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我的日本社長之路


bluesystem wrote:
多少跟著日本泡沬經濟起來又掉下去的這批人有關的.

...(恕刪)



沒辦法,那個年代(現在40代後半開始50歲以上)躺著做都很容易成功,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養成那群人大概就都只會出一張嘴的理論派,

不然就是當時年紀小,剛進公司,看著公司的前輩就是這樣走過來成功的,

反正他們也都還領的到年金,

苦的是40初期以降的員工,搞得你不上不下,欲仙欲死阿...


至於產業革新機構那群人,

多半都是歸國子女眼界超高的小朋友,一手黑莓機,一手Iphone,

覺得傳統日本大廠那群人都是混吃等死無能的經營層,

坐下來談事情可以感覺到深不見底的代溝...

要靠產業革新機構救傳統日本大廠應該是很難.....




mark一下~期待後續發展喔!!
Richard0520 wrote:
二月十六日帶著四大...(恕刪)
Richard0520 wrote:
我是買這一台, 大家...(恕刪)


因為日本biccamera網站會擋台灣的ip,所以我後來用貨物號碼查出是~

Sharp的Re-S7c

非常感謝社長百忙中還抽空回我文,為了不要離題太遠~

我就不再針對此內容回應了,祝您事業順心~!

並期待後續的生活記事分享,感謝~
佔位子,等更新。

版主你好利害哦~~配服配服
佔個位子等更新~~
151515
要拯救日本的經濟, 應該是要找回以前日本曾有的榮光.

所謂的榮光就是早期日本的研發跟創新能力. 之前的隨身聽, dvd 遊戲機等

全世界為之瘋狂的產品, 大的企業如果能開發出劃時代且消費者買單的產品,

那緊縮的日本市況將會改變, 且日本人一貫的愛用日系廠商的態度, 如果有對的商品

也會帶動整理經濟的活路. 比如說像現在的智慧型手機是日本人開創的. 那日本的經濟

就能很大的改變. 這個也可以套用在台灣身上. 不能說日本沒在研發或創新.

只是現在造成暴買的只有家電類, 其他的地方應該要再更努力.
觀光跟實際生活在日本,真的是兩個樣,標記先~好生動的文章
Richard0520 wrote:
要拯救日本的經濟, 應該是要找回以前日本曾有的榮光.
,...(恕刪)


日本大部分傳統製造產業已經是一攤死水,

在現行沒有足以暢銷全球的產品之下,沒有多餘的資金去投資開發新的技術及產品,

長久以來造成惡行循環.

可以觀察出共同最大的特色,過去幾年來每間傳統大廠持續迷航中,

不知道自己的利基點以及公司的強項在哪裡,

所以每一種都花一點小錢投資去試驗,造成樣樣通樣樣鬆的窘境.

以前叫得出來每間公司大部分都有代表性產品,

例如樓主提到SONY,想到SONY大家會聯想到隨身體,電視之類.



至於樓主提到的T,其實他也不是這一兩年才慘,

除了青梅府中那邊工廠的盛況不再之外,川崎那邊也不遑多讓,

甚至早在N年前,已經把濱松町母公司大樓連同大部分原本屬於T的工廠及土地,

一起打包賣給野村證卷,野村證卷又將偏遠地區土地轉賣給野村不動產,

母公司大樓賣給野村之後用承租的方式租回來.

所以這幾年來可以看到很多野村的proud系列房子,其實很多都是原本T的土地,

青梅府中附近也有很多相同物件.



T可以說是一間蠻妙的製造業,

除了自尊高(死撐硬要說自己什麼都要in house)姿態高之外,公司的領導層體制也是相當的特別.

與其說是製造業,應該是比較偏向商社.

歷任社長都是輪流由不同部門出身的人選出.

例如常被提到T事業由盛轉衰的幾位關鍵社長,

核電事業選出來的人當社長,因為對半導體事業不懂,也沒有自己的人脈,

社長任內對於核電事業以外的投資以及方向很明確,可以大刀闊斧的邁進,

相對於半導體部門以及家電部門或是IT部門的關注度就比較低,

下一任是半導體出身的社長,又推翻前朝對核電事業的支持力道和計畫,

將重心又放在自己的老本行上面...



相較於此,M的社長基本上比較像是精神領袖型的共主,

各事業部最高就弄個什麼XXX部門統括事業部長,

由這個部門去推動各事業體的方向,社長比較像是橡皮圖章..

M很早就察覺到上面我說的樣樣通樣樣鬆的狀況,

早在十多前就開始切割個不賺錢或是沒有前景的事業體,包括家電,記憶體之類,

只剩下最賺錢的重工機電事業核心群,

這個明確的決定也造就這十年來,在其他同類型企業風雨飄搖中仍舊能屹立不倒的現狀.


至於無線模組通訊相關,最強的應該首推N,

雖然N這幾年也大幅瘦身,但是開始得太慢,速度也太慢,

按照N人事部長的敘述,瘦身後核心事業群重心會放在通訊事業上

不過暫時看不出什麼成效.....

個人經驗供大家茶餘飯後閒聊~~~~~~~





感謝社長分享心得文章,等待後續發展,謝謝。

kira0403 wrote:
個人經驗供大家茶餘飯後閒聊~~~~~~~


還好我都看得出哪家是哪家(笑)

T牌我是這幾天看新聞才知道原來白色家電的部門賣給大陸品牌了。
要把重心放在能源事業(核電)跟記憶體(Flash)。

什麼都要in house的台灣也有哦~ 最近股價在坐雲霄飛車的那一家。
然後聽現在的同事說那家公司(上一個工作)的高階主管如何亂搞,
到處發火摔手機的故事蠻好笑的,走下坡的公司差不多都長一個樣子的。

至於日本會搞成現在這種情況,日本人自己走不出日本思維我覺得是
原因吧。很早就受西洋影響的日本,其實思維還是把自己關在日本這個
框架裏。公司愈大,愈缺少彈性,內鬥愈兇。甚至有消極不做事,只求
不犯錯被鬥的想法。

講到府中,說一個笑話:日本一個漫畫家受邀來台灣參加展覽,在觀光
的時候坐了台北捷運藍線。發現板橋跟府中兩個居然是隔壁站,嚇了一跳。
真的了不起呢~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