替勞工盡量爭取最大利益嗎?我們員工只好自力救濟,拆解法條,尋求突破點,問勞工局說:「資方大量解僱流程未照勞基法標準流程走,這樣合法嗎?」勞工局:「預告期內,該做的都有做,順序沒關係。」問勞工局說:「我公司是上市公司,它宣佈縮編關廠原因是虧損N億(10億多),但我公司近期都還有賺錢,相關人員計算也不致於達N億那麼多?勞工局是否要清查帳目?」勞工局:「只要它關廠裁員的原因是虧損,不管它公佈金額多少,實際只要有虧損,就算只有一萬元,就是成立。」其中還有很多問題在......只能說,有錢的人最大!跨越法條、污泥變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