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vinwu1 wrote:
也許大家的經歷不同 ...(恕刪)
1. 一個趨勢的形成是長久的,不會輕易的形成反過來也不會輕易的消失
景氣的好、不好,不是單純是誰的錯,或是誰造成的,這是一個很大的歷史共業
或者希望能夠去替這個社會盡點什麼當然是非常的令人激賞,可是看清時勢為自己去尋找什麼更好的出路、獨善其身也是一條不錯的選擇
台灣廣設大學,讓大家都很爽的擁有大學學歷,但是真的多少人有大學學力?
我現在的下屬多是大學(專)科學歷,但是卻只能領19K , 為什麼?
因為一個連 「伯樂」「齊人之福」都沒聽過的人,也能夠擁有的大學(專)學歷,真的有多少的含金量?
2. 台青交畢竟不是抬青椒,我相信主流的科系不可能遇到 22K的議題,但是某些科系本來就是求職的冷門,例如「人類學系」「歷史」...「森林」
這問題一直都存在,所以當初在大學窄門放寬( 大概 10年前吧 ) 大家就開始在暢談 選系不選校的論點,也開始有私立名系錄取分數是要高於國立冷門系所的現象
3. 還是老生常談,除非你能夠改變世界,否則就依附世界吧.. 去發掘這世界的規則、並好好的研究他,駕馭他
當然 如果你能變成 STEVE JOBS,我衷心的希望你能繼續改變這個世界,因為後生可畏你們擁有無限的可能 ( 雖然我才 33 XD )
加油 &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