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就業率不佳的學校請趕緊退場吧

citigold2009 wrote:
題外話了.台灣廣設大學多少讓人增長了知識,素質也比較高點
也因此25萬人響應洪仲丘案,有許多比率是20~35歲這群人走上街頭,而發起人也是這族群
如果這些人沒有受過大學學術洗禮,我想不可能成事的.農夫工人不太會帶動社運.
只是政府與戰後嬰兒潮這世代把好處都拿去了.苦了1980年後生的人阿....(恕刪)


這些事,不代表素質高

鴻仲邱一案,沒有證據羅織罪名(例如販賣軍品,高利貸等)就不能說是素質高。
也許軍方的處理態度有可議之處
但是,無論怎樣,沒有相關證據就不能羅織罪名


而大埔抗議案,違反集會遊行法,更沒有法治觀念,拆政府的口號,甚至涉及內亂叛國
人民當然有集會遊行表達意見的權利
不過,請遵守法律制度
而政府,代表的是國家與全體國民
拆政府,是不尊重其他國民的表現
(不要告訴我那只是句口號,就算口號,你也不尊重其他人,如果有實際行動,那不是內亂是甚麼?)

我不認同這群人的行為素質較高

如果廣設大學
能讓人民更有法治觀念
一切依法重視制度的習慣
街上看不到紅燈右轉,捷運不需要驗票閘門
那麼,洪仲邱一案自然就不會有制度之外的作為出現
也不會導致洪仲邱死亡
這樣才叫做提高素質

bobbycomboy wrote:
台灣就是個小國,資源...(恕刪)


台灣是小國所以資金不充裕
那更不應該廣設大學,視大學為就業訓練所
浪費年輕人的生命與金錢

前面我舉例過
有些為就業而設的科系
相關行業的企業主,根本不認為需要用到大學生
只要高職加以訓練就可勝任
而就算是大學生,企業主也只願給高職無經驗的薪水(所以 22K 很正常,有些企業主還說已經多給了)

試問,高職+四年工作經驗 ,他的薪水會比一個企業主認為不需要的大學生低?
這不但是浪費國家資源,而且還誤人子弟呀!

citigold2009 wrote:
題外話了.台灣廣設大...(恕刪)


應該算是民粹,除了讓軍法轉為民法外

其他都算是負面居多,台灣這社會無知者居多,真正有判斷力力者多數選擇沉默

bobbycomboy wrote:
台灣的各大學主力就是偏就業導向為主體,不管大學是否該以職業訓練為主,但他就是職前訓練及養成的地方


來,那幫我解釋一下

工業設計課程從分析開始,到最後提案,正常時間可以從三個月到一年
從使用者心智模型到最後外觀模型檢討
台灣業界搞的工業設計常常三天就得提案,而且完全cost down,甚麼使用者才不是這麼重要,好生產成本是才是王道.
台灣又以代工為主
所以其實也不用想甚麼創意概念
看客戶要甚麼做甚麼就對了

按照你的邏輯,大學應該要符合業界需求
所以台灣的工業設計應該直接把甚麼資料收集分析通通放棄
直接改成三天出一張提案,客戶要甚麼就畫甚麼為目標嗎?




如果照你邏輯成立
那台灣完蛋了.
bobbycomboy wrote:
無法未來是成為科學家,哲學家....都是一份職業,沒有人可以跳脫這個架構.



誰說哲學家是一個職業?

你看過盧梭是在哪用哲學上班的嗎?


哲學家是一種身分定位,代表他的思想有一定的見解
職業是一種工作,可以領到錢換成飯來吃
你又把兩者搞混了


KCLin0423 wrote:
台灣是小國所以資金不充裕
那更不應該廣設大學,視大學為就業訓練所
浪費年輕人的生命與金錢

前面我舉例過
有些為就業而設的科系
相關行業的企業主,根本不認為需要用到大學生
只要高職加以訓練就可勝任
而就算是大學生,企業主也只願給高級無經驗的薪水(所以 22K 很正常,有些企業主還說已經多給了)

試問,高職+四年工作經驗 ,他的薪水會比一個企業主認為不需要的大學生低?
這不但是浪費國家資源,而且還誤人子弟呀!

...(恕刪)


1.依此論點,台灣應該廣設高職,不過剛好跟你所說相反,台灣是廣設高中.

2.為就業而設立的科系如工商都算是,工跟商都可以設立,其他為何不能設立?

3.台灣政府不該做的事是不該廣設公立大學,浪費納稅人的錢,而不是廣設大學,這概念是不同的.
廣設大學如果是依市場需求,這是趨勢,設立公立大學才是影響市場供需的禍首.

個人認為,台灣真正浪費的教育資源,主要是公立大學太多,造成人力資源過渡浪費,普大該以研究為主體,如台大這種學校,存在1~2家就夠.

市場供給過剩,還得需要點時間做觀念改變,但拿納稅人的錢去養一堆過多的教授及公務員,造成財政負擔,這才是主因.

至於私立設不設大學,由市場決定就可.

philosophy2468 wrote:
台灣的各大學主力就是偏就業導向科系為主體...(恕刪)




philosophy2468 wrote:
來,那幫我解釋一下

工業設計課程從分析開始,到最後提案,正常時間可以從三個月到一年
從使用者心智模型到最後外觀模型檢討
台灣業界搞的工業設計常常三天就得提案,而且完全cost down,甚麼使用者才不是這麼重要,好生產成本是才是王道.
台灣又以代工為主
所以其實也不用想甚麼創意概念
看客戶要甚麼做甚麼就對了

按照你的邏輯,大學應該要符合業界需求
所以台灣的工業設計應該直接把甚麼資料收集分析通通放棄
直接改成三天出一張提案,客戶要甚麼就畫甚麼為目標嗎?

如果照你邏輯成立
那台灣完蛋了.


看不出你想表達的問題在那,工業設計課程如何定,各校自行決定,不需要拿到此討論.

或許你所瞭解就是如此吧.

bobbycomboy wrote:
1.依此論點,台灣應該廣設高職,不過剛好跟你所說相反,台灣是廣設高中.

2.為就業而設立的科系如工商都算是,工跟商都可以設立,其他為何不能設立?

3.台灣政府不該做的事是不該廣設公立大學,浪費納稅人的錢,而不是廣設大學,這概念是不同的.
廣設大學如果是依市場需求,這是趨勢,設立公立大學才是影響市場供需的禍首.

個人認為,台灣真正浪費的教育資源,主要是公立大學太多,造成人力資源過渡浪費,普大該以研究為主體,如台大這種學校,存在1~2家就夠.

市場供給過剩,還得需要點時間做觀念改變,但拿納稅人的錢去養一堆過多的教授及公務員,造成財政負擔,這才是主因.

至於私立設不設大學,由市場決定就可.)


照你邏輯

交大這個叫做浪費錢囉?

壓根跟甚麼就業需求沒關係

交大客家文化學院

成立緣起‧
台灣是一個多元族群的社會,促進族群和諧並保存及推動各族群文化的發展是目前最重要課題之一。且多元族群文化的發展是檢視民主與開放社會的重要指標之一,多元文化主義更是世界先進國家及地區近年來熱烈討論,積極追求的理想。換言之,多元族群與文化的認識與推動,不但可以促進族群間之互動,也可以促進族群間互相尊重與和諧。教育與學術資源的投入對於多元族群的瞭解與發展有紮根的作用,更是多元族群傳承的希望工程。近年來關心客家文化傳承發展的有志人士,即有設置客家大學之芻議,以作為客家語文、學術研究與教育、社會運動及客家社會文化政策的整合中心,並凝聚客家群族發展之共識。
國立交通大學位於桃竹苗台灣客家人聚集之中心地,西元1958年於新竹復校後即與桃竹苗客家地區緊密結合,現今值中央政府有籌設客家大學院校的政策目標,且台灣地區最高客家族群比列所在之新竹縣政府亦有所期盼。交通大學基於中央政府、新竹縣政府及以學術發展的考量,於民國91年底向教育部提出「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之籌設,並期望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能成為國際級之客家學術研究重鎮及政策研究中心。
bobbycomboy wrote:
看不出你想表達的問題在那,工業設計課程如何定,各校自行決定,不需要拿到此討論.

或許你所瞭解就是如此吧.


哈哈哈哈哈
我寫這麼白你還看不懂

簡單來說
照你的邏輯
台灣的大學只要生產照訂單做事的工人,不用具備太多創新能力,懂嗎?

啊目前台灣科技業界主流就是代工呀
客人要甚麼你再做甚麼

念這麼多書幹嘛?

bobbycomboy wrote:
台灣的各大學主力就是偏就業導向為主體,不管大學是否該以職業訓練為主,但他就是職前訓練及養成的地方


那這個呢?對你來說也應該廢掉?反正台灣只要一兩所有就好了?

東華大學族文系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為本校2010年(99學年度)的新科系,不過,她是整合多年來實質合併的「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班首先成立於1995年,其後,碩士在職專班成立於1999年,博士班成立於2005年),與「民族文化學系」(成立於2001年)成為組織合併的學術單位。因而本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5年,是台灣第一個研究族群關係與文化的學術單位。



這個呢?也該廢掉嗎?
政大台灣史研究所
-----------------
本土與國際的互動與互饋實為本研究所在教學與研究上的重點,如此,不僅可以深化吾人對本土歷史的認識,更能藉由臺灣特殊之殖民現代性經驗,與國際及區域研究接軌對話,並提昇臺灣史研究的國際水準。在此目標設定下,配合政大的師資、圖書資訊設備等基礎,發展臺灣近、現代史、臺外關係史(或涉外關係史)、台灣法制史研究、台灣人權史與台灣海洋史等多元的研究方向,並著重清領時期、日治時期、戰後等各歷史斷代之間連接關係的研究。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