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現在連加油打工的機會都沒有?


aderek wrote:
現在的自動化越來越...(恕刪)

還是認真讀書,不要做這種低薪勞力的工作.
失業是遲早的.

好喘好累 wrote:
這就是AI的效果了,就是要 Cost Down.

我主張每一部自動販賣機自動加油機都要克特別稅:
就業安定基金。(恕刪)


"課"稅
先充實自己,才不會被淘汰
你舉的例子很適合講給死到臨頭還不知道的,
牛沒在耕田還可以拿來吃,人沒工作了,連被吃的價值都沒有。
以後工作機會就剩下1/10,創造出來的工作機會,就是1/10的人有辦法勝任。

放寬一點的標準來看,也是剩下一半有工作,
其中也只有1/10能做薪水比較高的工作,剩下的4/10都當低薪族。
連低薪族都當不了的,就只能領社會補助。

大家都來小資本創業,你賣我雞排我賣你饅頭,然後其它東西都不用買了。
在有生之年的未來,這是很嚴重的社會問題。

而且靠課稅補貼人民,
根本是幻想而已,這只有大資本大市場的國家才能喊的話,
以後AI機械人可以取代大量人工,iphone可以在美國生產,
美國就可以要求想賣到美國的東西一定要在美國設廠設公司,
換句話說,也就是在美國繳稅。

像我們這種小國家,能撐的時間真的不久了,再來就剩下一堆用破壞環境換資本的企業領軍。

志志丸 wrote:
現在的牛不用耕田還可...(恕刪)
美國地廣人稀的
荒郊野外幾千公里省道公路中間一座加油站
油都沒賣比較貴了,沒人會去當廉價加油員吧~光通勤費就先虧了
那既然都自助化了~民眾加油的時間地點與公升數很理所當然寫進系統
不是就可以用大數據分析預測各地區的用油需求量或是做其他管理用途了

現在是少子化高學歷缺工時代
自動化剛好可以提供中高階或系統技術人才的職缺

某客運董事長都誇口要政府開放外勞來開公車了
那發展AI與無人車不是剛好解決缺工困境
然後傳統排班調度員直接升級聘理工畢業生做最佳化指派工程師~薪水不是更高?
無人車的維護也包含AI自動學習,傳統的汽修科更應該盡早轉型學會coding甚至3D列印
否則所有領域的飯碗都會被電機系的搶光!!

aderek wrote:
認真上課完,一堆連30K都沒有
有些連工作都難找...(恕刪)


如果想要找薪水高一點的工作..當初應該選擇技術門檻高的科系就讀..
像是加油站這種沒技術也沒勞力的工作被取代也是剛好而已
之前有認識一位新朋友在上市公司的法務部門上班,年薪150萬左右
自己是念資訊,同學的薪水也都還可以(年薪分佈80~160萬)
  可以想見的是,以後的知識點必須越堆越高,很快地現在的知識都已不是成為知識,現在的技術活很快就會成為體力活。
  
  像是以前電腦不普及,還有打字員這種缺,還可以領到一份薪水,現在使用word、ppt等軟體已經是必須,在面試,根本不會有任何加分條件。
比如現在的人工智慧好了,或許你現在會寫一些機器人程式,還有些許的競爭力,但隨著人員的進入,更多的開發工具選擇,甚至是視覺模塊化現成工具,以後將變成辦公人員必會的工具。
  

  這裡可以看到,知識的不斷提升,反而讓所有的知識到最後都會變成基本上無價值的技術,直接的體現就是變成體力活,古時打字員本來可從打字本身獲得報償,現在的辦公人員除了要打字、溝通、下訂單、處理客戶關係、行銷等等一手包辦,然後加班到很晚,你不做後面有很多人可以取代,雖然說這個員工有很多知識了,但他擁有的知識的本身並無價值,只能用看起來基礎性的工作與時間來獲得足夠的薪資。
  

  可以想見的,現在要用知識得到報償的增加,非常有限,你必須很累,學習龐大的東西,才有辦法可以獲得些微的資源,好比程序員,現在已經不是掌握一門語言便可以打天下的時代,必須要不斷的進修,掌握知識的最前線,而程序員的薪資增長的速度,卻比不上技術進城的腳步,可以看到許多程序員已經無法只上班8小時,他必須在下班再用8小時研究新知,周末來參加各種活動。
  

  為了要避免這個狀況,你必須有掌握實體的資源,比如原物料、土地等等,這些東西已經是現成的,有著不可取代性,畢竟地球就在那邊,你的煤礦、金礦、信義區的土地房子就在那裏了,是不可更動的,除非人類可離開地球開發,要不然這些東西將隨著人口的變多,稀缺性的增加而增值。

松尾宇 wrote:
自動化還要課相關稅...(恕刪)


劫富濟貧的概念呀 反正他自己不是死有錢人

aderek wrote:
現在的自動化越來越...(恕刪)


真的好可怕,世界改變太快

眼看自動販賣機越來越多

小蜜蜂越來越少,甚至變成一種傳說


chinghsu08 wrote:
我記得2003~2004年,大學老師跟我們說AI是未來的趨勢!!!
然後已經2018年了…………😁


當年的老師並沒說錯,方向是對的,只是科技的步伐沒有跟上。別忘了2003到現在,光看手機,科技進步了多少~就進步了好幾個世代阿

積體電路的微型化,一直在挑戰物理的極限。以前講微米,現在講奈米。為AI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未來的10年,將會是AI逐漸發展成形的年代。大數據、高速網路、高速的邏輯演算能力,會快速的推著AI往前走。






去學技術工作如汽車修理,水電工,木工這些工作電腦永遠取代不了,

你怕吃苦,永遠会吃苦.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