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用離職有機會談加薪嗎?

我幹了十年
提離職前就知道老闆一定會提加薪(跟新政府一樣,有吵有糖)
但我也知道老闆一定意思意思隨便加一點而已

提出離職後,果然老闆說,那加3K好不好?
我馬上說,不是錢的問題,是失去舞台的問題
天災人禍我們避免不了,但車輛主被動安全,我們可以有選擇的權力!!!
有時候是公司預算問題
跟本身能力無關

有些公司規模這職位就只能用這樣的薪水請人
也可能跟公司業務方向跟客戶群有關連
你要加薪加到前10大
老闆也只能笑笑跟你說祝福你

不是每家公司的獲利都可以讓你用五六萬去養一個PM
三萬覺得少你就往五萬的去應徵比較實際
期待老闆給你加到滿意的數字
不是不可能~~但很難
即便老闆賭你一次
你等於在營收風險中喘息
哪一天公司營運掉了三成,老闆不會找你談降薪
是直接砍人,在不確定中遊走不如直接換公司
真的很棒棒
adonc123 wrote:
我覺得用離職當作籌...(恕刪)



同意!以生活開銷變大有計畫結婚生小孩等等方式為由!
上面懂了自然會跟你說
都想走了還管加不加薪
換工作自己加比較快
上司要留人能加多少?

考績最高的我也拿過
但最高也不過給個10%~15%
自己找工作加至少30%

就算用出走去勒索公司加了薪水之後
讓你原本想走的因素還是在
錢從來都是個因素
但從來都不是唯一的因素

當你讓老闆"挽留"你
就知道你的底線在哪裡

當你往外走
那個底線就不存在

我從來不拿counter offer
也絕不會對舊的東家透漏新的offer是多少

想要待就不要用離開來勒索
可以用別的方式
先找新工作~再拿新工作的待遇跟老闆談!!

Vanilla Fireflies wrote:
同事是產品PM(資...(恕刪)


千万不要,要走就走,不要接受挽留。
用離職威脅加薪,通常主管會擔心其他同仁有樣學樣,下場都不太好。
提升個人能見度讓其他公司來挖角才是正解!
我前個工作就是這樣啊....
只是當時是你朋友的五倍以上薪水...
老闆/上市公司總裁找我去,OO直接說!你要什麼
>沒啊,去唸書
別念了,去念O大,我讓你去.. (總裁在這世界名校任客座)
>不要,我不念那學校
那送你去哈佛(短期商業碩士)
>不要,英文不夠好
那你要去哪裡?
>歐洲學新語言
別鬼扯,你到底要幹嘛,直接說!
>我要當副總
薪水呢?
> 1.5倍
好,(ooxxooxx 一堆你來我往)
總裁最後一句,你滾吧,想要時隨時回來
>好,謝謝總裁這幾年照顧,學到很多,我要去創業當老闆了.. 掰掰.. XD
總裁說:去去去!

後來我從歐洲唸完回台灣創業... XD

如果自己夠有能力,而且沒有自大、沒有誤判,一年四十多萬是糟蹋人才,直接走無誤,不需要再問老闆了,加一萬都不夠
我現在請一個沒幾年經驗的知名老國立大學畢業生都四萬五起跳了,一年最少五十萬加分紅,也是當PM
你朋友幫公司負擔那樣多,才四十多萬...別鬧了
Vanilla Fireflies wrote:
同事是產品PM(資訊...(恕刪)



用離職談條件………

1.你是公司不可缺的人才…可談……
2.公司不缺你一個人,談離職可能當場核准,接下來就是失業的開始……

建議你朋友好好思考…
想用離職談加薪
其實就是比賽到底是你損失大?還是老闆損失大?
如果你有把握你離開後,老闆得花更多錢請人或少賺很多錢
而且是指長期都如此,自然你可以試試看
但似乎不少人會估計錯誤,以為老闆非你不可
卻沒想到你主動要走,老闆可以省下資遣費
所以從某方面來說,老闆的損失其實沒你想的多

話說...
我很久以前找老闆談加薪時
老闆就只意思意思加2K~4K
終於有一次我狠下心了
先跟老闆談談我對公司的貢獻
老闆聽了似乎沒什麼表示後
過幾天我就送上辭呈
這次老闆很上道了,加了20K留人
之後老闆給我加薪時,都不再用意思意思的方式

談對公司的貢獻時
不要用很抽象的那種貢獻
例如加班、盡心盡力...這些形容都是抽象的
而是要用做出來的實績以及帶來的效益
例如原本2~3人的工作,都吃下並做的井井有條
出槌率反而比原本2~3人一起做的時候還低
如果准辭,那就回到像以前的樣子找2~3人來做
以上當然不是自己說的算,而是老闆也看得出的確如此

有些工作(知識型的),一人抵2~3人是可能的
原本2~3人時,溝通容易有誤差,且無法綜合考量全局
人其實都本位主義的,本來某個最有效率的辦法
會因某人想省一小時的工作,寧願讓他人花一整天去做
所以這2~3人其實並不是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在做事
加上溝通有誤差時,很多時間是花在修正(或是善後)方面
於是這2~3人也都看起來是非常忙碌的

但話說回來
一人抵2~3人用,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因為要弄懂的東西須涵蓋原本那2~3人的工作
所以也得要努力下足功夫,才有機會辦到
若能辦到的話,其實負荷量倒也不是真的就2~3倍重
(因為可以去除原本2~3人一起工作時不具效率的部分)

http://wiki.mbalib.com/zh-tw/知识型员工
什麼是知識型員工
“知識型員工”這一概念是美國學者彼得·德魯克首先提出的,具體指“那些掌握和運用符號和概念,利用知識或信息工作的人。”當時主要指某個經理或執行經理。但在今天,知識型員工的概念已經涵蓋了大多數的白領。一般指從事生產、創造、擴展和應用知識的活動,為單位(或組織)帶來知識資本增值,並以此為職業的人員。知識型員工不同於普通員工的本質特征是擁有知識資本這一生產資料,也就是說知識型員工是知識所有者。

2.測算自然減員的真實成本
在競爭性市場上,自然減員是不可避免的,但失去某些員工的成本要遠遠高於失去另一些員工。用工經濟學能幫助主管們在自然減員的直接結果之外,也看到間接成本。
讓我們看看在技術性銷售中經驗的作用。有多年經驗的銷售工程師的銷售量常常是無經驗工程師的幾倍,但公司並不總是考慮這一點。例如,BCG的一個客戶在新聘人員和起點工資上花了比競爭者更多的錢,但給經驗豐富的員工的報酬卻較低。結果,一大批經驗豐富的銷售工程師離開了,取而代之的是新進人員,至少在最初階段他們的消耗要比貢獻大得多。
與我們一起工作的另一家公司碰到的問題有所不同。它向軟體開發經理們支付的工資高於平均水平,但在最好的與最差的成員之間差異極小。這就沒有讓優秀的經理人員得到足夠的報酬,而他們可能創造了比一般人員高得多的價值。事實上,在這個公司里,頂級經理能將預計需兩年的項目的開發周期縮短3至9個月,節約幾百萬美元。
只有當主管們考慮了自然減員的全部成本時,他們才能開始計算準備為留住人才花費多少,並理解如何集中使用這筆投資。

「失去某些員工(A)的成本要遠遠高於失去另一些員工(B)」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採取用離職談加薪
想用這一招前,請先評估清楚
看看自己是屬於前者(A)?還是屬於後者(B)?
如果是後者(B),但卻搞這一招的話,老闆不放走都不行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