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liu5358 wrote:個人認為如何做自己比較重要,如何發揮自己所長又為業界所用那就比較有成功的機會,至於有無機運真要靠天命,個人在80年代美商工作,工作到第三年第四年薪資是第一年的12倍,這在台商是不太會發生,在二十八九歲就是薪資最顛峰,往後十幾年在各上市公司僅維持7~8成,自己也曾經創業,走走跌跌8~9年,最後的殘值賣給上市公司,個人較幸運的是早期上市公司多會以增資股票,子公司上市,技術股來分紅,當初覺得不怎樣,股息卻是退休的主要部分現金來源,版主才三十幾,以現在的機運比起過去更難得,能力和專業的門檻高,才能有這樣的收入,想當然所得稅也是很驚人.家中大犬是住院醫師,書念得苦,工作也累,回到家不是看書就是在休息,說到工作卻又滔滔不絕,真是樂在其中,也希望能一直保持初衷,,努力自己的專業,更希望可以保持身體健康.年輕時以健康換取金錢,老年再以金錢來買健康,不見得買得起.這是很多人的心聲.
我認識的一些大陸年輕(恕刪)
JuliusCeasar wrote:
恭喜!第一個里程碑總(恕刪)
兩年後回來探望了一下這篇文章,也昨天把這幾年的報表整理出來做圖表分析。
要說兩年多來有什麼心得的話,大概是這樣吧:
1. 對於資產的管理,真心不能鬆懈,每次我稍微得意忘形對自己太好,金錢流出去的速度比我當下以為自己的花費多很多。所以要時時刻刻,兢兢業業。
2. 當初後來把一部分的收入投回公司,並且把客戶的來源做多元開發。簡單說,就是增加歐美,印度市場客戶減少對大陸市場的單一依賴性,也因此得到回報。讓公司幸運的躲過新冠肺炎跟貿易戰的影響。 雖然是小公司,但是畢竟市場興衰直接連動到我們的收入。
3. 人生每個階段的收入和存款心情好像是一個循環:爬上一個階梯->以為自己好像到不錯的階段->發覺自己的年紀追上自己收入跟資產->再努力爬下一個階梯。
以為自己收入很多->發覺自己收入還好->以為自己收入很多->發覺自己收入還好
收入存款, 跟年紀 就像兩個不斷挑戰對方的數字
身邊也開始有朋友年收達到2million USD. 所以相比之下,就明顯感覺自己的不足。不定期的會來看當初的貼文算是給自己的警惕跟自省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