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國立大學工科大學畢拿35~38K

Jonas Sie wrote:
還有,台灣電機強的畢業生,頂尖的有些都跑去CMU深造

不過台大電機也有一個土博士非常有名沒有留學過,他帶的學生就是聯發科保證班...(恕刪)


台大電機強的有的去Stanford/MIT/Caltech,不一定去CMU

您說的應是劉深淵老師或陳良基老師吧~

現在的聯發科技-臺大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是呂學士老師
他在ISSCC 發表四篇(2006、2009、2010、2014)醫療電子相關的論文,為全台灣之最

記得在其他的帖子中看到您的父親是教授,您也是留學過

應懂我說的話~

Jonas Sie wrote:
認同S大講的,家父以...(恕刪)


看到這篇,沒想到您也來留言
居然有人問說T大的要證照???
實在太好笑了

前些時後PO了一帖
不要說大學畢業都是22K了,看看廠商對台大機械的徵才廣告~
不要說大學畢業都是22K了,看看廠商對台大機械的徵才廣告~


條件1是聰明,能力佳..

普通大學生訓練成為工程師,而不是技師
需要證照幹什麼???

我在美國待過,那些大學/碩博士那需要證照???
因為要的是工程師,而不是技師

技職體系的是要培養公司的中低階幹部
對公司也很重要
因為人力素質在公司也是金字塔結構
台青交的高等人力還是佔少數
中階的執行層就需要一些技職體系的人

當然像聯發科這種純研發的
製造部份全部out sourcing出去給TSMC/ASE
當然全部都可以是高階工程師

不然就像財大氣粗的TSMC
全都要像樣學校的碩士

不然以人力結構來說
中低階的執行人力
還是要一些技職體系的人

什麼說那些數學連台青交也不熟的
真的沒見過精英....
那些在研究所都是基本功
程度不好
推甄都進不來
光看校名就直接出局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人,
每種工作都需要"適合"的人做,
~我想這應該沒啥爭議.

我好奇的是同樣國立台清交成的理工科學生,
是否很容易順利畢業,
畢業後每個人程度差異是否不大,
或者是說拿到畢業證書就保證具一個相稱的程度,
應徵時還得考試測驗嗎?
不然新鮮人如何知道專業能力適不適任?
(因為我一個親戚提過他們找到的沒有預期般靈光)
ocean6570 wrote:
微積分 ; 傅立葉 ...(恕刪)

jacky801129 wrote:
看到這篇一定要回應一...(恕刪)

Sinfield wrote:
您這話有點對也有點不...(恕刪)


你們三個好認真喔 那個b先生講的很多都是唬爛的 聽聽就好

聯發科最近很多人都被挖 開始跳腳了 叫偵防車去對手家裡 一樣沒用啦

補充一下 RD=Retry (Rework) +Delay
ryox22001 wrote:
你們三個好認真喔 那...(恕刪)


B 大是技職萬歲萬萬歲

我也來參一腳,
基本上技職和大學是各有擅長之處,硬要說誰比較好,就好像在比較男人女人誰比較優秀一樣愚蠢

我友人公司就有幾個勤益的,勤益是老字號,工科是當舖,加上校風純樸,所以中部中小企業喜歡用。大學起薪也有三萬五以上。

但是我也有友人用勤益和清大,他說清大三個月就走人,勤益很穩定,可是清大三個月可以做出勤益畢業生花一年也做不出來的成果(意思就是勤益畢業生根本做不出來),所以最後他還是寧願選那種厲害但是會馬上走人的

他是資訊業

另外友人是冷凍空調業,就愛找穩定性佳的勤益學生,還常說專業不懂沒關係,最重要是工作態度

不是說技職不好,而是適合你公司的才是好員工

鄰居的台中高工學生來問我先生電力學(大學程度),我先生就說這些高職還不會走就教飛,學生因為沒先打好基礎,學些先備知識,都是囫圇吞棗,根本不理解, 雖然全班三分之一被當,但是台灣有個奇怪的制度叫補考,所以補個考全部起死回生
rogerkuo2001.tw wrote:
技職體系的是要培養公司的中低階幹部
對公司也很重要
因為人力素質在公司也是金字塔結構
台青交的高等人力還是佔少數
中階的執行層就需要一些技職體系的人
...(恕刪)


這邊有些人理論談得不錯,但離現實社會非常遙遠,當然也許就是自己所認知的社會結構吧,但跟現實社會脫節非常嚴重,那甚麼是事實呢??

1.技職體系老闆,佔台灣所有企業的7成,這是台灣現象,難道這七成都屬於中低階的幹部???

所以部份人迷失自己了,將自己的見識狹隘化了,感覺就是坐井觀天,真正高階者就是創業者,這才是社會最top層,所以台青交者恐怕也屬於中低階人力

2.就算部份人的論證是正確,台青交主力在高階人力培育,但很可惜,整個普大體系都是螺絲釘的教育,產出的創業家是極少數

3.技職體系所培育的主力還是在創新產業,當公司成形後才可能引入螺絲釘層級來鎖螺絲,而你所看到的那些人,其實都是螺絲釘.


個人經驗分享,目前40出頭,我找些40左右或以下的高職或科大創業的例子

2014-05-15

記者 張建騰/綜合 報導

蔡其雍以「人生必須盡最大的努力,同時也要有輸的準備」為題,金門農工傑出校友蔡其雍昨天為學弟妹發表演講。
蔡其雍從一個窮苦的農家子弟,變成了三家公司的負責人,近年更因為捨得出錢做公益而在金門家鄉逐漸成為一位聞人。
昨天他所分享的成功經驗包括:「實事求是、永不放棄」;懂得「吃虧、吃苦」;學習「說話讓人喜歡、做事讓人感動」的本領;培養「健康、智慧、專業、知識、耐力」;「大器做人、小心做事」;做到「任勞、任怨、任謗」……。
蔡其雍為自己「三、四、五」的人生做了以下的規劃:三十有定位;四十知理財;五十懂生活」。
他表示,若三十歲還不能找到定位,就會喪失很多機會;若四十歲還不知道理財,賺的錢會很有限。
在五十懂生活這個目標,他提到了的培養接班人。他在家中四兄弟排行老么;他覺得一個家庭二、三代要出一個「商人」並非易,他願以自做為家族的基礎,子姪輩只要想到國外留學,學習有用的知識或技能,他會提供所有的費用;他不希望一個家族的事業在分家產中鬥爭內耗而後瓦解,而是選擇有才能的人接棒,把既有的基礎擴大。
蔡其雍昨天是在金門農工綜合大樓五樓國際會議廳對師生演講;這是綜合大樓啟用以來,第一次在大樓國際會議廳辦理演講;對象為二、三年級學生;校長劉湘金也在演講會中擔任引言人並致贈感謝狀給蔡其雍。
蔡其雍從清寒的農家子弟、馬拉松選手,變成工人、銷售員、然後變成大老闆;現在是「翔峻企業有限公司」和「森廣機具股份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以及「新明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他自認是中小企業中的「小小小」咖—只是一個「三小企業」因此既不必自大,也不必謙卑。
他鼓勵金門農工的學弟學妹,有機會還是要離開金門出去闖一闖;他說,人生如賭,既要做最大的努力,但也要輸的準備;要能「把夢做大」,而且「行動力」絕不能是「零」!

17歲網路賺百萬 大四生開3公司
2012/03/21
【聯合報╱記者黃寅/台中報導】
朝陽科大的資訊工程系四年級學生彭冠今14歲開始利用網拍賺錢,17歲即賺到100萬元,但幾年前也因和友人合開公司失敗,將千餘萬積蓄燒光,但努力重頭來過,如今已是三家公司負責人,昨獲學校邀請對同學們現身說法。


..............................

螺絲釘的教育,最多也只能培育大顆一點的螺絲供人使用

我在此所看到的是在比那顆螺絲比較大顆.

Sinfield倒是沉醉在自己是顆好用的螺絲釘,當螺絲釘並沒不好,這的確是正常的社會結構

證照的效用可大可小,就好比一張台大碩博士文憑一樣.

如何發揮最大效用就看個人造化,在此可能很多人沒遇過年收入數億元的冷凍空調師父,或是.............

人最糟糕的就是太自滿,只看到自己想看的,如果將自己的見識狹隘化,正是坐井觀天的最佳佐證

感謝這樓討論的朋友們,間接應驗了甚麼是坐井觀天
人生自古誰無死 wrote:
我幾乎全中,不知道這...(恕刪)
Junodidi wrote:

鄰居的台中高工學生來問我先生電力學(大學程度),我先生就說這些高職還不會走就教飛,學生因為沒先打好基礎,學些先備知識,都是囫圇吞棗,根本不理解, 雖然全班三分之一被當,但是台灣有個奇怪的制度叫補考,所以補個考全部起死回生...(恕刪)


電力學???
法拉第,冷次定律,夫萊明左手,安培右手嗎,還是F,q,Q...間的轉換??這是基礎物理,高職一上電路學的基礎課程

這些部份感覺主要是熟悉變通,課本寫得非常清楚喔,那位學生可能是不太看課本吧.

另外,如果電類主科會被當,如電路 電子 電工機械 邏設 計算機組織與概論 這些課程會被當

就要早早請他別讀電類了,基礎都搞不懂,只會越來越痛苦.

我前面提到的,研究理工課程本來就是非常辛苦的事

----------------------------------------
人的本性是好逸惡勞的


大學念理工類科系就是比念人文社科類專業要難,所以很多人會回避繁難枯燥的理工科。除了少部分特殊人士之外,念理工不符合人類天性。


如果沒有經濟壓力,人類中的大部分人要麼不願意念書,要麼希望念輕輕鬆鬆的科系。

以美國為例,大部分美國大學也是念工科最好找工作(尤其是電腦專業)。


但是呢,美國人就是不願意念理工,把缺額留給了大量中國印度等國的留學生。寧可冒失業可能性增加的風險,也要回避理工科。

-------------------------------------------

bobbycomboy wrote:
這邊有些人理論談得不...(恕刪)


高職生還是去唸大學好了
凡走過必留痕跡

再怎麼吹也沒人信~
bobbycomboy wrote:
電力學???法拉第,...(恕刪)


大學不止只有著些
這些只是高職的東西

feed back control要用什麼數學?
什麼是open-loop control?
什麼是closed-loop control?
為什麼要用Laplace transformation?
基本上,實務的歷練只要時間就可以
台青交在業界待久了
當然也會有實務歷練
而學歷+程度+實務歷練後
當然是主管的料

有在大公司待過的人都知道
台青交的學歷
在大公司只是敲門磚
後續的人脈與歷練+機緣
才是最重要的
大公司的主管大部份都是台青交畢業的

再來是歷練
現在的碩博有外國公司的歷練不多
最好是比自己公司好的外國廠商待過
這種才是升官的要素
看TSMC那些超高階主管
沒在外國大公司待過的,很少

僧多粥少
管理缺畢竟有限
什麼都可以比
縱使自己是頂級學歷外加能力強
也不一定是高升的保證
機緣與人脈比到最後這兩樣才是最重要的

人到中年
常靠歷練與人脈混飯吃~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